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承元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qū)雨潤畜牧獸醫(yī)站 810799)
包蟲病是一種常見的寄生蟲病,通常由寄生在狐貍、狼、犬等動物小腸的棘球蚴蟲感染中間宿主所引發(fā), 牛羊在感染包蟲病后,通常表現(xiàn)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如果治療不當或不及時,極易造成染病牛羊死亡。 因此,為了提高養(yǎng)殖效益,促進牛羊健康生長,必須對牛羊包蟲病加強診治。
據(jù)相關資料顯示, 牛羊感染包蟲病主要是由多頭蚴引起的,它通常呈現(xiàn)為囊泡狀,囊壁較薄,內(nèi)部充滿液體,大小等同于雞蛋。 牛羊在草場采食雜草時,如果不慎食入含有蟲卵的雜草,那么蟲卵會隨血液循環(huán)到達大腦和脊髓, 然后通過快速生長繁殖形成多頭蚴,進而導致牛羊感染包蟲病。 棘球蚴寄生的部位、數(shù)量、體積及有無并發(fā)癥是判斷牛羊包蟲病輕重的主要因素。 牛羊一旦感染包蟲病,那么伴隨包蟲囊腫的逐漸增大,會對周邊的器官組織造成擠壓,從而導致器官組織發(fā)生功能障礙或萎縮,嚴重時會造成牛羊死亡[1]。
牛羊感染包蟲病的發(fā)病過程, 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步驟:一是養(yǎng)殖戶為了促進牛羊健康生長,通常將牛羊放置到草場散養(yǎng),并且為了防范動物或他人侵襲牛羊,通常會在草場放置幾條家犬看護。 家犬小腸寄生有大量棘球蚴蟲,這些棘球蚴蟲會隨糞便排出,釋放大量蟲卵,對草場造成污染。 牛羊在采食雜草時,如果誤食蟲卵,極易感染包蟲?。欢窍x卵在進入牛羊體內(nèi)后,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囊壁會逐漸溶解,多頭蚴會依附在小腸上生長發(fā)育,經(jīng)過1~2 個月,多頭蚴就會發(fā)育成蟲。
1.3.1 前期癥狀 牛羊在感染包蟲病初期, 臨床癥狀通常不太明顯, 但是隨著腦包蟲的不斷增大, 染病牛羊會出現(xiàn)垂頭呆立、食欲減退、精神萎靡等癥狀,而且根據(jù)腦包蟲所處位置的不同,染病牛羊的臨床癥狀也有些許差異,或頭歪向一側,走路歪斜;或頭向前低垂,用頭抵物;或頭向后仰,步態(tài)不穩(wěn)等等。 如果幼年牛羊感染包蟲病,那么六鉤蚴會進入幼年牛羊的腦組織,在幼年牛羊的腦組織和腦膜間隙不停移動, 從而極易導致幼年牛羊的腦組織受到損傷,出現(xiàn)腦炎的癥狀,臨床表現(xiàn)為體溫升高明顯、呼吸急促、前沖后進、回旋運動等。
1.3.2 后期癥狀 在染病7~8 個月左右, 包蟲病會進入后期階段,在此階段染病牛羊的臨床癥狀通常較為明顯。 在染病牛羊腦部六鉤蚴會發(fā)育成倉囊,壓迫染病牛羊腦部的半側或兩側,導致染病牛羊頭部后仰、步態(tài)不穩(wěn)、共濟失調、離群獨行。 隨著染病牛羊病情的日益加重,染病牛羊的體型會迅速消瘦,皮膚會明顯隆起,出現(xiàn)食欲衰退或廢除的情況,最終導致染病牛羊死亡。
在對患病牛羊治療之前,必須首先通過臨床診斷的方式,判斷患病牛羊是否感染包蟲病及包蟲病感染的位置。 如果患病牛羊不斷向左傾向, 做轉圈運動, 則表明患病牛羊確實患有包蟲病,但是患病時間相對較短,而且感染面積相對較小。 如果患病牛羊出現(xiàn)單側眼睛失明或視力減退的癥狀, 則表明患病牛羊感染包蟲病的時間較長, 并且主要感染位置主要集中在患病牛羊的大腦左側。
要根據(jù)患病牛羊病情的輕重,選擇與之相應的治療舉措,藥物治療主要針對病情較輕的患病牛羊; 手術治療主要針對病情較重的患病牛羊。
2.2.1 藥物治療 首先, 選用吡喹酮配置成濃度為10%的溶液,根據(jù)100mg/kg·bw 的用藥標準,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入患病牛羊體內(nèi)。 然后, 選用濃度為2.5%的氯丙嗪注注射液, 根據(jù)100mg/kg·bw 的用藥標準,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入患病牛羊體內(nèi); 最后選用3ml 濃度為1%的地塞米松注射液、205~1000mL濃度為20%的甘露醇注射液、2000mL 濃度為10%的葡萄糖注射液,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注入患病牛體內(nèi),患病羊的用藥量可以在此基礎上適當減少[2]。
2.2.2 手術治療 對于病情嚴重的患病牛羊, 可采取手術的治療方法, 首先根據(jù)患病牛羊的臨床癥狀, 確定包蟲感染的位置,然后根據(jù)包蟲感染的位置,制定針對性的手術方案。 與此同時,要做好術前準備工作,準備好手術的器材及藥品等,如刀片、直剪、剪毛刀、縫合針、酒精、麻醉藥等等。 在實際操作時,通常采用針刺倉囊的方法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包蟲病是牛羊較為高發(fā)的寄生蟲病,而牛羊一旦感染包蟲病,輕則延緩牛羊生長,重則甚至會造成牛羊死亡。 因此,在牛羊養(yǎng)殖過程中,養(yǎng)殖戶必須對包蟲病加強防范,了解包蟲病的臨床癥狀,明確包蟲病的診治方法,一旦發(fā)現(xiàn)牛羊患病,及時采取有效方法加以應對,以此來保障牛羊健康生長,減少養(yǎng)殖經(jīng)濟損失。