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婉勤
校本課程在育人方面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權,讓他們以自身的教學實際情況為基礎,融合學校的特色進行課程的開發(fā)和編制,迎合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進行校本課程的合理開發(fā),提高整體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發(fā)展需求得到高度滿足,提升學生英語素養(yǎng)。
一、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
小學英語教師在實施具體教學活動之前,需要與學生進行有效交流,并組織學生運用英語,對當前熱點話題進行綜合討論,確保英語教學實現更高的生活化,保障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運用英語自然地交流。同時還需要基于能力要求和課程標準要求,精心設計課堂問題,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自主探索,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進而實現思維模式的有效形成,使學生對英語應用具有更深刻的認識,能夠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這樣的課堂教學具有較好的交互性,學生能夠進一步掌握日常生活中需要應用的短語和句子,對傳統(tǒng)啞巴英語進行有效突破,強化口語訓練,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在具體開展英語校本課程時,教師需要科學實施單元整合教學,針對單元主題開展整合教學,發(fā)展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所以,小學教師應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相關活動,讓學生能夠高效地進行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潛能。在具體實施校本課程時,教師需要落實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優(yōu)化教學方式,科學應用現代教學手段,保證學生可以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最后,教師還需要合理優(yōu)化教室環(huán)境,為教室內部的粉筆盒、黑板擦、桌椅等粘貼英語標識,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針對中西文化的差異創(chuàng)作黑板報和手抄報,幫助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區(qū)別有更深層次的認識,進而實現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二、整合教學資源
小學英語教師在具體實施英語課堂教學時,需要綜合分析學生學習具體情況和教材內容,全面整合校本教材和相關教學內容,合理優(yōu)化教學方法,對教學時間進行科學安排,從而實現單元主題作業(yè)的整合設計。
通過校本化處理教材內容,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教材。例如進行具體教學活動時,需要有效整合教學內容和中外傳統(tǒng)節(jié)日,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有效傳承,促進學生更深入地認識中外文化的差異,同時進一步了解相關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認同感。與此同時,繪本教材具有較豐富的信息含量,可以使小學階段的學生信息需求得到有效的滿足。因此,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合理應用,引導學生能夠高效地參與課堂學習。例如,組織學生利用相關繪本表演繪本劇,開展有效的交流,實現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拓展學習空間
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科學拓展,科學實施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更濃厚,進而保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學生課余生活的豐富合理。和課堂教學相比較而言,課外學習活動在形式、空間和時間方面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不會占用課堂時間,教師可以隨時組織活動,具有較好的開放性。學生可以自由安排語言學習環(huán)境。無論是對英語學習具有較大興趣的優(yōu)等生,還是無法對課堂知識及時內化的后進生,通過參與課外學習活動,可以有效拓展課堂學習任務,進而強化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
通常情況下,英語課外活動具有多種不同的形式,教師可以針對具體情況組織開展相關主題活動,例如英語詞匯游戲、對話表演、英語知識競賽等,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觸英語,進而實現語言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時,學校還可以引入社會相關社團,引導學生科學開展單詞王、口語秀、趣配音等活動,促進學生實現語言的有效積累。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開展自然拼讀訓練,科學實施音標教學,確保學生能夠正確拼讀各種音標,降低學生背誦難度,提升整體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總之,小學英語教師在具體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時,通過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整合教學資源,拓展學習空間,科學建設特色英語學科,合理開發(fā)校本課程,能夠提升英語課堂整體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更高效地參與英語課堂學習,使學生發(fā)展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