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燦華 金華星
【摘 要】浙江省率先實施能力“提升工程2.0”。旨在通過開展試點工作,進一步完善“提升工程2.0”實施體系,理順“提升工程2.0”組織管理架構,完善“提升工程2.0”校本應用考核指南及考核方案,為2020年至2022年全面實施“提升工程2.0”打好基礎,紹興市越城區(qū)柯靈小學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關鍵詞】信息技術應用;柯靈小學;提升工程2.0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21)02、03-071-03
2019年3月,根據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和《浙江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試點工作》的要求,結合“互聯(lián)網+義務教育”城鄉(xiāng)千校結對幫扶行動,全省11個地級區(qū)市遴選了16所有比較清晰明確的學校信息化推進計劃,且具備較好信息化環(huán)境基礎的學校作為試點,率先實施能力“提升工程2.0”。
紹興市越城區(qū)柯靈小學實施“提升工程2.0”后交出了出色的成績單。與之前的“提升工程1.0”相比,“提升工程2.0”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重點在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chuàng)新、精準測評幾個方面??梢园l(fā)現,從“提升工程1.0”到“提升工程2.0”,雖然就能力標準來說只是升級了“一小點”,但對辦學品質而言卻是跨越了“一大步”。
提升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引領學校內涵發(fā)展
2019年7月2日,紹興市“少兒科技學?!睊炫苾x式暨科技節(jié)閉幕式在柯靈小學舉行,除了授牌和頒獎,儀式上還準備了精彩的節(jié)目表演,帶給師生一場視聽盛宴。以“精靈”為主題的螞蟻工坊團隊、靈巧智造團隊、3D創(chuàng)意團隊分別表現了“悟空取經”“我的航天夢”“水鄉(xiāng)的橋”等別出心裁的科普劇,科幻音樂劇“逐夢”把晚會現場拉進了一個“想象力”構造的奇妙世界,原創(chuàng)歌曲“π”盡情綻放絢麗精彩,表達了探索科學的魅力,信息化引領下的學校內涵發(fā)展初露鋒芒。
一所農村學校為何鐘情于信息技術教育,這還得從學校領導的辦學理念說起??蚂`小學是以我國散文家、劇作家柯靈先生名字命名的學校。2016年初,適逢“深化課程改革”和“提升工程1.0”的同時推進,為了構建學校課程規(guī)劃方案,校長金華星想到了用“3D”模型,把國家標準的“三個維度、六大素養(yǎng)”校本化為“一個核心、四大素養(yǎng)”的靈育模型。
在金校長看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在教育領域的推進與應用,現代學校的發(fā)展內涵也在向多元化、個性化、智能化方向轉變,把教育信息化發(fā)展作為提升辦學品質的重要引擎,需要在三條路徑上做探索:一是把信息技術作為內容,豐富課程資源,用發(fā)展和動態(tài)的觀點選擇學科的基本內容,為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新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二是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支撐教學過程創(chuàng)新,課程建設多樣化,教學實施情境化,教學資源共享化,以技術應用提高學習者認知水平、思維品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三是把信息技術作為理念改變教育形態(tài),從破解教學觀點著手,改變教育教學形態(tài),深刻領會教育信息化的新使命和新理念。不僅有利于實現“提升工程2.0”試點目標,而且還有利于激發(fā)學校的辦學活力,提升辦學內涵。
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引領教師智慧成長
師:同學們,防疫情期間,老師做了個微課,大家想看嗎?
生:想看,快點播放吧!
師:同學們看到了什么?
生:一群動物。
師:視頻中,你看到哪種動物不僅軀體大而且叫聲響亮?
生:大鵝,白鵝……
師: (出示圖片)這是畫家豐子愷先生養(yǎng)過的一只白鵝,同學們注意這個“鵞”字,“我”在上“鳥”在下,是上下結構。如果從人和動物是平等的角度看,左右結構更完美。請同學們拿起筆,與老師一起寫:“鵝”。
生:在草稿紙上書寫“鵝”。
師:請大家把寫好的“鵝”字展示一下。
師:豐子愷不僅把它畫下來,還專門為它寫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題目就是《白鵝》。(板書)
這是今年疫情期間,柯靈小學教師在線上教學的一個片斷。與以往的語文課不同,這節(jié)語文課分四個步驟。
一是借助“智慧平臺”,提前布置課前預習作業(yè),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二是依托信息技術,開發(fā)微課、課件等上課相關教學資源,實施線上教學,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上課的節(jié)奏和對重點知識的講解;三是利用無線網絡,對學生課堂表現及時反饋、統(tǒng)計,開展師生互動;四是發(fā)揮存取優(yōu)勢,可隨時調用學習情況統(tǒng)計、分析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及正確率。
