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貫培學院,北京 100000)
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發(fā)展是隨中國歷史長河進程同行的,相應地,其記譜法同樣源遠流長。從非文字時期的結繩記譜至今仍使用的古琴琴譜,形式多樣的記譜法繪成了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絢麗的一筆。
王耀華先生著《中國傳統(tǒng)音樂樂譜學》中詳細地將我國傳統(tǒng)音樂記譜法進行歸類。以記譜法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分為非書面記號譜和書面記號譜。非書面記號譜為早期人類社會時期,文字尚未發(fā)展成熟,人類以某些物質生產資料為樂譜記錄工具進行記憶輔助,如苗族結帶譜;書面記號譜包括圖形譜、數(shù)字譜和文字譜。圖形譜即以一定含義的圖形表示音高、時值等音樂要素,如侗族蘆笙譜、鼙鼓譜、鼓板譜等;數(shù)字譜即以數(shù)字表示弦位或音高,輔以其他記號表示速度、節(jié)拍、力度的記譜法,如唐傳日本之十三弦箏譜、潮州音樂二四譜等;文字譜,以文字記錄奏法或表示音高,因此又分為奏法譜與音位譜。奏法譜主要包含古琴減字譜、敦煌曲譜、琵琶譜等;音位譜主要包含律呂字譜和工尺譜。
在眾多種類記譜法中,文字譜為我國傳統(tǒng)音樂主要記譜法,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是工尺譜,人們用它記寫了大部分中國音樂”。如朱熹《琴律說》、姜夔《白石道人歌曲》、陳元靚《事林廣記》《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納書楹曲譜》、昆曲工尺譜、《弦索十三套》工尺譜、西安鼓樂譜、山西五臺山八大套譜、北京智化寺樂譜等。除此,歷史悠久、自成獨立體系且沿用至今的古琴減字譜在文字譜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文字譜中,既有以完整漢字記譜的記譜法,也有以漢字及漢字的筆畫、部件、變形進行組合記譜的記譜法。筆者將前者稱為全漢字譜,后者稱為類漢字譜。全漢字譜主要包括律呂字譜及宮商字譜,目前僅存的以漢字記寫演奏手法的古琴譜《碣石調·幽蘭》也屬此類;類漢字主要譜包括工尺譜、減字譜。三弦天干記譜法與潮州音樂二四譜雖也使用完整漢字,但加入其他圖形等符號表示節(jié)拍、板式等內容,故暫不列入此分類方法。
與西方五線譜相比,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記譜法中占有重大比重的文字譜具有獨特性,二者是在不同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下產生的不同記譜體系。在記譜形式上,文字譜以中國漢字為基礎,或完整使用,或使用其中筆畫、部件、變形為主體,結合其他記號(類似筆畫)輔助記錄音域、節(jié)奏、變化音等內容。五線譜則以與其語言文字無關系的另一系統(tǒng)記錄;在表現(xiàn)內容上,文字譜既可表示“手法”,也可表示“音階”。三弦工尺譜以“四乙上工凡(六)五乙”表示三弦之上不同指位,讀譜即知按壓彈撥何弦。西安鼓樂以工尺譜字表示音高,讀譜可奏相應音高。五線譜則表示音高、時值等音樂要素,需隨實際演奏樂器使用相應奏法。由此看出,中國傳統(tǒng)音樂記譜法與五線譜各有特色且大為不同。為何獨我國發(fā)展出以漢字為基礎的記譜體系呢?這需從我國社會環(huán)境分析。
“正樂懸之位,王宮懸,諸侯軒懸,大夫判懸,士特懸,辨其聲?!薄疤熳影速?、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睆奈覈糯嚓P文獻可以看出階級的劃分,同時了解禮樂制度。我國古代社會的祭祀及宴饗活動離不開禮樂,禮樂制度的差異正體現(xiàn)出我國古代社會的階級性。
