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瑛
(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 100034)
《郋園讀書志》是葉德輝的讀書題跋集,凡十六卷,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反映了葉德輝在目錄、版本、??薄⑽淖?、音韻、訓(xùn)詁及詩歌等方面的成就,是葉德輝的學(xué)術(shù)代表作之一。在本書中,葉德輝錄入大量藏書印。這些印章,為我們了解葉氏所題跋之書的授受源流等情況提供了清晰線索和有力證據(jù)。但是,有些印主的(姓)名葉德輝未予指出,給讀者造成一定困難。本文便擇其要者,略為釋讀。
卷一《三家詩稿》題跋云:“因(《三家詩稿》)首有‘阮伯元父’四字朱文篆書方印,余頗留意,知其非尋常破紙也。”此“阮伯元父”,即阮元。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江蘇儀征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進士,歷官湖廣、兩廣、云貴總督及體仁閣大學(xué)士等,提倡學(xué)術(shù),振興文教,卒謚“文達”,著《研經(jīng)室外集》,主纂《經(jīng)籍纂詁》,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匯刻《清經(jīng)解》等。阮元另有藏書印“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家住揚州文選樓隨曹憲故里”“白樂天廿日生我與之同”等。
卷二《孔叢子》跋:“然考《天祿琳瑯書目續(xù)編·元版·子部類》有宋咸注七卷本,卷后圖記有‘季振宜藏書’‘謙牧堂藏書’諸印?!逼渲校爸t牧堂藏書”印主為納蘭揆敘(1674—1717年),字凱功,清康熙重臣納蘭明珠次子,詞人納蘭性德之弟,官至左都御使兼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康熙帝稱其“學(xué)問文章滿漢人中第一”,卒謚“文端”,著《益戒堂自訂詩集》十二卷、《益戒堂后集》十二卷、《雞肋集》一卷等?!肚迨犯濉肪矶似摺ⅰ肚迨妨袀鳌肪硪欢袀??!爸t牧堂”名,來自《易經(jīng)·謙卦》“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謙牧,即謙遜以自處。揆敘《謙牧堂藏書總目》二卷,著錄圖書 2 480 種。揆敘另有藏書印“謙牧堂畫記”“謙牧堂藏書記”“謙牧堂讀書記”等。
卷四《元和郡縣圖志》跋:“每冊前一葉有‘千頃堂圖書’五字白文篆書方印,‘大興朱氏竹君藏書之印’十字朱文篆書長方印,‘好學(xué)為福齋藏’六字朱文篆書方印,‘慕齋監(jiān)定’朱文篆書圓印,‘宛平王氏家藏’六字白文篆書方印。蓋本黃虞稷家中舊藏,傳至朱竹君學(xué)士家,朱印累累,授受可考?!逼渲校按笈d朱氏竹君藏書之印”印主朱筠(1729—1781年),據(jù)《清史稿·文苑二》,字竹君,號笥河,清順天大興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進士,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典試福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提督安徽學(xué)政,后提督福建學(xué)政。其校正《十三經(jīng)》文字,勒石太學(xué),建議編纂《四庫全書》,著《笥河文集》四卷等?!昂脤W(xué)為福齋藏”印主俞樾(1821—1907年),字蔭甫,號曲園居士,清浙江德清人,室名好學(xué)為福齋、春在堂、曲園等,著《好學(xué)為福齋文鈔》二卷、《好學(xué)為福齋詩鈔》四卷等,統(tǒng)稱為《春在堂全書》。其中,“好學(xué)為福齋”出自《論語·學(xué)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焙脤W(xué)為福,喜愛學(xué)習即為福澤。俞樾藏書印,另有“海內(nèi)翰林第二”“綸音殫心著述”“曲園居士俞樓游客右臺仙館主人”等?!澳烬S監(jiān)定”印主王熙(1628—1703年),字子雍,號慕齋,清順天府宛平人,順治四年(1647年)進士,官至保和殿大學(xué)士,卒謚“文靖”,著《王文靖公文集》二十四卷等。