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振軍
故鄉(xiāng)石榴甜
李新勇
在走出大涼山之前,我以為,全世界只有我的故鄉(xiāng)才有石榴。兩列南北走向的大山,把一條蜿蜒曲折的安寧河夾在中間。岸上的生靈仰仗河里的高山泉水,得以葳蕤繁衍。
我的故鄉(xiāng)就在安寧河畔一個叫大中壩的村莊。村子小,石榴卻極多。河坎、沙灘、荒地、溝渠邊沿、道路兩邊……只要有一把泥土幾星水汽,就有一棵或幾棵繁茂的石榴樹。尤其是村子里,房前屋后,三五棵成林,七八棵成片。生活在那里的人們,把石榴跟梨、桃、柿子等一樣,當(dāng)作經(jīng)濟(jì)作物來伺候,得看掛果率和收成。而從大中壩走出來的孩子,念念不忘的,卻是石榴的模樣,從開花到落葉,從果實到氣息;如同離開娘的孩子,永遠(yuǎn)忘不了的,是母親的牽掛和叮囑。
依我看,春天不是從日歷上開始的。歷書上的春天總比自然界的春天節(jié)奏快,歷書上的春天來臨的時候,人們還裹在厚厚的衣褲里,臃腫得看不出春天的樣子??墒袢滩蛔×?,把積攢一冬的激情很大方、很瀟灑地用暗色調(diào)的粉紅在枝頭上宣泄出來——不是花苞,而是葉芽。從樹根到樹梢,每一根枝上都長出薄薄的一兩片葉子,帶著蓬勃新鮮的絳紅。近處查看,像一夜之間生出無數(shù)帶著嬰兒紅的小手,歡呼并擁抱無形的春天;隔一段距離遠(yuǎn)遠(yuǎn)望去,整片石榴林猶如穿上薄如蟬翼的霓裳。春風(fēng)攜帶著豆麥花之香拂過,霓裳便巾袂起舞,揚(yáng)起來,飄起來,猶如村莊為下地的勞作者和返鄉(xiāng)的遠(yuǎn)客揮動的紅紗巾。
桑葚青里透紅,燕語鶯歌,農(nóng)人開始收割冬小麥的時候,石榴樹的葉片綠得像一片片翡翠,葉面上了釉一般,閃閃地反著光亮。蜜蜂正忙呢。石榴樹蔥蘢的綠葉間,繁星一般綻開火紅的花朵,是它們打蜜采粉的好去處。石榴花的骨朵外面是一層肉肉的皮,頂端像頑皮的孩子嘟起的嘴巴。綻放的時候,嘟起的嘴巴乍開,變成五星或四星的花萼裂片,花萼裂片內(nèi)部,裙裾一般圍著一圈多皺的花瓣,每一片花瓣都呈葉兒形狀,像小小的蒲葵扇,自由舒展地伸到裂片外面。那才真叫薄如蟬翼呢。中間是鵝黃色的花蕊,里面藏著花粉,正中蜜蜂的意。石榴樹林里,整天嗡嗡嚶嚶,熱鬧非凡。聽聽那繁忙的聲音,懶漢可以改過自新,勤勞者會更加辛勤。
除了紅色,石榴花還有白色、黃色、粉紅和瑪瑙色等多種色彩,獨(dú)以紅色為最。
石榴花有雄雌之分,一開花便能分辨。雄花,花絲無毛,花尾又尖又細(xì);雌花,花尾帶有子房,花朵中的花柱又長又壯。雄花開不多久,就會自然落下——花期中的滿地落英,除了紛飛的花瓣,還有完成使命的雄花。雌花的子房漸漸長成鈴鐺一般的青果,從前嘴巴一般張開的花萼裂片,退去了紅色,一色青綠?;ㄝ嗔哑S著果子變大,越來越像圓圓的果子頭上的一頂皇冠。小南風(fēng)輕輕吹過,石榴果便與樹枝一道蕩秋千,那份閑情與自信,自是陶潛也莫及的恬靜與自然。
農(nóng)歷七月半前后,石榴便成熟了,挑選果皮平滑圓潤的摘下,打開果皮,分瓣兒排列著瑪瑙一般淺紅透明的石榴籽。石榴是極好的水果,具有平肝養(yǎng)胃,消痰化食,清心明目的功效;還可以抑制癌癥,兼有食用和藥用價值。吃法卻有些講究,那就是必須把透明的石榴籽從石榴瓣兒上擼下來,再放嘴里。1984年,村里來了一群架鐵塔的工人,村里人好客,送給一個重慶銅梁人幾個石榴,他吃了一個便搖頭擺手說:“里面的籽倒是不錯,就是皮太難吃!”原來他把石榴當(dāng)蘋果,捧起來便啃。
