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坤 韓永利
西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lǐng)土。但是,從19世紀(jì)末20世紀(jì)初至20世紀(jì)70年代,日本、法國以及南越當(dāng)局都先后以各種方式覬覦和侵犯中國西沙群島,中國對此進(jìn)行了堅持不懈的維權(quán)斗爭,西沙群島問題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guān)注。關(guān)于這一問題,以往史學(xué)研究一般僅在梳理某一時段、某一主題時部分引用了英國官方檔案,而國際法與國際政治學(xué)的相關(guān)研究則是選取某一歷史案例,重在詮釋西沙群島歸屬的相關(guān)法理與現(xiàn)實政治問題。(1)Stein Tonnesson,“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Age of European Decline”,Modern Asian Studies,No.1 ,2006;Ulises Grandaos,“As China Meets the Southern Sea Frontier Ocean Identity in the Making 1902-1937”,Pacific Affairs,Vol.78,No.3,2005;Florian Dupuy and Pierre- Marie Dupuy,“A legal Analysis of China’s Historic Rights Clai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107,No.1,2013;Mark Hoskin:“Have Great Britain and other nations previously taken a stance concerning the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ustralian Journal of Maritime & Ocean Affairs,Vol.11,No.2,2019;Kimie Hara,Cold War Frontiers in the Asia-Pacific:Divided Territories in the San Francisco System,New York:Routledge,2007;Nalanda Roy,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Past,Present,and Future,Lanham:Lexington Books,2016;劉玉山:《論英國政府的南海政策(1920—1975)——以英國“外交部檔案”為中心》,《浙江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9年第5期;郭淵:《20世紀(jì)20年代初孫中山與西沙島務(wù)開發(fā)關(guān)系之考量——兼論英國對日本在西沙存在的關(guān)注及研判》,《社會科學(xué)》2018年第5期;輝明,廖大珂:《近代西方文獻(xiàn)中的南?!罚段氖氛堋?015年第2期;林金枝:《外國確認(rèn)中國擁有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主權(quán)的論據(jù)》,《廈門大學(xué)學(xué)報(哲社版)》1992年第2期。系統(tǒng)研究和闡釋英國官方檔案中關(guān)于西沙群島屬于中國的觀點還存在著較大的拓展空間。有鑒于此,本文擬以20世紀(jì)20年代至70年代英國官方檔案為基礎(chǔ),從以下三個方面進(jìn)行論證。
20世紀(jì)20—70年代英國的官方檔案表明,英國官方一直秉持西沙群島屬于中國的觀點,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階段之中。
第一階段,20世紀(jì)20—30年代,英國官方闡明西沙群島屬于中國。
在這一階段中,日本和法國殖民者都覬覦中國的西沙群島,采取各種方式試圖侵占。日本與法國的侵略行徑遭到中國政府和民眾的堅決反對和抵制。此間,英國官方的態(tài)度和立場是明確的,即西沙群島屬于中國,應(yīng)該支持中國采取措施重申對西沙群島的主權(quán)。
日本自1895年占領(lǐng)中國臺灣之后,就圖謀侵占中國南海諸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戰(zhàn)勝國召開的華盛頓會議簽訂《九國公約》,暫時抑制了日本向中國南海擴(kuò)張的勢頭,日本由此采取經(jīng)濟(jì)滲透的方式來逐漸實現(xiàn)其意圖。20世紀(jì)20年代,日本加強(qiáng)了以開采西沙群島島嶼磷礦為主的經(jīng)濟(jì)滲透行動,中國堅決反對并提出強(qiáng)烈抗議。英國為維護(hù)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東亞秩序和自身戰(zhàn)略利益,也明確反對日本的企圖,支持中國政府采取措施維護(hù)中國主權(quán)。
1931年5月28日,英國外交部在給英國駐北平公使館發(fā)出的電報中,重述了20世紀(jì)20年代英國所持的立場。電報中說:“在1920年,鑒于日本新聞中報道的日本將兼并帕拉塞爾群島(Paracel Islands)(2)“帕拉塞爾群島”指中國西沙群島。本文引用英國檔案文本中的西沙、南沙和東沙群島等南海中的中國群島和島礁名稱時,引號內(nèi)均按檔案文本原文表述,如:西沙群島在檔案中的原文為“帕拉塞爾群島(Paracel Islands)”,南沙群島為“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東沙群島為“普拉塔斯群島(Pratas Islands)”等。引號外則直接用中文名稱,如“西沙群島”、“南沙群島”、“東沙群島”等(本文作者注)。的消息,英國官方的明確立場是:英國外交部建議,應(yīng)該鼓勵中國行使其主權(quán),為此目的,應(yīng)在島礁上建立一座燈塔?!庇饨徊窟€“建議中國派遣海軍炮艦到西沙群島巡弋”。(3)F.O. telegram from Wiles Lampson,the H. M. Minister of British legation at Nanking to the British Legation at Beking,May 28,1931,U.K. National Archives.6月10日,英國副外交大臣C.W.奧德(C. W. Order)在給英國駐巴黎大使羅德·蒂勒爾(Lord Tyrrell)的信中,進(jìn)一步談到了英國的態(tài)度:“1920年,有跡象表明日本試圖兼并群島,(英國)曾預(yù)先建議中國應(yīng)該行使對這個群島的主權(quán),派炮艦到群島巡弋?!毙胖羞€談到:“1922年9月15日,(英國)海軍部非常擔(dān)憂日本欲通過一個日本私人公司得到租借許可的途徑,最終將獲取對群島控制權(quán)?!睂τ谟\姴康木?,英國外交部當(dāng)時在回復(fù)的信中告知:“英國駐北平的公使報告,中國海關(guān)正在安排派一艘海關(guān)稅收巡邏船到群島巡弋,以作為中國主權(quán)的標(biāo)示,同時執(zhí)行測量任務(wù)。”英國外交部在信中還從遵守國際條約層面闡明了英國官方的基本立場,即:“任何向割讓中國領(lǐng)土方向發(fā)展的步驟,都將被視為是公然違反去年(1921年)2月6日在華盛頓簽署的《九國公約》中關(guān)于中國的條款;以及中國曾經(jīng)做出的莊嚴(yán)承諾,即‘不轉(zhuǎn)讓和租借其(中國)領(lǐng)土和沿海地區(qū)的任何部分給任何列強(qiáng)’。中國的這一承諾是在1921年11月22日華盛頓會議關(guān)于太平洋和遠(yuǎn)東問題委員會上做出的。(4)在1921年11月16日遠(yuǎn)東及太平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中國代表團(tuán)團(tuán)長施肇基提出“十大原則”,其中第一條載明:“各國約定尊重并遵守中國領(lǐng)土完整及政治與行政之獨立;中國自愿擔(dān)保不以本國領(lǐng)土或沿海地方任何部分割讓或租借于無論何國?!鞭D(zhuǎn)自王繩祖主編:《國際關(guān)系史》第四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頁。任何這樣的步驟(割讓或租借)將會遭到英國,也希望遭到其他參加(華盛頓)會議的(國家)政府的迅疾反對?!眾W德在信中還肯定地指出:“除了中國,沒有其他國家對帕拉塞爾群島宣示過主權(quán),中國1909年6月在鄧肯島(Duncan Island)(5)1909年,中國海軍提督李準(zhǔn)率領(lǐng)“伏波號”“琛航號”與“廣金號”炮艦先后巡視和勘察了西沙群島中的一些島嶼,并在島上勒石命名,鳴炮升旗。后來鄧肯島(Duncan Island)以炮艦名“琛航”命名為“琛航島”。中國認(rèn)為李準(zhǔn)艦隊的這一行動是重申中國自古就具有對西沙群島的主權(quán)(本文作者注)。上升起了中國國旗。因此,在華盛頓會議的時候,該群島被認(rèn)為就是中國的領(lǐng)土,這種認(rèn)為也包括在《九國公約》和上述中國所做出的承諾之中?!?6)The letter from C.W. Order,the Under-Secretary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to Terrell,the British Ambassador at Paris,June 10,1931,F(xiàn)O 262·1790,1931,U.K. National Archives.1923年7月15日,針對日本的侵占意圖,英國海軍駐中國基地總司令也指出:“沒有國家比中國更明確地宣示了對這些島嶼的主權(quán),中國于1909年6月6日在鄧肯島升起了她的國旗。”(7)The telegram with two enclosures sent by Arthur Henderson of British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ffairs,May 29,1931,F(xiàn)O 262·1790,1931,U.K. National Archives. 該電報發(fā)往對象不明(本文作者注)。
英國官方人士同樣反對法國覬覦西沙群島,支持中國維護(hù)西沙群島的主權(quán)。
1931年5月21日,英國海軍部官員查理斯·沃克(Charles Walker)在給英國副外交大臣的信中通報關(guān)于西沙群島的信息說:“已經(jīng)從秘密渠道得到情報,法國政府正準(zhǔn)備宣布對這些島嶼的保護(hù),或者兼并?!袊?909年6月6日兼并了它們,當(dāng)時中國的國旗升在鄧肯島上。”沃克在信中通報了英國海軍部首腦支持中國采取措施維權(quán)的建議,并說:“鼓勵中國政府在帕拉塞爾群島建立燈塔的做法是可取的,無論是現(xiàn)在,或是在有進(jìn)一步證據(jù)證明法國意圖的時候都是如此?!?8)The letter from Charles Walker,the officer of British Admiralty,to the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May 21,1931,F(xiàn)O 262·1790,1931,U.K. National Archives.5月28日,英國駐北平公使館向英國外交部報告了法國企圖侵占西沙群島的動向,英國外交部在回電中同意公使館的意見說:“報告提出的應(yīng)重申中國對帕拉塞爾群島的主權(quán),如以在群島建立燈塔的方式的看法是令人滿意的?!庇饨徊恳篑v北平公使館:“盡可能謹(jǐn)慎地查明中國當(dāng)局現(xiàn)在對帕拉塞爾群島的一般態(tài)度,特別是關(guān)于在群島建立燈塔的計劃的情況?!庇饨徊窟€非常警惕其他列強(qiáng)覬覦西沙群島的動向,要求駐北平公使館通過電報報告“除中國之外的任何列強(qiáng)考慮準(zhǔn)備獲取帕拉塞爾群島主權(quán)的跡象”。(9)F.O. telegram No.196 of May 28,1931,transmitted from Aveling,the officer of the British Legation at Peking,to H.M. Minster at Nanking,June 2,1931,U.K. National Archives.7月17日,英國駐北平公使館公使麥爾斯·蘭普森(Miles Lampson)在給英國外交部的電報中力主中國擁有西沙群島主權(quán),他說:“除中國作出了對群島主權(quán)的宣示外,我還沒有發(fā)現(xiàn)有任何證據(jù)顯示其他列強(qiáng)也這樣做了?!?10)Telegram from Lampson ,the minister of British Legation,Peking to the British Foreign Office,July 17,1931,F(xiàn)O 676·98,1931;FO 676·98,1931;FO 371·22174,1938,U.K. National Archives.
