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舒月
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第一次提出課程思政的概念;2017年,此概念第一次出現(xiàn)在教育部的官方文件中[1]。此后,課程思政成為高校研究的熱點課題。但是關于其概念的具體解釋眾說紛紜,從范圍界定角度來看,課程思政一般是指利用所有非思政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一個系統(tǒng)[2]。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盵3]由此可見,開展思政課程建設不能單單依靠思政課程,而是需要所有課程共同發(fā)力。
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是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強國興軍服務,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高素質、專業(yè)化的新型軍事人才。其中,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政治要求。軍隊院校是立德樹人的地方,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軍隊院校培養(yǎng)的人在政治上更不能有半點差錯。軍隊院校作為軍事教育最直接的窗口,必須時刻明白為誰培養(yǎng)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軍隊院校要堅持正確政治導向,增強看齊意識,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毫不動搖從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毫不動搖維護黨中央權威,毫不動搖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指揮[4]。軍隊院校開展的一切學習、科研、活動都應該以正確政治方向為導向,確保槍桿子掌握在政治可靠的人手里,為強國興軍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軍隊院校的思政課程是重中之重,軍隊院校的大學化學課程應該配合思政課程,共同達到軍隊院校立德樹人、為戰(zhàn)育人的根本目標。
隨著課程思政概念的提出,各學科紛紛開始研究關于課程思政融入學科課程的方法,其中關于在化學學科中融入課程思政的研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但關于軍隊院校大學化學課程的研究卻很少,挖掘軍隊院校大學化學課程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意義。
軍隊院校的思政教育尤為重要,單純依靠思政課程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各學科積極配合,將思政元素融入各學科當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將政治教育開展于有形與無形之中,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大學化學為軍隊院校學員大二下學期的必修課程。在這一時期,學員依然以基礎課程為主,為以后專業(yè)課程學習打下科學基礎,也為以后軍旅生活中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做鋪墊。因此,在大學化學課程中充分挖掘其蘊含的思政元素對更充分地發(fā)揮課程的作用影響很大。大學化學有其自身的學科特點,不僅包括理論課程,也同時開設實驗課程,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有很多。
軍校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在政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面有其自身的特點,一般的學員政治素養(yǎng)較好,相對更易于課程思政的開展,但在開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伴隨著網絡以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網課、慕課等線上教學平臺應運而生,學員可以輕松接觸到更多的化學知識;各種教材不斷更新,但這些教材中往往只單純地在知識層面進行更新,缺乏對時政、軍事等變化的融入。
二是由于課時、自身意識不到位等因素的限制,教員在授課過程中往往只片面地注重化學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對課程背后的更深層次內容的挖掘[5]。
三是學員學習化學的初衷往往只是為了完成知識的獲取,取得良好成績,對于課程背后所蘊含的哲理缺乏主動思考。
就從上述三個問題切入,從教學內容、教員、學員角度探討關于挖掘軍隊院校大學化學課程中課程思政元素的策略。
很多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參考教材為藍本,可以從教材中挖掘許多蘊含課程思政的內容,比如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精神、綠色化學、愛國精神等元素。
2.1.1 辯證唯物主義素材的挖掘 軍校學員要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指導學習與工作?;瘜W是自然科學,教學內容無處不體現(xiàn)辯證唯物主義。例如:在研究熱力學問題時,引導學員關注經典熱力學演繹方法,該方法對物質的微觀結構不做詳細討論和假設,只研究宏觀性質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充分體現(xiàn)解決問題要抓住主要矛盾;在教學化學平衡時,帶領學生認識化學平衡是一種動態(tài)平衡,看似反應停止,其實正逆反應同時在進行,只不過速率相同,充分體現(xiàn)矛盾的對立與統(tǒng)一;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不單單在無機化學界具有重大影響,在哲學上也有不同凡響的意義,充分體現(xiàn)了質變與量變之間的關系以及量變引起質變的規(guī)律;原子模型經歷了從道爾頓模型到湯姆遜模型、盧瑟福模型,再到波爾模型,一直到現(xiàn)在的量子模型的發(fā)展過程,主要都是提出假說、建立模型、實驗論證、解釋現(xiàn)象、檢驗理論、形成模型理論這樣一系列的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6]。
