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合唱作品;《祝酒歌》;藝術特色
《祝酒歌》的首唱,是在1979年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由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演唱。這首作品在當時同類題材聲樂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歌唱家李光羲的代表作,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大放光彩,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百姓耳熟能詳?shù)穆晿纷髌贰?/p>
新的世紀、新的歷史時期,楊鴻年將這首上世紀廣為流傳的獨唱作品改編為童聲合唱與混聲合唱兩個版本,并為這兩個版本編配了鋼琴伴奏。童聲合唱版本收錄于2004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中外童聲合唱精品曲選(中國)》一書中,混聲合唱版本收錄于2011年由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優(yōu)秀合唱曲選(蕩氣回腸)》一書中。在風格的展現(xiàn)上,筆者認為混聲合唱版本的《祝酒歌》是作曲家施光南合唱歌曲的代表作,作品展現(xiàn)了當時特殊時代背景下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感。因此本文立足于混聲合唱版本《祝酒歌》這部作品,對作品的音樂結構、指揮技法、演唱要求、民族風格與時代特色等多方面展開論述。
一、合唱作品《祝酒歌》的音樂結構分析
獨唱作品《祝酒歌》的結構為帶再現(xiàn)的復二部曲式,一共為99小節(jié)。第1-8小節(jié)為歌曲前奏,第9-49小節(jié)為作品的第一部分,第50-99小節(jié)為作品的第二部分。其中,在第一部分里,第9-33小節(jié)為第一部分的第一樂段,第34—49小節(jié)為第一部分的第二樂段:在第二部分里,第50-69小節(jié)為該部分的第一樂段.第70-85小節(jié)為上一部分中第二樂段的完全重復,第86-99小節(jié)擴充性結束段,采用的還是每個部分第二樂段的旋律,但是將其高八度再現(xiàn),讓全曲在一個高昂的氛圍中結束。改編為合唱作品后,曲式結構保留了復二部曲式,小節(jié)數(shù)擴充至106小節(jié),實則就是多了6小節(jié)的鋼琴前奏以及最后一個長音多保持了一小節(jié)。除此之外,獨唱與合唱作品在樂段樂句的劃分上沒有差異。合唱作品《祝酒歌》完全保留了原獨唱作品的旋律,在獨唱曲的旋律基礎之上,編配合唱,不同情感表達的段落用不同聲部來演唱主旋律,以突出不同的聲音色彩和情感抒發(fā)。
改編為混聲合唱的《祝酒歌》,為c大調(diào),原獨唱作品為。B大調(diào)。增加了6小節(jié)的鋼琴引子。楊鴻年將原獨唱作品的前奏改編為合唱片段,配以陳詞“味”,使得合唱作品在一開始就呈現(xiàn)出熱鬧歡快的氛圍。緊接著,主旋律在女低音聲部呈現(xiàn),運用女低音渾厚的音色,將舒暢的心情緩緩道來。8小節(jié)之后,女高音同女低音聲部一起演唱主旋律的第二句“朋友啊請你干一杯”。接下來,女高音演唱主旋律,女低音作為輔助性旋律,與女高音保持節(jié)奏一致,在“幸福淚”唱詞上,完全由女低音演唱。在合唱作品的第一樂段中,作曲家根據(jù)作品的音區(qū),運用渾厚的女低音主要擔任主旋律的演唱,在“朋友啊請你干一杯”這里音區(qū)略高的地方,運用女高音明亮的音色增添作品的喜悅情緒。
在第一部分的第三個樂句,前兩個樂句音區(qū)較低主旋律由男低音聲部演唱,但此處音區(qū)雖低,卻要求男低音以靈活輕松的聲音來演唱。隨后,隨著音區(qū)的升高,作曲家將主旋律安置在女高音聲部。進入第二部分后,主旋律主要由男聲聲部呈現(xiàn),女高音聲部則以裝飾性聲部作用為主,在男聲聲部長音保持時給予音色的點綴。第二部分的第三個樂句與第一部分完全相同,只是唱詞不同,且由女低音作為主旋律聲部。在結尾的擴充性結束段中,主旋律依然交給女高音聲部。在結尾女高音聲部長音保持時,男聲聲部變化性重復第三樂句,總長為5小節(jié)。
整體的和聲編配以傳統(tǒng)和聲為主,主和弦在不同段落以不同的節(jié)奏形式反復多次出現(xiàn),在初始段落運用了重屬和弦進行到屬和弦最后統(tǒng)一至主和弦,結尾段落女高音旋律最高點時采用了明亮的大三和弦,使得全曲充滿著一種陽光、自信、樂觀的歡快情緒。主旋律在不同聲部之間產(chǎn)生了音色變化,增添了整部作品音色的多元化表達,這是合唱作品的優(yōu)勢之處。
二、合唱作品《祝酒歌》的指揮技法與演唱要求
全曲運用四二拍指揮圖示,并不復雜。重點在于情緒的引導和力度的戲劇性變化,指揮的關鍵點主要有三處。