在反對法國侵犯西沙群島企圖的過程中,英國同樣援引《九國公約》和中國在華盛頓會議上的承諾來說明法國侵犯西沙群島不符合國際法理。1931年8月25日,英國海軍部官員V.W.巴德利(V.W. Baddeley)在給英國副外交大臣的信中,就法國占領(lǐng)西沙群島的企圖談到:“似乎中國人會堅持他們對群島的主張。無論如何,我上司的觀點是可取的,即這一問題的進(jìn)展,取決于中國人不會無緣無故拿這些島嶼做交易,除非法國能在國際法上證明它的聲索成立(但看上去法國的聲索毫無可能成立,因為法國的主權(quán)主張是如此不堅定,該群島1909年被另一個國家占據(jù)(11)此處指1909年中國海軍提督李準(zhǔn)率艦隊在西沙群島重申中國主權(quán)(本文作者注)。迄今長達(dá)20年,法國方面也未表示抗議)。因此,如果中國放棄群島給法國,可能會被視作違背《九國公約》而遭到挑戰(zhàn)?!?12)The letter with Enclosure from V.W. Baddeley,the officer of British Admiralty,to the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August 25,1931,F(xiàn)O 676·85,1931-1933,U.K. National Archives.巴德利在這里明確指出了法國在國際法理方面的虛弱,表明了英國認(rèn)可中國擁有西沙群島主權(quán)的國際法理依據(jù)。
1931年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法國認(rèn)為侵占中國西沙群島機(jī)會來臨,其外交部于同年12月4日和1932年1月4日兩次向中國駐法國公使館發(fā)出照會,聲稱法國擁有對西沙群島的“主權(quán)”,并提出所謂“依據(jù)”。中國政府對法方的無理要求表示了堅決反對,并依照歷史事實和法理依據(jù)對法方的“依據(jù)”提出批駁。(13)谷名飛:《再談“嘉隆插旗”說的真實性——基于法國檔案的研究》,《南京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人文科學(xué)·社會科學(xué))》2018年第2期,第69—78頁;譚玉華:《二戰(zhàn)前法國南中國海政策的演變》,《東南亞研究》2012年第6期,第59—72頁;譚玉華:《權(quán)利與控制:1947年永興島事件引發(fā)的中法西沙群島之爭》,《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6年第5期,第67—78頁。英國官方也表示了不支持法國侵占中國西沙群島的觀點。1932年9月26日,英國海軍部官員S.H.菲利普斯(S.H. Phillips)在給英國副外交大臣的密信中談到:“帕拉塞爾群島中的新月群島(Crescent Islands)(14)中國西沙群島中的永樂群島(本文作者注)。有望成為合適的艦只錨地,顯示出對英國的極大價值。有鑒于此,除中國外,無論是法國還是其他列強(qiáng),都不應(yīng)該對群島提出主權(quán)聲索。”(15)The letter from S.H. Phillips,the officer of British Admiralty,to the Under-Secretary of State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September 26,1932,F(xiàn)O 676·85,1931-1933,U.K. National Archives.菲利普斯的信件表明,盡管英國有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的考慮,但是對西沙群島屬于中國的觀點是明確的。
1937年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后,占領(lǐng)了中國大陸沿海區(qū)域,并將占領(lǐng)海南島和南海島礁作為南進(jìn)準(zhǔn)備的開始。為了爭取法國共同牽制日本南進(jìn),英國多次敦促法國宣示對南沙群島部分島嶼的所謂“主權(quán)”(16)FO 626·271,1937;FO 676·337,1937;ADM 116·3936,1937-1939; FO 371·22174,1938;FO 371·22175,1938;WO 106·121,1938,U.K. National Archives.,但是在西沙群島主權(quán)問題上,英國仍然維持了原有的態(tài)度。
1937年7月17日,S.H.菲利普斯在給英國副外交大臣的信中就西沙群島問題強(qiáng)調(diào)說:“英國高層官員們認(rèn)為,應(yīng)該考慮繼續(xù)運用最有效的手段抵制法國的聲索?!?17)The letter from S.H. Phillips,the officer of British Admiralty,to the Under-Secretary of State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July 17,1937,F(xiàn)CO 676·337,1937,U.K. National Archives.1938年4月27日,英國外交部的一份標(biāo)題為“南中國海諸島:戰(zhàn)略重要性與日本人的侵蝕”的文件也載明:“應(yīng)該記住,法國已經(jīng)反復(fù)表明了他們對日本在海南島或者在帕拉塞爾群島存在的擔(dān)憂?!绻▏袼麄円郧白龅哪菢?,邀請我們承認(rèn)他們對帕拉塞爾群島主權(quán),我們的回答只能是,我們將不在他們(法國)與聲索競爭者——中國政府之間進(jìn)行協(xié)商的過程中設(shè)置障礙?!?18)“The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s:Strategic Importance and Japanese encroachment”,the Minute by British Foreign Office,April 27,1938,WO 106·121,1938,U.K. National Archives.7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Viscount Halifax)給英國駐東京大使R.克萊琪(R. Craige)致電說:“如你所知,法國政府正在以安南皇帝的名義聲索帕拉塞爾群島的主權(quán),在過去也曾邀請我們承認(rèn)他們的這些聲索。我們傾向于對這一問題提前表達(dá)一個觀點,即在我們看來,這是法國和中國政府之間的雙邊事宜?!惫怂乖陔娢闹兄甘究巳R琪說:“請保持與你的法國同僚之間的密切接觸,只要不承認(rèn)法國的主權(quán)聲索(19)此處指對西沙群島的主權(quán)聲索(本文作者注)。,可以給予他們其他所有你能給予的支持?!?20)Telegram from Viscount Halifax,the British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ffairs,to Sir R. Craige,the British Ambassador at Tokyo,2 July,1938,Kenneth Bourne et al.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Series E,Asia,1914-1939,Volume 17, Japan,January 1938-December 1938,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6,p.205.
可見,在20世紀(jì)20—30年代,英國官方關(guān)于西沙群島屬于中國的觀點非常明確。這一觀點也成為其后英國官方在研討西沙群島主權(quán)歸屬問題、撰寫關(guān)于西沙群島的主題文本時的重要參照。
第二階段,20世紀(jì)50年代,英國官方堅持西沙群島屬于中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由于冷戰(zhàn)的興起,英國作為美國主導(dǎo)的西方陣營成員,在1951年9月8日“舊金山對日和約”條款最后確定時與美國協(xié)調(diào),贊同美國對日領(lǐng)土處置意見,即在“和約”第二部分“領(lǐng)土”條款中只談日本“放棄”其所侵占的領(lǐng)土,而不提領(lǐng)土“歸屬”,其中包括對中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在內(nèi)的中國領(lǐng)土。(21)Treaty of Peace,September 8,1951,……Chapter II ,Territory,Article 2,“……(F) Japan renounces all right,title and claim to the Spratly Islands and to the Paracel Islands”,U.S. Department of State,America Foreign Policy,Basic Documents,1950-1955,Volume I,New York:Arno Press,1971,p.426.但值得注意的是,20世紀(jì)50年代的英國官方檔案顯示,英國官方在闡釋西沙群島問題時,較多的仍然是重申英國在20世紀(jì)30年代關(guān)于西沙群島屬于中國的態(tài)度和立場。(22)詳見20世紀(jì)50年代英國國家檔案館有關(guān)西沙群島檔案(本文作者注)。同時,英國官方多次表示“默認(rèn)”中國對西沙群島的主權(quán)。
1956年8月16日,英國外交部官員D.C.西蒙(D. C. Symon)在寫給海軍部情報參謀J.G.羅(J. G. Roe)的信中包含兩個附件:中國《人民日報》上發(fā)表的兩篇文章。在這兩篇文章中,都提到和引述了英國海軍部出版的書籍《中國海指南》。(23)西蒙的這封信中沒有注明《人民日報》發(fā)表的文章題目、作者和發(fā)表時間。從信的時間和內(nèi)容考察,這兩篇文章是:1956年6月5日刊登在中國《人民日報》第四版的邵循正的文章《我國南沙群島的主權(quán)不容侵犯》;1956年7月8日刊登在中國《人民日報》第四版的邵循正的文章《西沙群島是中國的領(lǐng)土》?!吨袊V改稀肥巧垩闹械闹形奶岱?本文作者注)。西蒙在信中談到了英國官方對該書信息的核實情況,說:“中國人引證的出版物要么是英國海軍部1906年出版的《中國海導(dǎo)航》(China Sea Pilot)(24)關(guān)于《中國海導(dǎo)航》多卷本書名的英文表述,在本文所引的英國檔案中分別有:China Sea Director,China Sea Pilot,Sailing Directions。這些都是英國海軍部在不同年代出版的同一部書的不同版本,本文將標(biāo)有英文“中國海(China Sea)”字樣的都以《中國海導(dǎo)航》中文譯名表述,將檔案中的英文簡稱“Sailing Directions”中譯為《航海指南》(本文作者注)。第二版;要么是1923年出版的《中國海導(dǎo)航》第二版。”西蒙指出:“這兩個版本的相同書籍都談到了‘中國漁民經(jīng)常到帕拉塞爾群島’。”有鑒于此,西蒙在信中指出,這些出版物中所提到的證據(jù),“為中國的主權(quán)聲索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理由”。(25)The letter from D.C. Symon,the officer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to J.C. Roe,Lieu tenant Commander J. C. Roe,Admiralty,August 16,1956,F(xiàn)O 371·127311;120937,1956,U.K. National Archives.8月29日,J.G.羅在給D.C.西蒙的回信中談到,英國準(zhǔn)備接受中國收復(fù)西沙群島的事實,他說,“關(guān)于共產(chǎn)黨中國(26)檔案原文如此,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本文作者注)。占領(lǐng)帕拉塞爾群島(島嶼)的問題,我們有可能接受其(中國)在群島(島嶼)已經(jīng)取得的權(quán)利,而且可能用這一案例作為我們對北京和淡水(27)指臺北的臺灣當(dāng)局(本文作者注)。所持群島立場的范本。”(28)The letter from J.G. Roe,the staff Intelligence Section of British Admiralty,to D.C. Symon,the officer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August 29,1956,F(xiàn)CO 0371·120937,1956,U.K. National Archives.
