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芳
摘 要:有人說,“作文好比登山,途中實在太艱難?!贝_實是這樣。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學會“我以我手寫我心”。只要學生有事可敘,直言其事;有感可發(fā),直抒胸臆,堅持動筆就行。這是符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的。如果養(yǎng)成多讀書、細觀察、勤練寫的習慣,那么作起文來,斷不至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教學 教學經(jīng)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diào)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實話、心里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边@就是要求習作要達到“我手寫我心”“以心寫文”。以上這些要求對于學習做人的兒童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從長遠看,他對于開啟一代真、善、美的社會風氣、凈化人文環(huán)境,培養(yǎng)做人的基本素養(yǎng)也是十分重要的。作為一名從事多年語文教學的老師,要讓學生明確寫作的目的:“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蹦敲?,如何讓學生學會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使習作成為孩子們心靈的樂園,并能通過習作激勵學生展示自我,傳遞信息,交流情感,馳騁想象,憧憬未來呢?下面,我從四點來談我的習作教學經(jīng)驗。
一、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要學會“攝像”
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實際情況,教師應引導他們?nèi)ビ米约旱难酃馊ビ^察,了解周圍的世界。告訴學生:你的眼睛,是最靈敏的高科技攝像機,它可以看到最具細節(jié)的地方。每個“攝像機”攝取的角度不同,內(nèi)容也不一樣。因此,多角度地看,并以一種愉悅的心態(tài)融入其中,去細致觀察,盡情享受,并真實記錄,這樣,積累的素材也會無意地增加。如去讓學生觀察春天里的泡桐樹。當孩子們仰望著高高的泡桐,它的花還未開放在枝頭,只看到一串串的花骨朵綴滿枝頭。孩子們充滿想象的語言,便從嘴里一個個蹦了出來:有的說,像一串串葡萄;有的說像一串串風鈴……下了課,帶他們?nèi)タ匆欢浜芷胀ǖ脑录净?。學生在習作中寫道:“它的顏色是粉紅色的,一層一層的花瓣,很自然地包裹著花蕊;它聞起來好香啊……”這里,我們要做的是:除了指導學生看花的顏色、花瓣的形狀外,還要引導學生看更多不易看到的地方:看一看花瓣上淺淺的紋絡,綠色的帶刺的花托,柔嫩的花蕊,花蕊的顏色,以及新開的花兒和枯萎的花兒之間的區(qū)別。鼓勵學生“觀物之微”,且努力發(fā)現(xiàn)事物與眾不同的地方。長此以往,便會練就學生認真細致“看”的能力。
二、耳朵聽世界,讓耳朵學會“錄音”
在這里,我們老師不應忽略了“聽取素材”的指導,要引導學生認識“耳朵”的重要性,調(diào)動學生學會“傾聽”。如布置有創(chuàng)意的練筆活動:根據(jù)聲音去想象一篇作文;如想象習作小練筆《鳥的天堂》里一只畫眉鳥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及其他眾鳥的叫聲)可播放《百鳥朝鳳》的錄音,讓學生去聽,去想象……或帶領學生到市場,讓他們?nèi)鐚嵱涗浬顭狒[繁雜之音;帶領他們走進大自然、走進金水溝,傾聽大自然呼呼的風聲;靜聽小雨淅瀝、大雨嘩嘩、知了聲聲、蛐兒歌唱……這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
三、觸摸并感知,讓雙手、鼻子學會“復印”
除了看和聽,摸和聞也是認識事物的有效方法。鼓勵學生去摸摸春天里的各種樹葉,如柔柔的不扎手的松針,讓他們感受生命的輕柔;摸一摸老榆樹的外皮,去感受歲月的滄桑;摸一摸蠕動的春蠶,去感受生命的靈動;摸一摸烏龜、蝸牛的房子,去感受動物的神奇……用手摸,也是一種實踐與創(chuàng)造。人說“十指連心”,沒有十指的探索,心又怎會波瀾漣漪呢?鼓勵學生去聞聞花的芬香,泥土的清新、雨水的塵埃、陽光的味道……學生一定會感到,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多美好的東西。學生在馬上放學時,會聞到炒菜的香味,告訴孩子:那是家的味道,那是媽媽愛的流露,在不經(jīng)意間,孩子學會了感恩。
四、用心用情,讓心靈學會“感悟”
“無論外界的事物或是內(nèi)心的變化,都照當時所感受到的寫下來,這正是記敘文的任務。”(葉圣陶)當那么多的生活感受在學生心理積淀下來,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感悟。悟的過程是靈感的升華,是精粹的沉淀。讓課堂安靜下來,再靜下來,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清理,哪些是自己要用的,哪些是暫時不用的。然后將素材作以整理。在這里,老師要指導、幫助,讓學生在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說出最具有生命的語言!瞧!好多鮮活的句子:“習老師像頭大象”;“風親了我一下,害羞地逃走了”;“我是一只老鼠,作為生命,和人類是平等的”;“我想飛,面對考試,我看著試卷,感到薄薄的考卷卻使我不能振翅”……的語言。當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發(fā)生疫情后,學生在習作中真實地寫道:疫區(qū)的小朋友,此刻,假如我能長出一對翅膀,我一定會飛到疫區(qū),給你們送去溫暖和幸福,帶去食物和水,幫你們打敗病毒,一起戰(zhàn)勝困難……單憑這樣的話語,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我的卓雅學子具有仁愛之心呢?更有什么理由不相信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呢?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果內(nèi)藏乾坤,以培養(yǎng)作家為己任,顯然不切實際,但如果我們的努力可以使我們的卓雅學子抓起筆便直抒胸臆,用文字來展現(xiàn)一個立體的自我,這將會為我的教學生涯帶來一生的慰藉。就正如:讓學生經(jīng)歷開放的作文過程,全身心地投入體驗,因為真情流露的文字是最打動人心的。一個孩子在作文中寫道,“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來,它悄悄地說:‘世界真美啊!”我聽到了世界里的陽光在歌唱!我的卓雅學子們,你們的習作一定會在張老師的指導下,變成鉛字,完成你們的小作家夢!我們一起加油!
參考文獻:
[1]何紅花."如何使學生習作富有個性化." 課程教育研究 .10(2020):83.
[2]牟明才."怎樣指導學生把習作寫具體."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10(2019):105.
[3]宋寶蘭."讓學生愛上習作——小學語文習作指導策略漫談." 華夏教師 .20(2019):50-51.
(陜西省合陽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