第一處,在作品前奏及第一部分第一樂句的指揮技法。給鋼琴伴奏的預備拍技術含量相對較高,因為所有情緒的表達都在于指揮第一拍的給予。所以給鋼琴伴奏第一拍的預示,不僅是調(diào)動鋼琴伴奏的熱情,更是為合唱團整體的情感抒發(fā)做好鋪墊。緊接著,合唱整體聲音進入時,指揮需要以飽滿的熱情帶動合唱團一起為營造歡欣鼓舞的心情做好充分的情感鋪墊。一個“味”字加上熟悉的旋律,極易將觀眾帶到該作品初次問世的年代。在第一樂句中,前4小節(jié)與后4小節(jié)在節(jié)奏上雷同.在音量上就可以做強弱的對比編排。那么在日常訓練及指揮技法上,指揮就要注意在前4小節(jié)上幅度偏大,以激發(fā)合唱團員的演唱熱情,在第5小節(jié)上,動作幅度突然變小,以提醒合唱團員做出音量的前后對比。同時這里需要注意女低音聲部的變化音,注意提醒女低音聲部變化音適當“偏高”走向唱,以保證音準。當然,這種弱音量僅能保持兩小節(jié),兩小節(jié)過后應迎來一個強音,然后在主旋律聲部進入之前的一小節(jié),合唱團整體音量偏弱以便于主旋律進入??梢姡谝徊糠值谝粯肪涞闹笓]幅度偏戲劇性,做出明顯的強弱對比,同時,還要提醒合唱團員在弱力度演唱時要保持興奮的情緒不變,不應因力度的變化而影響歌曲情緒的表達。
第二處,在于所有裝飾性聲部的指揮技法。作曲家在主旋律聲部長音保持時設計了裝飾性聲部。裝飾性聲部第一次出現(xiàn)在21小節(jié),也就是女低音作為主旋律,尾部長音保持時,女高音與男聲聲部一同作為裝飾性聲部。這里有一處細節(jié),裝飾性聲部每次出現(xiàn)的時間都非常短暫,但是依然要做出力度的漸強與漸弱,遵循“同音重復,必有走向”的演唱要求。而這些都需要指揮在手勢上予以提示。裝飾性聲部第二次出現(xiàn)在28小節(jié).處理方式與第一次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第59小節(jié)女聲聲部的裝飾性作用,此處主旋律由男聲聲部擔任,且情緒由原來的熱情轉(zhuǎn)為豪邁,表達的是對未來的憧憬。女聲聲部在音量上切忌喧賓奪主,更要注意“顆粒性”的演唱要求,將旋律音清晰流暢地演唱出來。
第三處,在于主旋律演唱時,其他節(jié)奏性聲部在指揮技法上的律動性提示。全曲在主旋律演唱時,其他聲部做的都是節(jié)奏性、和聲性的背景性聲部。這就要求指揮做好左右手的分工,主旋律的指揮手勢應以連貫為主,背景性聲部則是每小節(jié)一個邏輯重音,指揮要做好律動性的提示,同時也要注意聲部間的均衡.背景性聲部多而主旋律聲部只有一個,因此要注意音響的平衡,以烘托主旋律為主。
三、合唱作品《祝酒歌》的民族風格
“施光南的作品始終把‘民族化、群眾性、抒情性’三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作品大都能夠成為引領時代風尚、弘揚民族精神的代表性作品”?!蹲>聘琛返莫毘c合唱兩個版本在當下仍然受到大眾喜愛和歡迎的原因,一是在于其時代意義,二是在于其蘊含的民族風格。合唱作品《祝酒歌》的民族性格主要體現(xiàn)在旋律線條創(chuàng)作、合唱與鋼琴伴奏和聲織體編配兩個方面?!蹲>聘琛返闹餍杉扔袧h族鑼鼓節(jié)奏的特點,也有維吾爾族舞蹈的音樂性特征。巧妙地運用了民族性音樂語言,展現(xiàn)了人們的情思。朗朗上口的旋律,沁人心脾的歌詞,使得人們演唱起來心情舒暢。改編為合唱版本的《祝酒歌》,雖然擴充了聲部,但是每個聲部的旋律線條在演唱上的難度并不大.只是需要掌握民族性風格的展現(xiàn)。例如,每次“味”字演唱的旋律其實都是從中國北方鑼鼓經(jīng)節(jié)奏中演變而來的,這種節(jié)奏反復出現(xiàn),使得作品充滿了北方音樂的豪放氣息,這與人們當時的狂熱心理相符合。還有女低音最初領唱的旋律以及第二部分男聲聲部集體演唱的主旋律都似乎從新疆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中提煉而來.在節(jié)奏上頗具新疆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特征。這就是該作品不僅漢族人民對其容易產(chǎn)生感情,少數(shù)民族演唱起來也會因熟知的節(jié)奏而容易產(chǎn)生親切感。加之作品的時代價值,作品的傳唱度隨之提升。也正是這種多元化節(jié)奏的引用,使得作品充滿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特色,具有一定的民族風格。
合唱作品《祝酒歌》的民族性格,還體現(xiàn)在合唱與鋼琴伴奏的和聲織體編配上。合唱作品《祝酒歌》的鋼琴伴奏編配看似較為傳統(tǒng),但是在律動性上,該作品在細節(jié)上做足了功夫。主旋律中多采用前十六的節(jié)奏型,在鋼琴前奏中,作曲家多采用后十六與之形成不同。鋼琴伴奏第一個強有力的和聲,是全曲情緒能否展開的關鍵。6小節(jié)的鋼琴前奏,前兩小節(jié)節(jié)奏完全一致,第五六小節(jié)的節(jié)奏與第三四小節(jié)的節(jié)奏完全一致,配以鋼琴雙手的反向旋律進行,使得作品在前奏中就呈現(xiàn)出熱情歡快的氣息。全曲中,當合唱整體需要表達熱情歡快的情緒時,鋼琴伴奏便以立體化的柱式和弦出現(xiàn),烘托合唱團的熱烈情緒:當主旋律由一個聲部展現(xiàn)時,鋼琴伴奏則采用左右手相互配合做節(jié)奏上的律動,以突出主旋律聲部的音色。在樂句尾部,鋼琴伴奏運用琶音的演奏方式,為情緒的漸弱做好鋪墊。
