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夢雅
基金項目:適用于大創(chuàng)項目,源魚個性定制微信公眾平臺(編號:202010383118X)。
摘? 要:品得酒中味,又能解菊花情的莫過于東晉詩人陶淵明了,生于宦海沉浮的時代中,即是陶公也難免仕途失意,他的高風亮節(jié),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氣概一方面注定了他五仕五隱的波折經(jīng)歷;但也在某種程度上成就他覓得了終生伯樂,酒與菊。他在酒中紓解苦悶,達到物我兩忘的超然境界;在菊中拋去塵俗,探尋高雅脫俗的自我本真。
關(guān)鍵詞:陶淵明;詩歌;酒;菊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6-0-02
他是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瞥見遠處南山的田園隱士;是久居“樊籠”里,復得歸返自然的仕途失意之人;亦是忽得一樽酒,就能與友人從早到晚歡相持的曠達樂者。他就是東晉詩人“五柳先生”陶淵明?!白杂仔蘖暼寮医?jīng)典,愛閑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的他身上同時兼具道家和儒家兩種修養(yǎng),這樣的品性與當時的世俗相激撞,也就成就了陶淵明流傳至今的許多傳世佳作,廣為流傳的作品中他的詩又獨樹一幟,而陶詩中酒與菊的意象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一、酒中達物我兩忘
不止陶淵明,自古文人墨客大都與酒有頗深的淵源,早在詩經(jīng)中就多次提到酒,如“賓之初筵,左右秩秩,籩豆有楚,肴核維旅。酒既和旨,飲酒孔偕,鐘鼓既設(shè),舉酬逸逸?!焙髞砦娜伺c酒的關(guān)系更是愈加密切。從詩王白居易以“晚來天欲雪”為由在紅泥小火爐上溫杯新酒邀約舊友能否留下共飲一杯到詩仙李白長安失意醉酒后仿若癡迷般慨道“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他的酒中趣談卻也正是政治失意的自我排遣,從人間圣賢到天上神仙都不允許反駁他的言論;醉翁歐陽修更是將自己的山野閑趣,曠達不羈借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蔽娜伺c酒的緣從以酒會友到借酒紓解,對文人而言,酒是知己,是故人,是那些令人遺憾,苦悶,不可說與外人聽的秘密。而陶公作為一介文人志士,更是以酒為主題寫詩,開創(chuàng)了一代先河。陶淵明的詩至今存留125首,從內(nèi)容上可大致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類,飲酒詩單獨可分為一大類別,陶公對其喜愛程度可見一斑。眾人皆愛酒,眾人皆寫酒,唯有陶公筆下的酒深入我心。唐朝詩人李白號稱酒仙,愛酒如癡,相傳經(jīng)常在酒肆喝的酩酊大醉后作詩以至于“李白斗酒詩百篇”,而我則不喜李白外露的狂放和雖是不滿朝政卻終是與官場糾纏的抉擇,他毫不掩飾自己對于君王及士官階層官吏勾結(jié)的不喜和對當局的失望,但他卻依舊沒有真正因此放棄心中的抱負,反而是繼續(xù)謀仕之途,在長安所作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不過是借在月下獨自和自己的影子飲酒,以醉酒來抒發(fā)自己官場失意、懷才不遇的落寞,酒于此時的李白而言不過是聊以慰藉的情緒排解物。而同樣是不論白天黑夜,在山野還是家中,賞雪還是泛舟都要飲酒的白居易與飲酒有關(guān)的詩歌大多是回憶或就飲酒這一件事的簡單記敘,表達酒可解憂,此乃好物 。
二、社會意象的代表——“酒”意象的使用及內(nèi)涵
