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梅 甘福生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xué)第二附屬醫(yī)院檢驗科,江西南昌 330012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三種肝臟病變,其中,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所致,發(fā)病后患者肝臟受到損害,隨著患者病情進展,患者肝功能損害加重,肝臟發(fā)生纖維化改變,易進展為肝硬化,還存在發(fā)展為肝癌的風險。同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臨床治療方案不同,臨床上需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盡早診斷,及時發(fā)現(xiàn)肝臟病變,及時進行治療,為其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導(dǎo)意見。血清甘膽酸(cholyglycine,CG)是一種新型的肝功能指標,在臨床上的應(yīng)用相關(guān)報道較少,有研究指出,血清CG 可對肝功能損傷予以靈敏反映[1-3]。本研究為探討血清CG 檢測在肝膽疾病診斷中的價值,選取200例肝臟疾病患者與200名健康體檢者進行比較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江西中醫(yī)藥大學(xué)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肝臟疾病患者200例作為觀察組,再按照肝臟疾病分為肝癌組、病毒性肝炎組和肝硬化組,選取同期接受健康體檢的20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127例,女73例;年齡20~75歲,平均(46.81±8.35)歲;病毒性肝炎98例,肝硬化67例,肝癌35例。對照組中,男124例,女76例;年齡21~77歲,平均(47.02±8.1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研究對象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觀察組均經(jīng)癥狀觀察、影像學(xué)檢查,診斷為肝臟病變;②對照組均經(jīng)全身體檢未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③神志清醒,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或嚴重感染者;③存在精神障礙者。
檢查當天清晨,研究對象保持空腹狀態(tài),采集肘靜脈血液5 mL 作為血液檢測標本,置于血液檢驗專用的真空抗凝管中進行保存。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離心速度3000 r/min,離心半徑為10 cm,離心15 min,取血清及時檢測。
總膽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生產(chǎn)批號:2017-10-30)、谷草轉(zhuǎn)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LT,生產(chǎn)批號:2017-09-28)、谷丙轉(zhuǎn)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T,生產(chǎn)批號:2017-10-14)、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生產(chǎn)批號:2017-11-23)、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生產(chǎn)批號:2017-11-08)試劑均由美國貝克曼公司提供,CG 試劑(生產(chǎn)批號:2017-11-14)由重慶中元提供。
采用貝克曼AU58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耗材。按Beckman-Au5800 儀器及項目標準操作程序文件操作。
比較病毒性肝炎組、肝硬化組、肝癌組與對照組的肝功能指標,包括血清CG、TBA、ALT、AST、ALP、TBil。分析各組患者血清CG水平與血清TBA、ALT、AST、ALP、TBil之間的相關(guān)性,并分析血清CG、TBA、ALT、AST、ALP、TBil 對各肝臟疾病的診斷效能,約登指數(shù)=靈敏度+特異度-1。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xué)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guān)系數(shù)分析法(r 為相關(guān)系數(shù)),將數(shù)據(jù)錄入至計算機中,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 曲線),對曲線下面積(AUC)采取Z 檢驗來評價診斷效能,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肝癌組的血清CG、TBA、ALT、AST、ALP、TBiL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病毒性肝炎組、肝硬化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肝硬化組的各項指標均高于病毒性肝炎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病毒性肝炎組的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表1)。
