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 真
在素質教育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無論是社會還是學校,都對人才培養(yǎng)有了更高的要求,并制定了更高的人才培養(yǎng)標準,學生的學習范圍也不再局限于課本內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對新事物的探索能力。只有對知識有了深入了解,找到一套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爭做新時代的全面發(fā)展型人才。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對新鮮事物都有著較強的探索興趣,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其探究能力。初中政治是一門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較為緊密的綜合性學科,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將課堂內容與思辨實踐活動相結合,學生也應當在日常學習中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改指出,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從課本基礎知識延伸至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從初中政治教材出發(fā),挖掘思辨內容,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思辨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種,課堂辯證式探究就是其中最為有效的一種方法,針對某一爭議性現象,在課堂中引出問題,學生各抒己見,積極發(fā)表對問題本身的看法與理解。通過此種方法,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課堂語言表達能力,使其對課本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激發(fā)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辨能力,使其在學習的同時對具體事例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認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政治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網絡生活新空間》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開展課堂辯證式探究,讓學生對“網絡是把雙刃劍”這一現象展開討論。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小型辯論,繼而引入課本內容,積極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在學生對課本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深入講解網絡發(fā)展的背景知識,并明確列舉網絡利與弊的相關事例,對學生加以警示,防止其沉迷網絡游戲,對自身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與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相比,政治課堂教學較為枯燥,教師如果單純地按照課本講授內容,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這就需要教師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具有直觀、生動等優(yōu)點,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觀看《演講者》等正能量節(jié)目,學生在觀看節(jié)目的過程中會產生自己的感想并記錄下來,活動結束后可以和組內成員交流討論,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抒發(fā)自身所想,從而提高自身思辨能力。
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單純閱讀課本對學生來說已不再適用,教師要倡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能夠提高自身思辨能力的書籍,積累政治素材。如閱讀關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書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樹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堅韌不屈、頑強拼搏的民族精神,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學生從歷史中學習,培養(yǎng)其判斷能力。教師除了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書籍以外,還需要定期舉辦讀書交流會。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是有限的,在交流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取其他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從而將讀書的價值最大化,讓學生在讀書中學習做人,學習做事。
教師可以策劃并安排能夠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從時事政治出發(fā),開展相關宣講活動,擴大宣傳力度等等,讓學生感受社會風氣風貌,在增強學生社會認同感的同時,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小型辯論賽,讓學生針對熱點時事進行辯論,參賽人員不限,這樣學生就可以了解各行各業(yè)的人們的生活現狀,在辯論的同時拓寬了視野,拓展了實踐范圍,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生活,深入探索生活。在諸如此類的社會實踐活動當中,學生可以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提升了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為培養(yǎng)其思辨能力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思辨能力是初中政治教學的核心內容,教師應當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從教材出發(fā),發(fā)掘思辨內容;豐富課堂教學模式;積極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圖書;組織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等優(yōu)化策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