1.“遠我遺世情”——解憂消愁的感慨。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在很多詩人的創(chuàng)作中被賦予著解憂消愁的功能。魏晉以后,文人飲酒風行,阮籍飲酒以避禍、劉伶醉酒以慰藉,而陶潛飲酒以解憂。在晉宋更迭的年代,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詩人懷著兼濟天下的抱負投身于動蕩的政治斗爭之中,經(jīng)歷了幾番入世與出仕,他的心境都因政治而變化,壯志不得酬的苦悶和為官不受重視的悲憤只能被化入酒中,此時他已經(jīng)無法安然地品著酒中的樂趣,而更多的是借酒來麻醉自己、宣泄內(nèi)心的憤懣。他用“忘憂物”來稱呼“酒”,既賦予了“酒”新的稱謂,又點出了“酒”在他心中的功能。在這種情境下,一飲而盡并不能解憂,唯有飲盡滿壺方能消愁。
2.“淥我新熟酒”——親和田園的愉悅。
久在樊籠的詩人最終做出了復返自然的決定,他沖出世俗的束縛,回歸田園的生活。他用自己的文筆記錄著自己怡然自得的生活,在田間勞作中他收獲了坦易真誠的友情、溫暖歡欣的生活。選擇一個晴朗的日子邀三五好友飲酒賞菊,在酒的作用下,他們忘記勞作的辛苦、世俗的苦悶,人與人之間的和睦、人與自然的契合盡在詩中。這樣的生活自然愜意,詩人怡然自得,也堅定了他躬耕田畝、歸田力耕的決心。
3.“酒中有深味”——任真自然的追求。
“酒”給予陶淵明的不僅僅是解憂與陶醉,更多的是借酒來思考人生哲學、追求自然之道。魏晉玄學的“真”與“自然”對陶淵明的思想影響甚深,縱觀陶潛的飲酒詩作,無論是田間勞作還是世俗煩擾,無一不透露著對“真意”的探尋與追求?!讹嬀啤罚ㄊ模┲袕耐庠谏畹牟痪卸Y數(shù)到內(nèi)心境界的忘我忘物,飲酒中談笑風生、忘卻世俗禮儀,醉酒后任真忘我、追求自然大道,這才是“酒”中蘊藏的深味。
三、菊中尋高雅淡泊
不喜春之暖風習習,不喜夏之陽光明媚,不喜冬之素裹綿綿,偏在秋意深濃間展現(xiàn)自己的高姿;沒有海棠的艷麗奪目,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沒有玉蘭的潔白妖嬈,卻憑借它的傲霜獨立,清幽淡雅獨得了文人雅士的偏愛,更成為了 花中四君子之一,這就是菊。而陶淵明更是愛菊近癡的典范,宋代周敦頤有文“晉陶淵明獨愛菊”的評析,陶公常常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秋菊有佳色”的環(huán)境里怡然自樂。自從陶淵明贊菊之后,菊花就被人們稱為“花中隱士”,而他自己也被后人冠之為菊花花神。菊這一意象在文人的詩中出現(xiàn)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種涵義 :
1.隱者之逸,正是因為菊花在秋天孤傲的綻放,所以能成為文人隱士抒發(fā)隱逸之懷的寄托,典型的莫過于唐朝僧人皎然尋忘年交好友陸鴻漸不得時為他所作的那篇詩“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叩門無犬吠 ,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意思大致是陸羽把家遷徙到了城郭一帶,鄉(xiāng)間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處籬笆邊都種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卻尚未見它開放。敲門竟連一聲犬吠都沒有,要去向西家鄰居打聽情況。鄰人報說他是到山里去了,回來時總要到西山映著斜陽。在這里,菊是隱者之逸。
2.遠游之思,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一》“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被ㄩ_花落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在這里,菊是遠游之思。
3.思婦之愁,菊花在詩中還會被用來表達思婦的愁緒。夫婿遠游他鄉(xiāng),獨自留守空房,本就惆悵的思緒在看到黃花以后更添了幾分憂思,典型的就是宋代詞人李清照所寫的《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崩钋逭諏⒁虺粤讼嗨伎喽諠u消瘦的自己與黃花做比,此處的黃花正是秋菊,深切地表達了自己在重九這一特殊的團圓日對于丈夫的思念以及自己的孤獨。在這里,菊是思婦之愁。
