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強
(杭州江南實驗學校,浙江杭州 310052)
“跑贏初三”系列講座是杭州江南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江南”)為初三學生原創(chuàng)開發(fā)的系列德育活動項目,創(chuàng)始于2008年9月。截至2020年6月,“跑贏初三”系列講座累計講座已逾45 場,惠及了一屆又一屆的“江南”初三學生,在教師、家長和學生中有良好的口碑。筆者作為項目原創(chuàng)者、參與者,回首十余年的堅守,嘗試通過闡述“跑贏初三”系列講座開發(fā)歷程、內(nèi)容架構(gòu)、成效反饋,為落實立德樹人提供校本樣例,助力生命成長。
“跑贏初三”系列講座的生發(fā)是因“江南”全員德育的思想使然,但一以貫之的堅持卻源于對生命成長的敬畏。
2008年9月,筆者頂著當時為數(shù)不多的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A證持有者的光環(huán)調(diào)入“江南”工作,任教初三。時任年級主任的陳老師覺得這是很好的資源,主動找筆者協(xié)商為學生做團體心理輔導。盛情難卻,筆者欣然接受,“跑贏初三”系列講座就此產(chǎn)生。從此,“跑贏初三”系列講座便與年級組的學生管理產(chǎn)生了交集,延續(xù)至今。
“跑贏初三”系列講座之名是筆者提議的。寓意是:“如果人生是馬拉松,初三只是其中一程。每個人能合理定位每一程的目標,并朝著目標跑,其實就是人生‘贏’家。因此,生命的每一程要盡心盡力地‘跑’。跑贏初三,并非人生終點,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人生馬拉松精彩旅程的開始。因此,要努力爭取‘跑贏’?!薄芭苴A初三”,簡單四字,寓意深刻。
2008年9月—2013年7月,筆者連續(xù)任教初三,直接見證了年級組的工作,心理節(jié)奏與學生更貼近,“跑贏初三”系列講座開展順暢。2013年9月—2020年6月,“跑贏初三”系列講座一直是初三德育工作的傳統(tǒng)品牌項目,其間筆者一共有三年時間不在初三任教,但一直堅持介入此項工作?!芭苴A初三”系列講座也走出“江南”,走入杭州市濱江區(qū)內(nèi)的其他兄弟學校。
“跑贏初三”系列講座運作了12 年,在恒定主題下始終處于完善過程中,中間傾注了歷任年級主任的智慧,匯聚了班主任們的心血。從定位到架構(gòu),“跑贏初三”系列講座有其完整的邏輯,并承載著學校的辦學理念,也遵循著學生的心理訴求。在當下的語境里,“跑贏初三”系列講座順應了國家倡導的立德樹人教育宗旨。
2005 年,杭州江南實驗學校依托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創(chuàng)辦,學制為九年一貫。創(chuàng)校者們確立了明確的辦學理念:開闊的國際視野、和諧的身心發(fā)展、幸福的人生起點。十五年的摸索,“江南”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各個年級組以“幸福校園”為文化內(nèi)核,架構(gòu)符合學生身心特征的德育思路。因此,“跑贏初三”系列講座并非獨立的存在,它是初三年級德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校德育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
中考體制下,學業(yè)成績的重要性被無限放大,學習時間被盡可能地拉長的情況比比皆是,但只看成績有違“江南”的辦學理念?!敖稀比岁P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更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開設“跑贏初三”系列講座的初衷是關切學生的心理成長,成為“江南”人堅定貫徹辦學理念的一個縮影。整整十二年,定位未改,也不會改!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生不同。每一年,變的是一屆又一屆學生的面孔,不變的是學生的基本成長規(guī)律。“跑贏初三”系列講座的亮點,在于開發(fā)者根據(jù)初三學生一年中校園生活的基本軌跡,確定六個主題,觀照生命成長。這六個主題是定位目標、正視短板、管理時間、調(diào)適心態(tài)、應考策略和責任擔當(見圖1)。這些內(nèi)容從定位目標開始到責任擔當結(jié)尾,有機連接,中間的四個主題可根據(jù)年級組的需要做出調(diào)整。這些話題可以用來做學生團體輔導,也可以給班主任對學生甚至家長做個別溝通時提供思考空間。畢竟,每個學生都不一樣,教育必須尊重個體差異。
