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慶建
高中階段是對學生影響很大的一個時期,甚至對于學生的未來起到決定性影響。在高中文科中,地理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但是相對于其他文科課程而言,地理學科有著更多的理科特點,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感知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地理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地理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诖耍P者在本文對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的開展方式進行研究,有著現實意義。
一、針對課堂教學不足,拓展地理教學空間
當前,我國高中地理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有些地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法。這樣的教學模式既增加了教師的授課壓力,實際的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另外,形式單一的課堂教學太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多元思維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就十分必要,可以有效拓展地理教學空間。
例如,在教學與氣候有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自然環(huán)境中感受氣候條件。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對氣候表現形式進行總結和統(tǒng)計,如氣溫、風向等。小組成員通過交流、合作,從而加深了對相關氣候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家鄉(xiāng)的氣候,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如地形對于氣候的影響等。這樣的教學活動,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拓展了教學空間。
二、結合區(qū)域地理特點,培養(yǎng)地理學習思維
地理教學要與實踐相結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區(qū)域特點開展地理實踐活動。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課堂理論知識,還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yǎng)和形成地理學習思維。
例如,在關于地貌與土壤的教學中,有些教師只是讓學生從理論上了解地貌與土壤。缺乏實踐活動,學習的知識終究會被忘記。教師可以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帶領學生結合當地的地理特點,深入山區(qū)或林地中,讓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地貌、土壤,并且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寫出分析報告,從而提升學生的能力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習思維。
三、遵循實踐教學原則,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既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水平,還能夠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和熱情,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另外,在課外實踐活動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實踐教學的原則,發(fā)揮實踐教學的作用和價值,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從而真正提升教學水平,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能力。
例如,在利用地形圖探究地貌特征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實地對地貌的特征進行觀察、分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實踐教學的原則,給予學生指導幫助,讓學生真正成為實踐的主體,引導學生結合理論知識進行地貌特征的探索和分析。布置相應任務,讓學生主動學習探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這樣,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我國教育愈發(fā)受到關注和重視,高考改革和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由于地理學科的特點,開展適當的課外實踐活動具有現實意義。筆者在本文對此進行分析與研究,對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的開展形式進行闡述,希望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