王熙,另有藏書印“詩農(nóng)鑒藏”“高凌霨澤畬甫收藏印”“澤腴鑒定之章”等?!巴鹌酵跏霞也亍庇≈魍醭绾?1602—1678年),王熙父,字敬哉,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熟于歷朝典故,家藏秘本甚多,卒謚“文貞”,著《青箱堂文集》三十三卷、《青箱堂詩集》三十三卷、《冬夜箋記》一卷等。同卷《石墨鐫華》跋:“書經(jīng)孫氏收藏。前有‘孫氏藏書印’五字朱文小長方隸書印,未知為孫氏平津館否。但孫星衍藏書未見用此印,或別一孫氏耳?!贝藶榍迥┟駠鴮O壯印。孫壯(1879—1943年),字伯恒,號雪園,又號高逸居士,直隸大興人,肄業(yè)于同文館、京師大學(xué)堂,曾任商務(wù)印書館經(jīng)理、河南博物館館長等。其齋名讀雪齋、澄秋館、玉簡草堂等,著《永樂大典考》《楚器圖考》《版籍叢錄》等,輯《讀雪齋印譜》。據(jù)2000年11月4日北京萬隆拍賣有限公司《中國拍賣古籍文獻目錄》第783頁,2000年7月3日北京萬隆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孫氏所藏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靈石楊氏所刊俞正燮《癸巳存稿》十五卷一函,便有“孫氏藏書印”和“大興孫氏讀雪齋印記”二印。孫氏藏書印,另有“孫壯”“孫壯鉥”“孫壯興來”“孫壯常年安樂”,“伯恒”“孫伯恒收藏記”“曾藏孫伯恒家”“伯恒六十以后作”“孫伯恒之藏金文”等。時人周康元(1891—1961年)《石言館印存》中,至少收有孫氏印二十四方。
卷五《莊子成玄英疏》跋:“序下有‘黃氏藏書’四字白文篆書方印,‘生涯一卷書齋珍藏書畫之章’十二字朱文篆書橢圓印?!贝藶辄S鉞之印。黃鉞(1750—1841年),安徽當涂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軍機大臣等。王氏亦擅畫,其畫集書卷氣與臺閣氣于一體,與董邦達齊名,合稱“董黃”。著《壹齋集》四十卷、《壹齋詩集》三十六卷、《二十四畫品》一卷等。同卷《墨子》跋:“傅沅叔同年為張菊生同年購得一本,前有‘孫忠愍侯祠堂藏書記’,亦即此本?!蓖怼兑颐苁钿浽挕钒希骸扒靶蛴小碴柖刺烨夭硬貢洝种煳姆接。w秦酉巖家鈔本。”此印主秦四麟,字景陽,一字酉巖,號季公,江蘇常熟人,明萬歷(1573—1620年)貢生,喜藏書,有致爽閣藏書樓。秦四麟鈔本,被稱為“秦鈔”,與“毛鈔”“馮鈔”“錢鈔”,被稱為“四大抄本”。秦氏藏書印,另有“秦氏四麟之印”“玄齋收藏圖書記”“又玄齋校閱過”等。
卷六明嘉靖丁亥胡纘宗刻小字本《藝文類聚》(又一部)跋云:“卷末有葫蘆‘碧沙’印,又‘舊學(xué)圖書’四字方印,未知何家物也。孱守居士記。”此“碧沚”印,因形似而誤為“碧沙”印。此二印主史守之(1166—1224年),字子仁,宋慶元府鄞縣人,從婁鑰學(xué)古文。其叔父史彌遠當國,作《升聞錄》一書以諷之。史守之嗜書如命,民間有其偷妻子金釵典當買宋本《史記》而愛妾冤死的故事。史守之藏書印,另有“史氏家傳翰苑收藏書畫圖章”“舊學(xué)史氏復(fù)隱書印”“舊學(xué)史氏復(fù)隱”等。關(guān)于上面二印的來源,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右丞相史浩(1106—1194年)告老還鄉(xiāng),治第于鄞縣(今浙江寧波)月湖。宋孝宗賜其兩匾,一為“明良慶會”匾,一為“舊學(xué)”匾。史浩便以前者為閣名,后者為藏書樓名。宋寧宗時,又賜史浩孫史守之“碧沚”匾。史守之便在月湖筑“碧沚”別業(yè),在別業(yè)置藏書樓,延師講學(xué)。同卷《宣和遺事》跋:“前有‘阿波國文庫’印,由日本人所藏,展轉(zhuǎn)入中國。”此“阿波國文庫”即日本德島藩蜂須賀家的圖書館。阿波國在今日本四國地區(qū),為古代日本令制國之一,其轄地為德島縣。古代阿波國與淡路國,合稱栗國,和銅六年(713年)正稱阿波國。后為德島藩,后廢藩置縣,分為德島縣、名東縣,后亦并為德島縣。卷六《宣和書譜》跋亦云:“首有‘孫忠愍侯祠堂藏書記’九字朱文篆書大方印,‘臣星衍印’四字白文篆書方印,‘五松書屋’四字白文篆書方印,……蓋本孫淵如觀察五松書屋藏書,后移藏孫忠愍祠堂者?!贝恕皩O忠愍侯祠堂藏書記”為孫星衍藏書印。其中“孫忠愍”者,即孫星衍先祖、明初將領(lǐng)孫興祖(1335—1370年),字世安,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從朱元璋渡江,戰(zhàn)龍江,擢天策衛(wèi)指揮使。守海陵,數(shù)挫張士誠軍。隨徐達克大都。洪武三年(1370年)在三不剌川戰(zhàn)歿,追封“燕山侯”,謚“忠愍”。
