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豪,李 梅,周金泉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增加及飲食習慣改變,冠心病患病率顯著增加,且呈年輕化趨勢,對人群生命安全構成了一定威脅[1],而PCI 作為治療常用手段,對挽救冠心病患者生命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為保證治療效果,患者術后還需接受相關藥物治療,但由于患者對疾病認知不足,在出院后常存在忘服藥物等問題,不利于保證治療效果,故為保證用藥依從性,對患者開展院外護理干預十分必要[2,3]。以往臨床常于患者出院前一天對其進行院外注意事項囑咐,護理措施更側重基礎性,護理效果欠佳,不能有效引起患者對疾病的重視,導致再入院率依然較高。筆者對PCI 術后患者分別采用延續(xù)性護理和基礎護理,并比較其效果,探討延續(xù)性護理的可行性及為臨床護理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提供指導。
1.1 一般資料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17 年6月—2018 年12 月筆者醫(yī)院86例PCI 術后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43例和對照組43例。研究組男28例(65.12%),女15例(34.88%);年齡42~72歲,平均(55.73±2.43)歲;合并高血壓25例,糖尿病14例,高血脂19例;病程5~11 年,平均(7.32±2.11)年。對照組男27例(62.79%),女16例(37.21%);年齡43~71 歲,平均(55.56±2.38)歲;合并高血壓24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20例;病程4~10 年,平均(7.19±2.20)年。納入標準:(1)首次接受PCI 治療者;(2)年齡≥20 歲者;(3)經冠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者;(4)自愿配合研究者;(5)會使用微信、QQ 等通信軟件者;(6)臨床信息完整者。排除標準:(1)存在出血傾向者;(2)嚴重感染者;(3)合并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惡性腫瘤者;(4)精神異常、認知障礙者;(5)與納入標準不符者。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應用基礎護理,即責任護士指導患者家屬辦理好出院手續(xù),囑咐其遵醫(yī)囑定期復查,給予患者相關治療藥物用藥指導等,定期對其實施電話隨訪,告知患者若有異常,及時來院復診。研究組應用延續(xù)性護理,即在奧馬哈系統(tǒng)的基礎上對患者開展延續(xù)護理,具體為:(1)組建護理小組:即由一名主治醫(yī)師、一名責任護士組成護理小組,結合患者病情狀況共同制定對應護理內容,在患者出院前,做好患者及其家屬思想工作,詳細講述術后延續(xù)性護理的必要性及好處,以獲得患者及家屬配合,記錄患者微信號、家庭住址,并成立專門的微信群,將其拉入微信群內,告知患者可在微信群內打卡、提問、交流等,詳細告知患者用藥方法及注意事項。(2)護理措施。①患者出院后,護士可每天在微信群內詢問患者服藥情況,囑咐患者每天在群內進行服藥打卡,并定期在群內上傳疾病術后康復知識(如術后運動、術后飲食等)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可在群內交流護理心得體會,組員之間可相互監(jiān)督用藥,對于有疑問的患者,可告知其直接在群內提問,有專業(yè)醫(yī)師會及時給予解答。②責任護士每周對患者實施一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用藥情況、心理狀況、飲食情況及運動情況,對于用藥依從性較差的患者,應對其實施強化教育,向其講述不遵醫(yī)囑用藥的危害,囑咐患者家屬積極參與患者術后疾病康復管理,以糾正其不良行為;對于依從性較好的患者,給予表揚;同時,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結合評估結果給予其有效心理疏導。此外,對患者實施飲食指導,如應進食低鹽、低脂、高纖維素的食物,戒煙酒等,為縮短康復進程,可適當進行康復鍛煉,如打太極、練中醫(yī)氣功等。
1.3 評估指標均隨訪半年,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服藥依從性、西雅圖心絞痛生存質量評分、自我管理量表評分及護理服務好評率。(1)服藥依從性。選擇Morisky 量表[4]進行評估,計分制為0~8分,5 分以下為依從性差,6~7 分為依從性中等,8 分為依從性高,依從率為依從性中等+依從性高占比之和。(2)西雅圖心絞痛生存質量評分。對軀體受限度、心絞痛發(fā)作情況、心絞痛穩(wěn)定狀況、療效滿意度及疾病認識度進行評估,評分越高,則生存質量越佳[5]。(3)自我管理量表評分。選擇自我護理能力評估量表[6]進行調查,對患者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護理知識及自我概念進行評定,總分172 分,分值越高,即自我護理能力越強。(4)護理服務好評率。選擇筆者醫(yī)院自制問卷(總分100 分,效度、信度分別為0.875、0.878)進行評分,對護理內容(40 分)、服務態(tài)度(30 分)及工作熱情度(30 分)進行評定,其中<70 分、70~85 分、>85 分分別表示差、一般、優(yōu),好評率為一般+優(yōu)占比之和。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4.0 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服藥依從性比較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比較,服藥依從率(97.67% vs 74.42%)及服藥依從性評分[(7.36±0.28)分 vs (6.05±0.36)分]均高(P<0.05)。
2.2 2組患者西雅圖心絞痛生存質量評分比較研究組患者干預后軀體受限度、心絞痛發(fā)作情況、心絞痛穩(wěn)定狀況、療效滿意度及疾病認知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2。
表1 2組患者軀體受限度、心絞痛發(fā)作情況、心絞痛穩(wěn)定狀況比較(分)
表2 2組患者療效滿意度及疾病認知度比較(分)
2.3 2組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評分比較研究組患者干預后自我管理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147.36±6.25)分vs (101.24±3.19)分,P<0.05]。
2.4 2組患者護理服務好評率比較研究組患者護理服務好評率(97.67%)高于對照組(79.07%)。
PCI 術是目前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術后還需對各種危險因素實施控制[7]。研究表明[8],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強,越有助于其術后身體健康恢復,并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質量,但較多臨床調查顯示,大部分冠心病患者術后自我管理行為較差,所以,為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對其實施院外護理十分必要。
延續(xù)性護理屬于院外護理的范疇,與其他護理模式不同在于該護理模式可確?;颊咴陔x院后依然享受到專業(yè)的護理服務,對病情改善具有較積極的影響。該研究對患者開展上述護理后,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較基礎護理組患者明顯更好,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延續(xù)性護理除對患者開展基礎護理外,還通過微信等通信平臺對患者開展術后康復指導,護理有效性更強,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醫(y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的交互性,對改善護患關系具有積極影響。
該研究結果顯示,延續(xù)性護理的效果較基礎護理更佳,對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并有助于豐富護理服務內容,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及家屬好評度。李臣鳳[9]在《延續(xù)性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術后心理狀態(tài)與服藥依從性的影響》一文中亦詳細分析了延續(xù)性護理的效果,通過對比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用藥依從性其發(fā)現(xiàn),觀察組干預后1、3 個月的用藥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心理狀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其研究認為,開展延續(xù)性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改善患者心理狀況。將該研究成果和李臣鳳的研究成果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兩者均認為開展延續(xù)性護理十分必要,可行性較高。而該研究除研究用藥依從性外,還對患者心絞痛發(fā)作情況、心絞痛穩(wěn)定狀況、疾病認知情況及護理滿意度進行了對比,更有助于說明延續(xù)性護理的必要性及有效性。
綜上所得,對PCI 術后冠心病患者開展延續(xù)性護理具有較好的護理效果,有助于提升用藥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