1957年2月14日,英國海軍部軍事處官員P.D.奈恩(P. D. Nairne)在給西蒙的信中也談到前述中國《人民日報》刊登的文章,提到作者為Shao Hsung-Cheng(邵循正),信中說:“文章中提到的《中國海導(dǎo)航》(Guide to the China Sea),我可以確定就是1894年出版的《中國海導(dǎo)航》第三版第三卷(China Sea Director,Vol.III,third edition,1894),這本書是(英國)海軍部出版的”?!皶袑懙溃号晾麪柸簫u……已經(jīng)被中國政府于1909年兼并,并經(jīng)常有中國漁船造訪”。奈恩在信中還說:“該書還提到:長期以來,在我們的文件中就存有證據(jù),即‘我們默認(rèn)中國關(guān)于對東沙群島和西沙群島主權(quán)的宣示’?!?29)The letter from P.D. Nairne,the officer of Military Branch of British Admiralty,to D.C. Symon,the officer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F(xiàn)ebruary 14,1957,F(xiàn)O 371·127311,1957,U.K. National Archives.4月11日,英國外交部遠(yuǎn)東司官員(30)簽名字跡不清(本文作者注)。在給英國駐中國大使館(31)檔案原文如此,應(yīng)該為“英國駐北京臨時代辦處”(本文作者注)。檔案室的信中再次談到“默認(rèn)”問題,說:“中國(國民黨人和共產(chǎn)黨人)的立場表明,他們都聲稱對全部群島——帕拉塞爾群島、斯普拉特利群島 (Spratly Islands)(32)中國南沙群島(本文作者注)。和普拉塔斯群島——的主權(quán)。其中一些群島也存在著與來自菲律賓和越南方面相沖突的聲索。我們(英國)已經(jīng)默認(rèn)了中國對普拉塔斯群島和帕拉塞爾群島的主權(quán)聲索。”(33)The letter from the officer of Far East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 to the Chancery of British Embassy at Peking,April 11,1957,F(xiàn)O 371·127311,1957,U.K. National Archives.
1959年9月25日,英國外交部研究所中國與日本研究室撰寫了一份題為“帕拉塞爾群島”的文件,再次提到了英國“默認(rèn)”中國對西沙群島主權(quán)的問題,其表述為:“英國對西沙群島從來沒有足夠的利益,無意于提出(自己的)聲索,也無意于與其他聲索方進(jìn)行爭執(zhí)。只要中國不是侵略性的,就將默認(rèn)其表達(dá)的主權(quán)聲索?!?34)“Paracel Islands”,The Memorandum by the China and Japan Section of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September 25,1959,F(xiàn)O 371·160143,1961,U.K. National Archives.
上述表明,即使是在冷戰(zhàn)的特殊時期,英國官方在措辭上以“默認(rèn)”進(jìn)行表述,其對西沙群島屬于中國的既有觀點也沒有改變。
第三階段,20世紀(jì)70年代,英國官方再釋西沙群島屬于中國。
鑒于南越當(dāng)局對中國西沙群島主權(quán)的不斷侵犯,中國政府加強(qiáng)了對西沙群島的維權(quán)行動,對南越當(dāng)局的武裝侵占和挑釁行動給予了堅決的回?fù)?。在這一時期,英國官方對前兩個時段中西沙群島主權(quán)問題的“聲索”歷史做了比較系統(tǒng)的整理和闡述,撰寫了一些備忘錄和主題信件,其觀點仍然是認(rèn)可西沙群島屬于中國。
關(guān)于英國曾“默認(rèn)”中國對西沙群島主權(quán)的問題。1971年11月19日,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南亞與東南亞司研究所成員薩利·莫菲特(Sally Morphet),發(fā)給英國石油部官員亨特(Mr. Hunt)一封題為“帕拉塞爾群島”的信,其中引述英國官方20世紀(jì)50年代的觀點說:“英國對有關(guān)帕拉塞爾群島聲索問題的最近立場表達(dá)是在1957年。(英國)海軍部1957年2月寫信給(英國)外交部,信中談到關(guān)于西沙群島的歷史資料時稱:‘除了《航海指南》(Sailing Directions)的文件外,在我們文件中還有證據(jù)表明,長期以來,我們已經(jīng)默認(rèn)了中國關(guān)于普拉塔斯群島(Pratas Islands)和帕拉塞爾群島屬于中國。’同年4月,英國外交部遠(yuǎn)東司在寫給英國駐北京官員的一封信中也談到:‘我們已經(jīng)默認(rèn)了中國關(guān)于中國擁有對普拉塔斯群島和帕拉塞爾群島主權(quán)的聲索。’”(35)“Paracel Islands”,The paper by Sally Morphet,the member of South and South-East Section of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November 19,1971,F(xiàn)CO 15·1440,1971,F(xiàn)CO 51·246,1972,U.K. National Archives.1974年2月26日,薩利·莫菲特撰寫了題目為“帕拉塞爾群島”的文件,莫菲特在文件中說:“我現(xiàn)在有機(jī)會看到1930年代的文檔,……文檔有3卷(編號為:FO371-15509、FO371-16235和FO371-18145,時間是1931年、1932年和1934年),其中確認(rèn)了英國在20世紀(jì)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默認(rèn)帕拉塞爾群島主權(quán)屬于中國的觀點?!?36)“Paracel Islands”,The Paper by Sally Morphet,the member of South and South-East Section of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F(xiàn)ebruary 26,1974,F(xiàn)CO 15·1865,1974,U.K. National Archives.
當(dāng)然,莫菲特用“默認(rèn)”一詞來表述英國官方在20世紀(jì)20—30年代的觀點顯然是不準(zhǔn)確的。本文前面引述的英國官方文檔表明,20—30年代英國官方的觀點是明確承認(rèn)西沙群島屬于中國,這一觀點不僅在英國官方內(nèi)部多次進(jìn)行交流并有共識,同時也曾作為英國官方立場由英國外交部門的官員向中、法、日政府正式表示過。因此,英國官方當(dāng)時對西沙群島屬于中國是“確認(rèn)”,而不是“默認(rèn)”,“默認(rèn)”是英國官方在冷戰(zhàn)特殊時期對“確認(rèn)”的隱晦表達(dá)。
對比莫菲特“默認(rèn)”的說法,1975年6月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研究所遠(yuǎn)東研究室撰寫的一份題為“帕拉塞爾群島”的《備忘錄》明確指出:“英國在20世紀(jì)20年代初的觀點顯示出的是:群島在中國的責(zé)任范圍之內(nèi)。20世紀(jì)20年代,當(dāng)法國對群島表現(xiàn)出興趣時,英國出于戰(zhàn)略原因而傾向于支持中國的聲索,反對法國的聲索。英國一直堅持這一觀點,直到日本在1939年兼并群島,(英國)海軍部都特別不希望群島落入法國手中。”該《備忘錄》還引證了20世紀(jì)50年代英國官方關(guān)于官方書籍承認(rèn)中國對西沙群島主權(quán)的考察結(jié)論,再次指出:“關(guān)于中國文章引述的英國資料,查證的結(jié)果是:‘最近英國的公開立場是在《中國海導(dǎo)航》中表達(dá)的,即:中國1909年兼并了帕拉塞爾群島’”?!秱渫洝愤€特別提示:“《中國海導(dǎo)航》是英國的一個官方出版物?!?37)“Paracels”,The Memorandum by the Far East Section of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June,(具體日期不明)1975,F(xiàn)CO 51·378,U.K. National Archives.
總之,從20世紀(jì)20—70年代的英國官方檔案中可以看到,英國官方從歷史事實和法理的層面,表明了英國官方清晰和一貫的基本觀點:西沙群島是中國的領(lǐng)土。
20世紀(jì)20—70年代,法國與南越在企圖侵占中國西沙群島時,都提出過所謂“依據(jù)”,英國官方曾對其主要“依據(jù)”提出了諸多質(zhì)疑。
20世紀(jì)20年代末至1938年,法國在其殖民地印度支那發(fā)行的報刊上頻繁刊載文章,鼓吹法國應(yīng)“兼并”西沙群島。1932年1月4日,法國外交部向中國駐巴黎公使館遞交照會,聲稱越南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quán),并聲稱擁有歷史證據(jù)。(38)《轉(zhuǎn)呈關(guān)于九州島問題法外交部呈》II(2):001,《“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匯編》(上冊),臺北1955年5月,第145頁。轉(zhuǎn)引自王靜、郭淵:《中法西沙之爭及西沙氣象臺的籌設(sh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4期,第26—35頁。法國的企圖遭到了中國官方和社會民眾的堅決反對和強(qiáng)烈譴責(zé)。英國官方不僅對法國侵占西沙群島的企圖持反對態(tài)度,而且還細(xì)致地核實了相關(guān)歷史事實,對法方搜羅的所謂“依據(jù)”提出了質(zhì)疑。
首先,英方指出,法國在中國宣示對西沙群島主權(quán)的關(guān)鍵時期沒有做出回應(yīng)。
1931年7月8日,英國駐巴黎大使羅德·蒂勒爾在給英國外交大臣亞瑟·亨德森(Arthur Henderson)的信中,就法國發(fā)出的兼并西沙群島的信息說:“法國政府應(yīng)該明白,中國1909年在鄧肯島升起了國旗,而我知道他們(法國)在當(dāng)時并未提出抗議?!钡倮諣栐谛胖羞€分析了法國發(fā)出侵占西沙群島信號的真正原因是出于“現(xiàn)實地緣政治的軍事需要”,他明確指出:“顯然是由于(法國)海洋部擔(dān)心,群島可能有一天會被中國或者其他列強(qiáng)用作水上飛機(jī)和潛艇的基地?!▏忾L宣稱,群島包括一大組珊瑚礁群,大多數(shù)僅僅在低潮時期才露出海面,但是它們構(gòu)成了水上飛機(jī)和潛艇的基地的避風(fēng)港灣?!?39)The letter from Tyrrell,the Ambassador of British Embassy at Paris,to Arthur Henderson,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ffairs,July 8,1931,F(xiàn)O 262·1790,1931,National Archives.1932年12月16日,針對1月4日法國對中國的照會,英國海軍部官員J.S.巴爾內(nèi)斯(J.S. Barnes)給英國副外交大臣去信,信中也指出:“直到1909年6月6日中國的國旗由中華帝國的李準(zhǔn)海軍上將(40)檔案原文如此,中國稱“提督”(本文作者注)。率領(lǐng)的兩艘炮艦在鄧肯島上升起的時候,(法國)也沒有正式地將帕拉塞爾群島作為自己的領(lǐng)地?!?月7日李準(zhǔn)艦隊再次航行至該群島,法國行政當(dāng)局盡管得到了信息,似乎也沒有對(李準(zhǔn)艦隊)宣示活動做出任何反應(yīng)。”(41)The Enclosure of letter from J.S. Barnes,the officer of British Admiralty,to the Under-Secretary of State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December 16,1932,F(xiàn)O 262·1824,1932,U.K. National Archives.