石榴不僅可以做水果,還可以帶到供桌上祭神。傳說,石榴是從陰曹地府傳到陽間來的,從前專為冥府高官受用。打鬼的鐘馗耳朵上別了一朵火紅的石榴花,不知是否與這個傳說有關(guān)。七月半祭祀祖先,八月十五敬月兔,安寧河兩岸,有哪家供桌上不擺石榴的?石榴原本寓意多子多福,也是豐收的象征。
金秋,雁兒北來,家燕南歸。收獲后的田野,只留下靜靜的草垛。忙碌一年的人們安靜地坐在屋檐底下,任秋風(fēng)在身上吹拂。季節(jié)擱淺在秋聲里。石榴葉子變成深厚純樸的明黃色,隨著秋風(fēng),落花一般,陣雨一般,落下,落下。落光葉子的石榴樹也有動人之處,旭日東升或夕陽落下,柔和的光芒自一叢叢光禿禿的樹枝背后映照過來,是可以入畫的美妙景象。
【賞 ? 析】作者運(yùn)用“葳蕤”“臃腫”“霓裳”“翡翠”“薄如蟬翼”等生動形象的詞語來寫石榴的狀態(tài),讀來具體可感;運(yùn)用細(xì)節(jié)描寫來刻畫石榴不同時間的生長特點(diǎn)。如選文第三段,“近處查看,像一夜之間生出無數(shù)帶著嬰兒紅的小手,歡呼并擁抱無形的春天;隔一段距離遠(yuǎn)遠(yuǎn)望去,整片石榴林猶如穿上薄如蟬翼的霓裳”句中,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生動地道出石榴葉芽的特點(diǎn),突出其醬紅的顏色和蓬勃的生機(jī)。再比如第四段,寫石榴皮乍開時,“綻放的時候,嘟起的嘴巴乍開,變成五星或四星的花萼裂片,花萼裂片內(nèi)部,裙裾一般圍著一圈多皺的花瓣,每一片花瓣都呈葉兒形狀,像小小的蒲葵扇,自由舒展地伸到裂片外面。那才真叫薄如蟬翼呢。中間是鵝黃色的花蕊,里面藏著花粉,正中蜜蜂的意”句中,將石榴綻開時的特點(diǎn)鮮活地刻畫出來,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閑坐看草
夏俊山
雨,淅淅瀝瀝下個沒完。出不了門,便與妻兒坐在陽臺上閑聊。兒子好動,頭一伸,發(fā)現(xiàn)陽臺下方有一片綠,驚喜地叫起來:“瞧,這兒有一塊草地!”
我頓時受了感染,也湊了過去,三個人就這么靜靜地看草,一時間竟忘了說話。
“天地本無私,春花秋月盡我留連,得閑便是主人,且莫問平泉草木”這是揚(yáng)州瘦西湖大門旁李圣和書的半副對聯(lián)。其實,天地間的美景又何止春花秋月。這一片草長在這兒也許大半年了吧,它們也很美,在雨水的滋潤下,綠得誘人,綠得可愛。我住在教師新村,放眼望去,盡是灰白的水泥建筑,難得這片草,給眼前添了一抹生機(jī)和詩意。只可惜從未有人注意它們,滾滾紅塵,滔滔名利,讓我們走起路來也匆匆忙忙,目不斜視,以致忽視了陽光、微風(fēng)、綠葉……感謝這場雨,讓我們一家三口拾回一份閑適,靜靜地看草。
兒子看草,不知是否想到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不過,我家陽臺下方的這片草,是無法涉足其間的——因為它在103室的封閉的院內(nèi)。搬進(jìn)新居已大半年,始終未見103室的主人露面,各種草也才能蓬蓬勃勃地生長。兒子說這是“草地”,其實很不準(zhǔn)確。院子里的這片草,矮的被擠在一角,或匍匐在地上,或掙扎于斷磚碎石間;高的則猛往上躥,差不多跟圍墻一樣高。因無人過問,各種草無拘無束,亂長一氣,有的雖瘦骨伶仃,竟還綴著幾朵極小的花。
雨,還在下,像久別的情人相遇,傾吐著沒完沒了的私語。妻終于打破寧靜,問兒子:“志飛,這滿院子的草,你喜歡哪一株?”
