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黃新恩
摘要:隨著我國醫(yī)學檢驗技術不斷進展,令結腸癌疾病的檢出率也有所提升。對此類患者開展新輔助化療有助于控制患者癌癥復發(fā)、控制惡性腫瘤細胞轉移。特此,本文全面探討現(xiàn)下結腸癌輔助化療的研究進展情況,旨意為相關人員的研究工作提供參考文獻。
關鍵詞:結腸癌;輔助化療;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1-138-02
在2018年2月,我國癌癥中心正式發(fā)布了新一期中國癌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中國各類癌癥疾病的發(fā)生概率表現(xiàn)出了逐年上升的勢態(tài)?,F(xiàn)階段,我國結腸癌疾病的發(fā)生率約為總體晚期癌癥發(fā)生率的第3、第5位。面對如此發(fā)病趨勢,臨床有必要對患者開展疾病治療。對于結腸癌患者開展新輔助化療是非常必要的,以減少疾病復發(fā)率,降低細胞癌轉移風險。結合實際情況,本文全面探討結腸癌輔助化療的研究進展情況,現(xiàn)作出如下匯報。
1.關于結腸癌輔助化療的療程和時機研究
相關報道表明,現(xiàn)如今臨床中在對結腸癌患者開展輔助化療的時機大都在手術后3~6周左右。在該時間段內(nèi),一般應用藥物化療等方式對患者開展治療【1】。通過這種方法延長患者的無病生存期和總生存時間。但不容忽視的是,隨著患者手術之后時間的不斷推移,其無病生存期和總生存期也會隨之減少。相關文獻表明:針對于III期結腸癌病患而言,在不同時機開展早期輔助化療惡性腫瘤的結局也有所不同,其選擇2004~2009年接受手術治療的133例三期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對于控制化療時機選擇提供了證據(jù)。另有文獻證實【2】:經(jīng)過對12834例III期結腸癌患者開展調查,結果表明:對受試者開展3~6個月的療程化療有助于提升病患三年內(nèi)無病生存率。另外也可有效控制化療藥物毒性,降低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概率。就此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2.結腸癌患者輔助化療持續(xù)時間相關進展
標準的輔助化療時間為半年左右,而老年病患是否也是應當如此尚未可知。有學者收集了3373例III期結腸癌老年患者為研究樣本,在此其中共計1722例病患接受了為期1-7個月的5-FU基礎化療,結果表明:和未曾接受過輔助化療的患者相比,曾經(jīng)接受過5-7月的輔助化療患者死亡率明顯更低【3】;曾經(jīng)接受過4個月以下化療的患者死亡風險未能下降,在早期即停止輔助性化療的結腸癌病患生存率以及總生存率明顯比接受過5-7個月化療的患者低,組間數(shù)據(jù)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有學者分析了4711例66歲以上的III期結腸癌患者資料,在此其中有54.1%的病患曾經(jīng)接受過輔助化療,共計1980例病患完成了所有的治療計劃。相較于未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在來講,這些完成輔助化療的患者死亡率明顯更低,P<0.05.沒有完成整個輔助化療的患者癌癥死亡率無明顯降低。在以上兩個實驗中我們不難看出:在一定范圍內(nèi),結腸癌患者接受輔助化療的時間越多越好。因而對于結腸癌患者,尤其是老年結腸癌患者來講,盡可能接受半年以上的輔助化療【4】。
3.新輔助化療適應癥研究進展
3.1I期結腸癌新輔助化療適應癥研究進展
當前,國內(nèi)尚無文獻或者相關指南表明:I期結腸癌病患是否能夠新輔助化療方案中獲益。早在2013年,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結腸癌診療指南中就提出了針對于I期結腸癌患者而言,無需為其開展任何形式的輔助治療。另有文獻證實,針對于III期結腸癌患者來講,術后生存概率能夠達到93.2%【5】。且對于此類患者開展新輔助化療,本身很有可能延誤最佳治療時間導致病情進展或者出現(xiàn)相關不良反應,就此影響了疾病預后?;诖?,作者指出:I期結腸癌患者并不適合接受新輔助化療。
3.2II期結腸癌新輔助化療適應癥研究情況
迄今為止,臨床中針對于II期結腸癌病患是否存在新輔助化療指征依舊有非常大的爭議。有文獻表明:在接受手術前肝動脈灌注化療的II期結腸癌患者群體中,其3年生存率為93.9%,而對照組則為90.0%,組間數(shù)據(jù)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NCCN出版的診療指南中,只推薦IIa期直腸癌患者在接受手術之前實施新輔助化療。而從結腸癌疾病方面來講,也推薦II期無高危因素結腸癌病患加入到臨床實驗之中或考慮使用卡培他濱+5-FU/LV方案,也可不對患者開展任何輔助治療【6】。而針對于II期存在高危因素和IIb、IIc期結腸癌病患而言,具體的輔助治療原則相同。僅僅需要增加FLOX、FOLFOX、CapeOX幾種化療方案。
3.3 III期結腸癌新輔助化療研究情況