全曲在裝飾性聲部及節(jié)奏性聲部的演唱中依然采用唱詞“味”,以便承接引子中的喜悅之感。合唱作品的亮點還在于作品的結尾,女聲聲部長音保持時,男聲聲部在第一部分第一樂句的基礎上變化再現(xiàn)5小節(jié).演唱速度也比之前快一倍。男聲聲部這里既充當了鑼鼓節(jié)奏的模仿性聲部,又產(chǎn)生了作品首尾遙相呼應的藝術效果,鑼鼓節(jié)奏的加入烘托全曲在熱烈、歡快的情緒中結束,可為是全曲情感升華的點睛之筆,突出、強調(diào)、重現(xiàn)了作品的民族性格。
四、合唱作品《祝酒歌》的時代特色
“施光南為時代而歌,代大眾而歌,不僅是時代的回響,更代表了大眾的心聲,其歌曲既有強烈時代特征,也有著獨特的人文關懷”。合唱作品《祝酒歌》的時代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朗朗上口的旋律及歌詞的文化寓意上.無論是其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還是當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要求,《祝酒歌》都與其正相吻合。
“音樂的美,是現(xiàn)實生活的美的反映,是人類美好心靈的聲音體現(xiàn)”。合唱作品《祝酒歌》雖然在歌詞上明顯地感受到上世紀的時代氣息,但歌詞中蘊含激昂的斗志、飽滿的熱情以及堅強的信念和當下人們共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園的美好愿景的強烈愿望是一致的。當下的中國人更加自信,不僅對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自信,對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對黨的領導自信,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發(fā)展更是充滿了自信。音樂作品是時代的反映,當下,紅色歌曲的翻新以及源源不斷地創(chuàng)作.更是以現(xiàn)在的時代元素為題材,無論什么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是不變的。戰(zhàn)爭年代,人們期盼和平;和平時代,人們期盼生活質(zhì)量的提升,更加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
獨唱作品《祝酒歌》的歌詞反映了當時人民群眾的心聲,是當時群眾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蹲>聘琛返母柙~共有三段,第一段運用“八億神州舉金杯”“千杯萬盞也不醉”這種夸張的描述方式,著重描寫了粉碎“四人幫”后人民群眾的歡快心情:第二段抒發(fā)了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對未來的無限向往、憧憬與自信之情;第三段則是與時代背景相聯(lián)系,提出向著“四個現(xiàn)代化”努力奮斗以及“條條戰(zhàn)線捷報飛”的工作熱忱。歌詞最后一句更是提出了“重擺美酒再相會”的暢想。激奮人心的歌詞形象地表達了人們勝利過后的心理。這首作品唱出了英雄豪情和民族自信,充分展現(xiàn)了時代特色。作品是時代的寫照,通過作品我們就能感受到當時的火熱氛圍。
作曲家施光南與指揮家作曲家楊鴻年屬于同時代的人,兩人都對我國音樂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容小覷的影響。施光南對音樂創(chuàng)作飽含一種真摯的情感,能夠把握時代跳動的脈搏,與人民群眾產(chǎn)生共情心理,從而創(chuàng)作出一首首具有時代氣息的經(jīng)典作品。而楊鴻年則是將畢生精力貢獻給了自己摯愛的合唱事業(yè),創(chuàng)作、改編的經(jīng)典合唱作品不勝枚舉。楊鴻年在獨唱作品的改編上,能夠準確把握原作品的內(nèi)在規(guī)律,創(chuàng)作出來的合唱聲部與作品整體的律動要求相吻合,甚至有時將原作品的情感得以在合唱作品中升華。正是二人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對創(chuàng)作的嚴謹要求以及對音樂的無限熱愛,才使得《祝酒歌》這部作品在創(chuàng)作完成后的40余年里依然能起到鼓舞大眾、激奮人心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