圖1“跑贏初三”系列講座架構(gòu)示意圖
“跑贏初三”系列講座的受眾者是學生。一般地,在具體準備某一話題時,內(nèi)容的選擇非常重要。選材遵循“三要”原則。第一,要有一定的心理學(理論)依據(jù),讓學生覺得“可信”。如:正視短板,引多元智能理論佐證;調(diào)適心態(tài),用“情緒ABC”理論說理;應考策略引“瓦倫達效應”闡述。第二,要有具體生動案例,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如管理時間,可選用知名人物如魯迅、富蘭克林擠時間的事例,可舉現(xiàn)實生活中許淵沖“偷時間”的案例,也可舉學生身邊合理管理時間的樣例。第三,要有一定的內(nèi)心感悟,讓學生產(chǎn)生感同身受。真實的案例、自己身邊同學的樣例可引發(fā)學生感同身受。于開發(fā)者而言,心理學依據(jù)來源于自身的學習,案例源于日常的積累,感悟源于自身對生活的理解,將這些真誠地分享給學生,能直抵學生的心靈深處。
前述六個主題的篩選與確定經(jīng)歷了兩年左右的時間,綜合了對學生的抽樣訪談、問卷調(diào)查、教師座談等相關信息。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或完整推進,或?qū)χ虚g四個主題根據(jù)年級組的整體安排選擇性地進行。以下,筆者擇取定位目標、調(diào)適心態(tài)、責任擔當三個主題舉例說明。
根據(jù)調(diào)查得知,剛?cè)氤跞膶W生很明確自己的學業(yè)目標其實不多,學業(yè)水平居于中間層次的學生尤為如此。有些學生即便有所謂的目標,也非?;\統(tǒng),如“我要讀優(yōu)質(zhì)高中”,至于讀哪一個檔次的“優(yōu)質(zhì)高中”,就“不知道”“沒想過”了。這種現(xiàn)象普遍性地存在于每一屆學生中?;诖耍P于目標的定位是“跑贏初三”系列講座的必做主題,旨在使每一位學生在進入初三的第一時間,清楚地知道一年后有哪些選擇空間。
【案例1】起跑前,先鎖定目標
2009 年9 月10 日下午,初三年級全體師生在報告廳舉行了“跑贏初三”系列講座第一講,主題是“起跑前,先鎖定目標”。首先,金老師結(jié)合最新招生情況,告訴我們可供選擇的目標學校群體。他明示我們:總有一條路可走!接著,金老師分析了“跑贏初三”系列講座的制約因素:志趣、實力、父母的意愿。志趣關乎幸福,實力是決定因素,而父母意愿則是重要參考。只有正確處理好這些制約因素,才能“做自己想做又能做的事”。由此,確定合適的目標并負責任地執(zhí)行十分重要。我們需要:將目標刻在鋼板上,把方法寫在沙灘上。
——根據(jù)2010 屆初三(5)班黃錟穎采寫的通訊稿改編
在中考指揮棒下,學生進入初三,學業(yè)壓力真切地來了。比如,月考就是一種考驗形式。訪談中,我們聽到了學生內(nèi)心因?qū)W業(yè)壓力帶來的緊張、不安與期盼,女生表現(xiàn)得相對明顯。當然,青春期的學生還有其他生活中的壓力,如外表形象、同學關系、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等。家長、教師,如果只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常常會覺得如今的孩子“不可思議”。如何站在孩子的視角給予恰當?shù)囊龑?,使之認識到在成長的道路上,選擇積極的心態(tài)去應對所遭遇的困局,積攢生活能量、賦予生命意義,都顯得十分必要。如此引導,選用大眾的榜樣效果不錯,選擇學生們身邊的榜樣更容易引起共鳴。
【案例2】堅持的力量
2018 年10 月23 日下午,初三年級的全體學生來到報告廳,聆聽了“跑贏初三”系列講座——堅持的力量!堅持的力量,是“無腿老人”夏伯渝43 年5 次挑戰(zhàn)珠峰的毅力;堅持的力量,是96 歲的“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那變形的手關節(jié);堅持的力量,是丘索維金娜為了兒子7次出戰(zhàn)奧運會;堅持的力量,是“鐵榔頭”郎平和中國女排堅定地打出每一個球;堅持的力量,是我們學校足球隊用汗水換來的三連冠(注:初三年級有多名學校足球隊主力,球員代表上臺現(xiàn)身說法很有共鳴感)。成功離不開堅持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堅持就是勝利”!
