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天
(常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江蘇 常熟 215500)
膿毒癥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其病死率較高,而病死率與機體炎癥感染和健康情況關(guān)系密切。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Ⅱ(APACHEⅡ)評分是臨床用于評估急危重癥預后的一項重要指標,可以對疾病嚴重程度進行分類,成為評價患者病情和預后首選指標[1]。血清降鈣素原(PCT)和C-反應蛋白(CRP)是臨床常用的炎癥指標,血清PCT水平在膿毒癥患者體內(nèi)或嚴重感染時快速升高,能夠反映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血清CRP是感染急性期時相蛋白,在診斷炎性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2]。因此準確判斷膿毒癥患者機體炎癥感染和機體健康情況之間的關(guān)系對預后的評估尤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膿毒癥患者APACHE Ⅱ評分與血清PCT、CRP的相關(guān)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診治的80例膿毒癥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將其作為膿毒癥組,同時回顧性分析同期80例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非膿毒癥組。膿毒癥組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21例;年齡18~79歲,平均(62.58±4.98)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21~31 kg/m2,平均(26.91±1.47) kg/m2;原發(fā)疾?。悍窝?8例、重癥膽管炎10例、急性中毒14例、肝臟腫8例。將膿毒癥組患者依據(jù)APACHE Ⅱ評分結(jié)果分成3個亞組:APACHE Ⅱ評分 < 10 分為低危組(31 例)、APACHE Ⅱ評分 10~20 分為中危組(26例)、APACHE Ⅱ評分>20分為高危組(23例)。將膿毒癥組按治療預后情況分為存活組(64例)與死亡組(16例)。非膿毒癥組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23例;年齡18~80歲,平均(62.51±4.93)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20~30 kg/m2,平均(26.93±1.44) kg/m2。膿毒癥組和非膿毒癥組患者性別、年齡、體質(zhì)量指數(shù)經(jīng)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院內(nèi)醫(y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膿毒癥組患者符合《中國嚴重膿毒癥/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2014)》[3]中關(guān)于膿毒癥的診斷標準;非膿毒癥組經(jīng)病原學檢查確診為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者;慢性器官功能不全者等。排除標準:ICU入住時間<24 h者;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凝血系統(tǒng)紊亂者等。
1.2 方法 ①采用APACHE Ⅱ評分評估兩組患者預后狀況,APACHE Ⅱ評分總分71分,分值越低患者預后越好;無菌條件下抽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以4 000 r/min轉(zhuǎn)速離心10 min,取血清,用免疫發(fā)光夾心法檢測血清PCT水平,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RP水平。②將膿毒癥組患者依據(jù)APACHE Ⅱ評分結(jié)果分成3個亞組,比較膿毒癥亞組和非膿毒癥組的APACHE Ⅱ評分、血清PCT和CRP水平。③將膿毒癥組按治療預后情況分為存活組與死亡組,比較兩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血清PCT、CRP水平。④分析膿毒癥患者APACHE Ⅱ評分與血清PCT、CRP的相關(guān)性。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以()與[例(%)]表示,分別行t與χ2檢驗,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Spearman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膿毒癥與非膿毒癥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血清PCT、?CRP水平 膿毒癥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血清 PCT、CRP水平高于非膿毒癥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膿毒癥與非膿毒癥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血清PCT、CRP水平比較()
表1 膿毒癥與非膿毒癥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血清PCT、CRP水平比較()
注:APACHE Ⅱ: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Ⅱ;PCT:降鈣素原;CRP:C-反應蛋白。
