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琨,鄭曉琳,王璽,盧文杰,邱春光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心血管內(nèi)科,河南 鄭州 450000)
心衰是各種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或嚴重臨床表現(xiàn),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影響著約2 300萬人[1]。隨著對心衰病理生理機制的再認識,其藥物治療及器械治療領(lǐng)域已取得長足進步,但如何進一步降低心衰患者的高住院率和死亡率仍是一個頗具挑戰(zhàn)性的問題。有研究顯示,慢性心衰患者1 a內(nèi)再住院率為31.9%,1 a死亡率為7.2%[2]。
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類藥物能幫助改善射血分數(shù)降低型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活質(zhì)量,降低全因死亡風險[3],是目前心衰治療的基礎(chǔ)藥物。沙庫巴曲纈沙坦鈉(sacubitril valsartan sodium,SV)在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基礎(chǔ)上,還可對體內(nèi)利鈉肽系統(tǒng)進行生物調(diào)節(jié),具有擴張血管、利尿及改善心室重構(gòu)等多重作用。研究證實,與ACEI相比,SV不僅可降低HFrEF患者21%的心衰再住院風險,還可減少20%的心血管死亡風險[4],這對心衰患者的治療具有突破性意義。本研究旨在探討SV早期應(yīng)用于HFrEF患者急性失代償期的效果及安全性。
1.1 研究對象以2019年1—6月因HFrEF急性失代償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心內(nèi)科住院的15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7例,女55例。根據(jù)住院期間用藥情況分為SV組(70例)和ACEI組(82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HFrEF診斷標準,左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0%,且存在心衰癥狀/體征[4],符合紐約心臟協(xié)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級Ⅱ~Ⅳ級;②本次因急性失代償期心衰入院;③ SV或ACEI類藥物起始治療前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8 h內(nèi)收縮壓不低于95 mmHg(1 mmHg=0.133 kPa);④ SV或ACEI類藥物起始治療前24 h內(nèi)無需增加靜脈利尿劑劑量以緩解癥狀。(2)排除標準:①高鉀血癥患者(血鉀>5.5 mmol·L-1);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③合并嚴重感染者;④臨床資料不全及失訪者。
1.3 治療方案ACEI組有32例(39.02%)患者服用貝那普利(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292),22例(26.83%)患者服用卡托普利(北京京豐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517),28例(34.15%)患者服用依那普利(揚子江藥業(yè)集團,國藥準字H32026567),平均劑量為每日(8.6±2.1)mg。SV組患者服用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0364),起始劑量為每次50 mg,每日2次,出院前有23例(32.86%)患者劑量增加至每次100 mg,每日2次。用藥3個月后,48例(68.57%)患者達到目標劑量,每次200 mg,每日2次。兩組患者均聯(lián)合β受體阻滯劑、螺內(nèi)酯等藥物抗心衰治療(無相關(guān)用藥禁忌)。
1.4 資料收集查閱病歷系統(tǒng),收集記錄患者的臨床基線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收縮壓、舒張壓、心率、NYHA心功能分級、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吸煙史、飲酒史、血紅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Plt)、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尿酸(uric acid,UA)、肌酐(creatinine,Cr)、電解質(zhì)、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住院期間用藥情況等。
1.5 隨訪方法及內(nèi)容通過電話、門診復診等方式進行隨訪,隨訪至用藥后3個月。有效性指標包括兩組患者用藥后NT-proBNP、LVEF、LVEDD、NYHA分級、心衰再住院情況。安全性指標包括腎功能惡化(腎小球濾過率下降>15 mL·min-1·1.73-1m-2)、低血壓(收縮壓<85 mmHg且舒張壓<60 mmHg)、高鉀血癥(血鉀>5.5 mmol·L-1)、血管性水腫、全因死亡。
2.1 一般資料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構(gòu)成、血壓、心率、病史、心功能、實驗室指標、用藥史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 隨訪結(jié)果用藥3個月后,SV組NT-proBNP降幅≥50%、LVEF增加≥5%、LVEDD縮小≥5 mm、NYHA分級至少改善1級等患者占比均高于ACEI組(P<0.05),兩組患者心衰再住院、腎功能惡化、低血壓、高鉀血癥、血管性水腫、全因死亡情況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隨訪結(jié)果[n(%)]