英國官方人士還找出法國官方人士承認(rèn)西沙群島不屬于法國的證據(jù)。1934年4月9日,英國海軍部官員J.S.巴爾內(nèi)斯在給英國副外交大臣的信中,轉(zhuǎn)發(fā)了一份1933年12月發(fā)表在法國刊物《陸地、天空、海洋》上題目為“帕拉塞爾群島”的文章,該文中談到:一個日本公司的總裁在“1920年9月20日寫信給在西貢的法國海軍陸戰(zhàn)隊司令,詢問帕拉塞爾群島是否屬于法國的領(lǐng)地。該司令回答說,在法國海軍官方文件中沒有看到帕拉塞爾群島所屬國家的記載?!边@位法國海軍陸戰(zhàn)隊司令還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我想我可以確定地告訴你,它們不是法國的領(lǐng)地?!痹撐倪€提到:“印度支那總督若干年前也說過:根據(jù)充分的信息,帕拉塞爾群島應(yīng)該考慮屬于中國。”(42)“Paracel Islands”,The Article of translating from French to English,published in French Periodical Terre Air Mer,December,1933,the Copy of Enclosure in the letter from J.S. Barnes,the officer of British Admiralty to British Under-Secretary of State”,April 9,1934,F(xiàn)O 676·85,1931-1933,U.K. National Archives.
1974年3月12日,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研究所遠(yuǎn)東研究室研究員J.E.希爾(J. E. Heare)在給該部東南亞司官員阿斯特利(Astley)和遠(yuǎn)東司官員埃爾曼(Ehrman)的信中,也談到法屬印度支那當(dāng)局在20世紀(jì)初期就認(rèn)為西沙群島是中國領(lǐng)土。希爾在信中說:“一份由(英國)外交部圖書館員在1920年根據(jù)檔案文件撰寫的《備忘錄》中指出:從1912年至1913年,法屬印度支那(當(dāng)局)沒有人對帕拉塞爾群島有任何興趣。提出在帕拉塞爾群島建立燈塔的問題時,(英國)‘帝國商業(yè)服務(wù)行會’是通過(法國)外交部與中國人聯(lián)系的,因為英國‘帝國商業(yè)服務(wù)行會’在西貢的同業(yè)行會的代理人報告說,中國已經(jīng)在1909年兼并了群島?!毕柮鞔_指出:“《備忘錄》沒有提及法國殖民當(dāng)局對群島有任何聲索。至于在群島建立燈塔問題,(法國)在1912—1913年沒有做什么,1920年同樣也沒有做什么。”希爾最后說,該《備忘錄》從這些檔案文件的內(nèi)容中所得出的結(jié)論是:當(dāng)時法屬印支當(dāng)局認(rèn)為“帕拉塞爾群島是如此遙遠(yuǎn)和荒涼,不值得傾心關(guān)注。”(43)“Paracel Islands”,The letter from J.E Heare,the researcher of Far East Research Section of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to Mr. Astley,the officer of South Eastern Asian Department,and Mr. Ehrman,the officer of Far East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March 12,1974,F(xiàn)CO 15·1865,1974,U.K. National Archives.同日,希爾在寫給莫菲特的信中談到,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研究所成員審核了有關(guān)西沙群島問題的多批歷史文檔,明確表示:“在這些文檔中,除了記載過中國對西沙群島提出了主權(quán)聲索外,沒有提及有其他任何國家對該群島的聲索,肯定地說,其中也不包括來自法屬印度支那當(dāng)局的聲索?!?44)“Paracel Islands”,The letter from J.E. Heare,the researcher of Far East Section of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to Mrs. Morphet,the officer of South & South-Eastern Asia Research Section of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March 12,1974,F(xiàn)CO 15·1865,1974,U.K. National Archives.
1975年6月,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研究所遠(yuǎn)東研究室在題為“帕拉塞爾群島”的《備忘錄》中,也重述了1920年英國皇家商船公會西貢代理商的報告:“帕拉塞爾群島是中國的,已經(jīng)在1909年被(中國)兼并。”《備忘錄》還指出:在1909年英國收存的關(guān)于這一問題的檔案文本中,“沒有提及法屬印度支那對該群島的興趣”。(45)“Paracel Islands”,The Memorandum by the Far East Section of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June,1975(具體日期不明),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
可見,上述英國官方人士對法國的所謂“依據(jù)”的質(zhì)疑,說明法國聲稱擁有對西沙群島主權(quán)的理由是經(jīng)不起事實檢驗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南越當(dāng)局也提出其侵占西沙群島的“依據(jù)”,英國官方人士同樣也質(zhì)疑南越當(dāng)局,指出其“依據(jù)”不可靠。
1975年6月,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研究所遠(yuǎn)東研究室在撰寫的題為“帕拉塞爾群島”的《備忘錄》中質(zhì)疑說:“雖然越南人辯稱法國在1946年初重新占領(lǐng)了帕拉塞爾群島,但是直到1947年1月中國外交部宣布中國已經(jīng)占領(lǐng)帕拉塞爾群島之時,法國也沒有顯示出自己已經(jīng)在群島采取了任何行動?!薄秱渫洝愤€指出,英國外事部門人員“也沒有搜尋到法國在1954年或者1954年以后,將群島移交給了越南共和國(指南越,作者注)的任何證據(jù)”。(46)“Paracels”,The Memorandum by the Far-East Section of British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 Office,June 1975(具體時間不明),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1961年8月5日,英國駐淡水“領(lǐng)事館”官員R. E. 揚(R. E. Yong)給英國外交部遠(yuǎn)東司去信,隨信附有一份英國外交部研究所中國與日本研究室在1959年9月25日撰寫的《備忘錄》,題目是“帕拉塞爾群島”,其中談到:英國官方研究人員在分析了各方對西沙群島“聲索”的情況后明確指出:“南越的論據(jù)不如中國論據(jù)堅實”。也正是在這一結(jié)論之后,《備忘錄》進(jìn)一步提出了英國官方的觀點:“只要中國在那里( 指西沙群島,作者注)不是侵略性的,英國可用多種方式表達(dá)對其聲索的默許?!?47)“Paracel Islands”,The Memorandum by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September 25,1959,the copy of letter’s Enclosure from R.E. Yong,the officer of Consulate at Tansui,to the officer of Far East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August 5,1961,F(xiàn)O 371·160143,1961,U.K. National Archives.
20世紀(jì)70年代初,中國為維護(hù)西沙群島主權(quán),對南越的武裝挑釁給予了堅決反擊。1974年1月,由于挑釁中國西沙群島主權(quán)失敗,南越當(dāng)局向東南亞條約組織提出對中國維權(quán)行動的所謂“申訴”照會,東南亞條約組織秘書長就此向英國政府征詢意見。1月23日,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給英國駐曼谷大使館去電,指示大使館官員向該秘書長轉(zhuǎn)達(dá)英國官方的意見:“東南亞條約組織不宜介入此問題”,其重要理由是“帕拉塞爾群島是越南一部分的主權(quán)依據(jù)沒有建立起來?!?48)“Paracels”,The telegram from British Foreign Commonwealth Office to British Embassy at Bangkok,January 23,1974,F(xiàn)CO 15·1865,1974,U.K. National Archives.2月20日,英國駐曼谷大使館給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遠(yuǎn)東司回電,報告了東南亞條約組織秘書長回復(fù)南越當(dāng)局照會的草案,并告知秘書長征詢了東南亞條約組織各成員國政府的意見,一致認(rèn)為不應(yīng)介入該事態(tài)。該草案接受了英國的建議,明確闡明了不介入的原因,即:“因為(南越)對帕拉塞爾群島的主權(quán)沒有清晰地確立起來”。(49)“Paracels”,The telegram from the British Embassy at Bangkok to the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20th February,1974,F(xiàn)CO15·1865,1974,U.K. National Archives.
