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芬
(河北省晉州市營里鎮(zhèn)魯家莊學校 河北晉州 052260)
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強化學生學習基礎,提升課本知識教學質量,促使學生知識網絡的構建。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展示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呢?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在教學預習環(huán)節(jié),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學習思路,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更接愛直觀的認識,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預習是課堂教學活動重要組成,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具有促進作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思維導圖的運用,引導學生將此應用在課文預習中,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索,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以此提升學生預習效果,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小學生學習經驗較少,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思維導圖,根據課文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并要求學生在預習后,將獲取的內容體現(xiàn)在思維導圖中。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升學生預習效果,同時可以優(yōu)化學習過程,使教育工作變得更有針對性,促使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
例如,進行《爬山虎的腳》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利用不同的線條與色彩將閱讀內容以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第一,掌握文章生詞。第二,了解文章主要描述內容[1]。第三,爬山虎的腳有什么特點?確定課前預習任務后,則引導學生在課前自主閱讀文章,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文章內容掌握基礎詞匯。通過對學生預習情況與思維導圖設計的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非常深刻,雖然部分學生思維導圖制定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已經掌握該圖的制作方法,學會如何利用思維導圖獲取有效信息,掌握基礎知識結構。如圖一,是班級學生制作的思維導圖。課堂上,教師可以就學生學習內容進行完善,引導學生對自己制作的思維導圖內容進行補充,以此提升預習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思維導圖運用能力。
圖一:爬山虎的腳
在小學語文課堂活動中,為了讓學生快速理解教材知識,掌握文章的內涵,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作為輔助教學的媒介,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設計簡單易懂的思維導圖,理清學生學習思維,以此提升課堂教學質量[2]。小學生的學習經驗與思維仍處于發(fā)展的時期,若是教師的指導教育不到位,則會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產生影響。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一邊與學生互動,一邊豐富思維導圖內容,使學生在交流中對課本知識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以此提升語文學習效果。通過課堂上交流互動,優(yōu)化學生學習過程,使學生在學習中可以獲得更多知識技能,提升語文學習效果。
進行《小英雄雨來》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同分析關于雨來的寫作方法,并利用課本內容思考作者寫作的意圖。課堂上,讓學生找出關于描述雨來內容,并標記出來,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了解作者對這一英雄人物的情感。教師:同學們,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描述雨來的。學生1:在文章第一段寫了雨來的年齡——12歲。學生2:雨來的游泳能力非常強,能夠臉朝天在水里躺著。學生3:語言描述,和爸爸媽媽的對話。學生4:還有很多動作描述。教師:那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將文章中關于雨來的描述整合在一起呢?這時教師可以畫出思維導圖,如圖二。然后帶領學生具體分析,思考作者寫作意圖與情感,了解抗日時期人民群眾的付出,提升學生的課文學習效果。
在課后環(huán)節(jié)運用思維導圖,夯實學生學習基礎,鞏固學生對課本中知識、技巧的理解運用能力。課后運用思維導圖時,需要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在思維導圖中突出學習薄弱的部分,以此實現(xiàn)夯實學生學習基礎的能力,提社會能夠課本知識學習效果[3]。通過課后思維導圖的運用,解決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提升學生課后總結復習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在學習中語文素養(yǎng)與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
以慈母情深這一課為例,通過課堂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基礎詞匯,對文章的主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通過對課堂綜合學習情況的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方法與表達方式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在課后鞏固復習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文章的寫作方法、情感表達方式及對應的文章內容呈現(xiàn)出來,并引導學生再次閱讀文章,結合自身學習基礎進行總結歸納,以此提升課后鞏固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運用在預習、課堂學習及課后鞏固環(huán)節(jié),通過不同環(huán)節(jié)的運用,提升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能力。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思維導圖設計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以此提升語文學習效果,促使課堂活動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