4.志存勇貞,宋代詩人鄭思肖的這篇《寒菊》“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首詠物詩,在我看來就是表現(xiàn)志存高遠,勇敢堅貞情懷的典范。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國決不向新朝俯首的凜然氣節(jié)。詩中句句扣緊寒菊的自然物性來寫,妙在這些自然物性又處處關(guān)合、暗示出詩人的情懷?!氨恪?,喻指自己高潔的民族情操,“北風”,雙關(guān)語,暗示北方來的蒙古統(tǒng)治者。全詩寫得壯烈激昂,擲地有聲。在這里,菊是志存勇貞。
四、植物意象的代表——“菊花”意象的使用及內(nèi)涵
在我國的美學理解和價值取向上,“歲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所代表的品質(zhì)卓爾不群,“菊花”高潔淡雅、“青松”堅強不屈的品格為歷代文人君子所推崇,成為了他們的精神象征,也在文學史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陶潛的詩中描繪的植物之象有很多,通過賦予居所附近的植物以不同的意蘊來表達出內(nèi)心的情感,“菊花”是他筆下常見之物,也被寄托著詩人獨有的價值取向和高潔品質(zhì)。
1.“采菊東籬下”——灑脫的隱士情懷。
理想破滅、仕途失意、生活困頓讓詩人不禁苦悶與煩擾,無可奈何之下他選擇走上了人生中的另外一條道路——歸隱田園,從此徜徉在自己的詩意王國中?!讹嬀啤罚ㄆ湮澹┏尸F(xiàn)出這樣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中,沒有車馬的喧囂、沒有俗世的煩擾,詩人飲酒賞菊、自得其樂、悠然生活。菊花的淡雅與詩人遠離塵囂的心境不謀而合,采菊而見南山,詩人的閑情逸致是一種超然物外的灑脫情懷,“菊花”作為陶潛的化身和象征也是合情合理的。
2.“懷此貞秀姿”——頑強的抗爭精神。
古人曾贊美“菊有五美焉,象勁直也?!本栈ǖ钠焚|(zhì)在陶淵明的詩中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凌霜傲骨的抗爭精神。當時社會的黑暗丑陋、官場風氣渾濁不堪,為官的陶潛不愿與其同流合污,富貴與帝鄉(xiāng)并非其所愿,不愿因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潛在與世相違的困境中毅然選擇了心靈上的自由,這不僅是人生方向的選擇,同樣也是他高風亮節(jié)的氣質(zhì)彰顯。哪怕是在田畝中耕作,他也用自己的勞動向社會宣戰(zhàn),正如“菊之于陶淵明,猶蘭之于屈原,梅之于陸游”所說的,“菊花”的抗爭精神在陶淵明身上以更加具體的形象體現(xiàn)出來。
3.“芳解制頹齡”——永恒的生命拷問。
菊花被陶公喜愛據(jù)說在某方面也與酒有一定的關(guān)系,因為菊花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的功效,而且菊花長期服用有延年益壽的效果,古人稱之為延壽,所以古人就有摘菊花入酒的習俗,陶淵明喜愛喝菊花酒,有時無酒想要解饞的時候會直接吃菊花。
文人們賦予“菊花”更多的是它的審美意象和品格特征,但是對于“菊花”在藥用價值方面的描述卻很少,陶潛在便有一首詩表達出對“菊花”可以益壽延齡的向往。雖然他和世人一樣羨慕長壽,但是他并沒有跟隨當時的士大夫服食丹藥,而是以更加理性的心態(tài)去思考生與死的問題,他的生死觀是豁達的、求實的,《挽歌辭》中他便道出“人有出生就必然會面對死亡,身后之名皆是虛妄,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最終自己也會回歸天地之間”。
參考文獻:
[1]陳瀟瀟. 陶詩中的菊與酒[C]// 荊楚學術(shù)2018年4月(總第十八期).
[2]封義瓏. 那叢詩酒澆灌的菊花[J]. 新作文:金牌讀寫(初中生適讀), 2020, 000(001):P.92-93.
[3]郭肖芳. 淺談陶淵明飲酒詩中的"樂"與"孤獨"[J]. 大眾文藝, 2019(16).
[4]李天澤. 陶淵明的詩酒與養(yǎng)生[J]. 品味經(jīng)典 , 2018, 000(003):P.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