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函 朱洪波
摘要:加強高校退役士兵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xiàn)我國“強軍夢”的重要保障、是高校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本質要求、契合教育對象的成長成才需要,退役大學生士兵的入伍經(jīng)歷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目前,高校退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著教育渠道單一、教育連續(xù)性不足、大學生典范激勵作用發(fā)揮不足等問題。對此,分別提出對策,以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高校,退役大學生士兵,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入伍人數(shù)的增多,退役士兵也成為高校學生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建設士兵思想的教育也勢在必行。相對于其他學生,退役大學生士兵所接收的社會場域、互聯(lián)網(wǎng)場域、輿論場域、生活場域和思想政治教育場域都有所不同,這也給其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
一、加強高校退役士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1.是實現(xiàn)“強軍夢”的重要保障
加強高校退役大學生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強退役士兵思想建設、提高其政治站位、保證其思想純潔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xiàn)我國“強軍夢”的重要保障。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我軍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工作的首要任務。相對于普通學生,退役大學生士兵是我國預備役部隊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也給地方高校和部隊選拔、任用人才提供了人力保障,其承擔的國防建設責任與義務十分重大。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防止退役大學生士兵被錯誤、不良思想所裹挾,時刻做好“若有戰(zhàn),召必回”的思想準備,成為“強軍夢”的支撐力量[1]。
2.是高校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本質要求
人才培養(yǎng)是高校永恒的命題,加強退役大學生士兵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幫助大學生盡快的從士兵角色轉為學生角色。退役大學生士兵從紀律嚴格的集體生活轉為自由的學習生活難免會出現(xiàn)適應性焦慮問題,驟然開放的環(huán)境也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產(chǎn)生一定影響。因此,加強退役大學生士兵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是為了讓大學生盡快回到大學環(huán)境,促進其健康全面的成長,自覺抵制外來不良思想;另一方面也是立足高校發(fā)展,將退役大學生士兵作為學校重點培養(yǎng)關注的對象,為高校建設和國家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3.大學生入伍經(jīng)歷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
從需求側來看,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關注身邊人和身邊事,但在常態(tài)的思政教育下,生活知識的學習和學習的生活化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大學生從課本、視頻或老師口中所得到知識缺乏生活情境的轉化。在此背景下,退役大學生士兵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又是主體,加強其思想政治教育還有利于從整體上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從供給側來看,大學生入伍給思政教育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和更為豐富的教育場景。入伍經(jīng)歷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其中所蘊含的愛國報國、熱血高校、征兵巡禮、軍營成長、典型榜樣、幫扶育人、國防教育、軍事課建設、雙擁共建等內容極大地拓展了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也將理論化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更為緊密的結合起來,實現(xiàn)思政教育內容的剛性價值引導和柔性情感熏陶相統(tǒng)一。
二、當前高校退役大學生士兵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育渠道單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隨著思政課程的實踐與發(fā)展,高校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堂和實踐課堂。但隨著教育理念的發(fā)展,過去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也逐漸發(fā)展為“以學生為本”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個體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也呈現(xiàn)多樣化,對于退役大學生來說,其在部隊接收的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有很大區(qū)別,其在退役復學后也面臨著新的班級和同學,適應性心理問題較為突出。而當前,高校面向退役大學生的思政教育載體建設滯后,教育渠道單一,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也略顯不足。
