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琦
交響樂、管弦樂、古箏、合唱、街舞、粵劇、話劇、版畫、書法、泥活字制作、金工鍛造……多項藝術成果,顯示了大美無言,用藝術喚醒未來。2020年12月7日至8日,由廣東省教育廳主辦,珠海市教育局承辦,珠海市香洲區(qū)教育局協(xié)辦的“2020年廣東省中小學校美育改革發(fā)展成果交流活動”在珠海舉辦。
活動上,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邱克楠肯定了全省中小學校在2020年美育工作上做出的成績,并對我省新時代、新背景、新起點下的學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新標準、新要求。他強調,要扭住一個龍頭,即學習貫徹《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牽引帶動學校美育工作的改革發(fā)展,努力實現到2022年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目標。要實施兩項行動,即會同省直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實施廣東省學校美育配備行動和場地器材建設的三年行動計劃。要依靠三股力量,一是依靠教育系統(tǒng)自身力量,二是依靠高校力量,三是依靠社會力量。要做實四項工作,一是開足開齊上好美育課;二是開展藝術素質測評,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將測評結果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三是2021年正式組織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四是積極開展藝術實踐活動。
參會人員現場觀摩了珠海市四所學校在美育工作方面的教學理念及特色成果。珠海容閎學校將藝術教育與國學教育、心理教育融合,開發(fā)了自成體系、全面滲透、特色引領的“喚醒·生命”系列藝術課程。珠海市香洲區(qū)第二十一小學以音美課程為主要渠道,以“自選課程”和藝術社團為依托平臺,不斷充實美育內涵。珠海市文園中學突破年級界限,開設“主題單元”的音樂、美術課程,并開設了眾多藝術和科創(chuàng)特色社團、選修課程。珠海市第一中學以“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為育人理念,力圖把“借美育人”與學校教育過程自身的“創(chuàng)美育人”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使學生的發(fā)展達到更高的水平和狀態(tài)。
珠海市教育局等單位作了年度美育改革發(fā)展成果經驗介紹,中山市教體局等單位介紹了中小學藝術素質測評典型工作經驗。
珠海市作為灣區(qū)建設的“橋頭堡”,近年來致力于基礎教育美育改革,凸顯育人導向,不斷完善機制,積極與國際、港澳交流合作,讓學生在真實的自我表達中認識美、愛好美、創(chuàng)造美,形成了充滿活力、多方協(xié)作、開放高效的學校美育新格局。
深圳市打造了多樣化、全方位、高質量的美育課程,切實提升學生審美素質;藝術名師引領+“雙軌制”發(fā)展,打造高水平美育師資隊伍;搭建多元豐富的活動平臺,面向人人;多維發(fā)展學校美育氛圍,打造浸潤式的美育環(huán)境;一系列改革“組合拳”加持,美育碩果累累;在線教育創(chuàng)亮點,空中課堂傳遞美的力量;聯(lián)動城市優(yōu)質資源,打造“美育之城”。
潮州市積極建立統(tǒng)籌協(xié)調機制;開齊開足美育課程,開設校本課程步馬舞、潮劇、潮州大鼓等;深化校園傳統(tǒng)文化傳承,將戲曲、誦讀、潮繡、舞龍、麥稈畫、嵌瓷等引入校園;重視鄉(xiāng)村藝術實踐,在部分學校開設了藝術坊;為加強藝術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了7個重點項目;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藝術活動;加大投入,完善美育基礎設施。
廣州市天河區(qū)形成了量化的過程性評價方案,基于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模式,基于課標的學業(yè)評價體系。2019年起與花城出版社深度合作,使用花城藝測平臺,從育人、測評、評分、分析等,全方位、多維度為學業(yè)水平考試及教學質量水平監(jiān)控提供服務。
中山市建立了藝術素質測評大數據監(jiān)測平臺,用大數據分析+多層次多維度分析報告,全面掌握全市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情況。其中,藝術素質測評與學習系統(tǒng)、學生藝術素質成長檔案,共同形成過程性數據,中小學生藝術中考平臺則輸出終結性數據。
中華美育源遠流長,美育改革勢在必行:聚焦立德樹人,打造有深度的美育;弘揚中華經典,打造有厚度的美育;立足大灣區(qū)建設,打造有廣度的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