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平平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拓展,對于語文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已經不單單依靠分數(shù)來判斷,需要依據(jù)學生在平時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來評定。閱讀一直以來在語文的學習中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文中存在的題目都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閱讀能力才能完美解答,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對于寫作也有著積極的影響,同時對于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再者,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科目,語文的學習對于其他科目的學習有著直接聯(lián)系,加強自我閱讀能力將會有效減輕其他科目的學習負擔,甚至會影響未來的發(fā)展。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語文在考試中的字數(shù)將大幅度增加,這就是在變相地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鍛煉和加強自我的閱讀能力,利用怎樣的教學方式來加強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師目前的重點研究任務。
關鍵詞:沉浸式教學;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有效策略
一、 引言
沉浸式教學是一種非常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中融入沉浸式教學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教學情景,深入理解文章內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深入解讀文章所表達的現(xiàn)實意義,得到閱讀能力提高的同時,自我的內心世界也得到了升華,利用沉浸式教學的方式來開展閱讀課堂可以讓學生產生高度集中的閱讀狀態(tài),引導學生從被動閱讀轉變?yōu)橹鲃娱喿x,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潛能。但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僵硬、死板,無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沒有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學生與教師的角色定位存在偏差,以及學生自身閱讀意識不強,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等,諸多因素,使初中閱讀課堂無法順利開展。文章將圍繞什么是沉浸式教學、沉浸式教學的特點、沉浸式教學對于初中閱讀課堂的影響,以及怎樣將沉浸式教學與初中閱讀課堂完美融合的有效策略。
二、 沉浸式教學的概念
沉浸式教學最早起源于加拿大,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備受關注和推崇。所謂沉浸式教學,通俗來說就是,學生在學習某一事物時,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其中,注重用身心去深入的體驗感情和事物的過程,從而獲得一種忘卻時間、忘卻自我的內心體驗。而沉浸式閱讀就是在教師積極的引導之下,帶領大家走進書中世界,更加深入地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表達意圖,暢游文字世界,感受文學藝術的熏陶,注重自身的情感體驗,獲得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
三、 沉浸式閱讀的特點
(一)有效引導
任何教學模式要想順利開展并發(fā)揮出應用的作用都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引導。而沉浸式的閱讀更是需要教師為學生鋪設橋梁,幫助學生順利地開展閱讀。因為學生在開展沉浸式閱讀之前應該對于所閱讀書目的背景以及書目的作者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樣才能引發(fā)學生的關注,激發(fā)學生深入了解的欲望,才可能將學生引入沉浸式閱讀的狀態(tài)。
(二)師生共探
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起著引領大局的作用,在沉浸式課堂的開展過程中需要教師與學生積極交流與配合,當然在這之中,教師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對所閱讀的文本進行深入體會,才能用自身的經驗以及收獲引領學生走進文章,以自身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在實際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與文本聯(lián)系,與作者產生共鳴,理解文字背后所表達的情感。
(三)注重整體性
沉浸式的閱讀要求學生做到文本、讀者、作者的聯(lián)合,三者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就達不到沉浸式閱讀理想的學習效果,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要注重文本的連貫性和整體性,不能斷章取義,隨意截取其中的一個部分便開始閱讀,學生可能由于對于整篇文章的不了解而不能對文章有個深刻的體會與了解。
四、 初中閱讀課堂開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難題
(一)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語文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僅僅重視學生的語文分數(shù)的文章,對于閱讀能力沒有給予過多的關注,更沒有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怎樣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是一個長期經營才能顯現(xiàn)效果的技能,部分教師不愿在其能力的提高上浪費時間,也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意識地引導,并且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情緒不穩(wěn)定且沒有耐心,對世界充滿好奇心,且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擾。
(二)沒有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
進入初中之后,學生的學習壓力加大,學習科目和內容也增多,除了語文課堂上簡單的閱讀之外,學生很少有時間去進行自主閱讀,即使在周末、空余時間也會被父母安排的補習班給搶占,短暫的閱讀對于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來說起不到有用的效果,并且教師并不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為學生開設專門的閱讀課和閱讀教室,缺少提倡閱讀的氛圍。
(三)教學模式單一,缺乏教學技巧
在傳統(tǒng)閱讀課堂的開展過程中,部分教師都是開門見山式的教學方式,直接揭示閱讀主題并讓學生自主進行閱讀,學生常常因為對文章主題或者文章內容不夠了解,而沒有興趣閱讀下去,出現(xiàn)部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做樣子,敷衍了事,并沒有真正享受到閱讀所帶來的樂趣,針對這種想象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探索多元化、有趣化的教學模式。
五、 創(chuàng)設沉浸式閱讀所具備的條件
(一)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
閱讀環(huán)境是影響閱讀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傳統(tǒng)的閱讀課堂中,課堂教學氛圍比較嚴肅,教師與學生之間疏于積極有效的溝通交流,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差強人意,而在沉浸式的閱讀課堂中需要使學生身心放松,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合作,集中學生注意力,為他們創(chuàng)設輕松、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不要使學生存在壓迫感與焦慮感,用自由、熱情的態(tài)度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閱讀,促進學生思維思考能力的拓展。
(二)建設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整個課堂的建設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學習情況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怎樣去協(xié)調,閱讀是一個教師、學生、同學以及文本四者交流情感、思維碰撞的過程,所以建設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對于閱讀課堂的順利開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應該以積極的、熱情的態(tài)度來引領大家閱讀,與同學之間積極溝通互動,鼓勵學生在閱讀之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閱讀時不要對學生有過多的干預和限制,讓其自由發(fā)揮想象力,每一個學生由于生活經歷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存在不同的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對于同一篇文章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和看法,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尊重每一位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和閱讀結論,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走進書中世界,一起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