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曉, 徐 瑾, 曹國華, 王國兵
(1.南京林業(yè)大學南方現(xiàn)代林業(yè)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江蘇 南京 210037;2.江蘇省東臺市林場,江蘇 東臺 224200)
蚯蚓,作為“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工程師”,通過取食、掘穴等一系列活動,加速凋落物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質(zhì)及生物學特性,從而在有機質(zhì)分解及養(yǎng)分循環(huán)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研究表明,蚯蚓活動會提高多種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的含量[2],還可以提高土壤無機氮的含量[3]及微生物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SMBC)、微生物生物量氮(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SMBN)的含量[4];胡鋒等[5]研究表明,通過蚯蚓腸道消化后的土壤含有更多的微生物,不僅種類增多,數(shù)量和活性也激增,因此SMBC和SMBN含量增多;但Mclean et al[6]認為,雖然新鮮蚓糞中含有豐富的微生物生物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蚓糞逐漸風化,微生物量減少[7].凋落物是土壤有機質(zhì)的重要來源,其分解過程是森林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zhì)循環(huán)與能量流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8].添加凋落物會增加土壤有機碳、SMBC含量,且會改變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jié)構(gòu),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9].楊樹是我國人工林栽培的主要樹種之一,目前面臨生產(chǎn)力下降、地力衰退等風險,將嚴重影響楊樹人工林持續(xù)經(jīng)營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良性循環(huán)[10-11].有關(guān)楊樹人工林土壤養(yǎng)分及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多以不同施肥處理與施加生物炭為基礎(chǔ)[12-13],而以接種蚯蚓為處理的研究較少,且以室內(nèi)短期培養(yǎng)試驗為主[14-16],缺乏野外長期調(diào)查.因此,本研究以江蘇省東臺市楊樹人工林為研究對象,測定林地接種蚯蚓和添加凋落物后,土壤理化性質(zhì)、SMBC、SMBN含量的變化,以期為了解蚯蚓、凋落物在楊樹人工林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循環(huán)中的作用和制定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fù)措施提供依據(jù).
研究區(qū)位于江蘇省鹽城市南部的東臺林場三區(qū)(120°49′E、32°52′N),靠近黃海之濱,具有明顯的海洋性和季風性氣候,夏暖冬涼;雨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年均相對濕度88.4%,年均降雨量1 055.0 mm;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數(shù)達2 171 h,年平均氣溫為14.8 ℃;土壤為脫鹽草甸土,土壤質(zhì)地為偏堿性砂質(zhì)壤土,土壤pH值一般為8.0以上.東臺林場為江蘇省沿海重點防護林,占地面積約2 800 hm2,其中,林地面積2 187 hm2,活立木蓄積148 000 m3,森林覆蓋率78.1%.主要植被為人工營造的35楊(Populusdeltoidscv. I-35)和72楊(P.euramericanacv. I-72),還有一定面積的水杉林(Metasequoiaglyptostrodoides)、竹林(Phyllostachysviridis).
選擇立地條件及經(jīng)營措施一致的20 a生楊樹人工林35楊為樣地,林分面積約200 m×50 m,株行距6 m×5 m,樣地林分特征及部分土壤理化性質(zhì)見表1.林分年平均葉凋落量約400 g·m-2,常見蚯蚓種為威廉腔環(huán)蚓(Metaphireguillelmi),分類上屬于表棲類(epigeic)蚯蚓[17],約2~5條·m-2.于2017年12月采用隨機區(qū)組法布置樣地,共設(shè)置6個處理:空白對照(CK),楊樹凋落物表施(楊樹葉平鋪于樣方表面,T1),楊樹凋落物混施(凋落物與土壤混合均勻,T2),接種蚯蚓(T3),楊樹凋落物表施+接種蚯蚓(T4),楊樹凋落物混施+接種蚯蚓(T5).每個處理設(shè)4個重復(fù),隨機排列,每個小樣方標準面積為1 m×1 m(各樣地之間用PVC板隔離,PVC板深入土壤0.5 m,在地表留出0.15 m的高度,防止蚯蚓逃逸).凋落物基質(zhì)為烘干楊樹葉,用量為1 kg·m-2·a-1,其中,總碳含量429.37 g·kg-1,總氮含量17.37 g·kg-1;接種蚯蚓為威廉腔環(huán)蚓,用量為50~60 g·m-2,接種時注意觀察蚯蚓的入土情況,及時換掉活性差的蚯蚓.為了保證接種蚯蚓成功,每次采樣時需要觀察蚯蚓的存活狀況并及時補充接種.
表1 樣地林分特征及部分土壤理化性質(zhì)Table 1 Stand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soi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于2019年3、6、9和12月采樣:土壤容重(ρb)的測定采用環(huán)刀法原位采樣,隨即稱重、記錄并計算;土壤pH值及溶解性有機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溶解性總氮(dissolved total nitrogen, DTN)、SMBC、SMBN含量的測定需要采集新鮮土樣帶回實驗室.用直徑3 cm的土鉆分別在不同處理樣方內(nèi)各隨機鉆取0~10 cm層土壤約500 g,裝入自封袋中并及時帶回實驗室,剔除其中的石塊、根系等雜物后,過2 mm土篩.將土樣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儲存在4 ℃冰箱內(nèi),用于測定SMBC和SMBN含量;另一部分置于通風陰涼處,自然風干后過篩保存,用于測定pH值及DOC和DTN含量.
