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偉
【摘? ? 要】實踐證明,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zhì)量并沒有顯著提高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更好地學習。隨著教育改革與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入,教師也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體驗式學習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種。體驗式學習模式運用在小學教學之中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感,有效提升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關(guān)鍵詞】體驗式學習模式;小學生;數(shù)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8-0020-02
【Abstract】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raditional education methods do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learning, but to a certain extent hinder students from learning bett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quality education, teachers are constantly innovating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 is one of them.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 i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ing can increase students' sense of particip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n line with the law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athematics teaching
體驗式學習模式是一種為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求出發(fā),進入或者創(chuàng)造場景,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之中積極參與,增加與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借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知識的學習模式。將之運用在數(shù)學教學之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研究體驗式學習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的策略,希望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有幫助。
一、生活化情境假設教學,實現(xiàn)學生情感體驗
體驗式學習模式中最主要的實現(xiàn)方式是為學生創(chuàng)建各類合適的情境,而數(shù)學與生活聯(lián)系十分密切,最適宜的就是創(chuàng)設小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來進行教學。小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與學習遷移能力都較弱,因此小學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難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中的問題或者現(xiàn)象結(jié)合起來的,而體驗式學習模式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能夠?qū)⒍呗?lián)系起來,為此教師的生活情境場景創(chuàng)建得是否合理真實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情境假設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事項,首先就是要加強互動,可以是生生之間的也可以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確實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其次是生活化情境要真實且是學生熟悉的情景。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有熟悉感,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運用情況,達到體驗的目的。
以《長度單位》這一章的教學為例,本章需要學生掌握長度單位厘米([cm])與米([m])二者相互的轉(zhuǎn)換率、格尺測量物品的方法以及線段的認識。這些知識光靠教師說很快就能夠完成,但是學生并不能夠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因此常常會將厘米與米混用。為此教師可以采取體驗式學習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搬桌椅等常見生活情境,然后讓學生利用格尺分別測量一下桌子的長度以及門框的寬度,確定能否順利將書桌橫著抬出去。也可以創(chuàng)設班級里要重新布置需要了解黑板的長度、桌椅的長度等內(nèi)容,讓學生兩兩一組去測量數(shù)據(jù)。無論是哪種情境都能讓學生了解到厘米短、米長,線段有兩端以及格尺的正確測量方法,這比讓學生去背誦效果要好。
二、組織小組合作競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體驗式學習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學生有體驗感,也就是學生要能夠參與進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或者活動之中。采取單人提問的方式也能夠讓學生主動思考,但是一節(jié)課畢竟有限且每節(jié)課都有教學任務,因此若是采用單人提問的方式很難保證每一名學生都有體驗感。小組合作能夠保證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采用此種方式就是將教師監(jiān)管轉(zhuǎn)變?yōu)閷W生互相監(jiān)管,監(jiān)管效率更好。單純的小組合作也有可能會導致部分學生不認真學習思考,而其他學生對這部分學生的情況不予理睬也不告訴教師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與競賽相結(jié)合,并且設置固定的獎勵或者懲罰,以激發(fā)學生互相監(jiān)管的動力,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
例如,在進行《角的初步認識》這一章的教學時需要學生了解角的組成并且區(qū)分出直角、鈍角、銳角,對于學生來說此章的難度較大,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教師若想讓學生有體驗感,可以先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保證每組都有學習積極性強的學生,讓其作為小組組長,然后可以發(fā)給每組學生一張事先準備好的多邊形,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在五分鐘內(nèi)將圖形中的各類角的數(shù)量數(shù)出來,最快最準確的那一組可以給予學生喜歡的物品獎勵,最慢的那組則需要在下節(jié)課時全組上臺來給全班學生做一個表演,這樣能夠讓學生的參與感更加強烈,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探究能力。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究能力
體驗式學習模式歸根到底強調(diào)的就是要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只有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主體,才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與探究。為了讓學生能夠有體驗感,教師也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一方面要保證問題的數(shù)量要合理,不要滿堂提問,這樣會起反作用,讓學生感覺到疲憊從而不愿意去主動思考問題。另一方面就是把握好提問的順序,要由易到難,不要一開始就選擇過難的問題,那會極大地打擊到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章的教學為例,教室可以向?qū)W生提問:長方形的花壇與平行四邊形的花壇相比哪一個更大?讓學生做出假設,然后讓學生利用方格紙去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然后讓學生運用剪紙的方式去尋求解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還可向?qū)W生詢問“你們認為平行四邊形的公式應該怎樣進行求證?”最后總結(jié)出正確的面積公式。通過層層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實踐體驗得出正確結(jié)論,能夠?qū)⒊橄蟮闹R具體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四、將游戲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所以采用體驗式學習模式也是因為通過體驗能夠讓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產(chǎn)生一定的學習興趣,若想讓這興趣最大化,教師也可以將游戲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游戲是小學生的最喜歡的娛樂方式,當娛樂方式與學習相結(jié)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根據(jù)教學所需的知識去進行游戲的設計和選擇,不要為了激發(fā)興趣而去引入游戲,那很有可能造成反效果。以《表內(nèi)乘法二》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練習時引入游戲,利用多媒體設備采取擊鼓傳花的小游戲。教師先實現(xiàn)準備一些乘法計算題目以及應用題,在學生基本掌握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后進行小游戲,利用多媒體播放事先準備好的一些音頻,然后讓學生拿礦泉水瓶當作接力棒,音樂開始就從第一名學生那開始以龍擺尾的方式進行傳遞,音樂停止時,就讓拿到瓶子的學生站起來答題,同時將這些問題都編制成不同的序號,讓學生隨機選擇一個序號進行答題。以此類推可以進行兩到三輪,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樂趣,又能夠鞏固學生課堂學習的知識。
五、結(jié)語
總而言之,將體驗式學習模式運用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之中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氛圍,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從抽象知識。為了讓體驗式學習模式發(fā)揮最佳效用,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進行生活化情境假設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知識運用在生活中的情形。二是組織小組合作競賽,通過競賽的方式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進學習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感。三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擁有充分自主思考與探究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與探究能力。四是將游戲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段艷.體驗式學習方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20(20).
[2]朱麗霞.體驗式學習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20(13).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