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 蕊,王文文,盧 彬,曹雪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分析測試研究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菌落總數是食品的衛(wèi)生指標之一,反應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及衛(wèi)生質量。菌落總數的測定看似簡單,但由于食品基質復雜,微生物受損傷程度不一,恢復能力不同,所需要的營養(yǎng)要素不同等,要在同等條件下把所有的細菌都培養(yǎng)出來,實屬不易[1]。目前,我國食品微生物菌落總數的檢測主要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GB 4789.2—2016)、 《進出口食品中菌落總數計數方法》(SN/T 0168—2015)、 《出口飲料中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大腸桿菌計數方法 疏水柵格濾膜法》(SN/T 1607—2017)以及《商品化試劑盒檢測方法 菌落總數 方法一》(SN/T 4544.1—2016)。
國際上,美國AOAC 標準中關于菌落總數比較多,主要有《食品化妝品細菌總數螺旋平板法》(AOAC 977.27—1981)、《食品細菌總數濾膜法》(AOAC 986.32—1987)、《食品中細菌總數的Redigel 果膠法》(AOAC 988.18—1990)及《食品中細菌總數的檢測 再水化干膜法》(AOAC 990.12—1994);加拿大食藥局采用的是《食品菌落總數3M 法》;英國菌落總數等同采用了ISO 4833—2013;我國的標準也是以ISO4833—2013 為基礎,修訂完成的。
大腸菌群是一群革蘭氏陰性、桿狀、無芽孢、兼性厭氧及能發(fā)酵乳糖產酸產氣的腸道細菌的總稱。它并非細菌分類學上的命名,也不代表某一種或某一屬的細菌,而是衛(wèi)生細菌領域用語,特指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和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這一群細菌主要包括腸桿菌科的埃希氏菌屬、檸檬酸桿菌屬、腸桿菌屬(又叫產氣腸桿菌屬,包括陰溝腸桿菌和產期腸桿菌)、克雷伯氏菌屬的一部分和沙門菌屬的第Ⅲ亞屬(能發(fā)酵乳糖)的細菌。它們在生化及血清學方面并非完全一致,但都來自糞便,且與腸道病原菌的生活能力接近,故可作為食品、飲水等被糞便污染的間接指標[2]。
大腸埃希氏菌是大腸菌群中的典型種,除大腸埃希氏菌外,大腸菌群的主要成員是產氣腸桿菌和若干檸檬酸桿菌等。食品中糞便含量只要達到10-3mg·kg-1即可檢出大腸菌群[3]。在具體鑒定時,一般規(guī)定產酸、產氣的條件是37 ℃下48 h;美國標準規(guī)定產氣的條件是35 ℃下48 h;英國的細菌學家進一步規(guī)定氧化酶為陰性,在膽鹽或其他表面活性劑存在下能進行好氧或厭氧性生長;而英國乳品微生物學家則除上述要求外,還規(guī)定乳糖發(fā)酵的溫度為30 ~35 ℃[4]。我國大腸菌群檢測GB 4789.3—2016 是參考ISO 4832—2006 和BAM:Enumer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the Coliform Bacteria(2002)的內容修訂完成,分為MPN 法和平板計數法。
樣品來自中國工業(yè)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CICC 質控樣:FTQC-03-02 乳粉中的大腸菌群,FTQC-02-02 乳粉中的菌落總數)、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CAIQ質控樣:QC-FD-004 乳粉中的大腸菌群,QC-FD-002 乳粉中的菌落總數)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能力驗證樣品:20-A030 乳粉中的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20-E690 乳粉中的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
平板計數瓊脂培養(yǎng)基(PCA)、結晶紫中性紅膽鹽瓊脂(VRBA)、煌綠乳糖膽鹽肉湯(BGLB)和月桂基硫酸鹽胰蛋白胨肉湯(LST),均購自北京陸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氯化鈉,購自天津市北聯精細化學品開發(fā)有限公司;3MPetrifilmTM 試紙片,購自美國3M 公司。
IGS400 恒溫培養(yǎng)箱(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 LDZM-80KCS-2-01-00 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上海申安醫(yī)療器械廠)。
