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蓮
摘 要:色彩隸屬于藝術領域,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色彩教學尤為重要。色彩是藝術張力的鮮明體現(xiàn),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靈魂。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對色彩的觀察和表達上都有一定的感知。一定程度上能夠將所掌握的美術和藝術應用于生活,并利用其理解生活,且一些學生處于從幼兒的心理轉變階段,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及理解很大部分來源于藝術色彩。這也是由于色彩能夠給學生造成最直觀的視覺沖擊,能帶給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有利于學生真實情感的抒發(fā)和個性多面性的發(fā)展。文章將從引導學生在美學教學中感受色彩意義、實踐美術中學會色彩搭配、美術課堂后總結色彩重點要領、日常生活中提高色彩審美情緒、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新美術色彩教學手段五點出發(fā),對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的教學進行研究。
關鍵詞:色彩意義;色彩搭配;審美情趣;創(chuàng)新美術
色彩教學是小學階段學生對于美術課程所要掌握的藝術色彩教育,在小學階段的開展是符合這個階段學生的學齡特征的。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生活中一系列的事物、人物、環(huán)境都有了一個概念,他們能夠對自然界中的萬物和藝術進行基礎性的聯(lián)系,對自然界中的顏色也有了一定的探索產(chǎn)生的欲望。而在基礎藝術教育門類的改革中,重點提出教師的義務是對學生審美情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且小學美術的色彩教育也被列入了基礎教育的內容中,教師要注重美術教育的色彩教學中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自主性,也要在美術色彩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藝術需求,通過學生的需求對美術課程計劃做相應的調整和一系列的改進,使小學美術教學的色彩教學能得到更深一步的強化。
一、 美術教學中感受色彩意義
色彩教學的意義是理論知識,但這種理論并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利用時間去探索。色彩教學的意義,需要教師在每一節(jié)美術課堂的逐步滲透,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的精神方面的感知和創(chuàng)造。色彩教學的意義第一在于對學生情感的調整,不同的色彩能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心理感受,使學生心中一些復雜的情感能夠具象化。第二在于對學生藝術感知力的培養(yǎng),小學美術的教學優(yōu)點在于能夠利用學生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能培養(yǎng)學生在藝術探究過程中對于理論和實踐并重發(fā)展。而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能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對于色彩的偏好性和傾向性,這種偏好大體會按性別分小方面則會按性格分。因此,色彩教學能夠很好地利用學生的優(yōu)缺點,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長處。
例如,教師在新課導入中,可以首先給學生展現(xiàn)冷暖色兩幅圖片,讓學生談談對這兩幅畫的感受,思考能不能通過色彩感受這兩幅畫的溫度,又是靠什么感覺出來的。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油畫棒按自己喜歡的顏色順序將其排列或者分類,并主動講解分類和排列的標準是什么。最后,教師可以引導讓學生明白:美麗的大自然中,因為有了艷麗的色彩搭配,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麗。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大自然的景物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透析色彩。
二、 實踐性美術中學會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在小學美術課堂的應用是幫助小學生逐步建立自身給人的第一印象,色彩的搭配能夠帶給人極強的吸引力,恰到好處的色彩搭配是對自身優(yōu)點的突出和不足之處的修飾。但色彩的搭配對于小學生的教學課堂來說也是具有兩面性的。美術教學課堂提倡學生依據(jù)天性創(chuàng)造藝術,這種天性并不是壓抑,也不是束縛,而色彩的搭配則是含有一定的原則性,成功的色彩搭配要求的是協(xié)調中的層次感以及和諧之中的節(jié)奏感。要求學生能在色彩的整體搭配中把握色彩的趨勢和走向,同時又能注意到各方面的細節(jié),然而這些理論原則的問題,學生很難在一定程度上對其接受和掌握,所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色彩搭配則尤為重要。學生在生活其周圍視覺和情感的雙向接受,讓學生看到了多姿多彩的現(xiàn)象,自然中任何色彩之間的牽絆,都能在其協(xié)調下和諧、清閑、明亮、干凈。因此,幫助學生學習色彩的搭配,可以讓豐富的自然環(huán)境點綴學生色彩學習的思維空缺。
例如,在小學美術色彩學習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樹葉、花朵、石頭、樹枝、罐子的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或者各種顏色的橡皮和筆等學習用具組織學生對這些物體進行集體的色彩排列,體驗圖形和色彩的組合之美,讓學生學會運用生活中各種物件去展現(xiàn)自己意識中的色彩搭配的抽象美和色彩搭配后的造型美,并感覺物件中所用材料的不同質感和其展現(xiàn)出美感。
三、 美術課堂后總結色彩重點要領
對低學齡階段的學生來說,美術課堂上教師要對色彩搭配的重要要領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白創(chuàng)造性的色彩搭配思維固然重要。但自我的色彩搭配應該是給他人的視覺享受,而非視覺沖擊,自我的色彩搭配不僅要一定程度上合理,還要考慮他人的情緒及感受。因此,小學生在色彩搭配上應該掌握的首要的一點是主題元素。每一個色彩的搭配都有主題的存在,老師和學生會因某件事或某種思想進行色彩的搭配,而這種思想就是所要搭配色彩的風格。風格即是一種愛好,也是一種方向。主要是由搭配者的性情決定,其次是讓學生明白色彩搭配的次序和視覺的明晰。色彩搭配有主要搭配和次要搭配之分,如一間屋子,裝飾者對屋子中每一件物品的色彩搭配,不應該隨心所欲,而應該依附于屋子裝飾的主體風格。屋子中的物品的色彩應融合于屋子的色彩,從而保證屋子的色彩呈現(xiàn)在視覺上的整體性和舒適性。最后是幫助學生大體了解一些色彩所對應的性格色彩,色彩不僅會給人帶來視覺沖擊,也會在人的心態(tài)上有調節(jié)的功效,色彩分類上有冷色調和暖色調之分,又有同類色和對比色之分。在這些知識上,教師應該對學生有一定量上的普及,讓學生在運用色彩搭配特殊規(guī)律時更加靈活。
例如,在《小手絹》的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主要引導學生了解色彩搭配中相關的體系,讓學生在學習中對色彩的搭配有一定的了解,很好地進行原色和間色之間的調配。這個過程中若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很容易由于操作不規(guī)范,導致所呈現(xiàn)出來的色彩搭配效果也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教師指導時要對學生自主動手進行色彩搭配行為進行規(guī)范。這些雖然不是教學重難點,但卻是學生呈現(xiàn)繪畫效果的重要因素,完成中間過程小手絹的制作,進行至最后一步進入學生作品的展示和評價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談論對自身對小手絹中所包含的圖案搭配和色彩搭配的感覺,并對學生小手絹的色彩搭配進行鼓勵性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