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維,劉 倩,陳 鑫,呼延雯娟,陳延平,周衍衡*
(1.延安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2.贛南醫(yī)學院病原生物學教研室,江西 贛州 314000;3.延安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陜西 延安 716000;4.延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陜西 延安 716000)
2019年12月在我國武漢首次出現(xiàn)由SARS-CoV-2所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之后該新發(fā)傳染病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傳播開來[1-3]。在2020年1月至2月中旬,全國31個省份特別是湖北SARS-CoV-2感染人數(shù)呈暴發(fā)式增長[4-5]。為有效控制SARS-CoV-2的傳播,我國采取了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以及對武漢實行了全面交通管制等一系列防控對策,在2月底已逐見成效,多省無新增病例[6-8]。然而,自3月初SARS-CoV-2在歐洲、北美州等地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爆發(fā),意大利、美國等國的感染人數(shù)呈倍數(shù)增長[9]。另外,無癥狀感染者的病例報道不斷增多,該人群無COVID-19相關臨床癥狀,但其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為陽性,具有病毒傳播能力并通常為隱匿性傳播[10]。自4月1日起,我國每日報告無癥狀感染者情況。截至2020年4月10日24時,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報告,海外累計確診1,521,252例,累計死亡92,798例[9];同期,我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1953例(湖北省67,803例),累計死亡3339例(湖北省3219例),不包括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183例,當日新增無癥狀感染者34例[11]。海外疫情的日益嚴峻,加上無癥狀感染者的傳播風險,對我國SARS-CoV-2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陜西位于我國中部,是承東啟西、連通南北的重要樞紐,并且與疫情高發(fā)地湖北省毗鄰。自3月23日起,西安咸陽機場作為國際航班的入境點之一,這極大地增加了陜西省疫情防控的難度[12]。本研究以陜西省SARS-CoV-2流行的相關資料以及防控政策為基點,繪制SARS-CoV-2在該地的傳播網絡圖,總結分析病毒傳播與防控之間的可能聯(lián)系,以期為我省乃至全國應對當前的境外輸入以及今后的突發(fā)傳染病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從陜西省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以及各個區(qū)縣的官方網站及媒體上收集全省2020年1月23日至4月10日COVID-19病例的相關資料,包括新增確診病例數(shù)、病例的性別、年齡等人口學特征以及接觸史、傳染源等信息;整理陜西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2020年1月21日至3月17日發(fā)布的各項防控指令。
根據上述獲得的資料信息,繪制SARS-CoV-2的流行趨勢圖、各病例之間的傳播網絡圖以及早期SARS-CoV-2防控措施的流程圖,分析病毒傳播與防控之間的可能聯(lián)系。
2020年1月23日首次報告3例COVID-19確診病例。之后,每日均有新增病例,于1月31日達到峰值,單日確診23例。1月25日至2月9日,每日新增病例數(shù)基本維持在兩位數(shù)水平,使得陜西省累計報告病例近乎直線上升。自2月10日開始,新增確診病例數(shù)逐步下降,陜西省累計報告病例進入平臺期。2月20日之后,陜西省無新增確診病例(圖1)。值得注意的是,3月17日首次報道境外輸入病例1例。截至2020年4月10日24時,陜西省累計報告COVID-19確診病例256例,包括省內病例245例,境外輸入病例11例;成功治愈248例,死亡3例,另外2例由境外輸入的無癥狀感染者尚在醫(yī)學觀察[12]。