操作步驟:無菌開啟西林瓶,立即(1 min 內)加入少量(2 ~4 mL)稀釋液(可以用生理鹽水或磷酸緩沖液)進行再水化,稀釋液合計40 mL,待溶解后,吸出放入無菌瓶中,反復用余下的稀釋液清洗西林瓶內壁,回收清洗液放入上述的無菌瓶中,此溶液即是待測樣品原液(針對定量檢測項目,該40 mL 液體即為待測原液,即100),再按照無菌操作稀釋至10-6。全過程20 min 內完成。將上述制備的40 mL 待測原液按照標準方法GB 4789.2—2016 和GB 4789.3—2016 進行后續(xù)試驗。
將CICC 和CAIQ 的質控樣品,按GB 4789.2—2016 標準方法檢測菌落總數,觀察不同培養(yǎng)時間對兩種質控樣品菌落計數結果的影響。
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的能力驗證樣品,分別采用平板計數法和3M 試紙法測定菌落總數,每個樣品做6 個平行,取平均值,同時用質控樣作為參照。
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的能力驗證樣品,參照GB 4789.3—2016,分別采用MPN 法、平板計數法和3M 試紙法進行測定大腸菌群,每個樣品做雙平行試驗,每組試驗各設2 個空白對照,同時用質控樣作為參照。
樣品分別來自CICC 和CAIQ 質控樣品,按 GB 4789.2-2016 標準方法檢測,觀察不同培養(yǎng)時間對兩種質控樣品菌落計數結果的區(qū)別,試驗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培養(yǎng)時間對菌落總數計數結果的影響表 (單位:CFU·g-1)
如表1 結果所示,CICC 的樣品培養(yǎng)24 h 和培養(yǎng)48 h 計數結果差別不大,24 h 時有少量的菌落較小,計數時可能會有遺漏,造成結果偏小。CAIQ 的樣品培養(yǎng)24 h 計數結果與標準值差別不大,培養(yǎng)48 h 后由于平板上有大量的片狀菌,直徑為1 ~2 cm,大量的片狀菌將24 h可以明顯觀察到的菌落形態(tài)較小的菌(直徑為0.5 ~1 mm)全部覆蓋,基本不能計數[5]。我國國家標準規(guī)定,除水產品外,菌落總數的計數時間為48 h,不同的樣品培養(yǎng)時間不能一概而論,培養(yǎng)24 h時應對菌落先進行一次預計數,培養(yǎng)48 h 時再對其進行一次計數,若48 h 計數時沒有片狀菌落的計數干擾以48 h 計數結果為準。若48 h 時菌落形態(tài)依然很小,肉眼難以計數,說明樣品中的菌落有可能屬于休眠或受損狀態(tài),應延長培養(yǎng)時間至72 h 再計數。
如表2 所示,使用3M 試紙檢測結果值總體上要比使用平板計數法得到的值低,但結果值與質控值接近,說明3M 試紙用于食品的快速檢測檢驗結果比較可靠。
表2 菌落總數2 種檢測方法的對比表(單位:CFU·g-1)
樣品為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的能力驗證樣品,試驗空白對照大腸菌群數均為零,檢測結果見表3。
表3 大腸菌群3 種檢測方法的對比表
如表3 所示,3 種檢測方法對比之后,MPN 法結果值與質控標準值接近,說明MPN 法選擇性高,與平板計數法之間無明顯差異,相比較而言,3M 試紙片法方便快捷,可在檢測實驗中作為對照或參考。
菌落總數在進行能力驗證時,應充分考慮樣品中可能會添加的蔓延菌和生長遲緩細菌,因此在培養(yǎng)時間和觀察上應該注意,必要的時候加入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或覆蓋一層培養(yǎng)基來有效抑制菌體蔓延[6]。培養(yǎng)基中若要加TTC,計數平板不得超過 300 CFU·g-1,否則平板上的菌落會呈色減弱或不呈色[7]。有時為了區(qū)分樣品和菌落可采用冷培養(yǎng)平板作為對照。另外,培養(yǎng)基傾注的溫度與厚度是實驗正確與否的關鍵,溫度過高會造成已受損傷的菌細胞死亡,若培養(yǎng)基太薄,在培養(yǎng)過程中可能因水分蒸發(fā)而影響細菌的生長。應注意每遞增稀釋一次,必須另換一支吸管,以保證樣品稀釋倍數的準確性。
大腸菌群MPN 法初發(fā)酵實驗,對于產酸未產氣的發(fā)酵管,可以用手輕輕拍打試管,如果有氣泡沿著管壁上升,應考慮可能有氣體產生。這種情況在初發(fā)酵時,容易產生,此時可能會受到試管內小倒管管口完整性、小倒管外是否有沉渣等影響,應進一步做驗證實驗[8]。大腸菌群中典型菌落主要包括大腸埃希氏菌、檸檬酸桿菌、產氣克雷伯氏菌和陰溝腸桿菌,建議檢驗人員初次實驗時取這4 種細菌進行陽性對照試驗,注意觀察并記錄典型大腸菌群形態(tài),區(qū)分出典型菌落和可疑菌落。
此外,在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計數時,還可能出現高稀釋倍數培養(yǎng)皿細菌數與低稀釋倍不成10 倍關系,或高稀釋倍數培養(yǎng)皿細菌數高于低稀釋倍數[9-10],這可能是檢驗過程操作有誤或者樣品中還含有防腐劑,此時的計數結果不應作為檢測報告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