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楠
(江蘇蘇州木瀆金山高級中學 江蘇蘇州 215101)
高中學生對美術鑒賞課的心態(tài)是矛盾的:一方面,升入高中后學習壓力增大,學生不愿再多花心思在無關成績的科目上,美術課備受冷落;另一方面,沒“分數(shù)”壓力,又可拓寬知識,美術課讓人自由輕松。所以,如何打造好一堂美術鑒賞課,吸引更多學生參與,筆者的回答是:有趣味,有互動,有收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課堂上牢牢抓住學生的集中力,課堂才能有效進行。
首先,課堂導入需出彩。趣味性的導入猶如舞臺的開場精彩亮相,可以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學《走進具象藝術》時,筆者以“比眼力”兩個小游戲導入新課。游戲一是將攝影作品中的彩色小鳥略作處理,放入五代畫家黃荃的《寫生珍禽圖》畫作中,讓同學們仔細觀察并尋找,課堂立刻活躍起來。游戲二是展示烏克蘭畫家謝爾蓋·皮斯庫洛夫的油畫組作,再請大家推理他們是攝影作品還是繪畫作品,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了。愛玩是孩子大都有的天性,游戲形式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也會鮮活有趣起來,本節(jié)課堂的教學內容及目標也就隨之而出了。
謝爾蓋皮斯庫洛夫作品
其次,課件設計可圖文并茂。教學過程中,圖文結合的PPT,契合的配樂,這些都能給學生更直觀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教學《走進具象藝術》課件時,我選擇宋代李迪《雪樹寒禽圖》,烏克蘭謝爾蓋皮斯庫洛夫組畫作品以及冷軍的超寫實油畫《小唐》等,古今中外名畫家6 幅作品制作課件,來講解具象藝術特點及其社會意義。直觀,生動,貼切,學生易品味、易感悟。
最后,畫外故事適時補充。畫家的生平軼事或者畫作背后的故事,它們既能豐富學生課外知識,又可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例如,筆者在教學“具象藝術”敘事性特點時,先讓同學們欣賞法國畫家席里柯的作品《梅杜薩之筏》,仔細觀察畫作中形態(tài)各異的人像,有積極呼號的人,有頹喪絕望的人,更有奄奄一息的人;再及時補充了這幅畫的背后故事:法國政府派遣“梅杜薩號”去殖民地,載有400 人,但由于船長的指揮錯誤,船只損壞,船長與貴族們棄船坐救生艇而逃。150 多名平民就被拋棄在長短不一的木筏上,海上環(huán)境的惡劣,食物的匱乏,心靈的崩潰,最后只有10 人幸存下來。這一悲劇當時在社會引起轟動,席里柯用畫筆記載了這一慘劇。最后總結強調,作品中多樣人物形象的設計,正是為了讓畫面更具有情節(jié)性。觀者即使不了解故事背景,通過畫面也足以想象畫家要表現(xiàn)的內容,這就是具象藝術特點——敘事性。
英國教育家威廉說過:“平庸的教師只是敘述,偉大的教師啟發(fā)。”在美術的鑒賞課堂中,不能僅是教師專業(yè)知識的傳授,更需要的是學生的學習反饋。怎么才能讓美術課變靜為動呢?答案很顯然,那就是讓學生作學習的主人,課堂才能有高效。所以筆者在課堂上盡量創(chuàng)設一些環(huán)節(jié)與情境,多讓給學生參與探究,引導學生思考總結。這樣的學習過程,既有知識的積累、思想的歷練,又有審美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同時思維品質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學生獲益匪淺。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在局部討論還是在整體感悟上,多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觀察體會;對典型藝術作品的欣賞分析,更多地讓學生探究總結;評價時多以肯定和鼓勵為主,只在美術技巧上給予一定指導,樹立學生自信心。
席里柯《梅杜薩之筏》
互動既是師生間的,也是生生間的。課堂實踐,是學生奇思妙想的碰撞;小組合作,是同學情感溝通的橋梁;作品互評,是學生自我展示和客觀認識的體現(xiàn)。在某次教學中,一組同學合作畫了一幅作品《小馬寶莉》。在闡述創(chuàng)作意圖時,他們解釋是為了給班級馬寶利同學慶祝生日,由此獲得的靈感,全班也隨之為馬寶利同學一起合唱生日歌,送上美好祝福。
評價課堂教學成功與否,不是老師教了什么,而是學生學到了什么、感悟了什么。美術鑒賞課程作為高中教育中的一環(huán),其目的也是如此。優(yōu)秀的藝術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價值觀的人。
在美術課教學過程中,筆者也常有意識地尋找一些近現(xiàn)代有特色的作品與學生分享。如在《走進具象藝術》教學中,筆者選擇了林崗的《群英會上的趙桂蘭》這幅作品。畫作中,全國勞動模范趙桂蘭居中,毛主席與周總理一左一右在她身邊站立,有一處細節(jié),趙桂蘭的左手是白色的,那是纏繞的紗布。趙桂蘭是為保護工廠安全而致殘,左手被炸飛。在全國工農兵英雄模范大會上,為了肯定這種無私的奉獻的精神,毛主席與總理親自接見了她,從而引導社會風氣,在社會上掀起了"奉獻最美麗""勞動最光榮"的風潮。經典永流傳,生動的形象、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將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奉獻永需要,我們這個時代也同樣呼吁年輕人要有擔當奉獻精神。
林崗《群英會上的趙桂蘭》
一堂有趣味的美術課,它應該講究鮮活靈動,提升個人智慧靈性;一堂有互動的美術課,它應該尊重學生感受,促進身心健康;一堂有收獲的美術課,它應該陶冶情操,營造學生精神家園。當然,以上僅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心得感悟,也會有些不足,筆者也將會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更多探索,更多教研,更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