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之上,風平浪靜;水面之下,暗潮洶涌。
“一克蘇摩解千愁”,這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中,所有人類自兒時的“睡眠教育”階段就被灌輸?shù)摹罢胬怼?,也是維系這個“繁榮和諧”的社會的不二良方。在這里,人被分為三六九等卻心甘情愿;在這里,無須擔心書籍被焚毀,因為無人渴求額外的知識……這樣的世界表面上看起來固若金湯,實則生活處于無盡的循環(huán)之中,恰似人類文明的“莫比烏斯帶”。若有不幸之人的內(nèi)心泛起波瀾,自有“蘇摩”將其撫平。
然而,在水面之下,仍有漩渦在暗自醞釀。劉勰有言:“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边@世間總有強權(quán)壓不住的激情之火,總有謊言擋不住的理性之光??倳腥私蛔∷追瓭L力量的誘惑,走進“野人區(qū)”——卻驚然發(fā)覺,自己此前一直被“新世界”的“平靜”水面扼制住了思想的自由呼吸。
水面以波瀾不驚為外衣,將水下的暗潮涌動甚至是歇斯底里覆蓋得密不透風,這并非“美麗新世界”的偶然。從歷史的罅隙中窺探,我們驚覺:從古至今,書里書外,人類社會的形貌竟然如此相似。畫家雅克-路易·大衛(wèi)的《荷加斯兄弟的宣誓》,以肅穆的色調(diào)、嚴整的構(gòu)圖描繪古羅馬勇士出征前的場景,映射出古代社會中戰(zhàn)爭的神圣與英雄的崇高精神,然而背后卻是戰(zhàn)爭的殘酷與個體的犧牲。在20世紀西方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高度繁榮階段,卓別林的《摩登時代》無聲地諷刺著“水面之下”的社會扭曲和荒誕的一面:工業(yè)時代的機器對人的異化,使農(nóng)耕游牧的“田園詩”變成了流水線邊的“木偶戲”。網(wǎng)絡時代,“水面之上”正舉行著互聯(lián)網(wǎng)所打造的光鮮亮麗的嘉年華,而“水面之下”卻是一個堆滿了大量真假參半、無關痛癢的信息的“垃圾場”……佇立于寧靜的湖畔,連流水聲都難以聽見,我卻仿佛聽見了時代的冷笑。
西方有一諺語如是說:Still water runs deep,即靜水流深。若將人類社會比作水禽悠然漂浮的水面,雖然表面上看似波瀾不驚,其實水下必定有躁動的暗流。也就是說,平靜的水面的力量對水下暗流的掩飾和壓制是“水禽”們得以逍遙前行、社會得以不斷飛躍的必然。但是,必然并不意味著全然合理。我們所見的平靜水面,在一定程度上摻雜了虛假的成分,是一種被觀看的“表演”。水面實質(zhì)上是蜃景,長期沉溺其中而忘卻水下之真實的人,會看不清社會發(fā)展的真實動因,會對社會中的危機四伏、矛盾迭出視而不見,當某天驚醒時,面對現(xiàn)實只能徒生迷茫與空虛之感。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透過平靜的水面看到水下的暗流。中國古代文人大多為屈子“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悲壯報國之志而折服,但同時也將自身的價值捆綁在了偏狹的君臣倫理上。然而,張九齡卻越過水面,看到了暗流——“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這是對人臣的自我價值的肯定,字字鏗鏘??柧S諾筆下的柯西莫無法忍受父親的冷漠專權(quán)、姐姐的乖戾殘忍,毅然爬上圣櫟樹,刺破生活虛偽的表象,輕嗅輕風帶來的大海的咸味。他們不像那些盲從者,坐在舟中,靜觀水禽的游動,而是沉潛水中,以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洞察力捕捉水下的暗流。
時代的洪流泥沙俱下,水面的寧靜、水下的洶涌詮釋著靜與動的辯證法,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沒有對水下的暗流的深刻洞悉,就難以找到生活的真相。
讓我們深吸一口氣,潛入水下,感受暗流的激蕩!
點評
本文靜水深流,行文大氣。文章巧妙地運用了象征手法來結(jié)構(gòu)全篇:以水面之上隱喻社會的虛假表象,以水面之下隱喻社會的真實本質(zhì),以水面上的禽鳥隱喻人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社會的弊病在于自欺欺人的逃避主義盛行——人們寧可停留在水面,也不愿下潛。
從指出問題,到分析問題,再到如何直面問題,文章條分縷析,層層遞進,引經(jīng)據(jù)典,見識斐然。深刻的思想依賴于嚴謹?shù)倪壿嬇c精練的表達,此篇毫無“卡頓”,十分流暢;論據(jù)的使用頗具嚴謹?shù)膶W術色彩,彰顯了作者平素閱讀面的廣博與閱讀品位的高雅。
決賽評委、特級教師 曹茂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