組別 例數(shù) APACHE Ⅱ評分(分)PCT(μg/L) CRP(mg/L)非膿毒癥組 80 5.69±1.05 1.08±0.01 40.91±3.29膿毒癥組 80 20.47±1.09 7.61±0.09 152.58±3.27 t值 56.520 644.987 215.323 P值 <0.05 <0.05 <0.05
2.2 膿毒癥亞組與非膿毒癥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血清PCT、CRP水平 非膿毒癥組、低危組、中危組、高危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血清PCT、CRP水平依次升高,且均高于非膿毒癥組,各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膿毒癥亞組與非膿毒癥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血清PCT、CRP水平比較()
表2 膿毒癥亞組與非膿毒癥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血清PCT、CRP水平比較()
注:與非膿毒癥組比,*P<0.05;與低危組比,#P<0.05;與中危組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APACHE Ⅱ分(分) PCT(μg/L) CRP(mg/L)非膿毒癥組 80 5.69±1.05 1.08±0.03 40.91±3.29低危組 31 6.14±1.09* 2.16±0.02* 63.62±3.21*中危組 26 17.92±1.01*# 2.91±0.03*# 105.61±3.23*#高危組 23 26.91±1.04*#△ 12.84±0.03*#△ 171.73±3.24*#△F值 3037.519 749278.600 10567.329 P值 <0.05 <0.05 <0.05
2.3 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及血清PCT、CRP水平 存活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評分低于死亡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見表3。
表3 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血清PCT、CRP水平比較()
表3 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血清PCT、CRP水平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APACHE Ⅱ分(分) PCT(μg/L) CRP(mg/L)存活組 64 6.21±0.19 2.98±0.36 42.87±4.29死亡組 16 25.87±0.16 10.84±0.38 159.18±4.25 t值 381.008 77.269 90.486 P值 <0.05 <0.05 <0.05
2.4 APACHE Ⅱ評分與血清PCT、CRP的相關(guān)性 APACHE Ⅱ評分與血清PCT、CRP水平呈正相關(guān),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r= 0.839、0.790,均P<0.05)。
膿毒癥病情與炎癥、感染及凝血功能異常等因素有關(guān),具有較典型的病理生理機制,是多種疾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病理基礎[4]。目前對于膿毒癥的診斷缺乏特異性及靈敏性指標,易出現(xiàn)漏診、誤診等現(xiàn)象。
APACHE Ⅱ評分是臨床常用的疾病危重程度評估體系,其得分越高患者病情越嚴重,預后越差,造成較高死亡率;膿毒癥患者血清CRP水平明顯高于健康人群,在炎癥反應和多發(fā)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機體會快速升高,血清PCT可用于監(jiān)控膿毒癥患者病情變化,指導臨床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兩者與重癥感染存在緊密關(guān)系[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膿毒癥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血清PCT、CRP水平高于非膿毒癥組,表明APACHE Ⅱ評分、血清PCT和CRP水平與膿毒癥患者病情具有相關(guān)性。
膿毒癥組患者病情與炎癥感染有一定差異,高危膿毒癥患者健康情況最差,病情與炎癥反應最嚴重。隨著血清PCT、CRP水平升高,膿毒癥患者的死亡率逐漸升高,膿毒癥患者機體釋放炎性因子及脂多糖增多,誘導多種組織、細胞表達降鈣素基因,使患者機體PCT合成量增加并釋放入血,反映患者機體病情進入嚴重狀態(tài)。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非膿毒癥組、低危、中危、高危膿毒癥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血清PCT和CRP水平依次升高,且存活組血清PCT、CRP水平及APACHE Ⅱ評分低于死亡組,表明不同程度病情膿毒癥患者感染情況和預后與炎癥狀態(tài)具有較大差異,以上3項指標可用于評估患者具體感染狀況及病情程度。APACHE Ⅱ評分系統(tǒng)預測患者病死率具有較高準確性,可作為評估患者病情及預后的首選,但對個體預后判斷的能力仍存在一定誤差,血清CRP敏感性較高,特異性較低,未能單獨作為膿毒癥的檢測指標,而檢測血清PCT水平有助于判斷膿毒癥病情[6]。同時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APACHE Ⅱ評分與血清PCT、CRP呈正相關(guān)性,表明加強血清PCT、CRP的檢測,密切關(guān)注APACHE Ⅱ評分利于患者病情及預后評估。
綜上,分析APACHE Ⅱ評分及檢測血清PCT、PCT對于膿毒癥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