“當(dāng)然是最高最大的?!眱鹤硬患偎妓?。
“為什么呢?”
“在生存競爭中,它擊敗了對手,勝利了,它是強(qiáng)者。媽媽,你呢?喜歡哪一株?”
“媽媽喜歡從碎石間長出來的那棵小草?!?/p>
“那又是為什么?”
“草長得高大,有可能是它占了好位置。你看那一株,腳下土肥,距圍墻遠(yuǎn),可以充分享受雨露陽光。而那小草,腳下是碎石,身前是圍墻,它沒有趴下,仍然努力向上。多令人感動啊?!?/p>
我贊同妻,兒子不依:“你要有自己的觀點(diǎn)?!蔽夷苷f什么呢?我只好說,我欣賞那棵瘦瘦的開小花的草。我見過很多花,都不像這小小的野花,不雕琢,不刻意,不做作,落在哪兒就扎根在哪兒。沒有人專門為它施肥、澆水、整枝,更沒有誰把它移進(jìn)精致的花盆。不受供養(yǎng),也就不需要迎合某些人的目光,把自己扭曲成特定的形狀。無心爭名,無意逐利,花開只為我心,花落不傷情懷,過一種純真自在的生活……
我也許說得太玄,兒子表示不解。是的,小小的年紀(jì),他又怎能領(lǐng)悟?生活是一道多解方程,答案絕不止一個。戰(zhàn)勝對手,贏得勝利是一種幸福;不斷進(jìn)取,盡志無悔,也是一種幸福;“興來醉倒落花前,天地即為衾枕;機(jī)息忘懷磐石上,古今盡屬蜉蝣”,這又何嘗不是幸福?幸福并不在他人的眼中,它生長在自己的心田。院子包容了各種草,世界也應(yīng)該包容各種幸福。
雨,仍在下,一家人就這么閑坐著,不僅用眼,更是用自己的心,看草。
【賞 ? 析】這篇文章思路清晰,飽含哲理。作者圍繞“看草”展開全文,首尾呼應(yīng)。因為下雨,一家三口透過陽臺玻璃窗看草,并圍繞著草而進(jìn)行一番對話,對“喜歡哪一株草”進(jìn)行了討論,最后闡述作者的思考。在討論的過程中,三口人有三種不同的認(rèn)知,這恰恰體現(xiàn)了三種不同的人生選擇和人生態(tài)度。通過對話,可以看出孩子對競爭獲勝的肯定,妻子對逆境向上的贊美,“我”對不爭名逐利、純真自在的生活態(tài)度的喜愛,這些都是幸福。習(xí)作通過瑣碎小事,讓讀者感悟到生活哲理,并引發(fā)更深層次的思考。
此外,這篇文章還運(yùn)用了聯(lián)想手法。如文章中由看草想到了揚(yáng)州瘦西湖的半副對聯(lián),還想到了魯迅筆下的百草園,最后,由看草聯(lián)想到對幸福的認(rèn)識。作者借助聯(lián)想手法,由淺入深,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秋自來秋自去
葉良駿
菊淡桂馨、稻黃棉白,一片喜慶是秋;雁歸鶴唳,雨凄風(fēng)咽,一地殘跡亦是秋。秋自來秋自去,何曾在意人去送。
每年總有這么幾天,滿城桂花香。院子里有一排桂樹,在樓上也能聞到甜甜的香氣。街上、綠地里都有桂花,隨風(fēng)飄來的香若有若無。在沁人心脾的芬芳中,走路都覺得輕快起來。
最令人期待的是與好友相約去送秋。每年桂花盛開時,我們就會去公園,或吟詩填詞,或接龍撰聯(lián),或淺唱輕誦。桂子飄灑,滿地馥郁。我們撿起落花,用手握住,如捧住了一汪清泓,如挽住了一抹溫潤。
這樣的送秋已持續(xù)了近四十年。一年年地,不管有多忙,不論有多累,無論家事、難事、愁事,都阻止不了我們的腳步。桂花鋪地的那天,我們都會放下所有的羈絆,在金燦燦的秋景中,走成一幅畫。
我們相識已有一甲子,年少時就因愛好文學(xué)成了好友。那時,我們互相欣賞,更多的是較勁!我被老師讀了作文,他趕緊寫篇更動人的。我在《兒童時代》發(fā)了童話,他立刻去《少年文藝》發(fā)故事。得知他去青年宮參加文學(xué)創(chuàng)作小組,我馬上報名參加天馬電影廠的劇本學(xué)習(xí)班……你追我趕,誰都不甘落后!