——根據(jù)2019屆通訊員白婧老師的通訊稿改編
人生無處不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說,初中畢業(yè)是學生整個人生的第一次選擇,但由于種種原因,比較長的時期以來,我們的基礎教育缺失對學生自我興趣的鼓勵、認識自我的引導、人生規(guī)劃的指引,社會、家長、學校往往把目光集中在升學率上??傮w上,在選擇面前,父母決策型居多,孩子自主權不大。這導致孩子缺乏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的前提條件?!柏熑螕敗敝黝}試圖給面對人生重大選擇的初三學生一個提醒:“生活中時時處處有選擇。選擇是個人的權利,卻也必須承擔責任;選擇看起來是結(jié)果,卻是過程的累積;人生路上的選擇需要機遇,更需要實力的積淀。”
【案例3】疫情下話使命,選擇中說擔當
2020 年3 月13 日下午4 點20 分,九年級學子端坐在電腦前,靜心聆聽由金明強老師帶來的“跑贏初三”系列講座第三場講座。這是一次別樣的線上講座,主題是“疫情下話使命,選擇中說擔當”。金老師帶領大家“回眸人類歷史上的瘟疫”和21世紀以來的重大疫情,展示了人類與疫情無休無止的抗爭歷史,從而警示同學們敬畏自然、珍惜生命?!澳曅鹿诜窝紫碌倪x擇”,通過鮮活生動的事例,如鐘南山、李蘭娟、醫(yī)務人員群體、快遞小哥、志愿者等抗疫畫面,向同學們傳遞了關于“選擇”的諸多思考:盡心竭力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把鐾咔槌掷m(xù)中的擔當”,金老師以自身經(jīng)歷為例,展示了學校一位普通教師自2 月10 日以來的在線教學常態(tài)?!澳敲?,同學們,你們的使命和擔當是什么?”有了前面的鋪墊,這句叩問發(fā)人深省。
——根據(jù)2020屆通訊員陳燕老師的報道稿改編
十余年來,“跑贏初三”系列講座得到了學校管理者的支持、家長們的關注和學生們的認可,甚至可作為一個德育品牌,走出“江南”,影響到區(qū)內(nèi)兄弟學校。如此草根的內(nèi)容,何以有如此生命力?身為原創(chuàng)者、參與者,年復一年地堅持、完善著,是因為這關乎生命的成長。
不敢保證,事實上也不可能通過一次或幾次講座改變所有的學生。不過,總有那么一些學生真的會因為某次講座、某個事例獲得感動,進而改變?,F(xiàn)場的熱烈掌聲是轉(zhuǎn)瞬即逝的,但學生的“記得”是非常寶貴的。曾記得2016 年上半年,一名2009 年畢業(yè)的學生回來看望老師,問我:“老師,還做講座嗎?”于是,他回憶起當時的一些場景。我想,學生“記得”是對老師最好的嘉獎。
“跑贏初三”系列講座的初心,是想為辛苦忙碌中的學生提供一些成長的助力。事實上,也為初三管理的整體節(jié)奏增添了一抹亮色,對凝聚初三團隊向心力多有裨益。
看看師生們的留言,足以感到欣慰:
●還記得你講座中提到的那個無臂鋼琴師劉偉,他讓我堅信:人要有夢想,并堅持去實現(xiàn)?。?013年10月)
●你一直在我們最辛苦的時候鼓勵我們要“頂過去”,這三個字,陪伴我們度過最艱難的時間。(2013年12月)
●謝謝你,在百忙之中還為我們初三帶來這么好的講座。(2014年7月)
●同樣的主題,你總能舉最鮮活的事例以貼近生活、貼近孩子,這份用心甚是感動,也激勵著在場的每一位聽眾。(郭老師,2019年11月)
助人的工作無止境,助人的工作有意義,再是辛勞也值得堅持!
“助人自助”是心理輔導的真諦,其實也是人與人之間能友善相處的奧秘。秉持這樣的理念,每一個案例的積累、每一次講座的準備和實施,于筆者而言,都是一次修行。
首先,每一個案例都是先能打動自己的。在報告廳里,學生們朗讀“大自然太偉大了,人類太渺小了。這次是珠峰接納了我,永遠不是我征服了珠峰。山一直在那里”(夏伯渝,中國第一個依靠雙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特別深情;在報告廳里,學生們品讀“不放棄,是因為希望不滅,是因為所有的堅持都會得到應得的回報。我用全身的力氣,才能拿出一本書,但至少我拿出了;我用全部的精力才能完成一場考試,但至少我完成了;我用全部的生命去抗爭命運,但是至少我有尊嚴有理想地活著。我的靈魂太重,所以皮囊超載了,原諒我走得慢,但是,請相信,山高路遠,我一定在向你走來”(邵鎮(zhèn)煒,2014 屆“江南”畢業(yè)生,身患肌肉萎縮癥,現(xiàn)就讀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特別感人……與其說,希望通過講座助力學生成長,倒不如說,每一次講座都是對自我的淬煉、警示,從而催促自己與學生共成長。
能助力生命成長,正是“跑贏初三”系列講座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