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菊芳,劉承東,楊彩明
(瑞金市人民醫(yī)院彩超室,江西 贛州 342500)
絕經后陰道出血為中老年女性常見婦科病,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陰道不明原因且無規(guī)則流血。研究稱少量絕經后陰道出血可能與子宮內膜脫落所引起的出血性或萎縮性陰道炎有關,而絕經后反復陰道出血或大量出血則應警惕惡性腫瘤風險,如常見的子宮內膜癌、宮頸癌等[1]。另有報道稱,在子宮內膜惡性病變患者中,約10%患者伴有絕經后出血癥狀,故加強對出血原因的診斷,對疾病的早期治療極為關鍵[2]。腹部超聲、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均是臨床用于不明原因陰道出血檢查的常用方法,具有檢測快速且無創(chuàng)優(yōu)點,但在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方面存在一定缺陷[3]。本研究對本院絕經后陰道出血患者實施腹部超聲及經陰道彩超聯合檢查,旨在探討其在絕經后陰道出血女性中應用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絕經后陰道出血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腹部超聲、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颊吣挲g48~73歲,平均年齡(63.75±4.62)歲,絕經時間2~24年,平均絕經時間(7.93±2.54)年。后經病理檢查證實,60例絕經后陰道出血患者子宮內膜息肉12例,子宮內膜增生6例,子宮肌瘤26例,子宮內膜癌14例,宮頸癌2例。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就診時伴有不同程度陰道出血癥狀;停經時間≥2年;無重大婦科手術病史;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長期使用外源性雌激素藥物治療者;抗凝藥物長期使用者;合并血液疾病患者;異位妊娠剖宮產史者。
1.2 方法
1.2.1 腹部超聲檢查 采用GE-E8 儀器經腹部彩超檢查,C5-1 腹部探頭,檢查前叮囑患者飲水1000~1500 mL 以充盈膀胱,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引導其保持腹部松弛,實時掃查患者矢狀面子宮前后肌層及子宮內膜基底層位置情況,觀察回聲及斷裂情況。
1.2.2 陰道彩超檢查 采用PHILIPS EPIQ5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探頭頻率設置3.5~5.5 MHz,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會陰部,陰道探頭涂抹適量耦合劑并套制避孕套,經由二維超聲行子宮內膜、肌層、雙側附件及盆腔情況探查,清晰顯示并記錄子宮內膜情況后轉換為三維模式,獲取最佳圖像后上傳至數據站處理。血流RI≥0.4提示為子宮內膜良性病變,RI<0.4 則提示子宮內膜癌性病變,彩超影像表現為低阻血流,且呈網狀分布。
1.3 觀察指標 統計腹部超聲及陰道彩超聯合檢查結果在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等良惡性病變中的診斷情況;對比分析子宮內膜良惡性病變患者PI、PSV、RI、VI等超聲參數;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對比腹部超聲、陰道彩超及聯合檢查在絕經后陰道出血患者子宮內膜良惡性疾病中誤診及漏診情況,同時比較各檢測方法的靈敏性、特異性及準確性。靈敏性=真陽性/(假陰性+真陽性);特異性=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準確性=(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腹部超聲聯合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結果 病理檢查結果提示,子宮內膜良性病變18例,子宮內膜惡性病變42例,腹部超聲聯合陰道超聲檢查結果,見表1。
表1 腹部超聲聯合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結果
2.2 良惡性病變的超聲參數情況 腹部超聲聯合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結果提示,絕經后陰道出血患者子宮內膜良性病變及惡性病變PI、PSV、RI、VI 等參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良惡性病變的超聲參數情況(±s)
表2 良惡性病變的超聲參數情況(±s)
組別良性病變(n=18)惡性病變(n=42)t值P值PI 0.63±0.120.27±0.0516.5140.000 PSV(cm/s)7.94±0.566.19±1.245.7210.000 RI 0.58±0.130.22±0.0713.9280.000 VI(條/cm3)0.49±0.141.58±0.3512.7330.000
2.3 超聲聯合診斷同病理檢查結果比較 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在絕經后陰道出血患者子宮內膜病變診斷中,腹部超聲檢查漏診11例,誤診8例;陰道彩超檢查漏診10例,誤診5例;超聲聯合檢查誤診2例,漏診1例。腹部超聲、陰道彩超、超聲聯合檢查結果,見表3。
表3 超聲聯合診斷同病理檢查結果的對比分析
2.4 子宮內膜病變診斷的靈敏性、特異性、準確性比較 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聯合檢查方法在絕經后陰道出血女性子宮內膜病變診斷中的靈敏性、特異性及準確性均明顯高于腹部超聲、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檢查的靈敏性、特異性及準確性同病理檢查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各檢查方法的靈敏性、特異性、準確性比較
研究表明,絕經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且陰道黏膜及子宮內膜發(fā)生萎縮性變化,易導致感染、子宮內膜息肉及子宮內膜炎的發(fā)生[4]。毛細血管進一步損傷后引發(fā)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情況,嚴重情況系亦可造成淺表潰瘍且出血量增大[5]。而子宮內膜惡性病變亦可因癌組織表面壞死或浸潤間質后引發(fā)陰道出血,故對不明原因的絕經后陰道出血癥狀必須加強重視,借助影像學手段明確出血原因,以排除惡性病變的可能[6]。
以往在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中多采用診斷性刮宮方式,通過組織性質可獲得較為準確的診斷結果,但該方法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大,繼發(fā)感染的可能性高,患者接受度較低[7]。超聲檢查憑借微創(chuàng)、無痛等優(yōu)點在多項疾病臨床診療中廣泛應用。對于絕經后陰道出血患者,腹部超聲、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均為相對可行的檢查方法。腹部超聲借助對人體組織超聲波的發(fā)射觀察,將反射波圖像化處理后進行各層組織結構的判定,操作簡單且對患者基本無損傷性。但是因超聲波在空氣中衰減明顯,用于腔臟器特別是子宮內肌層檢查存在較多不足,雖可對宮腔內病灶形狀大小進行初步判定,但對于局部浸潤的癌性病變檢出率較低[8]。經陰道彩超采用置入性高頻率探頭進行陰道內子宮內膜及鄰近組織病變情況探查,可獲取較清晰的超聲影像,同時可借助血流信號表現及內膜回聲強度進行組織病變情況的判定,聯合腹部超聲檢查可進一步提升子宮內膜良惡性病變檢出率及診斷準確性[9]。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檢查用于絕經后陰道出血患者子宮內膜良惡性疾病診斷的特異性、靈敏性及準確性均超過90%,基本接近于病理檢查結果。但本研究亦存在一定不足之處,受研究時間限制,所選取的樣本病例數量較少,可能存在統計學數據差異方面的嚴謹性問題,后續(xù)將加以改進。
綜上所述,絕經后陰道出血女性應用腹部超聲聯合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的臨床價值較高,可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