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宏偉 何博
摘 ? ?要:“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比較側重知識的傳授,一般不太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有效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意義深遠。文章試圖從“量”“質”和“教師思政考量”入手,探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思政融入的路徑及可行性。
關鍵詞:“大學英語”;思政元素;融入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02-0022-02
我國高校既要培養(yǎng)祖國經(jīng)濟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也要有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意識。作為通識教育必修課的“大學英語”更要響應中共中央的號召,同時也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在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和應用能力的同時,通過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從而升華和提升廣大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養(yǎng)。長期以來,思政課教學仍然存在強調以“教”為核心,忽視學生課堂感受,沒有真心吸引學生,打動學生的現(xiàn)象[1]。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盵2]因此,如何更切實有效地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以及如何進一步優(yōu)化、提升課程思政教育實踐,為國家更好地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依然是高校今后需要長期投入、重點突出的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工作[3]。本文試圖結合“大學英語”課程的特點和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相關因素,同時側重教師的思政考量,將思政教育真正“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充分發(fā)揮英語課堂教學在立德樹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真正將課堂思政落到實處。
一、思政元素融入路徑中“量”的考量
“大學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的融入本質上并不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大學英語”的課程屬性,也不是將“大學英語”變成英語版的國學課程。不過,縱觀國內“大學英語”課程中所采用的教材,中國文化所占的比重確實有點低,有的教材也是勉強在課后翻譯練習中引入該部分。此外,在教學中片面強調單向的文化輸入的現(xiàn)象也是比比皆是。筆者認為“大學英語”課程既要讓學生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了解異域文化,同時又要承擔起“講好中國故事、培養(yǎng)學生本土文化自信”的“課程思政”功能。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思政元素的“量”的考量就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一)“大學英語”教材上的“中國故事”量
目前,“大學英語”教材中英美文化素材所占比重較
大,而涉及中國文化的素材整體所占比重相對較小。筆者認為每個單元中的兩篇文章可用其中一篇來講好“中國故事”,涉及唐詩宋詞、琴棋書畫、名勝古跡等。比如,其中一篇是涉及英美文化的,涉及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教育、倫理、宗教、道德等方方面面的內容,那么另外一篇就可以選取題材接近或涉及中國文化方面內容的文章。這樣,文章題材貫穿中外,文化互譯,既開闊了視野,又將“思政元素”引入“大學英語”,培養(yǎng)大學生的“文化自信”。通過對比和比較的方式,提升學生民族責任感、自豪感,真正為國家培養(yǎng)和輸送全面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與后備力量。
(二)“大學英語”期末考核中的“思政元素”的量的比重
傳統(tǒng)的期末考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定大多依據(jù)考試成績、到課情況以及作業(yè)完成情況,至于學生的德育、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并沒有太多重視。文秋芳認為英語課程教學評價依據(jù)聽、說、讀、寫、譯的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通過不同的測評與反饋形式,實現(xiàn)對英語教學活動現(xiàn)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4]。期末考核中教師可布置反思報告等任務,為每個學生建立學習檔案,可結合線上線下的資源和渠道,依托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課前、課中以及課后就課文中所涉及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相關的語言輸出活動,比如演講、主題匯報等?;顒咏Y束后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教師認真記錄每一次學生的表現(xiàn),并將相關數(shù)據(jù)作為最終成績的評定依據(jù),比重可以適當調整為總成績的20~30%左右。
二、思政元素融入路徑中“質”的考量
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課程,除了有數(shù)量上的保證,還要確保質量?!耙蛉耸┙獭薄耙虿氖┙獭睙o疑是確保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大學英語”教學過程的兩大利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學中兩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洞悉學生不同階段的需求和特點,做好“因人施教”