2.1.2 科學精神元素的挖掘 為實現(xiàn)科技強軍,作為未來戰(zhàn)場的初級指揮官,軍校學員對于科學的學習是無止境的,其中科學精神更應該是化學課程應該傳遞給學員的??茖W的發(fā)展過程是艱辛且漫長的,除了得到科學知識,在科學發(fā)展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的批判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團隊精神等科學精神更值得學習。縱觀整個化學發(fā)展史,從波義耳提出科學元素概念否定亞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說、拉瓦錫的燃燒理論否定燃素說等新化學理論的提出,無一不是科學家對于前人理論的批判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大學化學中涉及的最重要的理論部分是物理化學相關理論,物理化學這門學科是眾多不同國度科學家共同創(chuàng)建并發(fā)展起來的??v觀歷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特別是最近幾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很多是以團隊共同研究獲得,充分展現(xiàn)了科學發(fā)展過程中團隊精神的重要性,而這種團隊協(xié)作精神對于現(xiàn)代軍校學員來講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7]。
2.1.3 綠色化學元素的挖掘 20世紀末,針對人類面臨的資源緊缺、環(huán)境危機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的巨大挑戰(zhàn),化學學術界提出綠色化學的全新觀念,使化學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既充分利用資源,又不產生污染。這種學科觀念很符合習主席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特別是在化學實驗方面的運用。例如:在化學反應熱效應測定這個實驗中,熱力學與武器裝備設計有關,減少熱量損失,對于節(jié)約資源、提高能源使用率具有重要作用;在金屬電化學防腐蝕技術實驗中,介紹預防金屬腐蝕對武器裝備養(yǎng)護、延長使用壽命的重要性,讓學員充分理解實驗在實際學習、工作中的重要意義,更有助于學員多思考,認真完成實驗。
另外,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實驗藥品的用量要盡量節(jié)約環(huán)保;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液、廢渣、廢氣要合理集中處理,確保不污染環(huán)境,使學員在實驗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習慣,將綠色化學的理念入腦入心[8]。
2.1.4 愛國主義元素的挖掘 科學從起始就與社會道德密切相關,科學家的道德修養(yǎng)直接決定科學的走向,科學家的愛國情感以及社會責任心是極具感染力的。比如科學家王淦昌,一句“我愿以身許國”,隱姓埋名獻身我國核武器研制事業(yè)十多年。他曾說:“科學雖然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痹俦热纭盎瘜W戰(zhàn)之父”德國的哈伯教授,雖然他的科學固氮對生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他本人也因此獲得諾貝爾獎,但是由于他提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使用氯氣作為化學武器,這種極端使用化學成果的方式使他受到世人詬病。軍校學員需要認識到愛國情感的重要性,挖掘科學家背后的故事也是課程思政重要的體現(xiàn)。
充分發(fā)揮化學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教育作用,教員要能夠挖掘并使用這些元素,以期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2.2.1 加強學習交流,增強課程思政的意識 《大學》中說道“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教員對于熟悉的化學知識要反復琢磨,不斷分析挖掘背后可以利用的思政元素?;瘜W教員除了要精通化學業(yè)務,還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加強與思政教員的交流溝通,真正將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恰當?shù)剡\用到教學設計中,做到親切自然,避免出現(xiàn)為了思政而刻意思政的情況。
2.2.2 善于挖掘思政元素,提高課程思政的能力 除了教材中的元素,教員也應該挖掘時事、社會熱點中的元素,聯(lián)系所學知識更能體現(xiàn)課程思政的目的。比如在介紹電化學相關知識時可聯(lián)系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介紹三位化學家的簡要事跡,既能激發(fā)學員學習興趣,讓學員感受到所學的理論知識是具有使用價值的,又能激發(fā)學員的愛國情感,由于我國獲得此殊榮的科學家很少,愛國情感可以鼓勵他們奮發(fā)圖強、精忠報國。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qū)發(fā)生巨大爆炸等熱門新聞也可引入課堂,簡要分析硝酸銨發(fā)生爆炸的原因,強調化學材料安全生產的同時可以延伸到軍事彈藥、武器等安全問題。而要做到這些,教員需要下大力氣,多關注、多分析,實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案。
要達到預期效果,提高學員積極性是很重要的,這就需要改變唯考試一錘定音的模式,增加多種評價方式。實驗課中,除了關注實驗完成的最后結果,還要注意考核學員的實驗態(tài)度,實驗操作是否認真規(guī)范,實驗原始數(shù)據是否真實;在理論課中,除了關注知識點的學習與考試,還可增加小論文、演講、案例分析等考核內容,充分提高學員參與度。
化學課程思政建設在自然學科與人文學科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是以教員為中心教學模式向以學員為中心新型教學模式的轉換,讓學員充分參與其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員需要挖掘課程自身的科學元素并結合政治元素,引導學員關注科學發(fā)展和國家發(fā)展,用所學知識去指導實踐、解釋實踐,真正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為未來戰(zhàn)場培育德才兼?zhèn)?、政治可靠的?yōu)秀指揮官?;瘜W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是剛起步的、發(fā)展的課題,筆者只是在化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方面做了淺顯探討,更多的問題和討論還需要繼續(xù)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