2.缺乏全過程的思政教育引領
目前,高校對于入伍及退役大學生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還缺乏連續(xù)性。具體表現(xiàn)在前期的入伍教育、中期的學校關懷以及后續(xù)的成才教育上。相對于普通同學,退役大學生士兵的思想建設和個人成長上都有一定的差異,這一差異既體現(xiàn)在學校和軍營中獨特的成長經(jīng)歷上,也體現(xiàn)在其未來的就業(yè)、升學等個人發(fā)展上。因此,高校在對退役大學生士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全過程引領,以退役大學生士兵的特性和需求為基礎促進其全面成長。
3.典范激勵作用發(fā)揮不足,未形成常態(tài)化的思政教育體系
對于高校來說,退役士兵大學生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又是主體,其投身國防、報效祖國的真實經(jīng)歷對其他大學生起到了獨特的榜樣作用。但目前來看,高校對思政教育特色團隊、典型個人的打造力度不足,尚未形成特色品牌,退役大學生的典范激勵作用發(fā)揮不足。另一方面,退役大學生士兵思想政治教育尚未與學校整體的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合力,與學校主題教育、主題團體活動的融合較少,不利于退役大學生士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態(tài)化發(fā)展。
三、加強高校退役士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
1.建立與國防教育相融合的思政教育基地
第一,建設融國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與武裝工作成效展示為一體的教育基地。以教育基地為中心建立退役學生一對一聯(lián)系制度,二級學院輔導員負責具體工作。堅持典型引領與精神感召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充分利用網(wǎng)絡平臺、廣場屏幕以及手機終端等宣傳教育載體,廣泛宣傳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大力弘揚革命先輩舍生忘死的光榮傳統(tǒng)和當代先模無私奉獻的優(yōu)良美德,唱晌愛國主義主旋律,營造思政教育正氣場。第二,退役學生工作大數(shù)據(jù)信息平臺,主要展示學校近年來每年入伍學生數(shù),入伍服役去向,服役學生事跡,思政宣傳視頻,優(yōu)秀軍旅影視作品等內容。定期推送宣傳信息,“鍵對鍵”為退役學生答疑解惑。
2.以生為本,助力退役學生成長成才
推動思政教育在退役學生中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應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需求為出發(fā)點助力退役學生成長成才。第一,退役學生的思政教育應貫徹入伍全過程。人武部應協(xié)調各方資源,促進入伍學生思政教育的系統(tǒng)化、常態(tài)化。建立以四大內容為核心的教育體系,包括思想建設、寫作訓練、技能訓練、軍旅體驗。通過從4月到7月初的定期培訓,到7、8月份在學校的全封閉培訓,有效提高報名入伍學生對參軍報國的理性認識,淘汰個別入伍意志不堅定的青年學生。恰當?shù)那捌谶m應性訓練,為部隊生活進行了充分的鋪墊,保證了入伍學生的思想穩(wěn)定。第二,著力針對退役復學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yè)技能培訓,做好就業(yè)升學指導。指導有升學意愿的學生備考研究生,主動向退役復學學生推送就業(yè)崗位,幫助他們優(yōu)質就業(yè),做到就業(yè)服務不斷線,讓退役學生充分感覺到黨的關心,促進其精神動力轉化為愛國報國的實踐行動[2]。
3.樹立模范典型,融入主題教育
第一,以退役學生為核心打造特色團隊,樹立模范典型,以點帶面地加強全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大學生軍事技能訓練、軍事理論教學為主陣地,通過構建以國防協(xié)會、退伍兵之家、國旗班等社團隊伍為骨干力量的常態(tài)宣傳教育體系,廣泛開展學術報告會、國防教育論壇、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深入部隊參觀學習、進軍營接受軍隊傳統(tǒng)教育等國防教育活動,厚植愛國為國的思想基礎。通過各項活動彰顯“特色團隊”的魅力,讓愛國擁軍的精神影響更多大學生,既通過實踐強化了退役學生的思政素養(yǎng),也將其作為典范影響更多的大學生。第二,學校注重以主題教育活動為抓手,通過組織主題社會實踐、英雄人物事跡報告會、改革開放成果參觀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感受偉大祖國繁榮富強的同時,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每個中華兒女的努力奮斗,激勵學生長立報國之志,為國防教育和思政教育工作豐富動力之源。
參考文獻:
[1]劉守朋.試論加強高校退役大學生士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9,(3):8-9.
[2]任秀欣,陸通.高校退役士兵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索[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9,18(05):156-157.
(作者簡介:劉函,貴州中醫(yī)藥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朱洪波,銅仁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高校治理和科學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