“大學英語”課堂是融入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成長需求。針對大一新生的思政教育應當主抓學生的人生規(guī)劃,通過介紹國內外知名大學學生的成功案例,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了明確的目標。通過對國內高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事跡的介紹,讓學生更加清醒地意識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從而萌發(f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圖大志。大一新生剛來高校,心智尚未成熟,通過思政教育,在經(jīng)受精神上的洗禮后,定會刻苦勤奮創(chuàng)新,而不會像部分國內高校學生那樣選擇沉淪、貪圖享受,失去人生目標。大二期間的“大學英語”教育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制訂合理的職業(yè)規(guī)劃。課堂中教師有意識結合未來就業(yè)趨勢進行思政教育,讓學生了解國外的政治制度、教育制度、社會習俗、家庭關系、金錢觀念、職業(yè)規(guī)劃、學習生活、交友態(tài)度等方方面面的知識,也讓學生了解國內外職場的變化和要求,從而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培養(yǎng)自力更生的意識,不做寄生蟲。
(二)緊扣時政,關注熱點,做好“因材施教”
“大學英語”教學如果一味強調學生的技能學習,課堂難免會沉悶,學生也難免會心生懈怠,課堂質量就不可能保證。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就成了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及其美育和情感功能,找準切入點,在語言知識點講授時,對學生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和有效滲透,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和世界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主題內容,可適當聯(lián)系到當今時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愛國導向,為祖國的騰飛產(chǎn)生自豪感,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產(chǎn)生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信。比如,向學生介紹中國的高鐵技術、航天航空技術、橋梁技術,等等。學生可以客觀辯證地看待西方媒體對于我們國家的各種新聞報道,明辨真?zhèn)?,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祖國的強大,培養(yǎng)理性分析事物的能力。此外,課程教學堅持實踐教學與學校辦學特色相結合,引導學生了解、熱愛“三農”,增強社會責任,培養(yǎng)家國情懷[5]。
三、思政元素融入路徑中“教師”的“思政考量”
教師堅定的思想信念是一種能激發(fā)學生自我反省和自我調節(jié)的力量。同時,教師也是“立德樹人”的先行者和主導者,其行為貫穿課程教學的始終。教師要明確“大學英語”培養(yǎng)目標和要求,盡到教師的職責,不拘泥做課堂的灌輸者,而應偏向于組織者和引路人的角色。課堂上,教師應體現(xiàn)出自身崇高的職業(yè)道德,“身正為范,學高為師”。耳濡目染之下,學生也能大大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和道德情操。
當前的教學改革對于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認知等研究比較側重。但是,課堂上教師是否真的踐行“立德樹人”以及其效果如何卻很少有人關注。因此,建立教師“思政考量”的反饋制度勢在必行。筆者認為,教師“思政考量”反饋制最重要的是要制度化、常態(tài)化以及動態(tài)化。首先,教學單位或者院系應當成立教師思政考量評定小組,定期地對在崗教師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思政教育環(huán)節(jié)進行思政融貫評價,并且應當明確此評價結果是教師年終考核的一個重要部分,與教師職級晉升等掛鉤。此外,加大學生評價中對教師的思政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考核部分,并整理好學生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思政環(huán)節(jié)的反饋評價。同時,思政考量評定小組制訂相關的教師思政考核調查問卷,每學期就教師所教班級隨機抽取一部分學生參與調查反饋,向被抽取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并如實記錄問卷結果。思政考量評定小組應當將兩項數(shù)據(jù)結合起來形成對教師的思政考核結果。最后,教師的自我思政考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部分的考量也應當形成文字稿并且要有教師的自我反思、問題提煉以及改進等環(huán)節(jié)。通過不斷的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提高,教師也能進一步明確自己在教學中思政灌輸?shù)纳矸?,也能更加有效地實施思政教學,真正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陳占安.搞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J].教學與研究,2004,(4).
[2]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3]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中國教育報,2016-12-09.
[4]文秋芳.“師生合作評價”:“產(chǎn)出導向法”創(chuàng)設的新評價形式[J].外語界,2016,(5).
[5]鄔易平,王蕾.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0,(7).
編輯∕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