在中國相關部門2013年所出版的結腸癌診治指南中明確指出【7】:針對于III期結腸癌患者,其在完成手術之后需要接受輔助化療。而在NCCN指南2013版中也同樣推薦應用該方案對患者開展治療。具體包含卡培他濱、FLOX、FOLFOX、CapeOX等等治療方法對患者開展輔助化療能夠有效提升III期結腸癌患者手術后5年總生存概率。有文獻表明:對III期結腸癌患者開展新輔助化療能夠減少接近49%的死亡率。
3.4IV期結腸癌新輔助化療研究情況
和其他分期的結腸癌患者相比來講,IV期結腸癌患者存在著遠處轉移的特點。所以說,通過有效方式處理轉移病灶顯得格外重要。人體的肝臟為結腸癌轉移的器官在最新出版的結腸癌肝轉移診斷與治療指南中表明:當患者的原發(fā)病灶不存在梗阻、出血以及穿孔情況時,可考慮為其開展新輔助治療。也可以對該類型患者同時聯(lián)合肝動脈灌注化療。從原則上而言,新輔助化療的時間應當在6個周期以下。通常臨床建議患者在2~3個月內(nèi)完成新輔助化療,同時為其開展手術。而針對于其他位置的轉移的情況,當前NCCN指南中僅僅對于肺臟、肝臟位置轉移的結腸癌病患推薦實施術前輔助化療或直接對患者開展手術治療。
4.結腸癌患者新輔助化療藥物研究進展
4.1單藥化療研究進展
傳統(tǒng)的化療藥物包含伊立替康、奧沙利鉑、5-Fu。使用上述藥物于病患術后輔助治療中能夠取得滿意效果,且具體成效已經(jīng)過多中心臨床實驗證實。但迄今為止,很少有研究涉及到上述傳統(tǒng)藥物與新輔助化療中的應用情況。當前僅僅有一項意回顧性研究納入了106例曾經(jīng)接受過根治性手術的肝轉移病患,這些患者中有52例患者既往接受過以5-Fu為基礎的新輔助化療。通過對病患開展長期隨訪證實:未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5年生存率為35%,接受新輔助化療的患者5年生存率為43%,組間數(shù)據(jù)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通過進一步分析調查表明:在接受新輔助化療組內(nèi),有32.6%的患者與化療期間內(nèi)存在疾病進展的情況。當排除以上因素以后,新輔助化療組病患5年內(nèi)生存率達到了85.0%。該數(shù)據(jù)明顯比未接受過輔助化療者高【8】。
4.2聯(lián)合化療方案
在當前階段,聯(lián)合對患者開展化療方案在臨床中得以推廣。其主要基于伊立替康、奧沙利鉑與5-FU藥物所開展的。有一項研究納入了212例II期、III期結腸癌患者,將其分為兩組。新輔助化療組在術前接受了5-Fu+奧沙利鉑治療。對照組則直接接受根治性手術。結果表明:對照組的三年內(nèi)無肝轉移率為79.5%,新輔助化療組則為85.5%。在新輔助化療組內(nèi),III期結腸癌患者無病生存率為74.6%,三年內(nèi)生存率為87.7%;而對照組僅僅為58.1%以及75.7%。
4.3分子靶向藥物研究進展情況
在現(xiàn)階段,療效較為肯定的分子靶向藥品包含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拮抗劑以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拮抗劑。臨床中常見藥物為貝伐單抗、帕尼單抗、西妥昔單抗。值得說明的是,西妥昔單抗于KRAS野生型基因患者中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在對患者應用西妥昔單抗之后,其反應率可以達到70%。且患者的病灶手術切除率可以從基礎值的32%提升到60%。但另有文獻表明【10】:不管KRAS基因是否屬于野生型,對患者應用西妥昔單抗相較于傳統(tǒng)藥物而言并未取得更高的切除率。此外還有研究證實:KRAS基因于13號位點突變代表比較高的術后復發(fā)率。對患者實施貝伐單抗聯(lián)合FOLFOXIRI方案化療之后,并沒有出現(xiàn)明顯影響患者預后的不良事件。且受試者存在比較好的疾病無進展生存時間使用貝伐單抗可以為結腸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手術條件。有研究工具納入46例預后相當差、沒有辦法接受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通過為其開展CAPOX方案化療受試者平均反應率達到了79%。在此其中又有40%的病患成功接受手術治療。
4.4其他藥物進展情況
最近幾年,臨床中逐漸出現(xiàn)了很多非傳統(tǒng)藥物被適用于結腸癌患者新輔助化療之中,且取得了滿意成效。例如有研究表明:針對于結腸癌患者來講,為其實施雷尼替丁術前新輔助治療之后,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達到了55%。該數(shù)據(jù)明顯比未曾接受過輔助化療的患者要高。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結果,主要原因很可能為H2受體阻滯劑能夠有效調節(jié)人體免疫。在圍術期內(nèi)應用該類藥物有助于修復已然受損的免疫應答。同時這個方案也適合于白血病患者與艾滋病患者治療之中。進一步研究表明:其具體免疫調節(jié)機制主要經(jīng)過有效調節(jié)人體淋巴細胞反應而實現(xiàn)的。所以說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手術之前對受試者應用雷尼替丁可能會改善患者疾病預后。在此同時有研究指出:在手術之前對患者實施經(jīng)區(qū)域動脈灌注生長抑素或者黃芪等等藥物能夠有效抑制結腸癌細胞增殖。
