胡盈
本文系長沙市重點規(guī)劃2019年度課題《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中學生化學基本觀念培養(yǎng)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摘要: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對于初中化學來說,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觀念化學素養(yǎng),而微粒觀是初中化學中重要的基礎觀念之一,培養(yǎng)學生的微粒觀,為以后奠定了堅實的化學基礎。本文主要通過研究化學微粒觀的含義,以及初中生培養(yǎng)微粒觀的意義,提出了幫助學生建立微粒觀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初中化學;微粒觀;具體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4-0029
化學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引導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guī)律,形成化學的基本觀念。微粒觀提到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微觀粒子之間相互作用,并且在不斷地運動。由于初中生第一次接觸相關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微粒觀是非常重要的,要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化學基礎,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符號,提高自身的化學素養(yǎng)。但是微粒觀的概念比較抽象,比較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學習過程中也增加了難度,難免會出現(xiàn)問題。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建立微粒觀。
一、初中化學微粒觀的內涵
1.化學微粒觀的含義
化學微粒觀源于物理的基礎內容,是初中化學中重要的基礎觀念之一,主要研究物質的具體構型,由分子、原子、離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微觀粒子之間相互作用,并且不斷地運動,肉眼是看不到的。
2.初中化學微粒觀培養(yǎng)的意義
初中階段的學生形成微粒觀,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質分子構型,以及分子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在微觀的角度思考物體表達出來的性質,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化學符號。舉例來說,在學習二氧化碳時,CO2是它的化學式,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也可以明確看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所含氧原子和碳原子的具體數(shù)目,幫助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正確認識物體。除此之外,初中化學抽象知識較多,學生初次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如果教師及時給予幫助,指導學生從微粒角度思考問題,可以更好地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幫助學生建立微粒觀的具體措施
1.激發(fā)學習興趣,正確認識微觀粒子
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學習先進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由于化學學科獨特的科學性,課本內容處處體現(xiàn)了微粒觀,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化學實驗中,教師要從宏觀角度解釋相關的化學現(xiàn)象,同時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增加趣味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化學知識的求知欲,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各種微觀粒子。比如,在學習“分子和原子”時,教師可以借助簡單的教學工具,讓學生直觀看到分子和原子的運動過程。準備一杯熱水和一杯涼水,以及一瓶墨水,吸取適量的墨水,分別滴入熱水和涼水中,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哪一個杯子中的熱水擴散更快,通過簡單的實驗,幫助學生感受到分子的存在和運動規(guī)律。
2.科學設計課堂內容,逐步形成微粒觀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科學設計課堂內容,提出合理的化學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問題,鼓勵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問題,學會觀察細節(jié),找到共同的屬性,從而形成初步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化學概念,借助所學的知識解決化學問題,從而逐漸養(yǎng)成微觀粒子的概念。比如,在學習“分子不斷運動”時,教師可以科學設計化學問題:冰塊是固體的,水是液體的,它們的化學性質相同,為什么形態(tài)上有如此大的區(qū)別呢?學生開始自主思考,分析化學問題的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說錯也沒關系。得到答案以后,教師可以再提出一個問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組成元素相同,化學性質為什么不同呢?循序漸進,從而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逐步形成微粒觀。
3.運用粒子模型和微觀動態(tài)模擬圖
粒子模型和微觀動態(tài)模擬圖,是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微粒觀。由于微觀粒子肉眼看不見,教師可以借助粒子模型,讓學生真實感受到各種微觀粒子。比如二氧化碳、水分子等等,在實際的化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拿出碳60和石墨的結構模型,讓學生自己感知分子和原子的構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另外,教師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比如可視化教學,借助微觀動態(tài)模擬圖,客觀展示微觀粒子,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降低化學學習的難度。比如,在夏天的時候,如果自行車的輪胎充氣過多,就會造成爆炸的現(xiàn)象,這是什么原因呢?教師提出問題以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然后借助微觀動態(tài)模擬圖,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化學知識,感受分子的運動規(guī)律。
4.結合化學實驗,引導學生深入研究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實驗是常見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化學實驗,提高動手能力,感受化學學科的魅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從而主動參與到化學課堂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時,取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于試管中,然后向試管中滴入稀鹽酸,觀察實驗現(xiàn)象,觸摸試管內壁,感覺到熱度,這是什么原因呢?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鼓勵學生深入研究實驗現(xiàn)象。通過這種實驗,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形成微粒觀。除此之外,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和多媒體技術的改革創(chuàng)新,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豐富教學資源,增加趣味性環(huán)節(jié),更加生動地展示課本中的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小結
化學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引導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guī)律,形成化學的基本觀念。因此,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注重學生的微粒觀培養(yǎng),為以后奠定堅實的化學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文靜.構建獨特視角探尋化學本真——魯教版初中化學教科書微粒觀構建的認識與實踐[J].化學教學,2018(12).
[2]馬曉紅.微粒觀在初中化學復分解反應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9(12).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稻田中學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