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鋒
【摘要】物理是學生在初中時期才正式開始學習的科目,難度較大,對不少學生都提出了挑戰(zhàn)。學生在進行物理學習的時候,理科思維會得到很大的發(fā)展,有利于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提升。在初中階段,學生主要學習的是一些基礎方面的內(nèi)容,為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導學案是通過一種引導的形式來規(guī)劃學生的學習,有利于讓學生的學習思路更加清晰。導學案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也非常常見,是一種能夠規(guī)范學生學習習慣的一種有效途徑。有鑒于此,本文主要對于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研究,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導學案? 初中物理? 應用研究?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3-0086-02
物理學科對學生來講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具備很高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生在初中時期,換了一個新的學習環(huán)境,很可能會產(chǎn)生不適應的情況。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產(chǎn)生很多疑問,并且伴隨著迷茫的情況,這會嚴重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影響??紤]到這些情況,教師就需要讓學生先進行課前預習,確保自己對所學知識有所了解,在課堂上也能夠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優(yōu)化導學案的設計,通過這種方式來給學生提供一個指導,督促學生展開自主學習。有了導學案的支撐,學生能夠清楚自己的學習內(nèi)容,清晰自己的學習步驟。
一、科學備課,優(yōu)化教學基礎
備課是教師進行科學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教師首先要經(jīng)過良好的備課,對課程內(nèi)容有充分的準備,才能夠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給學生呈現(xiàn)更精彩的內(nèi)容。教師在備課的同時,可以為學生進行導學案的設計,使導學案的內(nèi)容,更加貼合教學的內(nèi)容[1]。除此之外,備課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基礎,無論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有多么豐富,也不能失去備課這一過程。在進行導學案設計的同時,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要讓學生能夠在完成導學案的同時,收獲知識,提高能力。因此,教師可以科學備課,優(yōu)化教學基礎,為學生設計出優(yōu)質的導學案,為他們的學習提供重要支撐。
例如,在教學《物態(tài)變化》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進行充分的備課工作,對于教學內(nèi)容反復進行琢磨,從而找出更好的教學方式。物態(tài)變化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教師在進行導學案設計的時候,要基于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出發(fā),結合三維目標的要求,提升學生學習的針對性。物態(tài)變化包括升華、凝華、汽化、液化等這些過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場景來進行分析,這樣能夠減輕學生的理解負擔,引起學生的共鳴。由此來看,導學案的設計建立在教師科學備課的基礎上。這樣一來,通過科學備課,教師能夠設計出質量更好的導學案,為學生的學習助力,達到優(yōu)化教學基礎的目標。
二、鏈接學生的學與教,給予獨立思考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應該有屬于自己的學習空間,不能夠再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向他們灌輸知識,剝奪學生學習的權利。教師也要注意,使學生的學與自身的教鏈接起來,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物理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的思維要求很高,某些知識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教師需要鍛煉學生這種思考的能力和意識,使學生能夠找到學習的靈感,逐漸接觸到物理學習的真諦[2]。教師要通過設置懸念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思考,這會讓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當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進行思考,而不是求助別人。因此,教師可以鏈接學生的學與教,給予獨立思考的空間。
例如,在教學《平面鏡成像》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導學案的指引進行探究學習,可以結合自己個人的經(jīng)歷,來分析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在每個學生的家中,應該都會有一面鏡子,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這里來進行探究,獲得啟示。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教師要將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要使學生將注意力都放在教師的身上,只想等著教師進行授課,從中獲得知識,而不會想著自己主動去探索。教師在導學案中,要留有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環(huán)節(jié)。這樣一來,通過鏈接學生的學與教,能夠給與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
三、微課助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微課在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憑借著其短小而靈活的形式,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教師可以通過微課來讓學生集中精力處理某一個難點,在短時間內(nèi)能夠解決一個問題[3]。此外,在讓學生通過導學案來進行學習時,也可以通過微課來加強學生學習的強度。通過觀看微課,學生的思路能夠被打開,能夠更好地進行預習和學習。畢竟導學案是紙質的文字形式,而微課是一種視頻的方式,在呈現(xiàn)知識的形式上,會更有吸引力。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微課都可以為學生的學習“錦上添花”。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助力學生的學習,向學生分享微課資源,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
教師可以將微課資源當作是導學案的一部分內(nèi)容,讓其發(fā)揮與導學案相同的作用。學生可以跟著微課來進行學習,并且微課能夠為學生提供一種集體學習的情境,讓學生仿佛在班級生活當中,這樣對他們來說會更有動力。學生在進行微課學習的時候,應該主動地記錄下來自己所存在的疑惑,等上課的時候提出來,集中進行解決。微課同樣也可以作為補充知識的一種形式,讓學生能夠拓展自己的視野,而不是只局限在課本或者課堂的學習當中。這樣一來,通過微課助力,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自覺進行查缺補漏,及時地進行補救。
四、課前預習,提高教師教學效率
上文中提到,物理學習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負擔,如果學生自己沒有進行提前預習工作,可能在課堂上跟不上教學進度,對許多知識都抱有疑惑。由此來看,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4]。在初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增加了許多,這很有可能會讓他們產(chǎn)生不適應的情況,導致學生的時間安排不合理,學習節(jié)奏混亂。對于物理這種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來講,更是需要學生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理解和消化。否則,學生可能會因此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可以實施課前預習,讓學生能夠提前了解就要學習的內(nèi)容,在課堂上思路保持清晰,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二力平衡》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工作,自己去分析物理規(guī)律。為了讓學生能夠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收獲,教師一定要督促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能夠主動地去了解將要學習的知識。為了讓學生的課前預習更有效率,也更有依據(jù),導學案的作用不可忽視。學生可以根據(jù)教師給出的導學案來進行預習,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力是平衡的關系”,這些力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這樣一來,通過課前預習,學生的學習思路會更加清晰,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五、課堂互動,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交互,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來進行回答,同時也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提問式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高度運轉,確保學習主動性的提高。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效果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水平。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設置交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交流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得到很好的提高,不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孤立無援”的感覺。因此,教師可以組織課堂互動,打開學生的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教學《眼睛和眼鏡》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來交流自己在完成導學案過程中的想法,讓學生能夠好好的使用導學案。在班級中,不少學生都佩戴上了眼鏡,那么這種眼鏡與老年人佩戴的眼鏡是一樣的嗎?為什么?教師可以通過這個簡單的問題來讓學生進行交流,作為課堂導入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在教室內(nèi)來回走動,傾聽學生的想法,并且參與其中,給學生更多的啟示。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叮囑學生注意保護自己的眼睛,愛護自己的身體。這樣一來,通過組織課堂互動,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六、結語
綜合上文可以看出,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的應用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把“金鑰匙”,教師應該對此展開探究,作為是自身教學的一個有力支撐。其一,教師可以利用導學案來實施科學備課,優(yōu)化教學基礎,為學生提供。其二,教師可以鏈接學生的學與教,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給與學生指導,并且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其三,教師可以使用微課助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微課向學生傳遞學習資源。其四,教師可以通過課前預習的形式,讓學生好好利用導學案,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其五,教師可以實施課堂互動,讓學生之間踴躍交流,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魏善良.關于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導學案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 2020(12):23-24.
[2]曾俊熙.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9, 13(14):99-100.
[3]楊君秀.導學案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A].2019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大會論文集[C].2019:64-66.
[4]羅科凡.打開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鑰匙——導學案[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