其次,英國官方否定了南越當(dāng)局的一個重要“依據(jù)”,即聲稱南越代表團(tuán)曾在1951年9月舊金山會議期間提出過對西沙群島“主權(quán)”主張的說法。
南越的這一“依據(jù)”,也曾被英國外交部研究所載入其撰寫的《備忘錄》中。對于這一問題,英國官方也通過搜索檔案進(jìn)行了再查證。1974年3月1日,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東南亞司官員C.W.斯奎爾(C. W. Squire)給英國駐雅加達(dá)大使館官員比爾(Bill)去信,題目是“帕拉塞爾群島”。該信的內(nèi)容主要是:查找關(guān)于1951年9月“舊金山對日和會”中的檔案文本,看其中是否有1959年英國外交部研究所《備忘錄》和該所1971年更新的《備忘錄》(包括會議記錄的刪減版本)中的說法,即:“南越代表團(tuán)在會議上提出了對西沙群島的‘主權(quán)’主張”。比爾在回信中談到核查做出的否定結(jié)論:“我們還無法核實研究所《備忘錄》中第21條的定論,即:參加(舊金山)會議的南越代表團(tuán)在小組會上‘主張該國對群島自古以來的權(quán)利’。”(50)“Paracels”,The letter from C. W. Squire,the officer of South-East Asia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to Bill,the officer of British Embassy at Djakarta,March 1,1974,F(xiàn)CO 15·1865,1974,U.K. National Archives.1975年6月,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研究所遠(yuǎn)東研究室撰寫的題目為“帕拉塞爾群島”的《備忘錄》中再次談到:“越南人聲稱:他們的聲索在1951年舊金山和會召開時,就由作為法國聯(lián)邦的‘越南’提出了,還簽署了和約?!?,搜遍了(舊金山對日)和會的官方記錄,也沒能證實(南越的)這一說法。”因此,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研究所遠(yuǎn)東研究室認(rèn)為:“可能(南越)這一聲明是在(舊金山和會的)正式會議之外發(fā)出的?!?51)“Paracels”,The Memorandum by the Far East Section of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June,1975(具體日期不明) ,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這樣,英國官方經(jīng)過反復(fù)查核和分析,更正了英國外交部研究所以往在《備忘錄》中的表述,明確否定了南越在“舊金山對日和會”中曾正式宣布過越南對西沙群島“主權(quán)”的說法。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研究所遠(yuǎn)東研究室的《備忘錄》中對南越當(dāng)局“依據(jù)”還提出了其他質(zhì)疑,例如:“中國1958年9月4日宣布中國領(lǐng)海范圍,公布中國島嶼列表,包括帕拉塞爾群島。對于中國的維權(quán)宣示,越南共和國顯然沒有做任何回應(yīng)。”“在1971年和1974年初之間,中國人多次提出了對帕拉塞爾群島和其他南海島嶼的主權(quán)宣示,比如在聯(lián)合國中的宣示,……越南人則沒有提出任何公開的聲索?!?52)“Paracels”,The Memorandum by the Far East Section of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June,1975 (具體日期不明),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
再次,英國官方的質(zhì)疑還體現(xiàn)在持之以恒地考察、分析和判定一個重要的歷史陳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法國和南越都提出過一個“重要證據(jù)”,即:1894年和1896年,在英國保險公司注冊的德國貨輪“貝羅娜”(Bellona)號和日本貨輪“姬路丸”(Himeji Maru)號在西沙群島海域遇難,其后船上的貨物“銅”遭到附近島上中國漁民“盜掠”。英國保險公司于1899年向中國提出賠償訴訟。在中英雙方交涉處理這樁“盜掠案”(53)中國學(xué)術(shù)界稱之為“盜銅案”。本文依據(jù)英國官方檔案文本的表述稱之為“盜掠案”。關(guān)于德國貨輪和日本貨輪沉沒的時間以及日本貨輪的名稱,在英國官方檔案中有不同的表述,本文選用1974年和1975年英國官方檔案中的表述,即關(guān)于貨輪沉沒的時間是:1894年德國貨輪沉沒,1896年日本貨輪沉沒。關(guān)于德國貨輪和日本貨輪的名稱,鑒于英國官方檔案各個文本中對遇難船舶的名稱,尤其是對日本船舶的名稱表述多有不同,本文在引述文本內(nèi)容中均直接以各個文本中的西文名稱表述;在作者自己的論述中則統(tǒng)一采用英國官方檔案中1974年和1975年相關(guān)文本的西文稱謂,即德國貨輪“貝羅娜”(Bellona)號,日本貨輪“姬路丸”(Himeji Maru)號(本文作者注)。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否認(rèn)承擔(dān)事故賠償責(zé)任,稱“西沙群島不屬于中國”。(54)The letter from L. S. Barnes,the officer of British Admiralty,to the Under-Secretary for British Foreign Office,December 16,1932,F(xiàn)O 262·1824,1932;“The Paracel Islands”,The Copy of Attachment in the letter from L.S. Barnes,the officer of British Admiralty,to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ffairs,April 9,1934,F(xiàn)O 676·85,1931-1933;the letter from S.H. Phillips,the officer of British Admiralty ,to the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for British foreign affairs,F(xiàn)CO 676·337,1937; “Shipwrecks in The Paracels”,The letter from P.S. Astley,the officer of South East Asian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to A.D. Brighty Esq,the officer of British Embassy at Saigon,March 14,1974,F(xiàn)CO 15·1865,1974,U.K. National Archives,etc..為了證實中國政府是否有這一說法,英國官方在20世紀(jì)30年代和70年代核查了相關(guān)檔案資料,并進(jìn)行了細(xì)致地考證。
1932年7月23日,英國副外交大臣C.W.奧德給英國駐巴黎大使羅德·蒂勒爾寫了一封題為“法國對西沙群島的意圖”的信件,他在信中談及“盜掠案”說:“英國駐廣東總領(lǐng)事提到的英國沉船可能是1835年1月在西沙群島遇難的“艾麗薩”(Eliza)號,當(dāng)時有四名幸存者最后在羅伯特島(Robert island)(55)中國西沙群島中的甘泉島(本文作者注)。獲救。關(guān)于處理這一事件的詳細(xì)記錄目前無法找到,可能這些記錄正在從北京被送往英國。”(56)The letter from C.W. Orde,the officer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to Lord Tyrrel,the British Ambassador at Paris,July 23,1932,F(xiàn)O 676·85,1931-1933;FO 676·120,1932;FO 262·1824,1932,U.K. National Archives.這一信件是英國官方30年代首次對“盜掠案”的查證,在遇難的船名、船數(shù)和船難時間上都與其后英國檔案中的表述不同,英國官方暫時也沒有對“中國政府曾否認(rèn)西沙群島屬于中國”說法的真?zhèn)巫龀雒鞔_判斷,但對檔案文本的核查反映了英國官方對此事的重視以及嚴(yán)謹(jǐn)態(tài)度。
1937年1月16日,英國外交部官員N.B.羅納德(N.B. Ronald)在給英國海軍大臣的信中說:“細(xì)心搜尋了(英國外交)部內(nèi)關(guān)于處理搶劫(德國)‘貝羅娜’號和(日本)‘井上丸’(Umeji Maru)號貨輪上貨物的事件的文檔,其中并不包括支持這一說法(57)指中國政府否認(rèn)西沙群島屬于中國的說法(本文作者注)。的材料。相反,在與(英國駐中國)公使館以及英國保險公司的通信中,中國政府拒絕承擔(dān)任何賠償責(zé)任,其給出的理由是:(英國)保險公司并未采取足夠的措施保護(hù)他們的財產(chǎn)。不管怎樣,帕拉塞爾群島離海岸(58)指中國大陸海岸(本文作者注)。太遠(yuǎn),指望中國政府采取特別措施防止搶劫沒有道理?!绷_納德這封信的附件,是英國外交大臣給法國駐英國大使M.查博內(nèi)爾(M.Charbonniè)的信,信中說:“經(jīng)過細(xì)心搜尋相關(guān)檔案,未能發(fā)現(xiàn)‘中國政府否認(rèn)中國主權(quán)’的任何線索。”(59)The letter from N.B. Ronald,the officer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to the Secretary of the British Admiralty,January 16,1937,F(xiàn)O 676·271,1937,U.K. National Archives.由此,英國外交部明確回復(fù)法方,“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在法國《備忘錄》第5段中提到的‘中國政府否認(rèn)主權(quán)的說法’”。(60)The letter from His Majesty’s Principal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ffairs to French Ambassador at London,March 10,1937,F(xiàn)O 676·271,1937;The enclosure of letter from N.B. Ronald,the officer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to the Secretary of the British Admiralty,January 16,1937,F(xiàn)O 676·337,1937,U.K. National Archives.
英國官方還進(jìn)一步考證并否定了法方說法的可能依據(jù)。1937年3月10日,英國外交部在給英國駐北平公使館的信中談到:“法國政府的這一斷言(61)指中國政府否認(rèn)中國對西沙群島的主權(quán)(本文作者注)。,可能是來源于(中國海南)瓊州海關(guān)署長舍恩里克先生(Mr. Schoenicke)在給廣東總督和英國駐廣東的代理領(lǐng)事弗雷澤先生(Mr. Fraser)報告中的一段含糊的話語,即‘但是寬闊的海洋沒有任何人管轄,也看不到船舶保護(hù)它。貝羅娜號的商品是漂浮于海洋之中無主殘骸,任何人都可以撈取。海岸上的窮人知道了這些財物的存在,冒著生命危險將財物從海里打撈上來。他們這樣做值得同情,不能被視為盜賊?!庇饨徊空J(rèn)為,也許正是瓊州海關(guān)署長的這一說法被法國推理為了“中國否認(rèn)主權(quán)”。英國還注意到,1899年8月8日中國總理衙門給英國駐北平公使館官員巴克斯·愛恩賽德(Bax Ironside)的快件使用了類似的措辭:“但是,在寬闊無垠的大洋上,沒有任何特別的海岸警衛(wèi)可以承擔(dān)責(zé)任。而且,一個地方當(dāng)局怎么可能保衛(wèi)數(shù)百里海洋中的每一個點呢?”(62)The letter from British Foreign Office to the British Embassy in Beking,March 10,1937,F(xiàn)O 676·271,1937,U.K. National Archives.
20世紀(jì)70年代,英國官員再次考察與分析了“盜掠案”問題。1974年3月12日,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研究所遠(yuǎn)東研究室研究員希爾給外交部東南亞司官員阿斯特利和遠(yuǎn)東司官員埃爾曼去信,對“中國政府否認(rèn)西沙群島屬于中國”的說法進(jìn)行了辨析:
首先,英國官方檔案中沒有發(fā)現(xiàn)法國和南越所指證的說法?!瓣P(guān)于貝羅娜號和姬路丸號案件,我查閱了1899年從北平(63)指英國駐北平公使館(本文作者注)。寄來的信件原件、法律官員們的評論以及外交部的回復(fù)意見。在這些文件中,沒有一份能夠證明越南共和國政府尋求強(qiáng)加在這一事件上的解釋”,希爾在信中表示,英國檔案文獻(xiàn)清楚地說明了中國政府為何拒絕考慮賠償請求,“其中根本就未涉及群島的主權(quán)問題”。(64)“Paracel Islands”,The letter from J.E Heare,the researcher of Far East Research Section of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to Mr. Astley,the officer of South-Eastern Asian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Affairs Office,March 12,1974,F(xiàn)CO 15·1865,1974,U.K. National Archives.
其次,中國政府拒絕賠償要求是有道理的。希爾在信中說:“中國政府拒絕接受賠償?shù)睦碛墒牵核鼈?英國的保險公司)的索賠要求是在該事件已經(jīng)過去了很長時間之后才提交的,而保險公司在船舶海難事故處理中沒有做出足夠的努力?!毕栒J(rèn)為,“英國公司提出索賠的重要理由之一——海南當(dāng)局沒有提供足夠的支持去追尋島上(被盜)的銅,也是無效的。因為1876年中國救助制度(Salvage Regulations)還沒有建立”。希爾在信中指出:“(中國)拒絕賠償?shù)睦碛僧?dāng)時被(英國駐北平公使館代辦)巴克斯·愛恩賽德先生所接受。巴克斯·愛恩賽德先生還進(jìn)一步對(提出索賠訴求)的(英國)公司說‘由于東北季風(fēng),以及群島中有一個沙洲與島嶼離得很近的緣故,索賠請求中的一些賠償條款實行起來也是有很多困難的!’”(65)“Paracel Islands”,The letter from J.E Heare,the researcher of Far East Research Section of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to Mr. Astley,the officer of South-Eastern Asian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Affairs Office,March 12,1974,F(xiàn)CO 15·1865,1974,U.K. National Archives.
最后,希爾在信中談到1899年11月3日英國王室法律官員們對事件處理的看法?!熬?中國)海南地方當(dāng)局疏于追回‘銅’的責(zé)任來說,英國保險公司如能及時提出索賠可能有效。但是,由于長期的耽擱和疏于以適當(dāng)?shù)姆绞教岢鏊髻r,意味著現(xiàn)在不應(yīng)該提出索賠要求?!深檰杺兊倪@一觀點在1899年11月8日(第238號)的信中正式與巴克斯·愛恩賽德代辦進(jìn)行了溝通。”(66)“Paracel Islands”,The letter from J.E Heare,the researcher of Far East Research Section of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to Mr. Astley,the officer of South-Eastern Asian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Affairs Office,March 12,1974,F(xiàn)CO 15·1865,1974,U.K. National Archives.
這樣,法國和南越提出的關(guān)于所謂“中國政府曾否認(rèn)西沙群島屬于中國”指控的真?zhèn)?,就在希爾這封長信中進(jìn)一步得到了清晰與合理的解釋。希爾最后的結(jié)論是:“就我們所能追溯的案件處理的歷史情況而言,事情也就到此為止了,中國政府從未否認(rèn)過他們對群島所承擔(dān)的責(zé)任?!?67)“Paracel Islands”,The letter from J.E Heare,the researcher of Far East Research Section of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to Mr. Astley,the officer of South-Eastern Asian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Affairs Office,March 12,1974,F(xiàn)CO 15·1865,1974,U.K. National Archives.
