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標
【摘 要】本文闡述心理資本的內涵及要素,采用積極心理資本問卷對廣西高校714名大學生的心理資本進行差異性調查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屬于中等水平,樂觀得分最高,韌性得分最低。大學生心理資本在學校類型、性別、家庭關系三個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年級、是否學生干部、生源地、家庭結構四個方面差異不顯著。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資本 差異性 自我效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7-0022-03
大量的研究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表明,約20%的大學生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適應不良,大學生心理疾病發(fā)生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近年來,高校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機構致力于研究預防大學生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問題及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8年起,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在國內推廣積極心理學運動,積極心理學在中國得到長足的發(fā)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機構不再僅僅關注“學生出現(xiàn)了什么心理問題”,而開始認真研究如何讓“學生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資本的培養(yǎng)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研究方向。
一、問題的提出
心理資本的概念由美國經(jīng)濟學學者雷蒙德·戈德史密斯(Raymondw? Goldsmish)等人提出,心理資本是個人生產(chǎn)力的重要決定因素,也是工資的重要決定因素。美國經(jīng)濟學者弗雷德·盧森斯(Fred Luthans)等人在2004年正式從積極心理學及積極組織行為學的角度強調積極心理資本的概念,引發(fā)心理學界對心理資本的關注和研究。關于心理資本的概念,不同學派的學者給出了不同的解釋。特質理論把心理資本定義為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的個體人格特質。狀態(tài)理論認為心理資本是個體表現(xiàn)的某種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表現(xiàn)出積極的組織行為和有效的工作業(yè)績。美國經(jīng)濟學者弗雷德·盧森斯(Fred Luthans)等人將心理資本定義為一種個體所擁有的超越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一般性的、積極性的、核心的心理要素,具體特點是符合積極組織行為標準并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投入和開發(fā)使得個體獲得競爭優(yōu)勢。中國學者任皓等人認為心理資本是個體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它是以人的積極心理能力為基礎建構的概念,是超越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一種核心心理要素,是促進個人成長和績效提升的心理資源。
心理資本是一個二級概念,關于它的構成維度,不同的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觀點。有研究者認為心理資本由自尊、控制點(包括內控及外控)2個維度構成,也有研究者在研究中只考慮希望、樂觀、堅韌性3個維度。絕大多數(shù)學者認同將心理資本劃分為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韌性4個維度。自我效能是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任務或者實現(xiàn)目標的自我感知程度;樂觀是指個體在不同的情境下仍然對未來結果報以積極期望的一種態(tài)度;希望是成功的動因和實現(xiàn)目標的計劃交叉所形成的一種積極的動機狀態(tài);韌性是指個體在壓力或者挫折下仍然能適應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堅持行為和信念的心理狀態(tài)。
二、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
對象為廣西7所高校大一至大四的714名大學生,其中本科院校411人,高職院校303人;男生330人,女生384人。
(二)方法
采用張闊編制的積極心理資本問卷。問卷包括自我效能、韌性、希望、樂觀4個維度共26個項目。按Liken式七點量表進行評分,即1~7分依次代表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有點不符合、不確定、有點符合、比較符合、完全符合,中等臨界值為4分。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a系數(shù):全量表為0.79,4個分量表均在0.70以上,全量表及各分量表的信度較好,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調查同時收集大學生的學校類別、性別、年級、是否學生干部、生源地、家庭結構、家庭關系等7項人口學資料,對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方差分析,以上統(tǒng)計分析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
三、結果
(一)大學生心理資本問卷的總體狀況