在病毒性肝炎組、肝硬化組、肝癌組中,血清CG與TBA、ALT、AST、ALP、TBiL 均呈正相關(guān)(P<0.05)(表2)。
血清CG 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診斷效能均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標(P<0.05)(表3~5)。
表1 各組肝功能指標的比較()
表1 各組肝功能指標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病毒性肝炎組比較,bP<0.05;與肝硬化組比較,cP<0.05
組別 CG(pg/mL) TBA(μmol/L) ALT(U/L) AST(U/L) ALP(U/L) TBil(μmol/L)對照組(n=200)病毒性肝炎組(n=98)肝硬化組(n=67)肝癌組(n=35)F值P值1.89±0.62 9.13±1.03a 10.34±1.12ab 11.57±1.08abc 13.021 0.000 2.58±0.83 9.01±1.26a 10.25±1.21ab 11.38±1.27abc 15.839 0.000 21.94±6.81 43.35±3.54a 46.73±3.72ab 50.29±3.86abc 15.470 0.000 20.63±6.54 40.51±3.40a 43.65±3.21ab 46.79±3.35abc 14.218 0.000 65.89±11.72 78.24±4.32a 82.59±4.58ab 86.70±4.61abc 16.354 0.000 12.38±1.75 14.21±1.84a 16.02±1.97ab 18.23±2.16abc 7.020 0.000
表2 不同肝臟疾病患者血清CG水平與其他肝功能指標之間的相關(guān)性分析
表3 各項肝功能指標對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效能分析
表4 各項肝功能指標對肝硬化的診斷效能分析
表5 各項肝功能指標對肝癌的診斷效能分析
肝臟疾病主要是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發(fā)生于肝臟的病變,其發(fā)病率高,流行范圍廣,病程漫長,具有一定的致死風險,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gòu)成了嚴重的威脅[4-6]。肝功能損傷是肝臟疾病患者常見的臨床病理改變,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多種因素反復(fù)作用而引發(fā)的肝臟功能障礙[7-8],隨著病情進展,患者肝功能損傷加重,增加了患者的致死風險[9-10],臨床需對肝臟疾病患者的肝功能損傷予以重視。
盡早診斷肝臟疾病是給予肝臟疾病患者及時治療、減輕其肝功能損傷的關(guān)鍵,生化檢驗是肝臟疾病診斷時常用的輔助手段,常見的指標主要有TBA、ALT、AST、ALP、TBil 等,在健康人體中,TBA、TBil的含量較低,一旦肝臟細胞受到損傷,其含量會增多[11-12];ALT、AST是臨床上判斷肝細胞是否發(fā)生壞死的重要標志物,在肝功能受損后,其增高幅度明顯[13]。臨床采用TBA、ALT、AST、ALP、TBil 等肝功能指標對肝臟疾病進行診斷時,TBA、ALT、AST、ALP、TBil表達水平可對患者肝細胞病理狀態(tài)予以良好地反映,但TBA、ALT、AST、ALP、TBil 檢測對肝細胞病理狀態(tài)的特異性不高[14],還有待尋找新的特異性更高的肝功能標志物。
有研究報道指出,CG表達水平與肝功能的損傷密切相關(guān)[15-17]。CG是由膽酸、甘氨酸相互結(jié)合后產(chǎn)生的結(jié)合膽酸,主要合成于肝臟中,會隨著膽汁排進腸道,正常情況下,約有99%的CG 會經(jīng)肝臟代謝,導(dǎo)致血液中的CG 濃度極低,而一旦肝細胞受損,肝臟對CG的代謝能力減弱,導(dǎo)致CG 在肝臟中代謝的含量減少,血液中的CG 濃度急劇增高[18-20]。本研究針對肝臟疾病患者與健康體檢者的肝功能指標進行檢測、比較后發(fā)現(xiàn),肝癌組的血清CG、TBA、ALT、AST、ALP、TBil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病毒性肝炎組、肝硬化組;肝硬化組的各項指標均高于病毒性肝炎組、對照組;病毒性肝炎組的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血清CG表達不僅可檢出肝臟病變,還可對不同肝臟病變進行區(qū)分。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病毒性肝炎組、肝硬化組、肝癌組中,血清CG 與TBA、ALT、AST、ALP、TBil 均呈正相關(guān)(P<0.05),而血清CG 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診斷效能均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標(P<0.05),提示血清CG 對肝臟病變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均高于其他常見的肝功能指標,其診斷價值良好。
綜上所述,血清CG 在肝臟病變中普遍出現(xiàn)異常增高情況,血清CG 檢測對肝臟病變具有良好的鑒別診斷價值,值得在肝臟病變診斷中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