此外,英國官員還認(rèn)為中國拒絕賠償所持的理由不僅不是否認(rèn)西沙群島屬于中國,反而是對西沙群島承擔(dān)責(zé)任的表示。1974年3月14日,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東南亞司官員阿斯特利給英國駐西貢使館官員A.D.布萊特(A.D. Brighty)去信,題目是“在帕拉塞爾群島的船難事件”。信中再次介紹了上述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研究所《備忘錄》的查核過程和結(jié)論,進(jìn)一步談了英國官方的看法:“雖然中國政府在拒絕考慮賠償訴求時并沒有涉及群島的主權(quán)問題,但是他們當(dāng)時(拒絕賠償)的理由闡釋則意味著(中國)對群島承擔(dān)著責(zé)任?!备鼮橹匾氖?,阿斯特利在信中還明確指出了南越資料來源的不可靠,認(rèn)為南越的說法是出自1929年法國P.A.拉博斯奎(P.A. Lapicque)船長撰寫的題目為“帕拉塞爾群島”的小冊子。他認(rèn)為:“南越人的錯誤觀點,即‘中國人在(19世紀(jì))90年代曾否認(rèn)中國對帕拉塞爾群島的責(zé)任’的說法,可能就是源于這本小冊子?!?68)“Shipwrecks in The Paracels”,The Letter from P.S. Astley,the officer of South East Asian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to A.D. Brighty Esq,the British Ambassador at Saigon,March 14,1974,F(xiàn)CO 15·1865,1974,U.K. National Archives.英國20世紀(jì)30年代的官方檔案也確實證明,南越的這一拙劣做法,就是30年代法國為了侵占西沙群島拙劣做法的復(fù)本。(69)20世紀(jì)30年代法國提出“中國曾否認(rèn)西沙群島屬于中國”的理據(jù),也是來源于法國P.A.拉博斯奎船長撰寫的題為“帕拉塞爾群島”的小冊子中的說法,其中沒有引證任何檔案資料進(jìn)行佐證。The letter from L. S. Barnes,the officer of British Admiralty,to the Under-Secretary for British Foreign Office,December 16,1932,F(xiàn)O 262·1824,1932;FO 676·85,1931-1933,U.K. National Archives. (本文作者注)
前述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研究所遠(yuǎn)東研究室1975年6月題目為“帕拉塞爾群島”的《備忘錄》,也重述了上述希爾的論說,其中明確指出:“英國關(guān)于這一事件記錄的審核結(jié)果,并不支持越南人在這一事件上的解釋。”“在這些文件中沒有中國人曾否認(rèn)他們對群島的責(zé)任的內(nèi)容,而且肯定地講,也沒有提到由法屬印度支那當(dāng)局承擔(dān)群島責(zé)任的問題?!薄秱渫洝纷詈笳f:英國官方的核查結(jié)果和看法于1974年6月4日由阿斯特利正式通報給了南越駐倫敦使館官員,“以作為對在西貢的南越外交部的回應(yīng)” ?!秱渫洝纷詈筮€提到:“可能是英國對南越這一回應(yīng)的結(jié)果,1975年2月南越發(fā)布的《白皮書》中沒有出現(xiàn)以‘船難’事件為依據(jù)的辯說”。(70)“Paracels”,The Memorandum by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 Office,June,1975(具體日期不明),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
英國官方持續(xù)查核和考證法國和南越關(guān)于“中國政府否認(rèn)西沙群島屬于中國”說法的真?zhèn)?,最后得出了否定法國和南越觀點的結(jié)論,其法理意義和歷史實證的價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總之,20世紀(jì)20—70年代,英國官方通過對檔案的查證,對法國和南越關(guān)于西沙群島主權(quán)的所謂“依據(jù)”不斷提出質(zhì)疑,否定了其“依據(jù)”的可靠性。
在20世紀(jì)30—70年代的英國官方檔案中,還存有英國官方密切關(guān)注中國西沙群島維權(quán)信息的英譯文本,以及根據(jù)這些信息編撰的《備忘錄》、主題信件等官方文件??梢哉f,英國官方對中國維權(quán)信息的收集與其他西沙群島“聲索方”的信息相比,是最為系統(tǒng)、細(xì)致和完整。
20世紀(jì)20—30年代,英國官方密切關(guān)注中國對西沙群島的維權(quán)狀況,收存中國西沙群島維權(quán)的宣示與舉措的英譯文本集中反映在兩個方面:
第一,中國抵制日本和法國侵占西沙群島的維權(quán)宣示與舉措。
1931年5月28日英國駐北平公使館公使麥爾斯·蘭普森給英國駐北平公使館的電報、6月2日英國駐北平公使館官員埃夫琳(Aveling)給在南京的英國公使麥爾斯·蘭普森的信中談到:“1930年7月9日,中國《國民政府公告》中公布:‘中國行政院已經(jīng)批準(zhǔn)在群島上建立一個帶有無線電站的燈塔觀測站’;同日,《國民新聞》報道:‘(中國)廣東省政府準(zhǔn)予在西沙群島的主要島嶼建立氣象監(jiān)測站?!?71)The telegram from Miles Lampson of H. M. Minister at Nanking ,to the British Legation at Peking,May 28,1931,F(xiàn)O 676·85,1931-1933;The Minute Sheet by the British Foreign Office,June 23,1931,F(xiàn)O 676·98,1931;The telegram from Aveling,the officer of British Legation at Peking,to H.M. Minister at Nanking,June 2,1931,F(xiàn)O 262·1790,1931,U.K. National Archives.埃夫琳在信中還報告說:“中國廣東政府沒有同意日本提出的開發(fā)西沙群島,并宣布(中國)自己開發(fā)帕拉塞爾群島。”(72)The telegram from Aveling,the officer of British Legation at Peking,to H.M. Minister at Nanking,June 2,1931,F(xiàn)O 262·1790,1931,U.K. National Archives.6月10日,英國外交部官員C.W.奧德在給英國駐巴黎大使羅德·蒂勒爾的信中談到了中國派測量船到西沙群島宣示主權(quán)的舉措:“1922年9月15日,(英國)海軍部非常擔(dān)憂日本通過一個日本私人公司得到租借群島許可,最終將獲取對群島控制權(quán)?!饨徊吭诨貜?fù)海軍部的信中告知說‘英國駐北平的公使報告,中國海關(guān)正在安排派一艘海關(guān)稅收巡邏船到群島,作為中國主權(quán)的宣示,同時執(zhí)行測量任務(wù)’?!袊?dāng)局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對群島的測量,廣東政府計劃自己來開發(fā)群島。”(73)The letter from C.W. Order,the officer of British Foreign Office,to the British ambassador at Paris,June 10,1931,F(xiàn)O 262·1790,1931,U.K. National Archives.6月23日,英國駐南京領(lǐng)事館總領(lǐng)事在一份的電報中談到他與中國海關(guān)總監(jiān)梅茲先生(Mr. Maze)的秘密談話,梅茲先生在談話中表示:“中國對帕拉塞爾群島的主權(quán)從來是不被質(zhì)疑的”,并稱中國廣東省政府并沒有許可日本開發(fā)西沙群島。他說:“日本公司沒有獲得南京政府的任何許可,……日本人最后放棄了這項工作。”(74)The DECYPHER (Secret),from the British Consulate General at Shanghai,June 23,1931,F(xiàn)O 676·98,1931,F(xiàn)O 371·22174,1938,U.K. National Archives. 該電文發(fā)往對象不明(本文作者注)。7月28日,英國駐北平公使館給英國外交部去電,報告說,“廣東政府官員秘密地告訴他:‘廣東(省)政府正在和海關(guān)當(dāng)局討論計劃在群島建立燈塔。’”(75)The telegram from Lampson,the minister of British Legation at Peking,to the British Foreign Office,July 28,1931,F(xiàn)O 676·98,1931,U.K. National Archives.可見,英國官方密切關(guān)注著中國此間對西沙群島的維權(quán)態(tài)度和行動,建立燈塔宣示主權(quán)正是英國希望和敦促中國政府采取的維權(quán)措施之一。
英國官方還密切關(guān)注中國社會對法國侵犯西沙群島主權(quán)的反應(yīng),英譯收存了中國輿論界的相關(guān)維權(quán)文章。
英國外交部在1931年6月23日編撰的《備忘錄紀(jì)要》中,談到中國商界所采取的行動說:“1928年5月26日來自廣東的信件報告說:一些中國商人到(廣東省)政府處,要求授權(quán)開發(fā)島礁?!?76)The Minute Sheet by the British Foreign Office,June 23,1931,F(xiàn)O 676·98,1931,U.K. National Archives.1932年5月19日,英國駐廣東總領(lǐng)事赫伯特·菲利普斯(Herbert Phillips)給英國駐北平公使館公使麥爾斯·蘭普森去信,信的附件是同日《民國日報》登載的題目為“西沙群島”(77)本文在引用英國官方檔案中的中國報刊文章的英譯本時,都按中文名稱“西沙群島”表述(本文作者注)。文章的英譯本,題目是“法國政府企圖侵占屬于中國的西沙群島”。文章批駁了法國政府宣稱西沙群島屬于法屬印度支那的種種謬論:“(中國)海軍部表示,有許多能證明群島是中國領(lǐng)土的證據(jù),舉出以下三點理由:第一,從地理上講,群島位于中國領(lǐng)水之內(nèi)。第二,從歷史上講,清(78)檔案中英譯原文如此,指中國清朝政府(本文作者注)。政府派李準(zhǔn)到群島,在那里鳴炮和升起中國的旗幟,這是重申群島是中國領(lǐng)土的行動。第三,在香港召開的遠(yuǎn)東氣象會議上,出席會議的法屬印度支那天文臺主任和法國徐家匯天文臺主任向中國代表表示,希望中國在西沙群島建立一個天文臺,以證明西沙群島是中國領(lǐng)土?!痹撐倪€否定了法國提出的在19世紀(jì)末“中國政府曾否認(rèn)西沙群島屬于中國”的指控,說:“至于英國船舶沉沒的問題,在我們(中國)的外交史中沒有記錄,因此,法國提出的證據(jù)是無效的?!蔽恼伦詈筮€從法理層面駁斥法國觀點說:“按照國際法和國際實踐,一個新發(fā)現(xiàn)的島嶼的所屬,取決于島上居住者的國籍。與之相符合的是,當(dāng)時在島上居住的只有中國人,這進(jìn)一步證明西沙群島是中國領(lǐng)土?!弊詈?,文章還談到,“中國外交部將以中國海軍部的這些理由拒絕法國對西沙群島的‘聲索’”。(79)The letter from H. Phillips,British Consul-General at Conton,to Sir Miles Lampson of His Majesty’s Minister at Peking,May 19,1932,F(xiàn)O 676·120,1932,U.K. National Archives.這一文章也作為信的附件于同年6月8日由英國駐廣東總領(lǐng)事赫伯特·菲利普斯寄給了英國駐北平公使麥爾斯·蘭普森。(80)The letter from Herbert Phillips,the British Consul-General at Canton,to Miles Lampson,the minister of British Legation at Peking,June 8,1932,F(xiàn)O 676·120,1932,U.K. National Archives.
