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美仁,魏淑飛,袁燕平
患者男性,85歲,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上腹部悶脹不適1周,間斷發(fā)作,進食后加重伴惡心。胃鏡:胃竇前壁近胃角前壁見一潰瘍灶,大小4.0 cm×4.0 cm×0.8 cm,覆污穢苔,底不平,周圍黏膜隆起,可見壞死黏膜,活檢5塊,質脆,易出血。MR示:肝S6段見直徑12 mm稍長T1、T2信號,DWI呈稍高信號,增強掃描動脈早期可見早顯,動脈晚期病灶強化低于周圍肝實質,隨時間延長病灶周圍可見暈樣強化。實驗室檢查:AFP 2 768.88 ng/mL(0~9 ng/mL)。
病理檢查眼觀:灰白色組織5個,最大徑0.2 cm,全取。鏡檢:胃黏膜糜爛,腺體異型增生,多數(shù)瘤細胞在間質中呈片狀分布,細胞核大深染、不規(guī)則,核仁明顯,核分裂象易見,胞質透亮或粉染(圖1),少數(shù)呈腺管狀或篩孔狀,核復層排列。免疫表型:瘤細胞CK8/18、villin、AFP(圖2)、Glypican-3(圖3)、SALL4(圖4)均陽性,HER-2強陽性(圖5),Ki-67增殖指數(shù)約95%。FISH檢測顯示HER-2基因呈簇狀擴增(圖6)。
病理診斷:(胃竇黏膜)伴有腸母細胞分化的胃腺癌(gastic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GAED),HER-2基因擴增。
討論GAED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胃腺癌,具有前腸結構,經典形態(tài)由胞質透亮的立方及柱狀上皮構成,血清AFP升高,免疫組化至少表達AFP、Glypican-3及SALL4中任意一種標記,該命名由Matsunou等[1]首次提出,與胃肝樣腺癌有重疊。有人認為肝樣腺癌可能是一種實體型的GAED[2]。關于其流行病學特點,國內茍思琪[3]等在377例胃腺癌中檢測出41例GAED,發(fā)病率為10.8%(41/377),發(fā)病年齡39~80歲,平均64.8歲,男性多發(fā),占80.5%(33/41),女性為19.5%(8/41),男女比為4 ∶1,腫瘤最大徑1.5~18 cm,平均5.53 cm,腫瘤絕大多數(shù)為進展期(92.7%,38/41)。
圖1 腫瘤細胞核大深染、不規(guī)則,胞質透亮或粉染,核仁明顯 圖2 腫瘤細胞AFP呈局灶陽性,MaxVison法 圖3 腫瘤細胞Glypican-3呈陽性,MaxVison法 圖4 腫瘤細胞SALL4呈陽性,MaxVison法 圖5 腫瘤細胞HER-2呈胞膜強陽性,MaxVison法 圖6 腫瘤細胞HER-2基因呈簇狀擴增,F(xiàn)ISH法
GAED的病理診斷并不困難,其具有經典的組織結構及免疫表型。有些病例細胞可以呈多角形,胞質嗜酸性。免疫組化除表達AFP、Glypican-3及SALL4外,還可表達腸上皮分化抗體(CDX2、CD10)和一些原始表型標志物(OCT4、NANOG、CLDN6和LIN28)等[4-5],研究顯示Glypican-3在GAED中的陽性率最高,約為83%[6-7]。分子遺傳學上,約75%的GAED病例具有SALL4基因擴增[8]。從病理形態(tài)學上,主要需與具有透亮細胞的轉移癌進行鑒別:(1)轉移性腎透明細胞癌,腫瘤細胞表達RCC、CAIX、CD10及PAX8,與GAED不難區(qū)分。(2)轉移性肝癌:肝細胞癌胞質一般嗜酸性,也可出現(xiàn)透亮細胞,雖然腫瘤細胞均表達Glypcian-3及AFP,但GAED除表達SALL4外,還可表達CK7、MUCIN5AC等胃源性標記,可資鑒別。(3)肝樣腺癌:腫瘤細胞呈肝細胞樣特征,瘤細胞呈條索狀或器官樣排列,核泡狀,核仁明顯,胞質嗜酸性,免疫表型與GAED類似,兩者主要從形態(tài)學上進行鑒別。
本例GAED臨床血清AFP明顯升高,瘤細胞多形,胞質透亮或粉染,同時表達三種特有標記,其臨床表現(xiàn)、HE形態(tài)及免疫表型都支持GAED的診斷;但其活檢組織中同樣存在明確的腸型腺癌成分,且與GAED瘤細胞存在過渡現(xiàn)象,兩種形態(tài)瘤細胞的免疫組化標記基本相同,因此筆者猜測GAED可能是由腸型腺癌間變而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該例患者瘤細胞HER-2蛋白(3+),F(xiàn)ISH結果證實具有HER-2基因擴增。眾所周知,HER-2陽性腫瘤如乳腺癌、胃癌及膀胱癌等的臨床分期更高,更易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臟器轉移,患者的生存預期也將縮短。本例患者確診時,已出現(xiàn)肝臟轉移,腫瘤細胞形態(tài)比一般的GAED細胞更加多形性,Ki-67增殖指數(shù)高達95%則說明腫瘤增殖異常活躍。Fujimoto等[9]在一組包含334例胃癌的大樣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GAED比一般的胃癌更易出現(xiàn)HER-2擴增,且兩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HER-2陽性GAED更易發(fā)生遠處臟器轉移,展示了更強的侵襲性。有學者在研究HER-2與GAED的關系時,猜測HER-2基因可能位于GAED相關基因SALL4的上游通路,其擴增可能引起SALL4基因激活,引起SALL4蛋白表達增加,從而促使GAED的形成。
在胃腺癌中出現(xiàn)腸母細胞分化或HER-2基因擴增較少見,而兩者同時發(fā)生的則更為罕見。與一般GAED相比,該種類型腫瘤更具侵襲性,預后更差,但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可以從赫賽汀的靶向治療中獲益,使患者獲得更好的生存期。本例患者隨訪6個月,前3個月接受替吉奧+赫賽汀、多西他賽+赫賽汀、依托泊苷+順鉑+赫賽汀等治療后效果均不佳,后改用阿帕替尼治療3個月,CT示胃部腫塊基本消失,肝臟轉移灶變化不大,現(xiàn)患者精神狀態(tài)良好。目前,HER-2陽性GAED相關病例較少,有待于累積更多病例進行多中心、大數(shù)據(j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