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希
內(nèi)容摘要:通過調(diào)研座談、行動研究等途徑,循序漸進地展開了基于師范院校和小學相合作的小學語文課本劇的整理創(chuàng)編、課堂應用、排演推廣等工作,最終摸索、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學語文課本劇開發(fā)與應用策略,推動了教師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本劇 開發(fā)與應用 校校合作
語文課,是學生運用語言工具,感受文學美妙,進而認識自我和世界的重要途徑。對于需要夯實基礎的小學生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學科地位。然而,目前的語文授課始終存在輕審美,重知識;輕過程,重結論;輕能力,重應試的問題,亟需加以解決。
2001年,國家教育部制定了《藝術課程標準(實驗稿)》,首次把“戲劇”課納入中小學的學科教學中,和音樂、美術一起成為藝術課程的一部分,昭示了戲劇這門課程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意義。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目前戲劇課的開設基本還處于停滯和摸索階段,發(fā)展較為遲緩。
針對以上兩種形勢,基于師范院校與中小學長期開展著實習合作的有利現(xiàn)實條件,我們考慮通過高校教師、實習學生與小學專任教師之間的良性溝通,將語文教學與戲劇活動結合起來,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學語文課本劇開發(fā)與應用策略。
一.相關研究述評
國內(nèi)就課本劇本體研究而言,主要集中在對其屬性價值的研究、操作方法(包括創(chuàng)編和排演)的研究、不同學科應用的研究等方面。如康洪興在《大有可為的“課本劇”運動》指出了課本劇推動我國戲劇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基本作用,并闡述了課本劇編演中姓“教”還是姓“劇”的問題。王云(2015)分析了課本劇編演的功能和價值,指出課本劇的編演一般按照導、選、讀、編、演、評六個步驟展開,課本劇內(nèi)容的選擇需關注表演性、戲劇性和舞臺性三個方面。喬能?。?004)認為中小學編演課本劇存在幾大誤區(qū),如把手段當目的、把表演當創(chuàng)新、把“放手”當“放羊”等。周勝南(2013)認為,需要拓寬課本劇的運用領域、強化參與排練的過程、重視“戲劇導師”的培養(yǎng)。朱文慶(2015)提出其評價核心要唯一化、評價過程要階梯化、評價功能要立體化。另外,課本劇在中小學的應用,已經(jīng)從最初的語文、英語課程,漸漸延伸到了各門學科中。
而具體鎖定“小學語文課本劇”的研究,目前所見還不多。朱湘云(2013)提出可以運用角色扮演、即興表演、創(chuàng)編課本劇等方式輔助小學語文教學;劉曉東(2014)指出按照不同學段,可小學低年級學生表演課本劇,中年級寫觀、演后感,高年級編寫課本劇;魏瑋(2016)指出課本劇的類型包括獨幕型、多幕型、片段型、即興型、忠實型、創(chuàng)新型等,要靈活運用不同類型的課本劇活動,最大程度發(fā)揮其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此外,與本課題相關的戲劇教學法及兒童教育戲劇研究,有了一些可供借鑒的研究設計和結論。如鐘明璇(2016)根據(jù)小學三個學段學生的身心及認知特點及語文具體教學目標要求,分門別類地提出了適用于課堂教學的戲劇元素與方式。陸素英《小學語文“教育戲劇”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研究》為不同年級設計了螺旋式上升的課程內(nèi)容,其中三年級設計的課程便為獨幕課本劇。
綜上所述,目前各類研究都確認了課本劇對課堂教學、學生成長、校園文化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但對課本劇的界定還比較雜亂,一些已出版的中小學課本劇腳本質量參差不齊,面向普通學生的具體創(chuàng)編、排演的策略研究還較零碎,系統(tǒng)性和專業(yè)性有欠缺。同時,與小學語文直接相關的課本劇研究還太少,未能很好地發(fā)揮小學生群體和語文學科開展課本劇的天然優(yōu)勢,未能找到解決課本劇應用痛點(如學時、人力、素材庫等)的可操作性策略,研究的可復制性較弱。
二.基于校校合作的小學語文課本劇開發(fā)與應用
基于校校合作的小學語文課本劇開發(fā)與應用,便是要明確小學語文課本劇文本創(chuàng)編的理念、程序與標準,開發(fā)小學語文課本劇劇本資料庫。要探索課本劇在小學語文不同學段、不同課型應用的原則與具體方式,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同時要找到校校合作背景下開發(fā)與應用課本劇的最佳路徑,促進師范院校與小學的資源互補。具體說來,主要圍繞以下幾個要點展開——
1.課本劇的理論構建
(1)小學語文課本劇劇本開發(fā)的理念、程序及標準。對于如何恰當選擇要改編的語文課文文本,具體怎樣一步步進行改編,最后什么樣的劇本才合乎應用需要,許多教師并沒有非常清晰的認識。我們認為,課本劇編創(chuàng)的基本指導思想應當是“以教材為本,為教學服務”、“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形式不拘泥,勿忘戲劇性”,要充分地保證課本劇開發(fā)大方向的準確。在此基礎上,我們改編課本劇的素材挑選原則為:原課文學生理解較困難,傳統(tǒng)教學方法預計教學效果不夠理想;角色形象較鮮明,對話較多或較易生成;時空集中,線索簡單,適合舞臺演出。到了課本劇劇本具體創(chuàng)編的階段,文本的整體改編構思,通常需要從情節(jié)、角色、劇本定位三個大的方面入手。比如,是否需要增刪情節(jié),哪一段需要加強,哪一段可以削弱,整個劇本幕場如何安排;是否需要增減角色,誰需要突出,誰僅僅調(diào)節(jié)氣氛;以哪種戲劇形式進行演出,舞臺布置是寫實化還是寫意化……所有這些大問題思考清楚以后,才能進入變文學敘事語言為舞臺語言的具體階段。而優(yōu)秀的課本劇,一定是兼具文學審美性、舞臺靈動性和教學實用性三大特性的。