1932年8月5日,英國駐北平使館臨時代辦將北平《世界日報》1932年8月3日刊載的一篇文章的英譯復(fù)本呈送給英國外交大臣。該文針對法國外交部長在給中國駐巴黎公使照會中聲稱西沙群島必須在安南的管轄下的問題,闡述中國的立場說 “(西沙)群島是中國的領(lǐng)土”,即:(1) 按照中國和法國安南條約,(西沙群島)位于水上邊界線的東北面。(81)指1887年6月26日中法兩國簽訂的《續(xù)議界務(wù)專條》,該條約劃定了中國和法屬印度支那之間的邊境線,包括西沙群島在內(nèi)的南海諸島不在條約所涉范圍之內(nèi)(本文作者注)。(2) 國際法的先占原則是適用的。(3)(在這些島上居住的)主要居民是廣東人,一直遵照廣東省政府的指令,沒有任何聽從法國政府而反對廣東省政府的狀況。此外,這些島嶼都包括在中國地圖中。(82)The letter with the enclosure from His Majesty’s Chargé d’ Affaires at Peking,to His Majesty’s Principal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ffairs,August 5,1932,F(xiàn)O 676·85,1931-1933,U.K. National Archives.中國社會的西沙群島維權(quán)呼聲,顯示了中國官方民間維權(quán)的一致立場,顯然也與英國官方當(dāng)時的希望相一致。
第二,中國為穩(wěn)固西沙群島主權(quán)制定開發(fā)和建設(shè)的計劃。
1931年5月28日,在南京的英國公使麥爾斯·蘭普森給英國駐北平公使館的電報、6月2日英國駐北平公使館官員埃夫琳給在南京的英國公使麥爾斯·蘭普森的信、6月23日英國外交部的《備忘錄》中均記載了中國批準(zhǔn)在群島上建立一個帶有無線電站的燈塔觀測站和準(zhǔn)予在西沙群島的主要島嶼建立氣象監(jiān)測站之事。(83)The telegram from Miles Lampson of H. M. Minister at Nanking,to the British Legation at Peking,May 28,1931,F(xiàn)O 676·85,1931-1933;The Minute Sheet by the British Foreign Office,June 23,1931,F(xiàn)O 676·98,1931;The telegram from Aveling,the officer of British Legation at Peking,to H.M. Minister at Nanking,June 2,1931,F(xiàn)O 262·1790,1931,U.K. National Archives.
1932年10月19日,英國駐廣東總領(lǐng)事赫伯特·菲利普斯給英國駐北平公使館代辦E.M.B.英格拉姆(E.M.B. Ingram)去信,信的附件是中國廣東省10月17日《廣東公告》刊載文章的英譯復(fù)本摘要,標(biāo)題是“西沙群島的開發(fā)”。文章說:“1932年10月17日再建局指派委員調(diào)查,內(nèi)容為:廣東政府制定的全面勘察和開發(fā)西沙群島資源的決定。再建局被指令成立委員會調(diào)查?!@些島嶼的豐富資源已經(jīng)吸引了法國(它在一個月前聲稱群島是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的貪婪目光。法國的聲索被拒絕了。開發(fā)西沙群島將是阻止法國侵蝕計劃的最好措施?!?84)“Development of Sai Sha Islands”,The Enclosure in the letter from Herbert Phillips,the British Consul-General at Canton,to E.M.B. Ingram,the Chargé d’ Affaires of British Legation at Peking,October 19,1932,F(xiàn)O 676·120,1932,U.K. National Archives.
同年11月8日,英國外交部檔案中存有一份摘自1932年10月11日《華北日報》刊載的關(guān)于西沙群島的文章,文中說:“雖然西沙群島一直包括在中國的地圖之中,但是,過去任其荒蕪而沒有開發(fā),其結(jié)果是我們的國人對這些島嶼沒有多的考慮,而外國人得以將貪欲的目光投向這些島嶼。廣東省政府計劃委員會已經(jīng)決定開發(fā)這些島嶼,以便利用土地,維護(hù)中國領(lǐng)土的主權(quán)。委員會現(xiàn)在擬定一個工程計劃,計劃命名、評估開發(fā)和調(diào)查西沙群島,這些都已經(jīng)提交省政府考慮批準(zhǔn)。計劃確定:第一,從地理、氣候、單個島嶼和全部群島上的人口、習(xí)慣、土地及其天然產(chǎn)品狀況,如谷類與橡膠等方面進(jìn)行勘察測量、考察評估。第二,勘察和測量計劃期限為三個月?!薄盎ㄙM評估的結(jié)論是:計劃從開始到完成,需要21個月,或者2年時間,花費總額為9.2萬美元。”(85)Extract from the Hua Pei Jih Pao of 11 October 1932 on the Paracel Islands,on F.O. File No.1444,November 8,1932,F(xiàn)O 676·120,1932,U.K. National Archives.11月20日,英國駐廣東領(lǐng)事館總領(lǐng)事赫伯特·菲利普斯給英國駐北平公使館代辦英格拉姆去信,介紹了11月18日中國《市民日報》登載文章的內(nèi)容,即中國政府?dāng)M在西沙群島建造基礎(chǔ)設(shè)施的具體項目:“(廣東)省計劃委員張云先生(音譯)已經(jīng)為立即采取措施在西沙群島主張中國權(quán)利草擬了一個計劃,其目的是為了穩(wěn)固中國國防,維護(hù)中國國家領(lǐng)土主權(quán)。計劃提出要在西沙群島建設(shè):(1)一個短波無線電站;(2)兩個燈塔;(3)一個氣象觀測站;(4)上述設(shè)施中工作人員的住處。計劃將在三年內(nèi)完成?!薄妒忻袢請蟆返奈恼逻€補(bǔ)充說,“當(dāng)中國當(dāng)局堅定地完成了這些項目、外國的野心被抑制后,就將對西沙群島做一個全面的調(diào)查,在顯示有重大價值的島嶼中,采取農(nóng)業(yè)和漁業(yè)的開發(fā)步驟?!?86)The letter from Herbert Phillip,the Consul-General of British Consulate at Canton,to E.M.B. Ingram,the Chargè d’ Affaires of British Legation at Peking,November 20,1932,F(xiàn)O 676·120,1932;FO 676·85,1931-1933,U.K. National Archives.
上述英國官方對中國維護(hù)西沙群島主權(quán)信息的系統(tǒng)英譯和收存,反映了英國官方密切關(guān)注中國官方與民間維護(hù)西沙群島主權(quán)的態(tài)度和立場。這些來自中國的信息,顯然與英國官方此間向中國提出的建議與愿望基本一致。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20世紀(jì)50年代,英國官方英譯收存的中國西沙群島維權(quán)信息,主要集中在新中國政府對西沙群島的維權(quán)宣示上。
1957年3月8日,英國駐北京臨時代辦處給英國外交部去電,題目為“帕拉塞爾群島與斯普萊特利群島(Paracel and Spratley Islands)”,報告了中國《人民日報》3月7日登載的文章內(nèi)容,即“強(qiáng)烈抗議南越軍隊占領(lǐng)中國西沙群島島嶼,開槍打傷中國漁民的侵犯中國主權(quán)事件?!薄爸袊磸?fù)申明過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和東沙群島從來就是中國領(lǐng)土,非法占領(lǐng)這些島嶼和對中國漁船開火是非法侵犯中國主權(quán)的行為?!?87)“Paracel and Spratley Islands”,The telegram from the British Temporary Office at Peking to British Foreign Office March 8,1957,U.K. National Archives.1959年2月28日,英國駐西貢領(lǐng)事館發(fā)往英國外交部電報的附件,是中國新華社2月27日發(fā)布的中國外交部聲明的英譯復(fù)本,中國“譴責(zé)南越當(dāng)局侵犯中國領(lǐng)土的完整和主權(quán),非法綁架中國漁民”,并再次莊嚴(yán)申明“西沙群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lǐng)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51年8月15日和1956年5月29日都莊嚴(yán)地聲明了這一事實,南越當(dāng)局將為其非法行為承擔(dān)全部后果”。(88)“Paracel Islands”,The telegram from the British Consulate at Saigon to the British Foreign Office,F(xiàn)ebruary 28,repeated for information to Manila,Tamsui,Peking,Singapore,F(xiàn)ebruary 28,1959,F(xiàn)O 0371·144419,1959,U.K. National Archives.
進(jìn)入20世紀(jì)70年代后,中國西沙群島維權(quán)發(fā)展到了全新時期。英國官方關(guān)注中國西沙群島維權(quán)主要有兩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系統(tǒng)英譯收存與記載了自19世紀(jì)末到20世紀(jì)70年代中國西沙群島維權(quán)的宣示和行動。
關(guān)于1909年6月6日李準(zhǔn)艦隊在西沙群島島嶼的升旗、鳴炮,重申中國主權(quán)的活動,英國官方檔案早有英譯收存。1974年3月12日,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研究所遠(yuǎn)東研究室希爾在給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東南亞司官員阿斯特利的信中,談到英國檔案中關(guān)于1909年6月中國李準(zhǔn)艦隊在西沙群島維權(quán)的記載說:“(英國外交部)研究室查閱的歷史檔案中有一組是關(guān)于‘李準(zhǔn)將軍在1909年兼并西沙群島’的文檔?!卑⑺固乩谛胖刑貏e談到中國的觀點:“按照《中國南方晨報》1909年6月10日文章的說法,李準(zhǔn)將軍和他的艦隊并非是兼并新的領(lǐng)土,而是重申中國對鄰近島嶼的領(lǐng)土主權(quán)?!?89)The letter from J. E. Heare,to Mr. Astley,March 12,1974,F(xiàn)CO 15·1865,1974,U.K. National Archives.