如果不是世事無常,我們也許會描繪出一幅詩意盎然的長卷,可惜我們語文學(xué)得再好,還是未寫成“如果”二字。
在人生之秋,我們終于重逢。時間雕殘了容顏,但偷不走我們的夢!在鋼花四濺中,他“煉”成了詩人。在天涯飄泊中,我寫成了作家。青絲染霜,我們,依然有共同的理想!
幾十年跋涉,無數(shù)親人朋友,如掌中的沙,消失了;多少詩情畫意,似風(fēng)中的蝶,飛遠(yuǎn)了。難得還有個知己,可相約去送秋。他為我撿去發(fā)上的落葉,痛心疾首地嘆:“你怎能有了華發(fā)!”我笑答:“春的后面不是秋,何必為年齡發(fā)愁?”我為他拂落眉頭的塵埃,吟誦他的詩:“而今你也改了容顏,秋雨卻成了你釀就的酒!”相視一笑,春天仍在眼前。從料峭的正月,到酷熱的盛夏;從團(tuán)圓的春節(jié),到淚盡的清明;從纏綿的梅雨,到心碎的中元……擔(dān)心,憂傷,單調(diào),煩雜,哪怕是捱得咬碎了牙,都得過!只因有個滿眼璀璨的秋日,可以忘記這一切,就覺得有了盼頭。在落英翩翩的綠草叢中,我們回憶激越的青春之歌;在和風(fēng)吹拂的綠樹蔭下,我們搜尋遺落的前行履痕!一年里,只因有了這一天,日子變得有韻味了!
總以為,這樣的風(fēng)景年年可看,總相信人如落葉:“縱然有一天被西風(fēng)打下,美麗也勝過二月的花!”可,眼前依舊燦燦,他卻不會來了。曾經(jīng)的沉重,終究壓垮了他的傲然。莫名的荒謬,還是揉碎了他的心志。他的世界成了白茫茫一片,再也不記得他鐘愛的詩。任憑我千呼萬喚,他只是迷惘地望著我,眼里只有茫然!所有的聰慧、才氣、儒雅,都隨風(fēng)逝去,他兀自返回了童年。
歲月斑駁又是秋,我獨(dú)自去了公園,漫步在寂寥的月光下,陪伴我的只有影子。回頭望,小路無盡頭,綠葉已凋零,路邊不知名的甲蟲,搖頭晃腦排成了行,去意徊徨。
菊淡桂馨、稻黃棉白,一片喜慶是秋;雁歸鶴唳,雨凄風(fēng)咽,一地殘跡亦是秋。秋自來秋自去,它何曾在意人去送!殘花半樹悄無聲,細(xì)雨滿天風(fēng)似愁,從此,我再也不會去了!
【賞 ? 析】秋去秋來,物是人非。多年與老友相約送秋,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xí)慣,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世事變遷,人生難料,作者再次送秋,卻沒了往日的相談甚歡,只剩形單影只。望著滿地的落葉,徒增悲傷,你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文章語言優(yōu)美,極富感情。第三段結(jié)尾“我們撿起落花,用手握住,如捧住了一汪清泓,如挽住了一抹溫潤”,“撿起”“握住”“捧住”“挽住”幾個動詞的使用,兼用比喻來突出兩人對落花的珍視、喜愛之情。另外,文章中多處使用排比、對比、擬人等修辭手法,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讀來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