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南陽市第十五小學校教師,中小學高級教師。中原名師、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南陽市優(yōu)秀教師、南陽市師德標兵、南陽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張紅名師工作室”及“中國好老師公益行動計劃”名師聯(lián)動語文工作室主持人。多次獲省、市優(yōu)質課大賽一等獎,主持或參與的課題研究多次獲省、市一等獎。
閱讀是人類的精神需求,是認識世界和自身的重要手段,在人生成長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低段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由此可見,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方法的重要時期。作為一種圖文結合的閱讀材料,繪本很適合低段小學生閱讀。我和我的團隊潛心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繪本的興趣,適時開展繪本閱讀實踐活動,努力發(fā)揮繪本的教育價值,引領學生感受“悅讀”之趣。
一、精選繪本,激發(fā)閱讀興趣
精選繪本是繪本閱讀教學的前提和基礎。由于低段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閱讀能力有一定的差異,他們對繪本內容的需求也會有所不同。在選擇繪本閱讀材料的時候,我們下了不少功夫。既要考慮到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選擇一些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繪本;又要考慮如何讓“悅讀”繪本成為開啟學生閱讀之門的金鑰匙。
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我們重點選擇生活自理系列《阿立會穿褲子了》……親情系列《我爸爸》……交往系列《我喜歡你》……幫助孩子們做好幼小銜接,使他們盡快適應新的學校生活。由于低年級學生識字有限,繪本教學的第一步是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的繪本,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拓寬他們的視野。
例如《米小圈上學記:好朋友鐵頭》一書介紹了米小圈在小學里,總是既快樂又煩惱,就像他日記里的故事一樣。這與孩子們的現(xiàn)實生活很貼近,我們就想著孩子們是否也在為不理想的學習成績、嚴厲的老師、嘮叨的家長和一幫調皮搗蛋的同學所苦惱呢?可是別擔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米小圈教孩子們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把這些事都寫在自己的日記里,然后祈禱不好的事情馬上過去,開心的事趕快到來……通過閱讀可以幫助孩子們解決問題,他們也會因愛上一本書而愛上繪本閱讀。
二、授之以漁,指明閱讀方法
(一)方法引路,指導看圖
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奏”的。在繪本里,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圖書的生命。一本好的圖畫書,能讓一個不識字的孩子僅看畫面也能“讀”出大意。此外,一般來說圖畫書都有一個精心設計的版式,封面、扉頁、環(huán)襯、正文以及封底,這些構成了一個整體,文字與圖畫相互依存,依靠翻頁推進情節(jié)……所以,在繪本閱讀教學的初始,教師千萬不要急著翻頁,而要讓孩子仔仔細細地去看那些圖畫,引導孩子在看圖中讀懂故事、發(fā)現(xiàn)細節(jié)、感悟內涵。
例如一年級好書推薦中的《逃家小兔》,在閱讀課上,我是這樣引導孩子看圖的。首先出示第一幅彩圖,讓孩子仔細看看這幅圖,想想:媽媽為什么用紅蘿卜來“釣”小兔子,使孩子從中明白只有媽媽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接著讀第二幅彩圖,引導孩子想一想:媽媽為了找到小兔子,面對那么險峻的山,都做了哪些準備?讓孩子從中體會母愛面前無艱險,母愛可到天涯海角。我們要引導孩子從一幅幅圖畫中感受畫面中的故事,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
(二)品味語言,豐富積累
繪本閱讀過程中的語言學習有多種方式:聽老師大聲讀、和大人一起讀、看圖講述、故事接龍等,其中“聽老師大聲讀”是繪本閱讀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方式。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含“語言建構與運用”。在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中,孩子們逐步感受語言的魅力,或多或少把感興趣的詞語、句子留在腦海中,潛移默化地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在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學會運用。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除了讓他們在閱讀中積累,也可以讓他們模仿表達,領悟繪本語言表達的豐富形式及內涵。
(三)設置問題,發(fā)展思維
由于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小,很難靜下心來閱讀完一本書。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如閱讀《爺爺一定有辦法》時,可以先讓學生看繪本的封面,說說從封面上看到了什么。通過封面,學生可以看到一個白胡子老爺爺、一個小男孩。然后,讓學生根據封面,猜猜這本書的內容。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又促進了他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豐富形式,感受“悅讀”樂趣
