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蕓
摘 要:貧困生的隱私保護是高校精準資助育人體系中不容忽視的部分,也是高校資助工作的難點之一。在實踐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高校資助工作中出現了貧困生隱私保護不到位的問題,學生的個人權益受到侵害。為更好地保護學生隱私,提升精準資助育人成效,提出以下建議:規(guī)范高效資助制度,優(yōu)化工作細節(jié);重視隱私保護,營造情境友好的校園氛圍;加強扶志教育,提升高校貧困生的法律素養(yǎng)。
關鍵詞:貧困生 隱私保護 學生資助
高校資助工作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對于幫助貧困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完成學業(yè)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也對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起到了促進作用。然而高校在資助工作中,也遇到實際困難,比如貧困生隱私保護不到位的問題,沒能在體現公平性的同時兼顧好貧困生的隱私權。貧困學生的個人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對于他們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尊嚴產生了消極影響,同時也削弱了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實際成效。應該說貧困生隱私保護問題是高校精資助育人體系中不容忽視的部分,也是資助工作的難點,有必要對此問題進行研究。
1 貧困生隱私權的界定
隱私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隱私權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空間安寧與私人信息依法受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等的一種人格權?!盵1]高校貧困生的隱私權是一個從屬概念,指高校的經濟困難生在其就讀期間所享有的私人生活不被他人知曉、干預和侵犯的權利[2]。貧困生是高校的特殊群體,處于弱勢地位,他們的隱私權又有其特殊性,同時兼具權利主體的特殊性、權利客體的讓渡性以及權利內容的受制約性[3]。
2 當前資助工作中呈現出的隱私保護問題
2.1 對貧困生的個人信息保護不到位,工作細節(jié)不完善
首先是對于資助資料的管理不夠規(guī)范和嚴謹,資助資料無固定存放地點和存放柜,資助資料和其他資料混放,涉及個人隱私的資料如家庭的低保證、建檔立卡證明、殘疾證和家庭貧困證明等材料都隨意放置在辦公室辦公桌上,資料有泄露和遺失的風險。其次,由于資助資料的數量較大,整理和審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人力,時間緊任務重,工作人員有時會尋求學生助理人員的幫助,由學生進行整理和錄入等,由于相關同學的自覺性不高,也可能導致私密的學生信息被泄露和傳播。另外,高校在知情權和學生隱私權的之間也沒能很好平衡,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有時已經涉及到了學生隱私,比如公示了學生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最后,高校在正面宣傳報道、形象提升和保護學生自尊方面也可能存在失衡。在資助活動過程中可能存在做秀式的擺拍,正面照片被用于宣傳,給貧困生帶來不好的心理體驗和較大的心理壓力。
2.2 其他人的隱私保護意識不強,缺乏一定的邊界感
高校在貧困生認定及助學金評定過程中,為更好地體現民主性和公正性,一般會在班級抽取一定比例的同學組成班級民主評議小組,對于申請的同學的家庭經濟狀況和日常消費情況進行民主評議。但是對于民主評議小組成員的保密教育是缺失的,評議小組成員對于貧困生隱私保護缺乏足夠的認識,可能存在事后將同學個人信息進行傳播和討論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擴大了知情者的范圍,給貧困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而一旦被認定為貧困生,接受了相關的資助,就意味著接受監(jiān)督,個人的日常消費行為有時會被過度關注及放大。部分同學對于貧困生存在這樣的認知,即一旦領取了貧困補助,就意味著失去了擁有好一點商品的權利。即使是通過合法途徑取得的,也會因此被詬病,被認為與貧困生的身份不符合?!吧钍澜缰胸毨@一負向象征資本對于貧困本科生的物質規(guī)訓”[4]。