“禮樂相須以為用,禮非樂不行,樂非禮不舉?!睙o樂不成禮,配合祭祀活動需有樂。周禮規(guī)定,以六律、六呂、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進行祭祀、宴請?!饵S鐘》《大呂》《云門》《太簇》《應鐘》《咸池》即在不同祭祀內容場合下使用。編鐘、編磬是禮樂也是禮器的重要角色之一,以青銅制作的厚重樂器成套組合,彰顯統(tǒng)治者的無上威嚴。在一些鐘樂器上,除卻滿身的線條紋理,還清晰地刻有文字。在中國古代社會,文字曾只作為統(tǒng)治者的工具為天子、公卿所用,是權力的體現(xiàn)。所以,在整個禮樂過程,無論表演者規(guī)模、樂器使用及文字使用,無不展現(xiàn)階級的差異。
中國文化自古彰顯其獨特氣質,它蘊含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滌蕩在士人獨自與山林宇宙對話的琴聲中,流淌在書畫筆墨的濃淡之間。中國文化表面不“實”,超越具象的再現(xiàn),探尋形象背后的不可捉的隱秘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不適宜以逼真的形象表現(xiàn),故以更合適的抽象形式進行表達。
《易經》是我國文化瑰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被視為極富于玄學色彩,其奧秘全在于“八卦”?!疤珮O生兩儀”,此“兩極”即“陰”“陽”,分別以“—”(陽爻)和“--”(陰爻)表示。宇宙萬物就濃縮于此極簡且抽象的長直線與短直線的組合之中了。陰爻、陽爻排列組合生成四象,四象再分別與兩爻組合即為八卦。八卦已可包含、表現(xiàn)萬物,其間的關系、卦位等更是滲透宇宙運行規(guī)律。八卦經卜筮組合成六十四卦,即可預判。
就這樣,我國古代先人極智慧地將宇宙奧秘抽象在長短橫線的不同組合之中。
中國繪畫藝術,不似西方寫實,而重于寫意,極具高度的概括性,畫家的感懷、胸襟、世界、宇宙都濃縮于那筆墨之間。
自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先民即智慧地將氏族圖騰抽象為幾何圖形,繪于彩陶之上。魚圖騰演變?yōu)楹诎紫嚅g的三角拼接成的矩形;鳥圖騰演變?yōu)楦鞣N旋渦線條。這抽象的幾何圖案和線條仍然包含著氏族圖騰崇拜的內涵,形式之下飽含深刻意義。戰(zhàn)國帛畫、西漢木版畫、漢代壁畫,無論繪畫載體為何,始終以線條的技法進步為追求。之后,繪畫藝術吸取書法藝術精髓,以筆墨線條呈現(xiàn)宇宙世界,山水畫成為我國繪畫藝術的代表。山水畫由唐代的遠眺視角逐漸聚焦于局部直至一草一石,盡管只有墨色與線條,甚至大面積留白,卻使畫面流動,充盈宇宙之氣。表面呈現(xiàn)的簡單形式表現(xiàn)可蘊含整個宇宙。
中國漢字以龜殼牛骨上的形象刻畫為源,蓬勃發(fā)展出復雜的漢字系統(tǒng),演化至奔騰舞蹈的抽象線條,經歷了由形象逐步抽象的過程。
在了解這個過程前,我們先弄清楚為何漢字僅在我國產生、發(fā)展并沿用至今,而非由字母構成的拼音文字。這與漢語語音有很大的關系。漢語多為單音節(jié)詞,同樣音節(jié)存在大量字節(jié),若使用拼音極易混淆。而拉丁語、英語等拼音文字由聲母、韻母進行組合,不存在意義重合的現(xiàn)象。漢字正適應漢語這個特點,每個字一個音節(jié),表示一個詞,是表詞文字;另一方面,漢字沒有拼音文字的形態(tài)變化,無須添加各詞綴,方便漢字進行表詞;最后,漢字的造字法之一——形聲字,即在聲符周圍添加表義的形符,使得漢字可無限變化,無須因同音而混淆。
殷商時期,帝王擇吉日在宗廟以隆重祭禮進行占卜,內容涉及天氣、農事、事業(yè)等各方面,火燒骨頭的裂痕即預測的結果。這一遠古的與天地神靈的神秘對話就濃縮于刻畫在龜殼之上的殷墟卜辭,即甲骨文。字數(shù)不多,卻包含了前辭、貞辭、占辭、驗辭四個完整的方面。甲骨文中很多象形字,即形象地描畫出事物樣貌特點的文字。以彎彎的月牙表示“月”;以火焰的形狀表示“火”;以線條勾畫出牛頭表示“?!保灰圆ɡ司€條表示“水”等。人類幼年的天真氣質中已經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后來的金文,因在青銅器制造過程中澆鑄前先在泥陶上刻字,比直接在骨上刻畫容易,顯示出更強的繪畫性與更直觀形象的圖形。西周后期,“金文的形體也逐漸脫離圖繪性而變?yōu)榫€條化、平直化”。六國時期的“六國古文”在金文基礎上繼續(xù)簡化,使?jié)h字的形體發(fā)生變化。