(一)鼓勵猜測,探索未知
繪本中精致的圖片對低年級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若教師不加以適當?shù)囊龑?,學生很容易沉浸在圖畫中,忽視圖文間的敘事關系,無法收到繪本閱讀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開展繪本閱讀的時候,不要急于將故事講完,可以在每一頁停留一會兒,鼓勵學生根據當頁內容去猜測接下來的故事發(fā)展,自然而然地引入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如統(tǒng)編版教材中的童話故事部分是很好的繪本閱讀素材,在教學一年級下冊《故事王國開大會》一課時,我們可以根據動物出場的順序,讓學生猜測每一只小動物的表情和動作,進而去理解其肢體語言,通過自主觀察和思考,形成合理的故事情節(jié),鼓勵學生分析故事內容,提升其綜合閱讀能力。
(二)親子共讀,體會樂趣
家庭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人生教育的基礎和起點,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fā)展。家長通過言傳身教對孩子進行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低年級孩子識字量不大,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更需要家長答疑解惑。親子閱讀不僅可以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繪本閱讀的時候,要與家長進行溝通,邀請他們和孩子一起閱讀,與孩子進行積極互動,與孩子一起成長。
每學期初,我都會把精心挑選的繪本閱讀書目推薦給家長,爭取家長的支持。每周五下午,邀請一名家長給孩子們講繪本故事。同時,為了鼓勵家長對“親子閱讀”活動的大力配合,我會邀請親子閱讀做得較好的家庭將親子閱讀的幸福瞬間拍下來,然后選取好的圖片并搭配文字(親子閱讀感悟)進行排版,做成“親子閱讀交流卡”,在班級文化的“書香版面”進行展示。此項活動也作為班級每學年評選“書香家庭”的一個重要參考。
在我的鼓勵下,所帶班級親子閱讀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家長們愿意陪孩子讀書,孩子們也愿意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不斷提高,對文本的感知能力也逐漸提高了。
(三)適時獎勵,增加興趣
小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被肯定、被表揚。為了激發(fā)孩子們對繪本閱讀的興趣,我結合學校的三級閱讀評價機制,除每月評選校級“閱讀小標兵”外,還單獨給閱讀數(shù)量最多的同學頒發(fā)“閱讀之星”榮譽獎牌,并給在閱讀方面進步大的同學頒發(fā)喜報。這讓他們的閱讀興趣越來越高,逐步養(yǎng)成閱讀習慣。
(四)小組合作,高效閱讀
由于低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部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比較弱,進行繪本閱讀的時候存在一定的障礙,可能會導致他們失去閱讀的興趣。因此,在每周開展繪本閱讀的時候,我在班上采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調動他們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在閱讀《彩虹色的花》這一繪本時,我讓學生進行分組閱讀。根據彩虹的顏色,我將學生分成赤橙黃綠青藍紫7個小組,并分別探討7種不同顏色的花瓣,它們分別幫助了誰,是怎么幫助小動物的。孩子們根據布置的學習任務進行閱讀,提取關鍵信息,并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發(fā)言。最后我進行總結。繪本閱讀中的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了合作,發(fā)揮了每一名學生的優(yōu)勢,使他們感受到了真切的存在感,調動了閱讀積極性,也提高了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創(chuàng)作繪本,激發(fā)想象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無論孩子閱讀多少繪本,如果不自己親手制作一次繪本,孩子對繪本的結構和創(chuàng)作過程仍然不甚了解。制作繪本的過程,既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文學創(chuàng)作、繪畫、排版設計、手工制作等多方面能力,又能激發(fā)孩子們今后對繪本閱讀探索的興趣。
為了給他們降低難度,有范例可循,我讓班里一個綜合素質較高的孩子先做一個繪本,然后供其他人參考。我先與這個孩子的母親溝通制作方法,孩子母親很樂意與孩子一起完成創(chuàng)作過程。接下來大家一起確定主題、尋找材料,最終第一個自創(chuàng)繪本《我喜歡安妮》就成功誕生了!我將這個繪本作為范例拍圖發(fā)到班級微信群中,其他家長和孩子都驚嘆不已,由此掀起了繪本創(chuàng)作的熱潮。在短短兩周內,看到班級微信群內上傳的一個個精美的繪本圖片,我為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感到震撼。有時孩子們并不是沒有想象力,而是我們沒有給他們一個支點。借助創(chuàng)作繪本的契機,相信今后會不斷有新鮮的繪本出爐。如今,孩子們更喜歡閱讀繪本,真正變閱讀為“悅讀”。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