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大學生心理資本總分(4.49±0.73),4個因子的得分分別為自我效能(4.39±1.07分)、韌性(4.06±0.74分)、希望(4.80±0.89分)、樂觀(4.81±1.06分),總分和分量表分均高于中等臨界值。說明大學生心理資本處于中等水平。
(二)大學生心理資本的統(tǒng)計分析
1.不同學校類型大學生心理資本差異性檢驗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學校類型對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影響。結果表明,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在韌性和希望2個維度差異顯著,高職院校得分高于本科院校,見表1。
2.不同性別大學生心理資本差異性檢驗
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分析性別對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影響。結果表明,男、女大學生在心理資本的總分及自我效能、韌性、希望、樂觀4個維度上的差異均顯著,男生均高于女生,見表2。
3.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在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差異性檢驗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學生干部對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影響。結果表明,學生干部和非學生干部在心理資本的總分和自我效能、希望、樂觀4個維度上的差異均不顯著,見表3。
4.不同生源地大學生心理資本差異性檢驗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生源地對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影響。結果表明,城市學生和農(nóng)村學生在心理資本的總分和自我效能、希望、樂觀4個維度上的差異均不顯著,見表4。
5.不同年級大學生心理資本差異性檢驗
以不同年級為自變量,心理資本及各因子得分為因變量,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大一、大二、大三、大四4個年級的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差異。結果顯示各年級間的心理資本無顯著差異,見表5。
6.家庭結構對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影響
以家庭結構為自變量,心理資本及各因子得分為因變量,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良好”“離異”“喪親”三種家庭結構對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影響。結果顯示,家庭結構在大學生心理資本總分及各因子分上均無顯著主效應,見表6。
7.家庭關系對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影響
以家庭關系為自變量,心理資本及各因子得分為因變量,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較好”“一般”“不太好”三種家庭關系對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影響。結果顯示,家庭關系在大學生心理資本總分及自我效能、希望、樂觀3個維度上均有顯著主效應。經(jīng)事后比較HSD檢驗發(fā)現(xiàn),心理資本的平均數(shù)中,家庭關系不太好、家庭關系一般顯著低于家庭關系較好,但是家庭關系不太好和家庭關系一般沒有顯著差異。(見表7)
四、分析
(一)大學生心理資本問卷的總體狀況
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心理資本總分和分量表分均在4分左右,處于中等水平,說明大學生的心理資本有待進一步開發(fā)。4個分量表得分從高到低是希望、樂觀、自我效能、韌性,這跟以往的調查研究基本一致,說明大學生在自尊自信、意志力、抗挫力、抗壓力等方面還比較弱,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差異性分析
本研究主要從個體因素(性別)、學校因素(學校類別、年級、是否學生干部)、家庭因素(生源地、家庭結構、家庭關系)三個方面探索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差異性。
1.大學生心理資本在個體因素上的差異性
男、女大學生在心理資本的總分及自我效能、韌性、希望、樂觀4個維度上的差異均顯著,男生均高于女生。說明男生的自我效能、韌性、希望、樂觀的程度比女生高。這和徐海燕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心理資本在性別上的差異源自社會期望、性別角色等因素,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教育為男性塑造了“堅韌”“勇敢”“剛強”等性別角色,“男主外女主內”“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頂天立地”等思想根深蒂固,男性在工作、生活中需要表現(xiàn)出更多的自尊和能力,遇到困難應當自信滿滿、挑戰(zhàn)挫折、勇往直前,才能獲得社會及女性的認可。
2.大學生心理資本在學校因素上的差異性