秦始皇的“書同文”廢除了六國文字中與秦文字不同的形體,繼續(xù)將大篆簡化,同時吸收民間字體中的簡體、俗體字,加以規(guī)范,形成新的、正式的字體——小篆。秦代滅亡后,隸書流行。隸書由規(guī)則的平直的筆畫代替小篆不規(guī)則的曲線,是漢字進一步抽象化,失去象形意味,變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楷書去隸書之波磔和蠶頭燕尾,字形更方正規(guī)整,發(fā)展出更連貫、飛舞的行書、草書,形成極抽象、極具藝術性的抽象線條??v觀漢字發(fā)展歷程,字形與字體由復雜趨于簡單,“簡化是漢字發(fā)展中體現(xiàn)出來的主要趨向”,此“簡化”即在形象中不斷抽象的過程。
全漢字譜為律呂字譜與宮商字譜,兩者皆為雅樂樂譜,用于宮廷,為統(tǒng)治者服務,天然地具有階級屬性。
宮商字譜為記錄五聲、七聲音階的文字譜,由宮、商、角、徵、羽的五聲音階發(fā)展為加入變徵、變宮的七聲雅樂音階,記譜時就將其記于歌詞周圍。為方便記譜,縮寫為各律首字。以下譜例摘自《王廣祈音樂論著二種》第五章第一節(jié)?!扒濉北砀甙硕戎?。
律呂字譜在公元前7世紀左右已形成,由十二律(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組成,表示十二音的半音音階。其中六個奇數(shù)律又稱六律、六同、陽律,六個偶數(shù)律又稱六呂、六閑、陰律。每一律都可做宮音,從而形成八十四宮調。記譜時為簡便,只記寫每一律第一字。低八度加“倍”字,高八度加“半”或“清”字。
作為雅樂樂譜,律呂字譜應用于記錄鐘磬音樂。據(jù)王光祈先生研究,律呂字譜在此不僅表示音高,更作為一種“手法譜”,奏者根據(jù)十二律名確定所敲何鐘。律名中多次重復出現(xiàn)的“鐘”“呂”必有一定意義,似指某確定樂器,其他如顏色、大小也方便奏者快速找準樂器,無所紕漏。
天地、自然、人類、鬼神連接的禮樂過程,是超越物理時間空間的,是時間的“綿延”(伯格森語),空間隨即不復存在。在整個歷程中,“以禮樂合天地之化,百物之產,以事鬼神,以諧萬民,以致百物。”拋除理性的思維與概念,無所謂表演主體所在定位與所處時刻,天地人神相連、古今相通。厚重莊嚴帶猙獰氣質的青銅鐘磬與莊嚴神圣的祭祀相匹,可承載這無可說的超經驗神秘體驗。記錄雅樂音樂的記譜法同樣需要一些通天達地的使命身份,通過嚴密復雜的數(shù)學計算得出的各律,是自然規(guī)律的化身,散布著天地自然的神秘莫測與無邊神力。文字的發(fā)展歷時千年,同樣連接古今,以此記譜最可以承載歷史的厚重、體驗的神秘、權力的威嚴。若是以新創(chuàng)建的圖形符號記錄,總是不可再現(xiàn)、溝通幾千年的沉淀的。另外,就像五線譜因教會制度得以流傳推廣、延續(xù)使用,全漢字譜也正因統(tǒng)治者的權力意志得以強制使用并延續(xù)保存。
類文字譜以非完整漢字或漢字部件、筆畫的組合來記錄樂譜,這一類里以工尺譜與古琴減字譜為代表。類漢字譜繼承漢字抽象線條特點,同時蘊含大量信息于其中。
工尺譜以其字型來看,分為正楷工尺譜及半字譜。正楷工尺譜以正楷書寫“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故得名。若表示高八度,在譜字左側加“亻”,高兩個八度即加“彳”。低八度則在譜字右下方加“丿”或“丿丿”。半字譜與減字譜相似,以漢字的部件或筆畫簡略記譜,以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為代表。此曲集中,字譜表示固定音高。如此含義的工尺譜還有朱熹《琴律說》、陳元靚《事林廣記》、西安鼓樂譜等。工尺譜還可表示演奏手法,如三弦指位式工尺譜。表示節(jié)奏的符號有“丶”“一”“·”“?!薄啊鳌薄癌浮钡龋泴懺谧址?。工尺譜板式有散板、流水班、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贈板的一板三眼。
再來看一例三弦曲《八板》工尺譜。
合四上○合工合四工○工工四上○合四上○工尺上四合○六六工工六六尺○六六上上尺工尺○尺六工尺上○六五上○上五上五六○六五六工尺工六○六尺工六尺○尺六工尺上○工工四上○合四上○
