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察,黃晶,唐春艷,劉宇
1.吉林省一汽總醫(yī)院急診醫(yī)學科,吉林長春 130000;2.吉林省一汽總醫(yī)院干部病房,吉林長春 130000
急診危重患者的有效搶救率與預后康復效果與急診科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密切相關,培養(yǎng)急診護理人員的核心能力,不僅能夠提高科室整體的護理質量,促使工作流程規(guī)范化,而且能夠顯著縮短就診時間,使患者及時治療,對提高醫(yī)院的實力具有重要意義。以往傳統(tǒng)的培訓模式,大部分護理人員在專業(yè)轉型期,缺乏對急診相關專業(yè)知識的了解,實際工作經驗不足,在急診復雜的工作環(huán)境中,面對危重患者的病情,常表現(xiàn)出無從下手或工作慌亂的狀態(tài)中[1]。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醫(yī)學教育的進步,醫(yī)院加強對急診護理人員的培訓,培訓方式也逐漸多樣化,該次研究選取2018年1月—2020 年2 月不同期間的46 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應用思維導圖預檢分診培訓取得培訓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該院急診23 名護理人員為對照組及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該院急診23 名護理人員為試驗組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男性1 名,女性22 名;5 名20~30 歲,11 名30~40 歲,4 名40~50 歲,3 名50~55 歲;4 名副主任護師,5 名主管護師,9 名護師,5 名護士。試驗組共23 名,男性4 名,女性19 名;2 名20~30 歲,14 名30~40 歲,6 名40~50 歲,1名50~55 歲;3 名副主任護師,6 名主管護師,13 名護師,1 名護士。 對比兩組護理人員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護理人員對該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該次研究經醫(yī)院理論委員會批準同意。
1.2.1 對照組 實施傳統(tǒng)分診培訓模式。①當患者來就診時,根據其身體體征及表現(xiàn)的癥狀,評估患者病情輕重程度以及其病情所屬級別。 ②通過對患者全面評估,安排其取相應的科室進行就診。制定急診規(guī)范預檢分診流程,內容依次為接待患者;對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收集;進行相應的分診,并實施治療;詳細記錄分診情況;患者就診,根據其病情輕重程度進行搶救或安排科室就診;病情分級包括非緊急、亞緊急、危重癥、急危癥。
1.2.2 試驗組 實施思維導圖培訓模式。
①建立培訓團隊: 選取1 名急診科護士長為組長,制定培訓計劃,并對培訓實施監(jiān)督和管理;選取2 名在急診工作10 年以上經驗豐富的副主任護師為組員,負責實施具體的培訓計劃,并進行相應的考核。
②培訓具體內容:其中理論專業(yè)知識培訓包括:病情評估、主觀資料收集、病情分析、及如何準確分診。 操作技能培訓內容包括:生命體征監(jiān)測方法、傷口處理方法、各儀器及器械應用方法及醫(yī)生配合方法等。
③繪制思維導圖并進行案例編寫:小組成員按照培訓的具體內容,利用軟件Mindmapper17 對創(chuàng)傷急救知識思維導圖進行編寫,內容主要有急診患者就診,護理人員接診,對病情快速評估,綜合分析病情輕重程度,完善患者資料,診斷是否為傳染患者。以預檢分診為中心,分散一級分支6 個,然后采用不同線條、顏色及圖像對逐級分支進行連接,從而呈現(xiàn)文字、圖片及視頻形式的思維表達過程。同時,小組成員還應編寫典型病例,加入體征及癥狀等資料,便于護理人員進行學習[2]。
④實施思維導圖培訓:首先為護理人員簡單介紹思維導圖起源、原理、概念以及制作導圖軟件的應用方法,強化其對思維導圖培訓的認識,并學會繪制簡單的思維導圖。根據繪制完善的思維導圖,培訓教師講授4 次專業(yè)理論知識,3 學時/次,每隔2 周授課1 次。培訓教師授課時應以預檢分診為中心,引導護理人員發(fā)散自身思維。接診環(huán)節(jié)培訓共有兩方面,包括危重患者達到時主動詢問病情,做好初步處理,另一方面對患者主觀資料進行收集,觀察并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評估病情輕重,合理安排患者進入相應的治療科室[3]。 準確分診環(huán)節(jié)的分支包括對患者病情分級,合理安排治療。 如1 級患者應立即安排進入搶救室實施搶救;2 級患者應實施生命體征監(jiān)測,并優(yōu)先就診;3 級患者優(yōu)先診治;4 級患者按順序治療即可。同時教師應對各分支知識進行細化講解,使急診分診相關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逐層展現(xiàn)在思維導圖中。學員根據教師的引導思路,依據相關知識點建立思維聯(lián)系,從而建立自己心中的知識脈絡體系[4]。
