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成欣 李宏宇 李大欣 田鋒 李海濤 陳寧建
【摘要】為探討高效的教學方法,建構適合學生的教學體系,課題組運用文獻法、訪談法、調查法、實驗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和邏輯法,對籃球運動技戰(zhàn)術體系和學生身心特點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從內容、方法、結構、進度、資源整合等角度對高中三個學年、六個學期的籃球模塊教材進行了重新組合,通過教學實驗和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分析,構建了能夠顯著提高高中生籃球戰(zhàn)術能力和身體素質指標的選項教學校本教材體系。
【關鍵詞】普通高中;籃球選項教學;教材整合
體育選項教學是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必然,是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在內容結構和組織形式上的重大變革,是對高中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嚴峻考驗。但是由于《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缺乏對具體教學內容的規(guī)定,加上當前初中體育健康教材與高中教材內容體系未能有效銜接、忽視籃球基本功教學等因素,高一新生籃球基本功普遍薄弱。因此,根據(jù)具體校情建構適合學生學習的有效的校本教材內容體系,使所有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獲得長足的進步,就顯得尤為迫切[1]。這也是我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校本教材改革,乃至我省體育與健康學科課程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基于以上考慮,課題組認為有必要從內容、方法、結構、進度、資源整合等角度對籃球模塊教材進行深入研究,開發(fā)出適合我校學生的籃球校本教材,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
在本研究中,選項教學是指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在高中階段選擇一項運動項目進行長時間訓練,最終熟練掌握該項技能的教學組織形式。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為《課程標準》指導下的籃球模塊教材選擇及組織實施過程。
(二)研究方法
本課題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以“體育選項教學”和“籃球模塊”為篇名和關鍵詞,共得到有價值的論文46篇。(2)調查法。調查本地高中體育選項籃球模塊教學實施過程、經(jīng)驗和教訓。(3)訪談法。訪談德高望重的業(yè)內課程專家、一線優(yōu)秀教師和體校教練員,并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籃球選項學習需求和對學校實施選項教學的意見。(4)實地觀察法。實地觀察優(yōu)秀教師和教練員的籃球項目教學、訓練和組織實施過程。(5)統(tǒng)計法。對籃球模塊技戰(zhàn)術體系內容的教學權重與教學評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處理,并進行表格制作。(6)邏輯法。運用邏輯學的知識和方法對獲得的有效信息進行分類與比較、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得出本文的研究結論。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教學目標設置
高中籃球模塊教學在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吨袊鴮W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在“健康生活”素養(yǎng)中有“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的表述,毫無疑問,這一素養(yǎng)唯有通過體育課程才得以實現(xiàn)[2]?!墩n程標準》構建了“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位一體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體系。本課題組設置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1)運動參與目標。了解籃球運動的起源、發(fā)展及運動特點;了解籃球運動發(fā)展趨勢,具有主動探究意識,積極主動參與籃球運動,養(yǎng)成自主鍛煉習慣,具備基本組織和參與籃球比賽的能力,會欣賞、評論籃球比賽。
(2)運動技能目標。獲得應有的基本技術與戰(zhàn)術知識和簡單規(guī)則知識,學習移動、傳球、定投、持球突破和傳切配合等個人和集體的進攻與防守基本技術和簡單戰(zhàn)術配合,掌握和遵守比賽規(guī)則;能夠靈活有效地運用運動技戰(zhàn)術。
(3)運動體能目標。身體得到足夠的生理刺激,能夠承受適宜的運動負荷;發(fā)展力量、靈敏、耐力、速度等身體素質,使學生各系統(tǒng)器官的機能得到提高與發(fā)展。
(4)運動心理健康目標。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反思,在愉快、積極的運動參與中領悟道理, 挖掘自身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勇敢、頑強、自信、團結、克服困難等優(yōu)良品格的形成。
(5)運動社會適應目標。對籃球運動有興趣并充滿熱情,具備良好的協(xié)作精神和體育道德,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備機智果斷、團結合作、勇于拼搏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
(二)教材的整合與評價
(1)高中籃球教材內容整合。課題組立足高中生具體學情和地市級籃球競賽實際,從籃球技術運用作用和運用規(guī)律角度進行分類、取舍和整合,即進攻技術和防守技術兩大部分,再分別細化為個人技術和配合技術。
具體籃球教材整合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課題組對復雜、多樣的籃球技術進行了取舍、調整,整理后的籃球技術一目了然,步驟清晰,可操作性強。
(2)教學進度設置。課題組通過實地考察和電話調查的方式,對南陽市各地區(qū)不同高中體育專項教學籃球模塊教學進行隨機調查,依據(jù)籃球專項教學大綱要求,并結合高中生具體學情和省市級籃球競賽實際,及籃球教材整合內容,設置了具體的教學進度(見表1)。
(3)模塊課時分配。高中籃球一學期有18學時。學生每完成一個模塊的學習,且成績合格,就可以獲得1個學分。具體課時分配如表2所示。
(4)籃球專項考核評價體系。首先是籃球專項技術考核內容,經(jīng)過專家組篩選,確定籃球專項技術考核內容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本?;@球專項考核內容首先依據(jù)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專項技術動作難度逐步增加,以鼓勵學生樹立自信,練好基本功,并且做好時間限定,進而規(guī)范學生的技術動作,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其次是籃球專項技術考核項目評價體系。根據(jù)靳珊《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專項技術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課題組選取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對選修高中籃球專項學習的學生進行客觀性、導向性、全面性評價考核(見表4)。
最后是籃球專項技術考核項目評價標準?;@球專項技術考核定量評價項目,采用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體育教育、社會體育專業(yè)考試辦法和評分標準。定性評價項目根據(jù)學生動作標準程度打分,定為A、B、C、D四個等級。
籃球教材內容的整合和設置一定要有極強的針對性(針對學生現(xiàn)狀)、系統(tǒng)性(依據(jù)運動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和科學性(方法和手段體現(xiàn)科學性),身體練習必須緊密聯(lián)系專項技能。在每項新技術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要把籃球技術基本功訓練的規(guī)范程度放在第一位,使學生的動作技術規(guī)范起來,并循序漸進地安排負荷量;要不斷提高學生肌肉的適應能力,即讓學生在比較自然的動作中,熟悉動作技術的要領,通過多次重復的練習,與其他技術的學習進行銜接,保持技能學習的完整性和結構化。尤其是投籃能力的提高,教師要將規(guī)范科學的技術練習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參考文獻】
張俊松.籃球模塊教學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性分析[J].課堂教學,2019(07):55.
吳根建.普通高中籃球模塊內容的選擇及排列結構的分析與對策[J].高考,2019(1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