圖1 陜西省SARS-CoV-2流行趨勢圖
在省內的245例確診病例中,男性131例,女性114例,男女比例為1.15∶1。感染者的最小年齡為3歲,最大為89歲,平均年齡為(46.1±16.5)歲。根據地區(qū)劃分,省會西安市的感染人數(shù)最多(120例),其次為毗鄰湖北的安康市(26例)和漢中市(26例),其他市區(qū)相對較少,尤其是地理位置越北比如榆林市(3例)、延安市(8例),感染人數(shù)越少。
境外輸入的11例病例中,男性9例,女性2例,均為中國籍,但從不同國家返回,包括來自印度尼西亞的1例、菲律賓2例、英國3例、西班牙2例、美國2例、比利時1例。除1例為中國香港人,其余都是中國籍。其中6例為境外上學的學生(6/11),5例患者在入境前就已出現(xiàn)相關臨床癥狀。
表1 陜西省內245例COVID-19確診病例類型及分布情況
2.2.1 陜西省COVID-19病例的傳播來源 如圖1所示,自1月23日至2月3日,每日新增病例中以輸入型病例為主,之后本地型病例逐漸超過輸入型病例,并于2月5日達到最高值16例。在245例省內確診病例(不包括境外輸入病例)中,除去15例未發(fā)現(xiàn)明確暴露史的,116例為輸入型(47.3%),114例為本地型病例(46.5%)(見表1)。經分析發(fā)現(xiàn),輸入型病例的來源地主要為武漢(85/116),包括40例武漢市出差旅行或他省(除武漢)出差旅行但接觸武漢發(fā)熱病例的返鄉(xiāng)人員,以及45例武漢籍或常住武漢市的返鄉(xiāng)人員;其次是湖北除武漢外的城市如孝感、黃石等(18/116)以及其他由上海、北京、浙江等地輸入(見表1)。并且,輸入型病例在不同市(區(qū))占比有所不同。韓城、延安、榆林、安康、銅川超過60%的病例為輸入型的,而楊凌、渭南、寶雞、西安、漢中等以本地型為主。結合境外輸入的11例病例,陜西省的COVID-19病例以輸入病例為主(127/256,49.6%)。
2.2.2 陜西省COVID-19病例的傳播關系 通過繪制SARS-CoV-2的傳播網絡圖發(fā)現(xiàn),具有明確傳播關系的病例共124例,構成33個傳播簇,發(fā)生傳播事件73起,其中分別與輸入型病例、本地型病例有明確接觸史且無其他潛在感染源的繼發(fā)性感染病例44例、29例。盡管不同市之間繼發(fā)性感染病例比率有所不同,以漢中最高(16/26,62%),但總體來看,在防控以及醫(yī)療條件的干預下,陜西省SARS-CoV-2傳播事件發(fā)生比率(73/256)較低。SARS-CoV-2的傳播主要發(fā)生在各地區(qū)內部,并且91%(30/33)是由于家庭聚集性和(或)聚餐引起的;跨市之間的傳播僅有3例;無境外輸入病例傳播事件的發(fā)生。如圖2所示,最大的傳播簇來自漢中市,其中包含12例確診病例,該網絡中的患者25和26于1月17日從武漢市返回漢中西鄉(xiāng)縣,與他們有過密切接觸史的44、48、50、51、71、72、75、100、124、159患者先后被確診,因家庭性聚集和聚餐導致。另外一起家庭性聚集傳播發(fā)生在銅川,家里有5位患者9、10、11、19、183于1月20日從武漢返回,引起了家人20、103、118的感染。一起因聚餐引起的傳播造成了三代病例的產生:患者49因聚餐導致患者64,87,126,214的感染,患者136因接觸患者126而感染。其他較大的傳播網絡包含有5例病例的有6個、4例的有7個、3例的有6個。除此之外,有兩起傳播案例(圖2中未顯示)值得注意:一例是患者238,其母親接觸過患者217,而其母親并未確診;另外一例是患者242,其丈夫與患者231有接觸史,而其丈夫并未確診。那么造成患者238或者患者242的感染原因是什么?一方面可能兩位患者提供的接觸史有誤,另一方面提示患者238、患者242可能通過接觸傳播[10]。
圖2 陜西省SARS-CoV-2傳播網絡圖(圖中的數(shù)字代表確診病例的編號)