各指標測定方法:土壤pH值采用pH計電位法測定(水土質(zhì)量比為1∶2.5);SMBC和SMBN含量采用氯仿薰蒸K2SO4浸提-總有機碳(TOC)分析儀(日本島津)測定;DOC和DTN含量采用TOC-VCPH分析儀(日本島津)測定[18-19].
運用Excel 2010軟件整理數(shù)據(jù),用SPSS 16.0軟件統(tǒng)計分析,用Origin 9.0軟件繪圖.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檢驗時間和處理方法對土壤基本理化性質(zhì)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響,采用Duncan′s法和最小顯著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比較不同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性(顯著性水平P<0.05),用Pearson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與土壤理化性質(zhì)之間的相關(guān)性.
相對于CK,T3、T4、T5土壤pH值和ρb均顯著降低(P<0.05),且T5的降幅最大,分別達2.59%和16.74%,可見,接種蚯蚓顯著降低了堿性土壤pH值和ρb(表2).T1、T2、T3、T4、T5均可以增加土壤DTN和DOC含量,且T5的增幅最明顯,分別為43.02%和19.29%(表2).這說明接種蚯蚓與添加凋落物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zhì).
表2 接種蚯蚓與添加凋落物對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影響1)Table 2 Effects of earthworm inoculation and litter addition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由圖1可見,除了CK、T1,其他4種處理的SMBC含量都在12月達到最大值.T1、T2、T3、T4、T5均能提高SMBC含量,其中T5增幅最為明顯(P<0.05),達36.58%.在3和6月時,T3的SMBC含量高于T2;隨著時間的延長,9和12月時T2的SMBC含量明顯提升,并超過T3.雖然凋落物施用方式不同,但T4與T5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CK.對照;T1.楊樹凋落物表施;T2.楊樹凋落物混施;T3.接種蚯蚓;T4.楊樹凋落物表施+接種蚯蚓;T5.楊樹凋落物混施+接種蚯蚓.柱上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相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圖1 不同處理SMBC含量的動態(tài)變化Fig.1 Dynamics of SMBC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由圖2可見,T1、T2、T3、T4、T5均可提高SMBN含量,其中T1與CK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T5的增幅最為明顯,達24.98%.T3、T5的SMBN含量在3和6月增長明顯,9和12月卻降低,但仍高于CK;T4、T5的SMBN含量在3和6月存在顯著差異(P<0.05),而在9和12月沒有明顯差異(P>0.05).
CK.對照;T1.楊樹凋落物表施;T2.楊樹凋落物混施;T3.接種蚯蚓;T4.楊樹凋落物表施+接種蚯蚓;T5.楊樹凋落物混施+接種蚯蚓.柱上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相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圖2 不同處理SMBN含量的動態(tài)變化Fig.2 Dynamics of SMBN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取4個月所得SMBC/SMBN值的平均值,分析添加凋落物與接種蚯蚓對SMBC/SMBN值的影響.從圖3可以看出,SMBC/SMBN值表現(xiàn)為T4>T5>T2>T3>T1>CK,說明T1、T2、T3、T4、T5均能提高SMBC/SMBN值,其中T2、T4、T5與CK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T4的增幅最大,達10.35%.
CK.對照;T1.楊樹凋落物表施;T2.楊樹凋落物混施;T3.接種蚯蚓;T4.楊樹凋落物表施+接種蚯蚓;T5.楊樹凋落物混施+接種蚯蚓.柱上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相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圖3 接種蚯蚓與添加凋落物對SMBC/SMBN值的影響Fig.3 Effects of earthworm inoculation and litter addition on soil SMBC/SMBN ratio
雙因素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3)顯示,時間顯著影響了SMBC含量和SMBC/SMBN值(P<0.01),處理方法顯著影響了SMBC和SMBN含量(P<0.01)以及SMBC/SMBN值(P<0.05).
表3 微生物生物量的雙因素方差分析1)Table 3 Bivariate analysis of microbial biomass
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表4)表明: SMBC和SMBN含量與土壤ρb、pH值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P<0.01),與DTN、DOC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P<0.01);SMBC/SMBN值與土壤ρb呈顯著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P<0.05),與DTN、DOC含量呈顯著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P<0.05),而與pH值無顯著相關(guān)性(P>0.05).