表2(續(xù))
近些年我國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不斷擴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心衰患病率不斷攀升[5]。心衰是一種自發(fā)的、慢性進展性疾病,但若進入急性失代償期,1 a全因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可高達17.4%和43.9%[6]。心室重構(gòu)是心衰發(fā)生發(fā)展的關(guān)鍵性因素,疾病早期心室重構(gòu)有助于增強心肌收縮力,但隨著心肌細胞肥大、細胞外基質(zhì)纖維化及細胞凋亡等不可逆病理改變的發(fā)生,心功能最終走向失代償。如何早期延緩乃至逆轉(zhuǎn)心室重構(gòu),是臨床上防治心衰、改善患者預后的關(guān)鍵所在[7]。
SV是由腦啡肽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兩種成分組成的復合制劑,作為近20年來心衰治療的里程碑式藥物,已被多部指南推薦代替ACEI,以進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心衰再住院率[4,8-9]。沙庫巴曲代謝產(chǎn)物可通過抑制腦啡肽酶的活性,提高體內(nèi)心房鈉尿肽、腦鈉肽等活性肽水平(后者可降低交感神經(jīng)活性、擴張血管及利尿),延緩心衰進展;纈沙坦成分通過阻斷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異常激活,對心臟、腎臟、血管等靶器官發(fā)揮保護作用[10]。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對于HFrEF急性失代償期心衰患者,在其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后采用SV治療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并逆轉(zhuǎn)心室重構(gòu)。最近的PIONEER-HF研究顯示,對于因心衰入院的患者,使用SV治療可使NT-proBNP下降更快、更顯著,患者臨床獲益更多[11]。本研究中,SV組67.14%的患者NT-proBNP降幅≥50%,高于ACEI組,同時有25.71%的患者LVEDD縮小≥5 mm,提示SV在降低NT-proBNP水平的同時還可對抗心肌纖維化,有效逆轉(zhuǎn)心室重構(gòu),這與既往研究結(jié)果[12]一致 。本研究顯示,經(jīng)過標準抗心衰治療,大多數(shù)患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SV組心功能改善者占比更高,51.42%的患者NYHA分級提高至少1級。Malfatto等[13]首次運用心肺運動試驗指標描述了SV對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他們發(fā)現(xiàn)心衰患者接受SV治療6個月后,最大攝氧量由(15.8±3.4)mL·kg-1·min-1提高至(17.0±4.0)mL·kg-1·min-1,運動耐量、通氣效率等指標也明顯提高。TRANSITION研究結(jié)果顯示,既往未接受ACEI治療的HFrEF患者,經(jīng)SV治療后血清NT-proBNP水平降幅更大,這為HFrEF患者院內(nèi)首選SV治療以尋求早期臨床獲益提供了證據(jù)[14]。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SV組與ACEI組患者心衰再住院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與隨訪時間較短以及入選患者心功能較差有關(guān)。
心衰標志物定量分析顯示,使用200 mg滴定劑量的SV可最大程度限制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激活[15]。在本研究中,部分患者SV用藥因多種原因并未上調(diào)至目標劑量,此情況臨床多見,這部分患者心功能指標亦明顯改善,表明對于心衰急性失代償期患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后使用低劑量SV治療仍可獲益。
SV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還可降低腎小球濾過率、減少醛固酮釋放,由此也可能帶來包括低血壓、腎功能惡化、高鉀血癥在內(nèi)的多種不良反應(yīng)。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在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SV與ACEI類藥物相比并未增加患者發(fā)生上述不良反應(yīng)的風險。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中LVEF及LVEDD測量值均是由經(jīng)胸超聲心動圖獲得,可能存在測量誤差;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研究,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不長。
綜上所述,HFrEF患者急性失代償期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后早期應(yīng)用SV治療安全有效,可有效逆轉(zhuǎn)心室重構(gòu),改善患者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