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心理資本的總分和4個維度得分在年級和是否為學生干部兩個方面差異不顯著,在學校類型上部分差異顯著。具體是在韌性和希望2個維度,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的心理資本差異顯著,高職院校得分高于本科院校。許海元在“大學生心理資本發(fā)展現(xiàn)狀的評估與分析”中的研究結果表明:省屬一般本科學生的希望和韌性與獨立學院學生差異顯著,獨立學院學生高于一般本科學生。研究雖然沒有提及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差異研究,但是獨立學院和高職院校學生有類似的地方。導致上述差異的原因是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中的大部分可能是農(nóng)村家庭學生,家庭并不富裕,解決就業(yè)問題是他們入學的主要目的。高職教育有“對接職業(yè)崗位”“以就業(yè)為導向”的特點,課程教學和實際生產(chǎn)結合得比較緊密,教學內容可能比本科教育更符合他們工作的實際需要。因此,高職學生對學校的教學滿意度及畢業(yè)入職率較本科生要高,對未來的愿景和就業(yè)滿意度也比本科生要高,這個也許是本次心理資本調查中“希望”維度均值比本科高的原因。另外,許多學者過去對大學生心理資本的研究都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心理資本中韌性的分數(shù)最低,說明大學生抗壓抗挫的堅韌意志力品質較弱。但是相比于本科生,高職生從小經(jīng)歷的學業(yè)、生活挫折事件一般比本科生多,自我期望值通常也比本科生低,加上多數(shù)出身農(nóng)村家庭,從小養(yǎng)成吃苦耐勞的個性品質。綜合上述因素來看,高職生的心理韌性可能比本科生強。
3.大學生心理資本在家庭因素上的差異性
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心理資本的總分和4個維度得分在生源地和家庭結構兩個方面差異不顯著,在家庭關系上,心理資本的總分及自我效能、希望、樂觀3個維度存在顯著性差異,分值從高到低是家庭關系較好、一般、不太好。方可的研究表明,家庭經(jīng)濟條件、家庭所在地、家庭結構、教養(yǎng)方式等方面均影響大學生的心理資本水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深遠影響。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父母的關系與學生的安全需要密切相關,父母感情好和家庭關系和睦的學生,心理安全感強、高自尊、對人友愛,有利于其心理資本的開發(fā)。
五、對策和建議
針對調查中顯示的大學生心理資本在個體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提出以下建議。
從研究的總體狀況看,大學生的心理資本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特別在自我效能和韌性兩個維度需要開發(fā)。
從學校層面上看,學??梢酝ㄟ^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如開展志愿者活動、社團活動、第二課堂活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等,幫助學生適應環(huán)境、消除孤獨、發(fā)展人脈資源,這一方面可以幫助大學生通過活動獲得成功體驗和經(jīng)歷,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大學生建立廣泛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同時,通過專業(yè)教師、輔導員和優(yōu)秀校友專題輔導課或者一對一輔導,用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為學生提供替代性經(jīng)驗,幫助學生獲得通向成功的有效行為和策略,提升學生的自信。
從個體層面上看,大學生應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對挫折的正確自我認知,遇到挫折冷靜分析原因,理智找出挫折源,并有意識地運用一些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如認同、升華、補償和幽默)增強心理抗挫力。同時通過之前建立的良好人脈關系,用傾訴等方式釋放心中郁悶,緩解壓力。
從家庭層面上看,一方面,家長要轉變“到了學校一切由教師教育”的觀念,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家長應該與孩子保持良好互動,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和關愛。另一方面,父母要理智處理家庭沖突和工作壓力,盡量避免將家庭矛盾和工作困難傳遞給孩子,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同時,對孩子的教育應當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與孩子平等交流,為孩子提供可選擇的積極意見,傾聽孩子的心聲,根據(jù)孩子的需求調整家庭教育方式。實踐表明,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理解,溫馨和諧的家庭更容易培養(yǎng)出陽光開朗、樂觀向上的孩子。
【參考文獻】
[1]Fredluthans.心理資本[M].李超平,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2]甄美榮.心理資本理論及其最新研究進展[J].生產(chǎn)力研究,2011(7).
[3]程建平.人力資源開發(fā)視野下的大學生心理資本干預[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8(2).
[4]任皓.領導職業(yè)支持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心理資本的作用[J].心理科學,2014(2).
[5]韋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6]徐海燕.大學生心理資本現(xiàn)狀調查及提升策略[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9).
[7]許海元.大學生心理資本發(fā)展現(xiàn)狀的評估與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5(7).
[8]方可.大學生心理資本狀況調查與統(tǒng)計分析[J].高教探索,2016(10).
注:2020年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基于心理資本理論的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訓練研究”(2020LSZ067)
【作者簡介】甘 標(1982— ),男,廣西玉林人,碩士,廣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責編 黃 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