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翠萍,劉宇,穆曉云,王健
教育環(huán)境是指學校內部與教和學發(fā)生直接或間接關系的一切主客觀因素[1]。教育環(huán)境可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能力,以及未來的職業(yè)勝任能力[2]。教育環(huán)境是動態(tài)變化的,可通過學生的感受而進行測量。學生對教育環(huán)境的感受包括課堂教學是否輕松愉快、師生關系是否有支持性、同齡人之間是否有互動性的學習機會等。有效的課程體系和適宜教學方法是影響學生對教育環(huán)境評價的重要決定因素[3]。當前教育方法改革的目的也是為了促進學生對教育環(huán)境的正向評價,如部分院校開展課程整合,以達到改善教育環(huán)境的目的。但是這些嘗試需要打破不同學科的界限,涉及人員眾多,周期長,需要更大范圍的統(tǒng)籌安排[4-5]。也有院校嘗試開展翻轉課堂[6]改善教育環(huán)境,但其效果受到知識類型、教學目標、學生學習主動性等因素影響,教學效果也不能得到保證。PBL教學法被證實能夠提高教育環(huán)境[7],但該方法偏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查閱文獻、歸納總結、邏輯思維等能力,對實際操作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不足。情景模擬教學法是指根據教學任務和目標,構建與實際工作相似的場景,模擬事件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讓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學習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增進情感體驗和提高能力的方法。該教學法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護理教育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可提高學生的各項臨床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評判性思維、團隊協作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等[8-9]。但以往研究多關注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提升學生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表現,而其對學生感受教育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研究并不多見。本研究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對護理本科學生進行社區(qū)護理學實踐教學,并探討此教學方式對護理學生感知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報告如下。
1.1對象 于2019年4月選取我校護理學院2016級護理本科生85人為研究對象,男生6人,女生79人。年齡19~25(21.02±0.90)歲。均為四年制本科大三學生,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
1.2教學方法
研究小組成員由本校社區(qū)護理教研室教授1人、副教授1人和講師2人組成。本研究實施前均接受為期半年的情景模擬教學系統(tǒng)培訓。
1.2.1編寫情景模擬案例 社區(qū)護理教學安排在第三學年下學期進行,共40學時,其中情景模擬實踐教學4學時。采用《社區(qū)護理學》[10]教材,選擇家庭訪視這一章節(jié)內容,編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居家護理家庭訪視案例,因這部分內容能多維度體現社區(qū)護理的核心觀念,但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由研究小組的4名教師根據課程目標和教學條件,設置問題情景、教學目標,并編制教學案例腳本,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引導性反饋提綱和情景模擬學生評價表。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均遵循INACSL情景模擬最佳實踐標準指南[11]。其中學生評價表考核內容包括電話預約、藥物指導、傳播途徑、飲食指導、運動指導、人文關懷等針對家庭訪視過程的考核。
1.2.2培訓標準化病人 在本院護理專業(yè)研究生中招募4名標準化病人志愿者,分成兩組,每組2人。根據情景模擬的案例腳本進行培訓并錄像,比較兩組表現是否一致,不一致之處繼續(xù)培訓至兩組均能標準化配合為止。
1.2.3情景模擬教學實施 ①理論學習:家庭訪視內容講解,病例分析0.5學時。在主講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例資料和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討論。理論課后,給學生發(fā)放情景模擬學生考核評價表。學生利用課下2~3周時間進行分組練習。②情景模擬:共3學時。學生分成10個小組,每組8~9人,抽簽選擇2人分別扮演護士和護生,與標準化病人進行20 min的家庭訪視情景模擬,其他同學在旁觀摩。學生需要模擬訪視前電話預約、訪視中入戶簡單介紹,詢問患者相關自我護理現況和問題,然后針對疾病傳播途徑觀察家庭衛(wèi)生間是否有共用牙具和毛巾等不合理的生活場景,并對標準化病人進行疾病相關的傳播途徑、用藥、飲食及運動等相關健康教育,此過程中要體現人文關懷和溝通技巧,訪視結束時加患者微信以建立長期溝通渠道。③引導性反饋及總結:2名教師根據學生表現,對每組參與角色扮演和觀摩的學生進行引導性反饋并進行總結。
1.3評價方法 采用教育環(huán)境評估表(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12]進行教學評估,該量表包含學生對學習的知覺(12個條目)、學生對教師的知覺(11個條目)、學生的學術自我知覺(8個條目)、學生對環(huán)境的知覺(12個條目)和學生的社交自我知覺(7個條目)5個維度50個條目。每個條目按照Likert 5級評分,從非常不同意(0分)到非常同意(4分),滿分為200分,其中條目4、8、9、17、25、35、39、48、50為反向計分,總分越高說明教育環(huán)境越好。該量表中文版總體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以上[13-14]。在學生情景模擬教學前及教學后1周內發(fā)放問卷調查,均有效收回。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行配對t檢驗、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情景模擬教學前后學生教育環(huán)境評估得分比較 見表1。
表1 情景模擬教學前后學生教育環(huán)境評估得分比較(n=85) 分,
2.2情景模擬教學前后學生教育環(huán)境評估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條目 見表2。