卷七《陸宣公集》跋:“(此書)舊為武陵趙文恪公家藏,年(羹堯)序后有文恪手書識語。卷一下有‘鼎文書屋’四字朱文篆書長方印。蓋文恪公藏有宋拓鼎帖,取以名其書屋也。”此為趙慎軫之印。趙慎軫(1761—1825年),字遵路,號笛樓,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清嘉慶元年(1796年)年進士,官至閩浙總督、云貴總督,卒謚“文恪”。趙氏家富藏書,精鑒別,著《惜日筆記》二十卷、《趙文恪奏議》八卷、《慎軫詩文集》六卷等。同卷《李義山詩集》跋:“書前有‘長洲龔氏群玉山房藏書記’朱文中方印,又有‘野夫所藏’朱文小方印,蓋二百余年未出蘇境?!贝藶辇徫恼罩?。龔文照,字野夫,別號九霞野逸,清道光長洲(今屬蘇州)。室名紫筠堂、群玉山房等。《北京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1902—2002)》所載《春秋繁瑣露》,便鈐“群玉山房藏書記”“相城九霞野逸龔文照紫筠堂藏書”“龔文照印”等。龔氏藏書印,另有“文照之印”“群玉清秘”“九霞逸夫珍玩”等。
卷九《樵云獨唱集》跋:“卷一下有‘五橋珍藏’四字白文篆書方印,又有‘慈溪馮氏醉經(jīng)閣圖籍’九字朱文篆書方印。”此為馮云濠印。馮云濠(1807—1855年),字文濬,號五橋,清浙江慈溪(今屬寧波)富商,被譽為“清代的沈萬三”。道光十四年(1834年)舉人,官至觀察使。馮氏創(chuàng)辦德潤、慈湖兩書院。構(gòu)醉經(jīng)閣,購二老閣書以藏之,其藏書量僅次于天一閣,編《醉經(jīng)閣書目》,著錄圖書六百余種,與王梓材合撰《宋元學(xué)案補遺》一百卷等。
卷十《西陂類稿》跋:“此書卷首有‘山水方滋’四字朱文方印,卷一有‘犖’字朱文小圓印、‘牧仲’二字朱文小方印、‘天官冢宰’四字朱文小方印、‘曾經(jīng)御覽’朱文長方印?!逼渲?,“山水方滋”“犖”“牧仲”“天官冢宰”等為宋犖印。宋犖(1634—1713年),字牧仲,號漫堂、西陂、綿津山人,晚號西陂老人。清歸德府(今河南商丘)人,官至吏部尚書。工書畫,精鑒賞,尤以詩負盛名,“康熙間十才子”之一,著《西陂類稿》五十卷、《綿津山人詩集》二十卷、《筠廊偶筆》四卷等。“曾經(jīng)御覽”為喻蘭之印。喻蘭(1742—1809年),字韻齋,號少蘭,別號西清畫史,清浙江桐廬人,供奉內(nèi)廷,其每畫必鈐“曾經(jīng)御覽”印。喻氏與袁枚、吳錫麒素有唱和。
卷十五《崇古文訣》跋:“前序下有‘聽雨樓査有圻珍賞圖書’十字白文篆書方印,‘澹遠堂圖書’字白文篆書方印?!逼渲?,“澹遠堂圖書”為查升之印。查升(1650—1707年),字仲韋、漢中,號聲山,浙江海寧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進士,官至少詹事,詩書畫皆工,時稱查升書法、查慎行詩和朱白恒畫為“海寧三絕”??滴醯圪n第西華門,并為之御書“澹遠”堂名,著《澹遠堂集》等。查升另有藏書印“石漾主人查仲韋”“吳下阿升”“門無剝啄松,影參禽聲上,下午睡初足”等。同卷《風雅翼》跋:“序前有‘璜川吳氏收藏圖書’八字朱文篆書方印,乃木瀆吳泰來、吳志忠父子藏書?!钟小┎釉⒂ 种煳淖瓡¢L方印,又有‘吳下名家’四字白文篆書方印,‘玉華子藏書印’六字白文篆書中長方印。百余年間收藏者皆蘇人。”木瀆,指木瀆古鎮(zhèn),別名瀆川,胥江,雅稱香溪,今屬江蘇蘇州市?!笆┎釉⒂ 薄皡窍旅摇倍∮≈魇┰?,本姓桑,字子純,江蘇常熟人,明嘉靖四十年(1566年)順天舉人,以孝聞。“玉華子藏書印”印主馬一龍(1499—1571年),字負圖,一字應(yīng)圖,號孟河,別署玉華子。明南直隸溧陽(今屬江蘇)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選庶吉士,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為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著《農(nóng)說》一卷、《玉華子游藝集》二十六卷、《九邊圖記》一卷等。
總之,葉德輝《郋園讀書志》中這些印章,或為姓氏字號,或為齋名室名,或為古時國名,或為古拓鼎帖,或為詩歌評語,或為科舉高第,或為御賜匾書等。本文便根據(jù)這些印章的內(nèi)容,考索其印主(姓)名,并略為釋讀,以方便讀者閱讀、研究《郋園讀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