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玲
摘要: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的觀念、追求和思維方式會發(fā)生改變。作為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方面也要轉變觀念,跟上學生的變化。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如何通過轉變觀念,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轉變觀念;德育教育;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6-0121
由于受家庭教育和社會的影響,現(xiàn)代中學生的觀念、追求和思維方式都與以前的學生大不相同。他們追求自我,追求時尚等觀念與我們現(xiàn)有的一些規(guī)章制度產(chǎn)生了沖突,如果對中學生的管理采取強制式和高壓式的手段,迫使學生接受,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而且容易造成逆反心理,有時甚至造成對抗性和報復性的行為,使得中學的管理工作越來越難,教學質量也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多年以來,筆者一直工作在中學生管理的一線,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的中學生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難以管理,只要我們找對了方法,融入學生當中,讓學生信服我們,和我們像朋友般相處,就是提高我們管理質量和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學會保持微笑和樂觀
微笑是一種很重要的信號,對別人微笑,就是向他人表明:我喜歡你,你使我很快樂,我喜歡看見你。這種信號,在我們與學生相處時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教師的表情在一定程度上能給予學生一種心理暗示和心理安慰。有些教師在學生評價中人格魅力很高,當你仔細觀察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教師大部分在面對學生時總是樂呵呵的。筆者自認為是一名比較受學生歡迎的班主任,但是一開始筆者不明白自己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夠讓學生把筆者自己當作朋友般對待,而且學生每天都能開開心心,學習勁頭十足。后來有一段時間,因為私人事情,筆者的心情很低落,隨之臉上掛滿了憂愁。但筆者發(fā)現(xiàn)隨著自己臉上微笑的消失,班里學生的笑聲也少了很多,學生的情緒明顯低落。后來,學生告訴筆者說是因為看到筆者愁眉苦臉,他們也不自覺地心情低落起來,而且學習的勁頭也跟著低落。這時,筆者才知道原來自己的一顰一笑都會牽動著學生的情緒,原來自己每天樂呵呵的樣子會感染學生,讓學生的心情同樣也很好,會讓他們學習起來更有動力??梢?,當我們面對學生時,我們始終要保持微笑和樂觀。因為這可以帶給學生快樂和動力。
二、學會傾聽學生
傾聽是我們對學生的一種最好的關愛。作為班級管理者,我們首先要學會傾聽學生,傾聽他們對高考的期待和排斥,傾聽他們心里的煩惱,傾聽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擔憂,傾聽他們對朋友的肝膽相照,傾聽他們對異性朋友的愛慕,傾聽他們對父母的“抱怨”,傾聽他們對科任教師甚至是班主任本人的看法,傾聽他們對學校生活環(huán)境的哭訴,傾聽他們對班級管理制度的意見,傾聽他們對班集體活動的建議,還有當他們犯錯或者出狀況時要先傾聽他們的解釋……做到誠心的善于傾聽,才能讓學生真正信任我們。堅持傾聽,學會了就算學生真的犯了錯,我們都要先聽他們的解釋,在傾聽的過程中找出解決的辦法。除了減少和學生之間不必要的誤解和解決問題以外,學會傾聽,還讓我們能夠更加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中學生處于一個很敏感的年齡階段層,他們對社會、家庭、班集體以及同學帶給他們的影響很敏感,情感上很容易受到影響。所以,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有這樣的一個傾聽者,能讓他們盡情地抒發(fā)。如果教師能扮演這樣的角色,那么對學生會是一種鼓勵和安慰。
三、學會尊重學生的意見,不強加自己的意見于學生
雖然我們的知識比學生豐富,懂的道理比學生多,但并不表示我們能要求學生根據(jù)我們的意見完成事情。因為當學生每次都只按照我們給出的方案或思路學習或做事情時,結果是他們只能知道我們所知道的,只能做到我們所能做到的,只能懂得我們所懂得的,卻永遠沒有超越?jīng)]有創(chuàng)新,這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其實,學生和我們一樣,都不喜歡接受推銷,或不喜歡被人強迫去做事情,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筆者的第一屆畢業(yè)學生放假回來看望筆者。其中,有一個學生就和筆者說:“老師,你是一個很負責任,對我們很用心的班主任,你經(jīng)常教育我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總是警告我們可以做這樣的事情但不可以做那樣的事情,我們知道那是你的人生經(jīng)驗,你為我們好,想讓我們在人生之路上少走彎路,所以告訴我們那些。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那是你的人生和你的經(jīng)驗,我們的人生卻是我們自己的,如果我們不去經(jīng)歷、不去嘗試,我們永遠不知道在我們的人生路上事情會怎樣發(fā)展,所以你應該先聽聽我們想要什么,想怎么做,讓我們大膽嘗試,大步地走我們的人生之路。在這一過程中,即使會跌倒,但我們也會有所收獲。你只要在旁邊默默看著,適當?shù)臅r候給予我們適當?shù)膸椭?,我們需要鼓勵時為我們吶喊助威,我們消沉時激發(fā)我們的斗志,我們成功時為我們歡呼,我們傷心時陪我們掉眼淚,那已經(jīng)很足夠了,你不需要什么都告訴我們,不需要什么都幫我們做,不需要為我們安排好一切的。”這番話讓筆者完全改變了自己的班級管理觀念。因為剛出來工作接觸學生時,總是覺得學生還是小孩,總是怕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彎路,所以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卻不懂得尊重學生的想法,把學生的積極性嚴重打擊了,甚至變得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變得遇到什么事情都畏畏縮縮,不敢自己下決定,最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辛辛苦苦教育出來的學生可能只不過是自己的克隆而已。
作為班主任,培養(yǎng)了多屆畢業(yè)生,過程中充滿歡笑和淚水,但筆者卻和學生一起成長、一起成熟著,在管理上學會轉變觀念,使用靈活多變的管理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成長并走向成功。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第六十五中學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