5.結束語
總的來講,現(xiàn)如今中國醫(yī)學界于結腸癌輔助化療研究方面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不容忽視的是,在對患者開展臨床治療工作過程中的重點仍舊為積極控制癌癥復發(fā)、減少化療所產(chǎn)生的毒副作用以及降低癌細胞轉移風險。在當前階段,應用各類輔助方法對患者開展疾病治療的有效性仍舊存在一定爭議。另外也缺少與之相關的循證依據(jù)。所以說,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對上述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就此為結腸癌病患的輔助化療提供可靠依據(jù)。
[參考文獻]
[1]陳俊生.結腸癌患者手術治療預后及危險因素[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02):281-283.
[2]蔡加錠,李春陽,楊凱春.短程輔助化療聯(lián)合根治手術治療結腸癌療效及對miR-141 TSGF的影響[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1,25(02):164-166.
[3]朱德祥,任黎,許劍民.中國結直腸癌肝轉移診斷和綜合治療指南(2020版)[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21,41(01):1-11.
[4]錢筱健,朱建華,周大勇.可擴張支架配合新輔助化療后擇期手術治療梗阻性左半結腸癌106例分析[J].當代醫(yī)學,2020,26(33):10-13.
[5]張殷,肖毅.結腸癌的新輔助治療[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20,27(12):1480-1484.
[6]童剛領,程勃然,吳烜,何立銳,王麗,呂國慶,王樹濱.mFOLFOX6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方案圍手術期治療局部進展期結腸癌的療效和安全性[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20,28(24):4291-4295.
[7]梁憶波,季濤,崔琳.結腸癌術后輔助化療患者遠期生存狀況和預后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20,12(10):137-140.
[8]Francini Edoardo,Ou FangShu,Lazzi Stefano.et.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D3+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for stage II colon cancer according to use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A large single-institution cohort study.[J]. Translational oncology,2020.
[10]Hu Huabin,Wu Zehua,Wang Chao,Huang Yan,Zhang Jianwei,Cai Yue,Xie Xiaoyu,Li Jianxia,Shen Cailu,Li Weiwei,Ling Jiayu,Xu Xuehu,Deng Yanhong. Duration of FOLFOX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High-Risk Stage II and Stage III Colon Cancer With 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J]. Frontiers in Oncology,2020.
作者簡介:夏天,女,漢,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江蘇省腫瘤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1995.07,研究方向:腫瘤內(nèi)科,學士學位,研究生在讀,腫瘤內(nèi)科,職稱:住院醫(yī)師,職務住院醫(yī)師:。
通訊作者:黃新恩,男,漢,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江蘇省腫瘤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1967.06,腫瘤內(nèi)科,學位:博士,學歷:博士,腫瘤內(nèi)科,職稱:主任醫(yī)師,職務:科副主任,碩導。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江蘇省腫瘤醫(yī)院 江蘇南京 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