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周林
(東鄉(xiāng)縣董嶺鄉(xiāng)衛(wèi)生院,甘肅 東鄉(xiāng) 7314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外部誘因?qū)е禄颊叩墓跔顒用}粥樣斑塊破裂,血小板形成血栓,使患者的心肌細胞處于持續(xù)性缺血、缺氧狀態(tài),導致心肌細胞壞死的疾病。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是AMI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患者的臨床特征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心律失常、快而無規(guī)則的心跳及心力衰竭??蓪F分為三類:陣發(fā)性、持續(xù)性和永久性。AMI并發(fā)AF的發(fā)生率約為10%~15%,嚴重時會導致患者猝死,增加臨床死亡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治療AMI并發(fā)AF的關(guān)鍵在于如何維持竇性心律,改善心功能[1-4]。本研究分析胺碘酮治療AMI并發(fā)AF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東鄉(xiāng)縣董嶺鄉(xiāng)衛(wèi)生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診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顫動患者,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4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18例,年齡38~72歲,平均年齡(52.8±5.6)歲,平均病程(24.8±2.1)h。觀察組中男17例,女17例,年齡36~69歲,平均年齡(51.4±3.9)歲,平均病程(23.1±1.4)h。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用于后續(xù)研究。
患者全部進行抗凝、抗血小板及吸氧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使用普羅帕酮(國藥準字H31022214)治療。將70 mg的普羅帕酮加入20 mL生理鹽水中,以0.5~1.5 mg/min的速度靜脈滴注??筛鶕?jù)患者的病情酌情加減普羅帕酮的劑量,若治療效果不顯著,可于20 min后重新注射,但重復次數(shù)不得超過2次。觀察組采用胺碘酮(國藥準字I20070056)治療。將50 mg胺碘酮加入20 mL生理鹽水中,以相同的速度靜脈滴注。如患者病情較重,胺碘酮的劑量可適當加到75~100 mg,若治療效果不顯著,可于30 min后重新注射,病情緩解后再給予600 mg/d的口服藥物治療,根據(jù)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逐漸減少至200 mg/d。治療期間,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心電及血壓等指標,詳細記錄患者心房顫動的控制時間,統(tǒng)計患者治療中及治療后的不良反應(yīng)。
采用普羅帕酮(對照組)和胺碘酮(觀察組)均可控制患者的心房顫動。觀察組控制心房顫動的有效率達97.0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35%(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心房顫動控制情況比較
采用普羅帕酮治療12 h后,對照組的心率為(104.2±4.3)次/min。采用胺碘酮治療12 h后,顯著高于觀察組的心率(97.3±3.6)次/min(P<0.05)。治療48 h后,觀察組心率為(72.8±4.1)次/min,顯著低于對照組(83.3±5.3)次/min(P<0.05)。血壓變化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心律、血壓變化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惡心嘔吐反應(yīng)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不良反應(yīng)率(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對比 例
AF是AMI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可導致患者的心肌在受損的基礎(chǔ)上受到二次傷害。目前,已有多種治療該病的藥物,但大多數(shù)藥物的毒副作用大,不利于患者對病情的恢復。毛花苷丙雖然是AMI并發(fā)AF的首選藥物,但長期使用存在中毒風險,洋地黃若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發(fā)病24 h內(nèi)使用,有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風險[5-6]。故選擇高效安全的藥物治療AMI并發(fā)AF對控制病情進展及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guān)研究表明,胺碘酮對多種心血管病的療效顯著,其作用機制為直接擴張冠脈及周圍血管,從而降低心率。與其他藥物相比,胺碘酮的不良反應(yīng)較少[6-7]。本研究分別采用普羅帕酮和胺碘酮對AMI并發(fā)AF的患者進行治療,比較兩種藥物對心房顫動、心率、血壓及不良反應(yīng)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胺碘酮可以有效控制AMI并發(fā)AF后患者的心房顫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