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
【摘要】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是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在核心素養(yǎng)受到高度重視的今天,教師應該利用各種資源和手段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更為新穎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這樣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更加深入地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和內容,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進而提升課堂的質量和效率,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果。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初中數學?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5-0114-02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和參與者,要本著合作共贏的心態(tài)參與到學生教學計劃中,而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師者為尊”,老師占課堂的主體地位,老師說什么學生就記什么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新時代教學體制所擯棄的。學生和老師都是參與課堂的組成成員,是兩種獨立存在的個體,缺少哪一方都組成不了一節(jié)課堂,沒有老師的課堂是一盤散沙,就像沒有發(fā)號施令的士兵,沒有學生的老師也只是對牛彈琴,再好的課也得不到有效的反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意思也表明,學生也可以超越老師,老師也不能一直比學生博學,教學相長才能實現更好的教學。營造一個和諧高效的課堂就必須保證師生都處于自由的狀態(tài),老師可以將數學概念拋給學生,學生給予老師一個反饋問題,老師才會根據學生的反饋問題從而更進一步地更新教學計劃,使得教學變得高效且有趣。
教師作為引導者,要不斷去啟發(fā)學生思考,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的分類和整合。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整個教學應以學生為核心,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通過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措施,進一步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遵循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讓學生通過自主方式獲得適合的學習方式。
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教師在設計有關“學校草坪方案”的一元二次題目的過程中,對于學生不能夠解決的問題,先告訴學生以自己現有的知識還不能夠解決,通過附加一些條件,讓學生在課下繼續(xù)研討。該方法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此外,數學教師要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博學廣識,特別是在新課程的理解和分析上,要重視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和綜合性,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充電”“加油”,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用最新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創(chuàng)新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挑戰(zhàn),教師要成為教材的研究者、實施者、創(chuàng)新運用者。因此,教師應該是多才兼?zhèn)涞膹秃闲腿瞬?,大膽探索,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知識面,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擁有者。
二、情景導入,結合實際生活開篇
在構建高效課堂時,課堂教學活動應能夠與學生實際相結合,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有效的情景導入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教學中,每一節(jié)課都會有相應的教育目標,因此,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有效融入實際教學的情景設計。
數學原本是讓學生產生興趣的學科,卻一度因為功利化的教學使之成為了學生難以喜歡的學科,因此,只有凸顯數學的文化內涵才能讓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具備實現的途徑,了解數學的文化內涵,并不是簡單的“聽故事”,而是在數學發(fā)展的文化背景中培養(yǎng)理性精神,辯證思維。所以,對于初中教學的情景設計,教師還可以采用數學家的勵志故事,或者實際生活中的數學智慧等作為情景導入的背景。在教學中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數學和德育也很近。除此之外,這些數學故事會讓學生看到數學發(fā)展的歷程,也讓學生理解數學發(fā)展的艱深與不易,以“史”育人,育的是數學的歷史,育的也是數學的未來,育的是數學發(fā)展的局限,也是數學發(fā)展前景的廣闊。
例如在講圓周率時,我向學生講述了有關“圓周率”來源的故事。這個故事使學生了解了祖沖之這個偉大的數學家,他自幼喜歡數學,在生活當中尋求觀點,同時要經過反復的計算,再研究、再計算,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復推算,求出圓周率為3.141597至3.141596之間。同學們驚嘆的目光,同學們發(fā)出感嘆的聲音,老師同學生們都豎起來大拇指,我們驕傲,我們自豪,有的同學還會說:“我也要當數學家?!蓖瑢W們不由自主地說出祖沖之在數學史上是一位神人,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數學的種子也在他們心中深埋,此次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幾何圖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進行課堂問題的導入。教師首先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有仔細地觀察過我們生活的世界嗎?我們的世界是那么豐富多彩,我們隨時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倍?,教師就可以通過課件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如地球儀、魔方、金字塔、字典、飲料瓶等圖片,并向學生提問:“這些圖片中都包含有什么樣的圖形?”有的學生就回答道:“地球儀是球形的”“魔方是正方體”“金字塔是三棱錐”“字典是長方體”“飲料瓶是圓柱體”等等。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示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展開圖,而后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上述展開圖分別對應什么立體圖形嗎?”這樣就有效深化了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知,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啟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三、學以致用,在生活中滲透數學教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存在大量數學問題,具有優(yōu)秀數學素養(yǎng)的人善于發(fā)現現實世界的數學現象。發(fā)現問題的能力需要從生活中的實踐應用來培養(yǎng)。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將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引入到教學中,讓學生體驗真實的解決問題的過程,達到課堂和生活的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達到德育教育、立德樹人目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教師應該經常帶著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如今年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以“疫情”為教材,讓學生關注全國各地及國外的疫情數據,制作成統(tǒng)計表和折線統(tǒng)計圖。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面對疫情,你有什么想法?我在教學中適時地滲透國情教育,使學生在學習數據分析過程中感受到祖國的日益強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
四、利用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來進行數學教學
針對現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于關注對重點數學知識的講解,而忽略培養(yǎng)學生成績之外的思考,研究自主學習能力的問題,初中數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講解重點知識外,也要注重對學生的思考能力、研究能力、討論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獨立運用能力的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培養(yǎng),不僅要實現讓學生學到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做到學以致用,真正地全方面地學有所成。課堂中,初中數學老師要針對初中生的年齡特征,建立初中生的數學教育為主要目標,對于難以理解的數學問題,教師要正確積極引導其一步步思考,通過設置一些問題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主思考與分析討論,鍛煉學生開闊的數學思維,使其更加向著擁有優(yōu)秀的核心素養(yǎng)靠近。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不僅僅停留在對知識的記憶層面,還要有深度思維的意識,追尋知識的源頭,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沿著前人探究的過程形成數學思想方法,對知識的結論,不光要讓學生知道“是什么”,還要多鼓勵學生提問“為什么”。
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優(yōu)化數學課堂
為了打造高效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手段。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了真正的主人,改變了傳統(tǒng)的只是接受式的教學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圍繞著某個教學內容展開的,教學內容的選取要滿足以下兩個要求:首先是所選的內容要具有一定的難度,太容易沒有討論的必要,太難學生討論不出結果,沒有意義。其次是所選的內容要具有討論的價值,要具有值得探索的地方,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此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離不開具體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青春期的叛逆階段,如果在教學中缺乏對于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的評價,不僅會削弱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會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厭惡的情緒。針對這一問題,采用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小組討論學習,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成果都進行及時的評價,使學生得到學習滿足,從而慢慢培養(yǎng)起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從評價形式上看,有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在小組合作結束后,可以有每一組的組長點評,也可以有教師的錦上添花。從評價內容上看,有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教師及時的肯定、鼓勵,學生就有更大的自信去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對以后的學習也有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邵麗明.初中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初中生數學運算能力培養(yǎng)研究[J].初中文理導航,2018(14):16-17.
[2]戴鳳.淺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9(32).
[3]張文生.將“實質”進行到底——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