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連
【摘要】教師體態(tài)語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借助非有聲語言來傳遞姿態(tài)信息、知識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一種動作語言,是伴隨有聲語言的主要輔助手段。教師體態(tài)語具有非專業(yè)性、隨意性、情感性、形象性等特點,它主要表現為手勢語、面勢語、身勢語、教師的儀表風度等。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從自身的體態(tài)語言去感染學生,給學生呈現一種自然、得體、適度、和諧的姿態(tài),以達到教育學生,輔助教學活動的目的。
【關鍵詞】勿呆板;勿夸張;勿過濫;勿過度;勿用標準去套學生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師體態(tài)語的運用,應從教學的特點和目的出發(fā),堅持以育人為本的教學方向,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及個性特點,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采取恰當的體態(tài)語言進行教學。但是,教師在運用教師體態(tài)語時,要注意勿呆板、勿夸張、勿過濫、勿過度、勿用標準去套學生。
一、勿呆板
教師體態(tài)語是教師的表情、動作、服飾等的綜合運用,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切忌固執(zhí)守舊,呆板,生搬硬套,矯揉造作,如板著面孔,面無表情,雙手支撐在講臺上,倒背雙臂,在教室里踱來踱去,手指指,拍桌子,摔東西等等,一派“師道尊嚴”的作風。
例如,有一位教師,個性比較開朗,面部表情很豐富。可是,一上公開課,他就會板著面孔,夾著教案走進教室,好像法官進入審判席似的,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緊張和壓抑。一節(jié)課下來,他一直重復著兩個表情動作,缺乏表現力和吸引力,聽課的學生無心傾聽他講課,結果所學無幾。這是一種典型的消極的體態(tài)語言,不但不利于課堂教學,還會損壞教師的形象魅力,拉開師生心靈之間的距離,這與教學目標是背道而弛的。
二、勿夸張
到目前為止,師范教育里還沒有正式成立教師體態(tài)語這一門課程,還處于摸索階段。所以,教師體態(tài)語不具有專業(yè)性,它沒有固定的標準或界限,它是非專業(yè)性的。教師在課堂上如果使用過分夸張的動作和語氣,就會使人感到費解。教師體態(tài)語就會失去補充和深化有聲語言的作用,還會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印象。
例如,有一位老師上《總倒不了的老屋》時,動作表情相當豐富,語言極具親和力。但是,教師的面部表情變化有點過分了,手勢過頻了,學生一直小心翼翼地應付著,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與有聲語言所表達的內容不能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出現說書式的夸張,不能充分挖掘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難以發(fā)揮體態(tài)語言應有的功效。
三、勿過濫
小學語文教材靈活性很強,教師借助體態(tài)語言進行交際教學,要做到自然、得體、恰如其分,絕不能隨意使用或過多使用。如果教師使用體態(tài)語言過頻了,學生就會被弄得頭暈腦漲,應接不上,也可能導致學生注意力嚴重分散,失去興趣,隨意應付。
例如,在一節(jié)小學低年級的觀摩課上,授課教師每說一句話都要使用一次體態(tài)語言,使課堂教學活動成了表演節(jié)目一樣。這樣一來,教師成了表演家,在臺上臺下滔滔不絕,手舞足蹈,自娛自樂;學生成了名副其實的觀眾。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體態(tài)語不可不用,但不能濫用。不用教師體態(tài)語,只使有聲語言表達呆板、單一;濫用教師體態(tài)語,往往會削弱有聲語言表達的效果,甚至會導致教師的語言魅力和人格魅力的貶值。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無論傳遞何種信息,都必須服從教學內容的需要,與課堂教學的氣氛相符合,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具科學性和趣味性,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四、勿過度
教師體態(tài)語雖然內涵豐富,妙不可言,但在具體運用時要有一個整體觀念,做到準確適度。這就是說,教師體態(tài)語要服從有聲語言的表達需要,正確把握使用上的度,不可過度。否則就會造成反面的效果。
例如,在一節(jié)語文課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知識角斗,教師輪番向各組提問,回答正確的小組可以得分。當教師向第一組提問時,發(fā)現一個后進生也勇敢地舉手了,教師就請了那位學生回答問題。很遺憾,該學生回答錯了。當時,教師急切地看了看時間,然后用失望的目光、平淡的語氣對該學生說了句“請坐下!”隨后目光向教室掃視了一遍,把得分的機會給了第二組。按照評價活動的規(guī)則,第一組不能加分。該學生只能在本組同學抱怨的目光中、指責聲中羞愧地坐了下來。之后,他再也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了。
我們暫不討論這堂課的教學評價如何,但必須指出,教師的動作、表情和語言有點過度了。因為,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不能看時間,這是不禮貌的;當待進生在回答問題不正確或回答不出來時,教師不能表現出失望的表情,目光更不能游離該生的身體,教師要用信任的目光,正視該生,身體可微微向前傾,摸摸該生的頭,并用鼓勵的語氣表揚該生敢于舉手回答問題,還可以讓該組的學生及時補充和糾正,讓全體學生在知識角斗中培養(yǎng)團體合作的精神。而不是用一句高高在上的“請坐下!”使學生的上進心受到傷害。
五、勿用標準去套學生
小學生的一切學習行為幾乎都是以教師為標準的。教師在組織使用體態(tài)語言進行學習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老師不能用心目中的答案去禁錮學生的思維,如果符合邏輯思維的就要加以肯定及表揚。因為教師體態(tài)語是沒有固定的標準或界限的,它是非專業(yè)性的。要知道,學生的發(fā)展才是根本,教師絕不能以唯一答案去套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能忽略學生的閃光點,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多探索,多創(chuàng)新。
總之,良好的教師體態(tài)語是教師內在素質、高尚人格魅力在課堂教學中的外部表現,是教學藝術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在備課時必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分寸,使體態(tài)語言自然地、巧妙地配合起來,引發(fā)學習動機,教學效果就更好。
【本文是廣東教育學會2019年度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之教師體態(tài)語研究》(課題編號:GDXKT2268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