為有效控制SARS-CoV-2的流行,陜西省于2020年1月21日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組,要求加強對疑似病例接觸史、武漢旅行史等情況篩查;1月23日省政府辦公廳提出盡快摸排重點人員,涉湖北地區(qū)人員在家自行隔離2周,其他人員不得前往湖北等疫情高發(fā)地區(qū)。于1月25日啟動了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1月26日,陜西省衛(wèi)生健康委公布164家發(fā)熱門診醫(yī)療機構名單;1月27日,陜西省人民政府發(fā)布關于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通告(陜政發(fā)[2020]2號):全面實行網格化管理,實施最果斷的隔離觀察;加大交通管制,嚴格做好重點場所的消殺與監(jiān)管;宣傳引導民眾做好個人防護;全力實施救治等。1月29日,西安高速公路大部分入口,出口封閉。由于境外輸入疫情風險不斷增大,陜西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于3月17日發(fā)布通告,明確指出境外返陜/來陜人員入境后第一時間集中隔離14天,費用自理(見圖3)。
圖3 陜西省SARS-CoV-2防控措施流程圖[12-15]
如前所述,陜西省COVID-19病例主要為輸入型病例,這與早期防控政策的迅速實施密切相關。1月23日要求有武漢旅居史的人員自行在家隔離14天,那么這些人員除了家人,不會再接觸其他人,以病毒潛伏期為14天計算[16],則在2月5日之前這些人員(輸入型病例)及其在1月23日之前接觸的人員(本土型病例)會被陸續(xù)確診,隨后其在隔離期接觸過的家人(本土型病例)會被確診;1月27日實施的嚴格隔離政策促使與本土型病例有過接觸的人員自我隔離,則2月9日之前這些已經傳播的病例會被確診,那么在2月9日之后確診病例將逐漸減少。這與陜西省每日報告病例趨勢十分吻合(見圖1)。由此可以看出,防控政策的早期全面實施以及民眾的積極配合,有效的阻斷了病毒在陜西省的傳播。
2020年1月20日,鐘南山院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提到SARS-CoV-2能夠“人傳人”,1月20日成為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時間點[17-18]。其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并且SARS-CoV-2感染者在無癥狀期就已經具有傳播能力[10,19],因此,越早實行隔離、治療,民眾越早佩戴口罩就能為疫情防控贏得更多的時間。陜西省在SARS-CoV-2輸入早期(1月21日)就開始嚴格實施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干預手段,有效遏制了SARS-CoV-2在陜西省的暴發(fā)流行。這從陜西省的病例組成就可以看出,病例主要以輸入型為主,并且省內并未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二代傳播以及跨市傳播;在后期也未發(fā)生境外輸入病例的二次傳播。不過,陜西省輸入病例的來源地除了武漢以及湖北其他城市外,還有來自上海(3例)、北京(1例)、浙江(1例)、江蘇(1例)、河南(1例)、深圳(1例)等地,這提示在突發(fā)傳染病防控早期,不僅要嚴格管控近期來自疫區(qū)(武漢)的人員,而且也要周密考慮其他省份的輸入情況。
與多個省市的報道一致,陜西省SARS-CoV-2也主要因家庭密切接觸和/或聚餐引起的傳播[20-21]。家庭聚集以及聚餐事件大部分發(fā)生在1月下旬(1月21日至31日),這可能由于在病毒傳播早期,民眾防控意識不強,盡管在1月20日已經宣布能夠“人傳人”,但時至春節(jié),家庭性聚會、聚餐多有發(fā)生。這就提示在今后的突發(fā)傳染病防控中,必須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防控意識,從而降低親屬之間相互傳播的風險。
在結果中,我們推測患者238、患者242可能通過接觸感染。除此之外,患者245也可能是通過接觸感染。其于1月21乘火車由江蘇途徑湖北省襄陽市返回安康市。其父親(患者245)于2月11日出現(xiàn)癥狀,2月20日被診斷為新冠肺炎,但其并未確診。以上推斷是通過患者的流行病學資料得出,他們在家人感染期間是否做過病原學檢測無法得知,但這再次提示,家庭成員提高自我防控意識和管理意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境外輸入病例并未完全清除,由境外關聯(lián)本土的病例在他省已有發(fā)生[22,23]。當前的防控措施已證明能有效阻斷病毒的傳播[5],因此,政府仍不可放松警惕,要繼續(xù)呼吁民眾戴口罩、勤洗手,讓民眾的自我防護意識達到自覺化、常態(tài)化,從而阻斷病毒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