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轉變?yōu)橐越鉀Q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交互式的教學,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以任務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在多年的中年級習作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任務驅動下,中年級習作教學以趣味任務驅動習作內動力,以主題征文提高習作方法,以同題修改訓練習作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年級學生的作文能力。
中年級習作教學,既是低年級造句、寫話的延伸,又是高年級布局、謀篇的開始,所以中年級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當前,如何利用任務驅動激發(fā)中年級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呢?如何選擇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更快地提高中年級學生的習作能力呢?
一、以趣味任務驅動習作內動力
我們都知道,動力分為外部動力和內部動力。對于小學生來說,當他們把習作變成一種趣味任務的時候,就是學生自我動力最大的時候,也是習作最容易成功的時候。所以,在中年級習作指導中要重視趣味任務的設計,從而激發(fā)學生作文內動力,把“要我寫”變成“我要寫”,把“老師要我寫”變成“我自己要寫”,把“習作是一種負擔”變成“習作是一種快樂”。
前段時間,浙江杭州景芳學校教師陳欣火了,她參加賽課活動給學生上了一堂作文課,期間她突然讓學生替自己寫“征婚廣告”。這個操作一下子讓學生們興致盎然,立刻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寫出的廣告詞也是金句頻出。有學生這樣寫道:“此女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瞧。琴棋書畫樣樣行,嫁妝試卷千萬張?!边€有學生運用了諧音,讓陳老師很是滿意:“我是你的誠‘欣,你要把我捧在手心?!庇械膶W生這樣寫道: “仙女芳齡十八,‘陳熟穩(wěn)重,讓你每天‘欣情自在。仙女晨新出現(xiàn),一路火花閃電?!边€有學生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就對這陳老師夸了一通:“美愉悅眼睛,而氣質的優(yōu)雅又使你靈魂入迷。什么樣的女人,孕育出什么樣的家庭。找女友,選陳欣,好生活將會來臨。”從作文形式和實際效果來說,這是一次趣味性的任務驅動,它一改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方法,把習作變成一個趣味性、實用性的任務,不僅習作的方式很有趣味性,而且習作的目的“為老師寫征婚廣告”也很有趣味性,充分調動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
在我們班這樣的趣味性驅動也有很多,每次作文我都根據習作要求,力爭將其設計成學生喜歡的形式,凸顯更多的趣味性來驅動學生積極參與。例如,有寫小學生成長故事的“成長過山車”,有對身邊人物進行生動描述的“人物寫真集”,有發(fā)生在家里的有趣故事“我家小世界”,有記錄學校和班級故事的“班級快報”,有學生自編童話寓言故事的“童話寓言坊”,有在生活、學習中觀察到的“開心觀察家”,有展開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作幻想故事的“創(chuàng)意泡泡糖”,有富有童真童趣小詩歌的“詩心彩虹糖”,有關于動物生動描述的“動物大頭貼”等。通過趣味性任務的驅動,激發(fā)學生積極習作的內動力,積極落實“我要寫”“我想寫”的習作教學實踐。
二、以主題征文提高習作能力
從多年的習作實踐中我們知道,主題征文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一種有效形式,在這種“文章寫得好就能發(fā)表”的驅動下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為了獲得文章發(fā)表的機會可謂是“使盡渾身解數(shù)”“十八般武藝全上場”,所以說每一次的主題征文就是學生習作能力提高的機會。多年來,我們班習作提升的一個亮點是以《小學生作文》、安徽青年報《七嘴八舌》等主題征文為抓手,在具體的征文驅動的活動中,提升學生的作文技能。