表4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與土壤理化性質(zhì)之間的相關(guān)系數(shù)1)Table 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試驗結(jié)果表明,僅添加凋落物對土壤pH值影響不顯著,而接種蚯蚓+添加凋落物可以顯著降低土壤pH值.這與有些研究結(jié)果不相符:王斌等[20]通過室內(nèi)培養(yǎng)試驗表明,接種蚯蚓能顯著提高土壤pH值;王笑等[21]通過野外調(diào)控試驗探究兩種生態(tài)型蚯蚓在牛糞不同施用條件下對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影響,也得到蚯蚓會顯著增加土壤pH值;顧訓明等[22]研究表明,蚯蚓能顯著提高芒果園土壤pH值,增加土壤堿性.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區(qū)土壤為沿海區(qū)鹽堿地,而其他研究地為酸性土壤.目前,有關(guān)蚯蚓對土壤酸堿度影響的研究結(jié)果并不統(tǒng)一[23],有研究表明,土壤經(jīng)過蚯蚓活動后會形成水氣協(xié)調(diào)、酸堿中性的團粒結(jié)構(gòu)[24],從而促進了土壤酸堿平衡[25].研究還表明,蚯蚓能增加土壤孔隙,降低ρb[26-27].這與本試驗結(jié)果一致,且凋落物的不同施用方式對ρb的影響不顯著.
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接種蚯蚓與添加凋落物可以增加土壤DTN和DOC含量.Shuster et al[28]也發(fā)現(xiàn),田間接種蚯蚓可以顯著提高土壤表層有機碳的含量;另有研究也表明,添加凋落物會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29].而Alban et al[30]研究表明,蚯蚓入侵會使森林土壤(0~50 cm)有機碳平均每年減少0.6 mg·hm-2.這與本試驗結(jié)果不相符,可能是因為本試驗接種的威廉腔環(huán)蚓是表居型,對0~10 cm土壤的碳含量表現(xiàn)出促進作用,對更深層次的土壤碳作用不明.無論是否接種蚯蚓,添加凋落物均可以顯著提高土壤DTN含量,而單獨接種蚯蚓時,DTN增加不顯著,說明蚯蚓對土壤DTN含量的影響小于凋落物的影響,這與陳平等[31]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添加凋落物本身就是一種碳、氮的輸入,會直接促進土壤碳、氮含量升高.本試驗結(jié)果還顯示,凋落物混施處理下的碳、氮含量高于凋落物表施處理,這是由于混施的方式加快了凋落物的腐熟化速率,有益于微生物對有機質(zhì)的分解、轉(zhuǎn)化,有機碳的周轉(zhuǎn)速度加快.
試驗結(jié)果表明,無論添加凋落物還是接種蚯蚓均提高了SMBC、SMBN含量,且楊樹凋落物混施+接種蚯蚓的提升效果最為顯著.胡鋒等[5]研究也發(fā)現(xiàn),蚯蚓對SMBC的積極作用在凋落物混施時更為明顯.已有研究表明,蚯蚓穴、新鮮蚓糞的微生物生物量高于對照土壤[32],且經(jīng)過蚯蚓腸道消化后的土壤更適合微生物侵染、發(fā)育和繁殖,從而增加了SMBC含量[33].本試驗接種的威廉腔環(huán)蚓通過取食、排泄活動,在不斷產(chǎn)生蚓穴和蚓糞的同時更好地將植物殘體與土壤混合,為微生物生物量增加提供了必要條件[34].
SMBN含量的變化可以反映微生物對氮的礦化和固持作用.一般情況下,氮的固持作用會增加SMBN含量,而礦化作用會減少SMBN含量[35].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接種蚯蚓在短期內(nèi)會增加SMBN含量,主要是因為前期凋落物的施入使得土壤碳的有效性顯著增加,蚯蚓能更便利地對氮素進行固持,減少其礦化和淋溶作用;然而,隨著蚯蚓作用時間的延長,SMBN含量逐步下降,可能是因為后期蚯蚓對固持氮素的釋放作用、對微生物的取食以及植物生長對養(yǎng)分的需求,造成SMBN減少[36].SMBC/SMBN值反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結(jié)構(gòu),一般來說,不同微生物的SMBC/SMBN值表現(xiàn)為細菌(5∶1)<放線菌(6∶1)<真菌(10∶1)[37].本試驗中,各處理的SMBC/SMBN值均小于5,說明土壤中細菌占比較大.接種蚯蚓與添加凋落物都能提高SMBC/SMBN值,這可能是因為凋落物的覆蓋和蚯蚓的活動保證了微生物的營養(yǎng)基底,提高了微生物墑.
本研究發(fā)現(xiàn),SMBC、SMBN含量與土壤ρb和pH值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而與DTN、DOC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SMBC/SMBN值與ρb呈顯著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而與DTN、DOC含量呈顯著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這表明土壤ρb和pH值對SMBC和SMBN有抑制作用,而土壤碳、氮養(yǎng)分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起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楊樹人工林土壤中,接種蚯蚓和添加凋落物可以降低土壤ρb和堿性土壤的pH值,改善土壤理化性質(zhì);同時可以提高土壤DTN和DOC含量,且凋落物混施+接種蚯蚓的效果最顯著;還能提高土壤SMBC、SMBN含量以及SMBC/SMBN值.此外,土壤總氮、有機碳對本區(qū)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起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