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階段,高職美術欣賞教學已經越來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美術心理學全面應用與滲透到高職美術欣賞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們的美術學習興趣,而且能有效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審美能力與美學素養(yǎng)。鑒于此,筆者在本文針對美術心理學在高職美術欣賞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化應用策略進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美術心理學;高職教育;美術欣賞教學;應用策略
引言
美術作品作為一種美學中介,能夠讓創(chuàng)作者與欣賞者之間展開一場無聲的、間接的、融洽的對話。這種對話是否可以順利進行,需要欣賞者在欣賞美術作品時能否在技巧美、形式美之外充分感悟與體會到作品的深層內涵與情感思想[1]。教師將美術心理學全面應用和滲透于高職美術欣賞教學中意義重大,不僅能夠提升高職學生的美術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還可以增強學生對優(yōu)秀作品的鑒賞能力與感知能力,進而全面培養(yǎng)自身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確保美育的藝術性與連貫性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一、美術心理學在高職美術欣賞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一)能夠促進課程思政滲透的影響力
當前階段,美術心理學在高職美術欣賞教學實踐過程中意義重大且具有不可或缺的教育促進作用。首先來講,美術心理學的應用和滲透能夠全面促進新時期課程思政的影響力和實效性。教師借助美術心理學相關教學理念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們的美學意識,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與民族文化意識,并且通過美術欣賞,感受中華美術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無窮魅力,進而形成一定的文化自信與強烈的家國情懷與愛國思想。
(二)能夠激發(fā)高職學生的藝術想象力
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自身都具備了極強的藝術性,這些作品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表現技巧、表現手法與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將美術心理學全面應用到高職美術欣賞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能夠全面激發(fā)高職學生藝術想象力,豐富學生內心世界與情感思想[2]。只有學生們的內心世界得到豐富,才會真正意義上的感悟與理解美術作品想要表達的深刻內涵,以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理與創(chuàng)作思想,真正意義上的“讀懂”一幅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
(三)能夠提升高職學生的藝術感知力
美術作品堪稱為一種高雅的、高尚的藝術,而藝術往往是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美術作品的作者必然要通過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才能夠將自身對于生活的種種領悟、思緒與情感進行完美融合,創(chuàng)作出蘊含較高藝術水準的佳作。教師在高職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借助美術心理學理念和思想,能夠讓高職學生更加深入理解與感受到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的心理狀態(tài)與情感狀態(tài),進而全面增強欣賞者與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密切聯系,讓學生能夠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欣賞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提升自身藝術感知力和鑒賞力[3]。
(四)能夠增強高職學生藝術創(chuàng)作力
除了上述兩大重要意義之外,新時期教育教學背景下,教師將美術心理學全面應用于高職美術欣賞教學實踐中,還能夠全面增強高職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與美學記憶力。具體來講,美術心理學的全面滲透與應用,能夠讓高職學生針對各類美術作品加強記憶與理解,能夠更好的對各類美術作品展開復制描繪。也就是說,只有高職學生自身擁有優(yōu)秀的、良好的復制表象能力,才會對各類美術作品加深理解,更好的完成各種美術課堂訓練與創(chuàng)作。
二、美術心理學在高職美術欣賞教學中創(chuàng)新應用策略
(一)教師借助美術心理學讓學生走入作者內心世界
新時期教育教學大環(huán)境下,美術心理學秉承這一觀點:美術家的頭腦中往往具有極強的創(chuàng)作沖動,美術家會利用獨特的思想與獨特的視角,借助手中的畫筆去展示對生活的理解以及對世界的認知。也就是說,只有經歷一段時間的檢驗,美術家的優(yōu)秀作品才會擁有更深遠的意義和更長久的價值,進而展現出歷久彌新的藝術感染力與藝術魅力。
(二)教師利用美術心理學讓學生領悟作品真正內涵
站在一個較高的藝術角度來分析不難發(fā)現,美術欣賞的本質堪稱為人類的一種精神活動、審美活動,同時也是一種“個體活動”。教師在應用美術心理學展開高職美術欣賞教學時需要作出科學化的引導和培養(yǎng),進而能夠讓學生們在欣賞一幅作品時自然而然的“入境”,達到心平氣和、物我兩忘的最佳狀態(tài),進而能夠全面揣摩美術作品的意味,充分領會作者的情感世界與內心獨白。在這個過程中,人和人之間能夠互相了解、互相感受、互相交流,這也是美術欣賞的真正魅力之所在。毫無疑問,美術心理學在美術欣賞過程中的全面運用和滲透,就是為了能夠讓高職學生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立足點,去選擇最佳的欣賞方式去體會作者作品中的感動和驚喜,進而提升自我美學素養(yǎng)和藝術鑒賞水平。
(三)教師依靠美術心理學讓學生找尋作品信息傳達
每一部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都會反映歷史、折射歷史,并且堪稱為作者在人生經歷與社會生活的種種感悟與認知。美術作品自身具備了教育、認識、審美等積極作用與功能,但欣賞者必須要能夠找尋出作品中信息的傳達方式與表述途徑,才能夠真正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鑒于此,教師在需要依靠美術心理學在高職美術欣賞教學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們從美術作品當時社會背景以及社會內涵入手,全面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以及所在時代背景,并且能夠跟隨作者的思想與靈感,尋找到“情與景”之間的真正交融點。舉例說明,針對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倘若高職學生對北宋時期的社會與文化背景不夠了解和熟悉,自身很難透過這幅畫卷去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達的信息與情感,也必然不能夠對1000多年前北宋繁華都城的歷史風貌與風俗人情進行深入化的研究與探索。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必須要讓高職學生能夠在美術心理學視域下通過自主學習與探索去尋找各種優(yōu)秀美術作品背后的信息與內涵。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教育教學大環(huán)境下,教師將美術心理學全面應用和滲透于高職美術欣賞教學之中意義重大且“任重而道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要不斷探索、不斷鉆研、不斷反思,積極尋找到更為科學化、合理化的滲透策略與方式,力爭讓高職美術教育教學整體水平和質量能夠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任文寬.美術鑒賞課在高職藝術教育中的作用[J].長江叢刊,2016(16):73.
[2]劉晨,徐改.中外美術鑒賞[M].第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3]朱瑩.美術心理學在中高職美術欣賞教學中的應用芻議[J].美術教育研究,2013(20):108.
作者簡介:梁信(1963.9-),男,漢族,甘肅酒泉,講師,酒泉職業(yè)技術學院,髙職美術教育與美術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