這種對傳統(tǒng)課堂的顛覆來自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在柯靈小學的“提升工程2.0”培訓方案,學校將全體教師分為管理者、骨干教師和普通教師三個群體,分別從信息化教學意識維度、信息化教學設計維度、信息化教學技能維度研制培訓課程,按照分類、分層、分崗、分學科的原則,采取集中研修、網絡研修、校本研修、專題研修相結合的混合方式開展培訓,整校推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普通組的金妙、袁蒙恩、蒲立豐、姚琦等青年教師,把信息化教學能力應用于課堂改革,在越城區(qū)“情滿課堂比武”活動中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骨干組的李峰明、徐麗華等教師,把信息化教學能力與專業(yè)成長結合起來,在“提升工程2.0”培訓中開展了公開課、講座達80多次,被評為越城區(qū)第二屆信息技術應用學科帶頭人;管理組的許多教師則把信息化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聯(lián)系起來,積極捕捉實踐智慧,“基于STEAM在小學學科融合課堂的實踐研究”等各類課題分別在紹興市、越城區(qū)立項,論文“構建基于MOOC的校本微課資源庫的實踐與研究”“構建小學‘思維導圖+數學教學模式的研究”在市、區(qū)級評比中獲獎。今年新冠疫情期間,學校依托優(yōu)學派平臺,組織全體教師開展線上教學活動,教師制作微課、線上授課技能普遍得到了提高,智慧引領下的專業(yè)成長之路越走越寬廣。
提升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引領課程拓展精品
“多彩生活”獲第五屆“紹興市義務教育精品課程”,“五好生態(tài)”獲第六屆“紹興市義務教育精品課程”,“越走悅靈”獲第七屆“紹興市義務教育精品課程”,“墨雅·辨志”獲第八屆“紹興市義務教育精品課程”……
2017年以來,學校的課程每年都會被評為“精品課程”,這一切源于柯靈小學有一支“提升工程2.0”的培訓團隊。培訓團隊分為兩個小組,一組是以徐見副校長為組長的“課程研發(fā)”組,主要任務是依托“提升工程2.0”進行拓展性課程開發(fā);另一組是以蔣東華副校長為組長的“微課開發(fā)”組,主要任務是借助“智慧平臺”進行微課開發(fā)。試點期間,培訓團隊先后邀請浙江師范大學教授作“微課設計與制作相關技術”“拓展性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等專題報告,從微課錄制“手動擋”轉化為“自動擋”;到傳授所謂的“獨門秘訣”;從多角度多層次,由淺入深地向老師們講解了攝像式、錄制式、交互式等微課制作的技巧;內容涵蓋屏幕鏡像、投屏、同屏以及多屏互動技術在內的VR技術,讓團隊成員眼前一亮。
兩組合力,把“提升工程2.0”試點與深化課程改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把“選擇性”的教育思想、“每一個”的辦學理念、文化型的課程架構、分層分類式的實施策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等落實到課程、項目、學習材料、課題中,促進了技術與教學融合。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fā)展,引領課堂品質提升
一座僅用50克PLA材料、6個3D打印部件拼裝制作的“水鄉(xiāng)小橋”,能承重40多公斤的物品;一艘用50克PLA材料3D打印制成、依靠機械動力的“烏蓬船”,能在水面上穩(wěn)穩(wěn)當當地航行20多米。這是紹興市舉辦的“我愛3D創(chuàng)意模型設計比賽”中的精彩場面,這些充滿奇思妙想的作品,迸發(fā)出的是孩子們在三維建模、工程設計、動手實踐等方面的能力和素養(yǎng)。
在課堂上玩玩具,這在以前是孩子們想都不敢想的美事。然而,就在柯靈小學“紫精靈”創(chuàng)新實驗室的“小試牛刀——樂高機器人入門”課上,孩子們把最喜歡玩的樂高玩具帶到課堂上,自己動手搭建橋梁、飛機等模型,隨后還能用123D design軟件學習3D打印的建模初步思想。“紫精靈”創(chuàng)新實驗室是該?!癒+X靈育課程”中拓展性課程的品牌課程,致力于支持孩子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fā)他們設計創(chuàng)意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一節(jié)節(jié)從講授到探究、從參與到自主的課堂,如同“血脈”貫通知識、能力、素養(yǎng),映照出創(chuàng)新實驗室對學業(yè)質量的不懈追求;一門門從生活到科技、從真實到虛擬的課程,如同“筋骨”連起書本、網絡、云端,見證著“提升工程2.0”對課堂品質的生動實踐。
信息化時代,人們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都在發(fā)生著巨大變化。學校的教育教學同樣不可能置身事外,要讓廣大師生都能享受到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成果,并自覺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實踐以及生活當中,促進盡可能多的信息資源和智慧共享,培育每一位師生數字化生活的能力和素養(yǎng),這是信息化時代區(qū)域教育變革需要“書寫”的大文章。教育信息化和課程改革一樣,同樣需要鎖定課堂。信息技術不論是作為學習內容,還是作為變革應用的技術工具,都必須把發(fā)展的突破口定位于課堂教學,否則再先進的技術都延續(xù)不了多長時間。
2019年以來,柯靈小學陳一然等先后獲得第18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二等獎、第16屆浙江省青少年電腦機器人競賽一等獎,澎浩等學生獲得浙江省奇跡創(chuàng)意大賽一等獎。
學校也因此被評為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動先進集體,浙江省首批機器人教學示范學校、“紫精靈”創(chuàng)新實驗室被評為浙江省優(yōu)秀創(chuàng)新實驗室,全校245位教師都能熟練使用多媒體設備上課。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越城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浙江紹興市柯靈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