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絲
身邊抽煙的人越來越少了,這是好事,但也讓我失去了一個觀察他人的絕佳視點。
好萊塢電影《聞香識女人》里,盲人中校史法蘭能從女性使用的香水判斷對方的身高、頭發(fā)和眼睛的顏色,現實中,從不同的人抽煙,我也能看到一些隱藏的虛榮及偽裝的精致。
過去的飯局,不少人一落座,會以一種不經意的姿態(tài)把香煙順手擱放到桌面上,尤其是售價昂貴的高檔煙,更是令當事人顧盼自雄,自我感覺良好。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凡勃侖的理論,一個人為求在社會上受到他人尊重,就必須獲得某種標準以上的財富。只不過,人們不會把存折貼到額頭上展示所屬的社會階層,而是通過各種外在形式證明自己的支付消費能力。
所以好萊塢電影里面,華爾街大亨總是志得意滿地坐著大班椅,手持粗大的古巴雪茄吞云吐霧——抽煙在信息經濟學中,也是一種能力信號,能夠潛在表明當事人的消費層次。
但是這一理論,于現實中又有很大的操作靈活性。就像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在《泰坦尼克號》中飾演的杰克,憑著一身借來的禮服,便輕易混入了本不屬于自己的富人圈子。
較之名牌服飾或豪車,煙是最容易取得的炫耀性道具,即使與平時的實際消費能力不符,旁人一時間也很難識破。
凱魯雅克的自傳體小說《在路上》,寫到主人公薩爾初識迪恩,迪恩的女朋友瑪芮露用口水舔濕煙紙為眾人卷煙,薩爾一見之下,就對這個姑娘很有好感,知道她還沒有被世俗氣息污染,坦率、不裝。 緣于很多人只會展示出自己風光的一面,即使抽廉價煙,也會盡量避免讓人看到。
我以前認識一個人,常把廉價煙拆裝到高檔煙盒里,于人前掙足面子。但是,這一游戲也常有穿幫的時候,因為別人看到有高檔煙,常會伸手取一支來抽,于是就露餡了,久之他反而成為眾人嘲笑的對象。
還有人是根據不同的場合,抽不同的煙。電視劇《士兵突擊》里,許三多的老鄉(xiāng)成才,就每天身上帶了幾種煙,分裝在不同的口袋,見了連長敬最高檔的煙,班長敬中檔煙,其他戰(zhàn)友就只散最低檔次的煙。相比起來,魯迅就忠厚多了。他的煙癮很大,尤其寫作時,幾乎是一支接一支地抽。由于他家每天都有客人登門拜訪,所以常備有兩種煙,高檔煙拿來招待客人,價格便宜的劣質煙則留來自己抽。
這種劣質煙對身體本就羸弱的魯迅傷害很大,他因肺病去世以后,家人很懊悔地說,如果他一直都抽高檔煙,或許還可以多活些年。魯迅在當時的作家群體中,完全可歸入到富豪之列,但仍然擺脫不了虛榮一面,抽煙既要考慮經濟平衡,又要滿足面子上的需要。其實他要是多為家人考慮,能夠“回眸時看小於菟”,就應當及早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