2.3 貧困生個體的隱私保護意識不強,被標簽效應影響
貧困生個體的法律意識不強,隱私保護意識也不強。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貧困生屬于弱勢群體,他們既缺乏勇于抗爭的意識,也缺乏自我保護的手段和渠道。同時部分貧困生內化了自己貧困生身份,接受了人們在自己身上貼的標簽,他們在日常消費和行為方面謹慎小心,生怕被詬病,有時甚至以遏制自己的合理需求為代價。部分貧困生產生了比較大的心理壓力,產生自卑心理,認為其他人會輕視和歧視自己。有些貧困生出于強烈的自尊心,放棄了相關資助,也不愿意讓人知道其家庭狀況,主動放棄了接受資助的機會。也有些貧困生給自己貼上了貧困生的標簽,失去了自我奮斗的動力,認為接受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事,缺乏感恩心理。
3 對于保護高校貧困生隱私權的建議
3.1 優(yōu)化高校資助制度,完善工作細節(jié)
第一,應對高校資助工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和考核,將學生隱私保護法律法規(guī)和學生心理保護知識作為崗前培訓和考核的重要內容,強化高校資助工作人員的保密意識和法律意識。第二,在資助工作開展前強化資助工作人員的儀式感,通過簽訂資助工作保密協議的方式,讓他們從心理上重視貧困學生的隱私保護,并將其當成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部分,落實到平時的具體工作中。第三,強化檔案管理工作,加強電子信息的管理,對于相關的資助工作材料,專人專管,專室專管,避免資料泄露和旁人竊取信息的問題。第四,資助工作人員對于公示信息應當進行嚴格篩選,信息公示要合法合規(guī),不公示隱私信息,公示期結束后及時撤銷。第五,活動設計更為人性化,試行隱性資助,杜絕將貧困生和非貧困生明顯區(qū)隔開來的活動設計,更加關注貧困生的心理和情緒,維護貧困生的人格尊嚴。
3.2 重視隱私保護,營造情境友好的校園氛圍
在貧困生認定和助學金評定前,通過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小組討論等形式重申隱私保護的重要性,鼓勵大家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尊重其他人的合法權利,不傳播和擴散其他同學的私密個人信息,保護同學的自尊,維護同學之間的良好關系。參加民主評議和參與調查是學校賦予的神圣權利,應該善用權利,而不能濫用權利。在校園中進行法律宣傳和隱私保護宣傳,通過海報、宣傳語、講座等形式向同學們宣傳隱私保護知識和法律法規(guī),促使大家形成隱私保護的意識,明確個人權利,同時也積極維護其他人的權利。對于經濟困難的同學應當平等對待,給與充分的尊重,不歧視、不嘲笑,營造環(huán)境友好的校園環(huán)境。學生資助是學校對于貧困生的一項基本政策,是為了教育公平,作為普通同學應該對此表示理解和支持。對于困難同學獲得資助樂見其成,積極支持,不眼紅,不冒領,堅持誠信做人,誠信做事。
3.3 加強扶志教育,提升高校貧困生的法律素養(yǎng)
必須切實加強對于貧困生的心理教育,鼓勵貧困生去除自卑心理,建立強大的內心,不屈從與現實,敢于應對生活的挑戰(zhàn),活出自己的人生。高校資助政策是國家和學校對于貧困生的關懷與愛心,應該被珍惜。貧困生應當積極了解學校的資助政策,善用學校的資助資源,感恩學校和國家的扶持。將此轉化為日常生活的動力,自立自強,艱苦奮斗,積極向上,不畏艱難。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保持自己的本心,不卑不亢,有禮有節(jié),對于他人對于自己隱私權和其他權利的侵犯,堅決予以反擊。學校應針對此開展一定的法治專題教育,對貧困生進行法律知識培訓,為貧困生增加法律知識儲備,習得法律手段,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基金項目:無錫工藝職業(yè)技術學院2019年度學院黨建與思政研究立項課題“脫貧攻堅中高校學生精準資助的育人體系建構”課題編號:Djsz201907。
參考文獻:
[1]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4:21.
[2]王利明,楊立新.人格權與新聞侵權[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1995:415.
[3]許燦榮,徐喜春. 高校學生資助中隱私權保護的實踐困境及優(yōu)化[J]. 實踐研究,2014(09).
[4]蔡連玉.貧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資本:規(guī)訓、積累與補償[J].高教探索,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