《小學生作文》《七嘴八舌》等主題征文,或寫人物,或寫趣事,或寫季節(jié),有的是長篇作文,有的則是片段練習,比的不僅是學生的作文創(chuàng)意,還有學生的作文基本功,既是學生已有作文方法的展示,還是學生對新的作文方法的學習運用,所以一次主題征文對學生的促進很大。例如,《小學生作文》2019年第9期話題是“家有一寶”,要求學生寫一寫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學生每天都和自己的爺爺奶奶接觸,在眾多的事例中,選擇一些有意義的事例,用恰當?shù)姆绞奖磉_出來,所以在這樣的主題征文的驅動下,學生有話可寫,也能寫得好,作文技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又如,安徽青年報《七嘴八舌》一期主題話題是“晶晶回鄉(xiāng)記”:“一個冰天雪地的冬天,小雪花晶晶落在了小區(qū)里,正好落在了糖糖家門前。糖糖正好約了小伙伴一起去打雪仗,小伙伴一眼就看見了晶晶。‘糖糖,糖糖,快看??!這片雪花好漂亮!糖糖過來一看,這片雪花的確很好看,渾身亮晶晶的。晶晶見了糖糖非常害怕,她哭著求糖糖送自己回家,并答應滿足糖糖一個愿望。在晶晶的請求下,糖糖踏上了護送之旅。同學們,你們覺得糖糖會順利地送晶晶回家嗎?接下來她又會有哪些奇妙的經歷呢?發(fā)揮你的想象,來信告訴我們吧!”要求是根據主題發(fā)揮無限想象力,字數(shù)無須太長,200字左右即可,且內容可以盡可能地偏離正常邏輯、越奇特搞怪越好。這就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且“越離奇越好”。對于這樣字數(shù)要求不多且又不束縛學生自由的主題征文,學生各顯其能,“跳一下就能摘到桃子”,學生的習作熱情空前高漲,積極投入到寫作中。從最后的結果來看,這在一次的主題征文中,不僅要看誰寫得精彩,還要看誰的想象力最不一般。學生在“比一比”的驅動下,習作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三、以同題修改訓練習作技巧
在作文評價階段,我常常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的文章,對于生活的細節(jié)寫得干巴巴的,對人物描寫過于空洞。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對生活觀察不夠,對人物跟蹤不夠。為了使學生寫出有血有肉的作文,寫出生動形象的作文,在學生寫好作文之后,我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繼續(xù)觀察,及時修改初稿中的不足之處,及時添加觀察到的新材料,使文章二次進入生活、二次在生活中檢驗,真正落實“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習作教學理念。
《小學生作文》話題征文中的一篇寫“家有一寶”為例,要求學生通過幾百字寫一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學生第一次交來的習作中,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寫得很空洞,沒有寫出人物的個性特點,事例也有些不真實。對此,我安排學生拿著自己的習作做個小偵探,認真觀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一舉一動,記錄精彩的片段,寫好之后一定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看,聽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從文章主角的角度看看是否寫得像、事例是否典型。這樣引導學生把習作二次帶入生活,在生活中二次檢驗,學生更知道怎么寫才更符合人物特點,哪些內容會使習作更精彩。這種自己二次結合生活修改、請文章主角幫忙修改的同題修改驅動,學生更把修改當成一種需要,更會積極地融入其中,更能快速提高習作水平。
另外,安排學生互相修改同一題材、類型、內容的習作,對于提升習作能力也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方法。寫同一題材的同學,因為作文的內容差不多,選材也非常接近,所以在別人的作文中能看到自己作文的影子,看到別人的精彩之處,也明白了自己作文的不足,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舉措。例如,在這一次安排學生寫“秋”為主題的習作中,我們班幾名學生寫的是“忙碌”,有幾名學生寫的是“顏色”,有幾名學生寫的是“氣候”。于是,我安排同一題材的學生互相修改習作,在同一類型、不同內容的習作中,發(fā)現(xiàn)精彩之處,學習借鑒,共同進步。再加上作文二次進入生活,他們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進一步交流所得,就使得習作能力進一步提高。
在任務驅動背景下,以趣味任務驅動習作內動力,以主題征文提高習作能力,以同題修改訓練習作技巧,能有效提高中年級學生的習作能力。
(作者單位:安徽懷寧縣一德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