觀察兩組培訓后的預檢分診總分及護理人員預檢分診中各項目的評分。
采用預檢分診決策量表(TDMI)評估護理人員的預檢分診情況,量表共有4 個維度,包括認知行為、直覺、經驗及技術信心、評判性思維,共有條目37 個,采用6級評分法,總分為222 分,分數越高表示護理人員分診決策能力越強[5-6]。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予以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預檢分診總分(125.34±16.35)分顯著少于試驗組(196.78±25.7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人員預檢分診總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理人員預檢分診總分對比[(±s),分]
組別預檢分診總分對照組(n=23)試驗組(n=23)t 值P 值125.34±16.35 196.78±25.76 11.229<0.001
試驗組護理人員認知行為評分(46.34±5.38)分、直覺評分(31.13±4.24)分、經驗及技術信心評分(40.38±7.68)分及評判性思維評分(27.69±3.06)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認知行為評分(31.34±4.23)分、直覺評分(26.34±3.15)分、經驗及技術信心評分(35.16±3.56)分及評判性思維評分(20.18±2.3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人員預檢分診各維度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護理人員預檢分診各維度評分對比[(±s),分]
組別認知行為評判性思維對照組(n=23)試驗組(n=23)t 值P 值31.34±4.23 46.34±5.38 10.511<0.001 26.34±3.15 31.13±4.24 4.349<0.001直覺 經驗及技術信心35.16±3.56 40.38±7.68 2.957 0.005 20.18±2.34 27.69±3.06 9.350<0.001
以往急診傳統(tǒng)的診療制度和流程,不僅增加危重患者滯留時間,同時使患者遭受生理的疼痛和心理壓力,而病情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死亡,這不僅降低醫(yī)護工作者對護理的積極性,導致其不良情緒,降低工作質量,且極易導致護患糾紛,為急診的救治造成不良困擾[7]。 所以,在急診工作中,縮短患者就診的滯留時間,進行有效的預檢分診,對患者的及時救治,減少病死率至關重要[8]。 急診預檢分診主要指在危重患者來急診就醫(yī)時,護理人員能夠迅速、準確地評估病情對患者進行分類分檢,從而使其能夠及時安排至相應的病室進行就診。在這一過程中,護理人員有著重要的作用,其護理能力、經驗、信心及認知行為等均會影響預檢分診的準確性。 因此,將思維導圖預檢分診培訓應用在急診護理人員中非常重要[9-10]。
思維導圖為一種有效表達發(fā)散思維的圖形工具,其不僅制作簡單,且較實用。 其在應用中可利用圖文并重的技巧,使各層級的主要內容關系以互相隸屬的關系以圖形的形式表現(xiàn),從而建立圖像、顏色及主體關鍵詞三者間的記憶鏈。思維導圖的應用充分利用機體左右腦功能,根據閱讀、思維及記憶,幫助人們在想象、藝術、邏輯及科學之間進行平衡調整,從而發(fā)揮人們無限的潛能[11]。思維導圖培訓也是利用上述特點和優(yōu)勢,將培訓知識制作成思維導圖,以圖文并茂,清晰邏輯,激發(fā)護理人員對工作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其發(fā)散性思維,從而提高其批判性思維,而通過對理論知識和相關操作技術的掌握,逐漸提升護理人員在預檢分診中認知行為、知覺及對患者實施預檢分診的信心,有效提升急診預檢分診總質量[12-13]。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預檢分診總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認知行為、直覺、經驗和技術信心及評判性思維等預檢分診項目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可見,在急診護理人員中應用思維導圖預檢分診培訓的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預檢分診應用在急診護理人員中,不僅提高護理人員整體的護理質量,而且改善預檢分診混亂的現(xiàn)象,提升預檢準確率,提高急診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