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吉峰 慕志琴 王歡 常占兄 段瑞
摘要:目的:探討上頜竇提升術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方法:隨機抽取我院收治的40例后牙區(qū)種植患者納入本組研究,遵從隨機雙盲分組法將其分作對照組20例、觀察組2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口腔種植上頜竇內提升術進行治療,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結果:對照組治療后顯效5例,有效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65.00%;觀察組治療后顯效11例,有效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5.00%。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達到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5.00%,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上頜竇提升術治療上頜后牙缺損疾病可取得良好的療效,對改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作用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上頜竇提升術;口腔種植修復;臨床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6.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1-020-01
上頜后牙缺損是一種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口腔疾病,對于患者的咀嚼功能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1】。當前在治療上頜后牙缺損的方式中,多以口腔種植術為主【2】,其中上頜竇提升術被廣泛應用在上頜后牙的治療中。為了更好的對上頜后牙缺損患者進行治療,我院就常規(guī)種植術與上頜竇提升術進行了比較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間收治的40例后牙區(qū)種植患者納入本組研究,遵從隨機雙盲分組法將其分作對照組20例、觀察組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上頜后牙缺損的治療條件且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對照組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齡31~60歲,平均(40.1±1.62)歲.觀察組20例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齡32~61歲,平均(40.3±1.5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可進行比較。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辦法。
觀察組:采取上頜竇內提升術進行種植修復治療。在手術前首先對患者的口腔進行仔細消毒,再對其手術部位進行麻醉,注射復方鹽酸阿替卡因注射液,與此同時在患者的牙槽嵴頂處打開手術切口,將黏骨瓣膜進行分離處理,分離后掀起黏骨瓣膜,使牙槽嵴頂充分的暴露在醫(yī)生的面前,以患者上頜竇底2毫米的位置為中心,預先設定好其直徑長度,通過ITI內提升一起進行合理的力度沖擊,提升患者上頜竇底部的局部骨黏和骨塊直至到達相對合適的深度【3】,在整個沖擊過程中,應當密切注意監(jiān)測患者的狀態(tài)表現(xiàn),避免其上頜竇黏膜被破壞。在此基礎上參考患者牙齒本身情況并將高度進行合理的控制,參考高度為2-5毫米,后植入種植體。假如患者需要提高到4毫米以上的話,可能會出現(xiàn)穩(wěn)定性較差的情況,這時候可以通過埋入式的縫合辦法進行處理;假如患者提升的高度在2-3毫米,種植體的穩(wěn)定性相對較好一些,大多數(shù)情況下醫(yī)生都會使用開放式或半埋入式的縫合方法進行處理。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
1.4療效判定標準
僅當有效率指標存在時有此項說明,通常劃分治愈/顯效/有效/無效等項。顯效指標即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所有缺損牙齒基本得到修復;有效指標即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好轉,缺損牙齒修幅度較高;無效即以上條件均不滿足??傆行?(總例數(shù)-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
組間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組間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構成比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經SPSS19.0/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P<0.05視作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有效率比較
對照組治療后顯效5例,有效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65.00%;觀察組治療后顯效11例,有效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5.00%。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達到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5.00%,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上頜后牙對于人類正常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缺損就會對其飲食咬合造成重要的影響【4】,所以需要及時對其進行種植。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牙周炎、外傷以及手術等原因都會導致齒槽骨出現(xiàn)吸收的情況,造成上頜后牙的缺損。而上頜竇沒有肌肉附著,使得上頜竇底的牙槽骨骨量也相對較少,面對這類情況,導致上頜骨后牙區(qū)可以實施種植術的地方也相對較少【5】。人原本的牙齒周圍有很多的牙周膜,如果長期咬合力過大的情況,可以通過神經反射進行調節(jié)并以此來避免牙齒出現(xiàn)損傷情況。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治療后顯效5例,有效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5.00%;觀察組治療后顯效11例,有效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65.00%。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達到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5.00%,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采用上頜竇為提升術治療上頜后牙缺損疾病可取得良好的療效,對改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作用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鄭小菲,莫安春,朱娟芳,王素蘋,杜雅晶,姚永治.上頜竇解剖因素對經牙槽嵴頂上頜竇底提升術成骨效果的影響[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20,38(06):652-656.
[2]吳少偉,張麗婧,鄧飛龍,李金平.以膠原蛋白海綿為載體的纖維蛋白混合物在上頜竇提升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0,17(29):133-139.
[3]馬冬,劉鑫,劉亞軍,丁如愿,楊剛,陳永翔,王元銀.聯(lián)合應用骨形成蛋白-2與轉化生長因子-1α對比格犬上頜竇外提升術中成骨能力的影響[J].口腔醫(yī)學研究,2020,36(09):850-854.
[4]劉瑜,卞惠惠,黃擎,姚海,張艷梅.改良小開窗上頜竇外提升與上頜竇內提升不植骨同期種植術的療效比較[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15):53-54.
[5]肖婷,龍慧,胡柏,馮波.兩次經牙槽嵴頂上頜竇提升聯(lián)合CGF在上頜后牙區(qū)骨量極度不足種植的臨床應用[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20,25(02):76-79.
酒泉口腔醫(yī)院 甘肅酒泉 7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