(2)課本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基本原則。應用課本劇有其特殊的意義和價值,但我們也必須承認,編排課本劇耗時耗力,對資源、人才的需求都比較高。沒有經(jīng)驗、缺少方法的嘗試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引來學生的反感和教師的懈怠。所以,我們認為,應用課本劇應當在學期或者學年初就制定一個較完善的方案,把課本劇活動有計劃地納入教學安排當中,決不能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同時課本劇編演過程中,教師要全程做好引領、監(jiān)督和示范工作,避免放羊式自嗨或者純粹的娛樂傾向。尤為重要的是,課本劇排演后的評價,既要看結果,也要看過程;既要關注臺前的表演,也要關注幕后的付出;既要看重專業(yè)評定,也要看重同伴意見;既要肯定取得的成績,也要設定更高的標準。同時要建立起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激發(fā)學生編演的積極性,從根本上確保課本劇應用的科學性。
2.小學語文課本劇開發(fā)與應用中校校合作的路徑
(1)關于劇本建庫。充實小學語文劇本庫,讓小學師生能更加便捷地應用課本劇,是值得我們花大力氣去開展的工作。在確定優(yōu)秀課本劇的標準之后,一方面,可以綜合多方力量搜集整理已有的劇本;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由小學專任教師挑選出適合運用課本劇教學的語文課文篇目,由其指出其教學的重難點,再由師范院校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團隊,或者正在進行畢業(yè)實習、頂崗實習的學生展開具體的創(chuàng)編工作,最后師范院校漢語言文學和小學語文教學法專業(yè)的教師指導把關,從而形成更適合各小學自身校情學情的劇本庫。當劇本庫建設到一定階段,還可以嘗試建立共享平臺,以供更多的小學師生、師范院校學生去分享和學習。
(2)關于課本劇排演
任何較大型的課本劇排演,都需要強有力的班底和一定的舞臺經(jīng)驗基礎,而這些,對于大多數(shù)小學來說,是較為缺乏且難以短時期配備完善的。所以,我們可以借助校校合作的力量,由師范院校提供導演、表演、美術、音樂等方面的教師專業(yè)指導,再由師范專業(yè)的實習學生承擔課本劇排演的部分策劃、組織、設計、制作等工作,在合理配備好各自人力、物力資源的基礎上,找出一條小學課本劇排演的最簡約、最通暢的路。
3.課本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課本劇在小學不同學段的應用。一般而言,小學第一學段主要是在教會的引導下參與課本劇的排演,在這個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的團結友愛和團隊集體意識。小學第二學段則可以嘗試不太嚴謹?shù)膭”靖木帲⒃诟木幍幕A上做小型的課堂情景劇展示,念念臺詞,配合設計一點舞臺動作等。到了第三學段,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都有了較好的發(fā)展,已經(jīng)可以參與課本劇編演的全程,只要有老師的嚴格把關和精心指導,他們便可以自己編劇本,自己導戲排戲,自己設計舞臺音樂和舞臺美術,自己完成服化道,最終呈現(xiàn)出一個完整的課本劇演出。
(2)課本劇在語文教學不同課型的應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拼音教學、識字寫字、言語交際、閱讀寫作……每一個具體的課型里,課本劇應用的方式也應該不一樣。如拼音課,可以讓孩子們跟拼音字母交朋友,跟拼音字母聊天;識字寫字課,可以創(chuàng)編有情節(jié)的兒歌供學生念唱;言語交際課,適合對大篇幅的對話做分角色朗讀或者潛臺詞分析;寫作課,適合展開劇本創(chuàng)編或者欣賞兒童戲劇寫觀劇感……總之,每類課型通過精巧的設計,都能跟課本劇應用關聯(lián)起來,以取得更加別開生面的教學效果。
4.優(yōu)秀課本劇在校園內(nèi)外的推廣
為了更好地提升課本劇開發(fā)與應用的價值與質量,我們可以在小學班級間或校園內(nèi)進行劇本的展覽、評獎、主創(chuàng)人員的經(jīng)驗交流、匯報分享活動,高年級學生創(chuàng)編的優(yōu)秀劇本還可以結集出版。對于編演俱佳的優(yōu)秀課本劇,可以組織在校園藝術節(jié)進行演出,或者在社區(qū)、家校交流、兄弟學校聯(lián)合排演等平臺進行展示。有條件的小學或者合作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今網(wǎng)絡平臺,大力開展線上宣傳,將課本劇、戲劇打造成有影響力的校園品牌,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文化輻射力。
總之,基于校校合作的小學語文課本劇的開發(fā)與應用,找到了師范院校與小學的雙重合力,可以從源頭解決目前課本劇劇本儲備不足和戲劇專業(yè)師資有限的難題。同時,它將課本劇應用與小學不同學段、語文教學的不同課型對接起來,實用性與可操作性更強,值得各小學嘗試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朱文慶.課本劇表演的評價機制初探[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5.
[2]雷再榮、胡紅萍.開放而誘惑的教學形式——編演課本劇[J].四川教育學報,2005.
[3]甘國棟.淺議課本劇的功能、形式及其編演[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2000.
[4]唐子涵.上海中小學課本劇調(diào)研與思考[D].上海戲劇學院,2014.
2018湖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校校合作的小學語文課本劇開發(fā)與應用研究》(XJK18BJC005)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長沙師范學院文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