表2 情景模擬教學前后學生教育環(huán)境評估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條目 分,M(P25,P75)
學生對教育環(huán)境的主觀感受可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和學習投入,并直接影響其學習效果。評價學生對教育環(huán)境動態(tài)變化過程的主觀感受,是評價課程改革是否成功的有效手段之一。情景模擬教學法因其突出操作性、注重實效性及啟迪引導性,在角色定位、情感滲透、溝通交流、團隊協作以及專業(yè)精神培養(yǎng)方面都有其他教學方法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目前在護理專業(yè)教學中廣泛開展。本研究將情景模擬教學法應用于護理本科生社區(qū)護理教學實踐中,并對學生教學環(huán)境的感知進行評價,旨在為改善教學環(huán)境,提高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3.1情景模擬教學對學生教學環(huán)境感知具有促進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情景模擬教學后,學生教育環(huán)境評估總分及4個維度得分較教學前顯著提高(P<0.05,P<0.01)。學習知覺領域是指學生從學習主動性、學習方法、對課堂教學的感受、課堂參與度來評價對學習領域的知覺,明確的學習目標是學生達成較好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次研究在實施情景模擬教學前,將情景模擬課程考核表發(fā)給學生,該表格包括知識、情感及運動技能領域3個方面的學習目標和具體學習內容。學生對情景模擬課程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更加明確,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學習,說明情景教學能夠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為未來即將承擔的工作做好知識上的準備,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動力,使需要學轉變成我要學。教師知覺領域是指學生從教師對教學的態(tài)度、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教師組織教學的技巧以及師生關系幾個方面來評價對教師的知覺。情景模擬教學特別強調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種氛圍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良好互動,讓學生感受到了教師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學生在學有所獲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教師良好的溝通技巧。整個過程學生感受到了教師深厚的知識積累,樂于對學生的問題提供反饋意見及備課的充分性。在引導性反饋后教師進行小結,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這次收獲應用于臨床實踐,從而促使學生將知識、態(tài)度和技能向臨床實踐轉移,這也是情景模擬教學的重要特色[13]。說明情景教學不僅改善了師生關系,使學生尊重教師的勞動,而且也使學生意識到和老師之間的差距,產生向老師主動學習的情感變化。環(huán)境知覺領域是指學生從課堂的教學氛圍、班級氛圍、學習壓力與樂趣的比較等幾個方面來評價學習環(huán)境。根據情景模擬的教學目標,教學場所設置成居家場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逼真的場景中利用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對標準化病人進行家庭訪視。設計逼真的場景及案例,激發(fā)學生自行發(fā)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過程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14-15]。在引導性反饋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將疾病的生理病理機制與臨床應用(宣教內容)聯系起來深入思考。學生在整個模擬過程的表現首先得到教師的積極肯定,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整個教學的體驗及在健康教育中使用的方法和內容是否合理,尋找和填補知識盲區(qū),進一步促使他們主動學習[16]。學生在精心構建的安全環(huán)境中,積極分享模擬感受,反思并形成經驗,其具體表現得到教師的肯定和鼓勵。學生集體討論氣氛輕松愉快,學習欲望被充分調動,學習興趣也被進一步激發(fā)。說明情景模擬教學能夠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促進小組學習氛圍的形成,使學生對學習感興趣,覺得學習是一項有趣和有意義的活動。社交自我知覺領域是指從學生對學校生活、對人際關系和社交等方面來具體評價。本次情景模擬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通過團隊協作完成任務,教師引導學生始終保持較高的熱情,互相配合承擔不同的角色,學生在團隊氛圍里不感到孤單,并能被激發(fā)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整個過程能夠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得到鍛煉。說明情景模擬教學可以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使學生在學習中建立團結協作競爭的友誼。
3.2情景模擬教學對學生教學環(huán)境感知的作用是長期的過程 學術自我知覺領域是指學生從對學業(yè)的自信程度、對專業(yè)課程的認可程度,對醫(yī)療職業(yè)的準備程度等方面來評價教育環(huán)境。在本研究中,雖然實施情景教學后各條目得分高于教學前,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提示學術自我知覺領域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情景模擬的理論基礎是經驗學習理論,學習過程是經歷具體事件,經反思抽象后再積極實踐[17]。在課程小結中,學生被引導思考如何將收獲應用于臨床實踐,從而促使學生將知識、態(tài)度和技能向臨床實踐轉移。這一過程中,學生可反思評價和完善他們的心理模式,并為發(fā)展臨床推理提供實踐機會。但是學生在學術自我知覺領域的感知需要長期培養(yǎng)才能體現效果,而目前本年級學生只在社區(qū)護理學教學中開展情景模擬教學,且學生根據病例進行情景模擬練習的時間較短,因此該領域提升不明顯。
綜上所述,學校教育環(huán)境可通過課程和教學方法的不斷改變而得到提高。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應用,可使學生對學習、對教師及課堂氛圍、對社交環(huán)境等的感受得到正向提高,但其內容和方法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