假設以三弦、小提琴讀此譜演奏,區(qū)別甚大。三弦音樂顆粒感強,為彈撥樂器的顯著特點。三弦聲音一響,或使人進入江南水鄉(xiāng),看柳枝倒映河水之上,看小橋人家,飲一壺清茶,聽喃喃南音,柔軟纏綿;或使人進入京劇情節(jié),心情隨音樂急緩、劇情發(fā)展起伏不定;或使人眼前出現(xiàn)樸素勞動人民拉弦之場景——灰磚土地小平房,嘴里叼煙斗,手上撥琴弦。無論何種場景,都是中國土地之上的,富于中國韻味。小提琴演奏便是另一風味。小提琴為拉弦樂器,音樂極富歌唱性。聲音一響,將人帶入西方環(huán)境,所見為哥特式教堂,富麗堂皇的音樂廳,所感為塞納河畔的浪漫氣息。
工尺譜自唐代以來,應用流行,繁榮發(fā)展。在記錄歌曲與不同種類器樂曲時產生各式變化,這種變化包括字形、節(jié)奏、記錄格式等。但主要框架仍為音高與節(jié)奏,樂曲細節(jié)得不到展現(xiàn),如細微的節(jié)奏、裝飾音、臨時變音等。音樂的全貌是在人際傳播的口傳心授過程中得到繼承和發(fā)展。自20世紀初,我國開始建立西式學堂,學校的唱歌課教授簡譜、五線譜,青少年開始接受西方音樂理論。北京、上海等地開設音樂??茖W校,開設基本樂理、和聲、鋼琴等課程;新型音樂社團中西兼顧,中西音樂兩手抓;主要城市接待世界一流演唱家、演奏家的訪問演出,開拓了中國民眾的音樂視野。自此,西方音樂理論在國內開始流行,工尺譜的應用與研究逐漸相對小眾化、邊緣化。
減字譜即以漢字部件、筆畫的疊加進行組合而記錄的演奏法,是一種“手法譜”(王光祈語),其“減”的本質在于將完整漢字減至部件或筆畫,將其按規(guī)律組合后成譜。
1.古琴右手各指基本奏法字符:
2.古琴左手各指基本奏法字符:
3.音色基本字符:
4.音樂表現(xiàn)基本字符:
了解字譜含義后,我們分析下在實際應用時減字譜與五線譜區(qū)別,這里以《梅花三弄》為例。
1.譜形不同
減字譜屬文字譜,由一個個獨立的類漢字字符組成;五線譜屬圖形譜,由直線、橢圓等圖形按規(guī)律組合。
2.應用對象范圍不同
減字譜為古琴專用記譜法,譜字只可依靠古琴奏法相關理論進行解碼;五線譜應用范圍極廣,包括聲樂與器樂。各種形式聲樂作品(獨唱、合唱、帶伴奏演唱等)均可以五線譜記譜;大部分樂器的演奏譜可使用五線譜記譜,如鋼琴、提琴家族、銅管、木管、豎琴等,中國民族器樂也可使用五線譜。譜例中五線譜內容在樂器音域內均可演奏。
3.字符與音符內容不同
4.兩者字(音)符數(shù)量與實際代表聲音數(shù)量不同
由于字(音)符內容不同,使得減字譜與五線譜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減字譜未表示音的時值、節(jié)奏、音樂表情等;五線譜未表示演奏(唱)的技巧與方法。但由于漢字單音節(jié)、表詞文字的一般特點,決定了漢字與其他文字、符號相比,在相同信息量的情況下所用字數(shù)最少。由筆畫、部件的疊加組合形成的一個類漢字字符,包含大量信息。以上各表列舉出了奏法、音色、音樂表現(xiàn)等信息,減字譜“正字”將這些元素按漢字結構組合規(guī)律(上下、左右、包圍等)進行整合,結合漢字數(shù)字表示弦位,使得譜字可包含古琴演奏的音位、音色和奏法。在二維的類漢字字符之上表現(xiàn)出三維立體空間的方位,在靜止的字符下指導出動態(tài)動作走向。將空間、動作的形象畫面凝結于抽象的字符筆畫中,展現(xiàn)中華民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之民族氣質。
中國古代音樂理論以自然為背景,以社會環(huán)境蘊生,止于禮以克己健行,發(fā)于樂以精神遨游。中國古代階級社會的環(huán)境形成了禮樂制度,促進了雅樂的發(fā)展。文化層面的抽象漢字一方面作為階級社會的專屬物,一方面在我國文化千年發(fā)展綿延中扮演重要角色。文字譜既承載過去千年的歷史印記,也背負繼續(xù)傳承的文化使命。以上都證明了文字譜成為我國傳統(tǒng)音樂記譜法重要組成部分的合理性。文字譜依托文字,克服了音樂在口口相傳時期的轉瞬即逝性、模糊性與不確定性。擴展了音樂信息的傳播范圍,使其免受時空限制。相信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字譜定在世界音樂文化遺產中持久閃耀熠熠光芒。
注釋:
①注:其中一些為工尺譜半字或草體書寫,稱俗字譜。因本質為工尺譜,故本篇暫歸于工尺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