1975年6月,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研究所遠(yuǎn)東研究室撰寫了題為“帕拉塞爾群島”的長篇《備忘錄》,這是20世紀(jì)20—70年代的英國官方文檔中,最為系統(tǒng)地闡述中國西沙群島維權(quán)歷史內(nèi)容的文本。
《備忘錄》首先也提到了上述《中國南方晨報》文章的觀點,并評述說,中國1909年的維權(quán)行動,“展示了中國從來就具有頑強(qiáng)抵抗日本侵占的意志,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這一成功一直持續(xù)到日本1939年兼并群島”。(90)“Paracels”,the Memorandum by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 Office,June,1975(具體日期不明),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
《備忘錄》除了重述20世紀(jì)30年代關(guān)于中國西沙群島維權(quán)的記載外,還談到:“許多國家在諸多場合請求中國政府在群島上建立氣象站、電臺和信號燈。中國政府組織了許多勘測組勘察這些群島的國家資源,為了進(jìn)一步開發(fā)群島的自然資源,允許商人開發(fā)磷礦?!薄芭晾麪柸簫u與斯普拉特利群島一樣,作為中國領(lǐng)土標(biāo)注在官方的《中國郵政地圖冊》之中,該地圖冊由郵政總署1936年在南京出版。”“駁斥法國對群島聲索的文章發(fā)表在1932年5月的《民國日報》——執(zhí)政的(中國)國民黨的雜志以及1932年8月3日的《世界日報》上。另外一篇進(jìn)一步申明中國立場的文章,發(fā)表在1932年8月8日的《民國日報》上,并再刊在1974年12月的《民國月刊》上?!?91)“Paracels”,the Memorandum by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 Office,June,1975(具體日期不明),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
關(guān)于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收復(fù)西沙群島等南海中國島嶼的歷史,《備忘錄》說:“中國政府在1946年底派‘永興號’‘太平號’‘中業(yè)號’軍艦以及其他艦船去收復(fù)各個群島。繪制地圖和給各個島嶼、礁、沙洲命名。中國政府在永興島、太平島及其他島嶼上建立了石碑,派遣軍隊防衛(wèi)這些島嶼。1947年,中國政府指令東沙、西沙和南沙群島屬于中國廣東省管轄。”(92)“Paracels”,the Memorandum by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 Office,June,1975(具體日期不明),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
關(guān)于20世紀(jì)50年代中國反對美國主導(dǎo)的“舊金山對日和約”損害中國領(lǐng)土主權(quán)條款的宣示,《備忘錄》指出:“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被邀請參加舊金山會議,但是其對條約中帕拉塞爾群島和其他領(lǐng)土的觀點,由蘇聯(lián)外交部長葛羅米科在1951年9月5日的會議上提出來了。(93)關(guān)于當(dāng)時中國政府對這一問題的正式立場宣示,則收錄在1975年11月27日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遠(yuǎn)東司藏存的中國《光明日報》同年11月24日的文章英譯本中,其中說:“中國外交部長周恩來在1951年8月15日的聲明中,針對美英‘舊金山對日和約草案’莊嚴(yán)宣布‘西沙、南沙群島從來就是中國領(lǐng)土’。其后,中國政府和外交部在1956年5月、1958年9月、1959年2月和1974年2月都申明了中國這一立場。這些莊嚴(yán)的聲明完全反映了中國人民保衛(wèi)中國的神圣領(lǐng)土的強(qiáng)烈愿望和徹底決心?!?“Far Eastern Relations,China’s Claim to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The document of Far Eastern Department of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November 27,1975,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葛羅米科說:‘條約草案公然違背了中國人民對中國臺灣、澎湖列島和西沙群島及其他領(lǐng)土的合法權(quán)利,這些領(lǐng)土是因為日本侵略而從中國剝離出去的。’”(94)“Paracels”,The Memorandum by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 Office,June,1975(具體日期不明),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
關(guān)于中國在20世紀(jì)50—60年代維護(hù)包括西沙群島在內(nèi)的中國領(lǐng)空主權(quán),《備忘錄》記載說:“中國‘嚴(yán)正警告’美國飛機(jī)侵入中國臺灣海峽領(lǐng)空。1960年5月13日,當(dāng)中國外交部發(fā)布聲明警告這些持續(xù)的侵入時,已經(jīng)是(中國)自1959年6月以后發(fā)出的第96次‘嚴(yán)正警告了’,其中19次是關(guān)于帕拉塞爾群島領(lǐng)空?!?95)“Paracels”,The Memorandum by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 Office,June,1975(具體日期不明),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
關(guān)于20世紀(jì)70年代中國政府通過國際組織申訴擁有西沙群島主權(quán)的行動,《備忘錄》記載說:“在1971年與1974年期間,中國還多次向聯(lián)合國提出對帕拉塞爾群島和其他南中國海島嶼的主權(quán)聲索?!薄!秱渫洝返慕Y(jié)論是:“從1971年到1974年,中國(對西沙群島等南海島嶼)的維權(quán)宣示和維權(quán)行動一直沒有中斷。”(96)“Paracels”,The Memorandum by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 Office,June,1975(具體日期不明),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
英國官方也密切關(guān)注中國報刊文章中關(guān)于國際社會承認(rèn)西沙群島屬于中國的內(nèi)容。1975年12月3日,英國駐中國大使館官員J.H.C.格爾森(J.H.C. Gerson)在給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遠(yuǎn)東司官員J.E.R.馬丁(J.F.R. Martin )的信中,引述中國《光明日報》1975年11月24日刊載的文章說:“現(xiàn)在許多國家制作的地圖清楚地證明了一個客觀事實:南海諸島是中國的領(lǐng)土。比如在美國1963年出版的各國百科全書中,清楚地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和珊瑚礁包括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再舉一個例子,‘由法國國家地圖研究院1968年出版的《簡明世界地圖》、日本平凡社1968年出版的《中國地圖集》、西德1968年出版的《世界地圖集概覽》,以及1968年在英國《每日電訊報》印行的《世界地圖集版》,都清楚地表明南中國海島嶼屬于中國。過去許多年蘇聯(lián)出版的世界地圖集全部清楚地標(biāo)明東沙、西沙、南沙和其他南中國海諸島是中國的領(lǐng)土。1967年用俄文和英文編輯出版的《世界地圖集》,也清楚地注解說‘東沙、西沙和南沙群島是中國的領(lǐng)土?!?97)“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the letter from J.H.C. Gerson,the British Ambassador at Beijing,to J.F.R. Martin,the officer of the Far Eastern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3rd December,1975,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
上述說明,與以前相比,英國20世紀(jì)70年代的官方檔案更為系統(tǒng)地英譯收存了中國西沙群島維權(quán)信息,并在其官方《備忘錄》中記載和闡釋了中國從未間斷的維護(hù)西沙群島主權(quán)的歷史進(jìn)程。
第二個特點:英譯收存與系統(tǒng)記載了中國關(guān)于“自古以來西沙群島就是中國領(lǐng)土”立場的信息。
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研究所遠(yuǎn)東研究室在1975年6月《備忘錄》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quán)宣示”部分闡述說:“中華人民共和國關(guān)于西沙群島的主權(quán)宣示,主要是基于長時段的歷史鏈接?!袊酥廊簫u已經(jīng)有超過千年的歷史。至少自15世紀(jì)以后,中國漁民就經(jīng)常來到群島。自那以后,群島就以中國文字被標(biāo)注在中國地圖之中,也被載入中國的史籍。當(dāng)時的名字是(中國)明朝的名稱,即圓形群島中的‘宣德群島’和半月形群島中的‘永樂群島’?!薄?956年6月5日《人民日報》刊載的標(biāo)題為‘不可容忍侵犯中國南沙群島主權(quán)’的文章中說,‘(西沙)群島標(biāo)示在中國地圖中是確實的,至少是在明代晚期就被記載于中國的旅游和歷史著作中?!标P(guān)于這些歷史例證,“可以在1974年5月的《香港明報月刊》登載的文章中看到。”(98)“Paracels”,The Memorandum by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 Office,June,1975(具體日期不明),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
1975年11月24日,中國《光明日報》發(fā)表文章,題目是:“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lǐng)土”,該文于1975年11月27日被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遠(yuǎn)東司英譯收存,其中寫道:“早在2000年前,中國人民就航行于狂風(fēng)驟雨的南海之中,其航行狀況記載于古代典籍。在兩漢時期,南海就是中國船舶的重要航線。在其后持續(xù)的航行過程中,中國人民率先發(fā)現(xiàn)南海島嶼,成為這些島嶼的主人。中國人民持續(xù)開發(fā),命名和發(fā)展了這些珍貴的島嶼,并將其作為中國遼闊領(lǐng)土的一部分?!袊鴿h代的史籍記錄、南海諸島中豐富的地下文物、水井和石片、中國風(fēng)格的建筑、侵略者的供狀、中國漁民提供的生動的證據(jù),無一不說明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lǐng)土?!瓪v史上的中國政府持續(xù)地對這些群島實施管轄和行使主權(quán)。自古代以來,南(中國)海諸島一直是中國的領(lǐng)土,其證據(jù)可以從許多歷史書籍和官方地圖中發(fā)現(xiàn)?!?99)“Far Eastern Relations,China’s Claim to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The document of Far Eastern Department of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November 27,1975,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
顯然,英國官方對中國《光明日報》的這篇文章非常關(guān)注。1975年12月3日,英國駐中國大使館官員J.H.C.格爾森在給英國外交與聯(lián)邦事務(wù)部遠(yuǎn)東司官員J.E.R.馬丁的信中,就《光明日報》文章的內(nèi)容談到:“這篇文章詳細(xì)闡述了中國人對群島的古代地理發(fā)現(xiàn),中國漁民和居住者對群島的開發(fā)。”他引述文章說:“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從來就是中國領(lǐng)土:中國人民是這些群島的最早發(fā)現(xiàn)者和建設(shè)者。中國政府自古就行使了對這些群島的管轄權(quán)和主權(quán)。這些在大量的歷史記載和出土文物中可以得到證明”。(100)“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The letter from J.H.C. Gerson,the officer of British Embassy at Peking,to J.F. Martin,the officer of the Far East Department of British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December 3,1975,F(xiàn)CO 51·378,1975,U.K. National Archives.
總之,英國官方檔案載明,從20世紀(jì)30年代至70年代,英國官方密切關(guān)注中國西沙群島維權(quán)的歷史進(jìn)程,不僅對相關(guān)信息進(jìn)行了及時呈報、系統(tǒng)英譯收存,而且在其官方《備忘錄》和主題信件等文本中進(jìn)行了記載、引述和闡釋,有效地呼應(yīng)了英國官方自20世紀(jì)30年代就一直堅持的西沙群島屬于中國的觀點。
綜上所述,20世紀(jì)20—70年代的英國官方檔案,系統(tǒng)和完整記載了英國官方始終堅持西沙群島屬于中國的觀點;不斷質(zhì)疑法國和南越為侵占西沙群島提出的“依據(jù)”;密切關(guān)注中國維護(hù)西沙群島主權(quán)的宣示和行動的歷史事實,從一個重要層面體現(xiàn)了國際社會對西沙群島是中國領(lǐng)土的認(rèn)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